PKPM新规范计算软件 TAT、 SATWE、 PMSAP 应用指南
PKPM 新规范计算软件 TAT、SATWE、PMSAP 应用指南
目录 1.扭转耦联 2.双向地震扭转效应 3.偶然偏心 4.竖向地震作用 5.有效质量系数:参与振型数够不够? 6.振型的侧振、扭振成分 判断一个振型是扭转振型还是平动振型? 7.多方向水平地震作用 8.最小地震剪力调整 9竖向不规则结构地震作用效应的调整 10.0.200调整
目录 1.扭转耦联 2.双向地震扭转效应 3.偶然偏心 4.竖向地震作用 5.有效质量系数:参与振型数够不够? 6.振型的侧振、扭振成分 ---判断一个振型是扭转振型还是平动振型? 7.多方向水平地震作用 8.最小地震剪力调整 9.竖向不规则结构地震作用效应的调整 10.0.2Q0调整
11.框支柱地震作用下的内力调整 12.设计内力调整(强柱弱梁,强剪弱弯) 13.位移比控制,层间位移比控制 14.周期比控制 15.层刚度比控制 16.框剪结构中框架承担的倾覆力矩计算 17.重力二阶效应 18.传给基础的上部结构刚度 19.弹性时程分析及地震波的选取 20.整体稳定验算 21.高位转换结构的刚度比验算
11.框支柱地震作用下的内力调整 12.设计内力调整(强柱弱梁,强剪弱弯) 13.位移比控制,层间位移比控制 14.周期比控制 15.层刚度比控制 16.框剪结构中框架承担的倾覆力矩计算 17.重力二阶效应 18.传给基础的上部结构刚度 19.弹性时程分析及地震波的选取 20.整体稳定验算 21.高位转换结构的刚度比验算
扭转耦连 新高规3.34-1条规定,质量、刚度不对称、不均匀的结构, 以及高度超过100m的高层建筑结构应采用考虑扭转耦连振动影 响的振型分解反应谱法。 TAT、 SATWE和 PMSAP三个程序都具有考虑扭转耦连的功 A) TATSATW将该功能作为用户选项,考虑与否由用户自定 B) PMSAP计算时总是考虑扭转耦连 C)非耦联计算仅适用于平面结构以及能够解耦成平面结构的简 单空间结构,对复杂空间结构可能造成错误结果。 D)耦联计算适用于任何结构,总是正确的。 E)耦联计算的结果不一定比非耦联计算的结果大(保守) 者没有必然关系 F)建议总是选择耦联计算,不会出问题
1. 扭转耦连 新高规3.3.4-1条规定,质量、刚度不对称、不均匀的结构, 以及高度超过100m的高层建筑结构应采用考虑扭转耦连振动影 响的振型分解反应谱法。 TAT、SATWE和PMSAP三个程序都具有考虑扭转耦连的功 能。 A) TAT,SATWE将该功能作为用户选项,考虑与否由用户自定 B) PMSAP计算时总是考虑扭转耦连 C) 非耦联计算仅适用于平面结构以及能够解耦成平面结构的简 单空间结构,对复杂空间结构可能造成错误结果。 D) 耦联计算适用于任何结构,总是正确的。 E) 耦联计算的结果不一定比非耦联计算的结果大(保守),二 者没有必然关系 F) 建议总是选择耦联计算,不会出问题
2.双向地震作用 规范条文∶新抗震规范5.1.1条规定,质量和刚度分布明显不 对称的结构,应计入双向地震作用下的扭转影响。 具体操作原则:楼层位移比或者层间位移比超过1.2,考虑 双向地震 程序实现:现在我们考虑某个地震反应参数S,该参数在X和Y 地震作用下的反应分别为S和Sy那么在考虑了双向地震扭转效应 S2+(0.85S,)2 2+(0.85 这意味着对于X和Y地震作用都作不同程度的放大。考虑双向地 震时内力组合不改变。该功能作为用户选项,考虑与否由用户 自定
2. 双向地震作用 规范条文:新抗震规范5.1.1条规定,质量和刚度分布明显不 对称的结构,应计入双向地震作用下的扭转影响。 具体操作原则:楼层位移比或者层间位移比超过1.2,考虑 双向地震 程序实现:现在我们考虑某个地震反应参数S,该参数在X和Y 地震作用下的反应分别为SX和SY,那么在考虑了双向地震扭转效应 后: 这意味着对于X和Y地震作用都作不同程度的放大。考虑双向地 震时,内力组合不改变。该功能作为用户选项,考虑与否由用户 自定。 2 2 (0.85 ) x x y S S + S 2 2 (0.85 ) y y x S S +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