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框架-剪力墙结构设计 顶拐宫豈种大 XI an University of Architecture and Technolog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 第7章框架-剪力墙结构设计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史庆轩 标题
第7章 框架-剪力墙结构设计 剪力墙结构设计 剪力墙结构设计 剪力墙结构设计 第7章 框架-剪力墙结构设计 剪力墙结构设计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史庆轩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 标 题
第7章框架-剪力墙结构设计 顶拐宫豈种大 XI an University of Architecture and Technolog 主要内容 7.1结构布置 >7.2基本假定与计算简图 7.3框架-剪力墙铰结体系结构分析 φ7.4框架剪力墙刚结体系结构分析 7.5框架-剪力墙结构内力计算步骤及计算实例 重点、难点:y 主要内容
第7章 框架-剪力墙结构设计 剪力墙结构设计 剪力墙结构设计 剪力墙结构设计 主要内容: 主要内容 7.1 结构布置 7.2 基本假定与计算简图 7.3 框架-剪力墙铰结体系结构分析 7.4 框架-剪力墙刚结体系结构分析 7.5 框架-剪力墙结构内力计算步骤及计算实例 重 点、难点:
第7章框架-剪力墙结构设计 顶拐宫豈种大 XI an University of Architecture and Technolog 7.1结构布置 1)总体平面布置、竖向布置及变形缝设置等见前述; 2)具体布置除符合下述规定外,其框架和剪力墙的布置应 分别符合框架结构和剪力墙结构的有关规定 711基本要求 1、双向抗侧力体系 1)框架-剪力墙结构中,框架与剪力墙协同工作共同抵抗水 平荷载,其中剪力墙是结构的主要抗侧力构件。 2)为使框-剪结构在两个主轴方向均具有必需的水平承载力 和侧向刚度,应在两个主轴方向均匀布置剪力墙,形成双向抗侧 力体系。否则,将造成两个主轴方向结构的水平承载力和侧向刚 度相差悬殊,可能使结构整体扭转,对结构抗震不利。 7.1结构布置
第7章 框架-剪力墙结构设计 剪力墙结构设计 剪力墙结构设计 剪力墙结构设计 7.1 结构布置 7.1 结构布置 1)总体平面布置、竖向布置及变形缝设置等见前述; 2)具体布置除符合下述规定外,其框架和剪力墙的布置应 分别符合框架结构和剪力墙结构的有关规定。 7.1.1 基本要求 1、双向抗侧力体系 1)框架-剪力墙结构中,框架与剪力墙协同工作共同抵抗水 平荷载,其中剪力墙是结构的主要抗侧力构件。 2)为使框-剪结构在两个主轴方向均具有必需的水平承载力 和侧向刚度,应在两个主轴方向均匀布置剪力墙,形成双向抗侧 力体系。否则,将造成两个主轴方向结构的水平承载力和侧向刚 度相差悬殊,可能使结构整体扭转,对结构抗震不利
第7章框架-剪力墙结构设计 顶拐宫豈种大 XI an University of Architecture and Technolog 2、节点刚性连接与构件对中布置 1)在框-剪结构中,为保证结构的整体刚度和几何不变 性,及大震作用下的稳定性,需增加其赘余约束,主体结构构 件间的连接(节点)应采用刚接 2)梁与柱或柱与剪力墙的中心线宜重合,以使内力传递和 分布合理,保证节点核心区的完整性 、h
第7章 框架-剪力墙结构设计 剪力墙结构设计 剪力墙结构设计 剪力墙结构设计 2、节点刚性连接与构件对中布置 1)在框-剪结构中,为保证结构的整体刚度和几何不变 性,及大震作用下的稳定性,需增加其赘余约束,主体结构构 件间的连接(节点)应采用刚接。 2)梁与柱或柱与剪力墙的中心线宜重合,以使内力传递和 分布合理,保证节点核心区的完整性
第7章框架-剪力墙结构设计 顶拐宫豈种大 Xi'an University of Architecture and Technolog 7.12框架剪力墙结构中剪力墙的布置 1、剪力墙的数量 )在框-剪结构中,结构的侧向刚度主要由同方向各片剪 力墙弯曲刚度的总和控制,水平位移随E增大而减小 2)剪力墙数量也不宜过多,否则地震作用相应增加,还会 使绝大部分水平地震力被剪力墙圾收,框架的作用不能充分发 挥,既不合理也不经济。 3)一般以满足结构的水平位移限值作为设置剪力墙数量的 依据较为合适 4)抗震设计时,框架部分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大于总地震 倾覆力矩的50%时,说明剪力墙数量偏少,其受力性能与框架结 构相当,宜适当增加剪力墙数量。若不增加剪力墙数量,其框 架抗震等级和柱轴压比限值应按框架结构采用
第7章 框架-剪力墙结构设计 剪力墙结构设计 剪力墙结构设计 剪力墙结构设计 7.1 结构布置 7.1.2 框架-剪力墙结构中剪力墙的布置 1、剪力墙的数量 1)在框-剪结构中,结构的侧向刚度主要由同方向各片剪 力墙弯曲刚度的总和EcIw控制,水平位移随 EcIw 增大而减小。 2)剪力墙数量也不宜过多,否则地震作用相应增加,还会 使绝大部分水平地震力被剪力墙吸收,框架的作用不能充分发 挥,既不合理也不经济。 3)一般以满足结构的水平位移限值作为设置剪力墙数量的 依据较为合适。 4)抗震设计时,框架部分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大于总地震 倾覆力矩的50%时,说明剪力墙数量偏少,其受力性能与框架结 构相当,宜适当增加剪力墙数量。若不增加剪力墙数量,其框 架抗震等级和柱轴压比限值应按框架结构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