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 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JGJ3-2002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史庆轩
高层建筑 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JGJ3-2002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史庆轩
三,10,主要修订内容(复杂结构4 主要改进 复杂高层建筑结构(转换层、加强层结构、错层 结构、连体结枸、多塔楼结构):9度抗震设计时 不应采用; 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转换层位置,7度5层,8度3 层; 框支梁、框支柱剪压比从严控制; 框支柱顶端和底端弯矩、剪力、地震轴力放大; 落地墙底部加强部位弯矩、剪力放大; 峁加强层结构、错层结构、连体结构、多塔楼结构 加强部位和措施
三.10、主要修订内容(复杂结构47条)
一般规定 >9度不应釆用复杂高层建筑结约(多塔楼除外)[10.1.2强 条] ≯7度、8度不宜同时采用两种以上(转换层、加强层、错层、 连体、多塔楼); >B级高度不宜采用连体; 错层结构:7度≤80m、8度≤60m(剪力墙不宜/框剪不应); ≯受力复杂部位宜进行应力分析、并校核配筋;
1、 一般规定 9度不应采用复杂高层建筑结构(多塔楼除外)[10.1.2 强 条]; 7 度、8 度不宜同时采用两种以上(转换层、加强层、错层、 连体、多塔楼); B 级高度不宜采用连体; 错层结构:7 度≤80m、8 度≤60m(剪力墙不宜/框剪不应); 受力复杂部位宜进行应力分析、并校核配筋;
2、带转换层结构(1/2) 形式:梁、桁架、箱形、斜柱(斜撑)、厚板 ●框支剪力墙结构:竖向刚度易突变,内力传递途径 复杂;转换层位置越高,内力突变加剧;落地墙弯 曲裂缝,刚度降低,柱加强。限制转换层位置(高 度):7度5层,8度3层,≥3层时,抗震等级提高 级。 ●框架核心筒结构底部抽柱,刚度和内力突变减少, 总高度较高。转换层位置可适当提高 ●筒中筒结构,如外筒为剪力墙(壁式框架),则转换 层位置限制参考框支剪力墙结构,髙度适当降低
2、带转换层结构(1/2) 形式:梁、桁架、箱形、斜柱(斜撑)、厚板 框支剪力墙结构:竖向刚度易突变,内力传递途径 复杂;转换层位置越高,内力突变加剧;落地墙弯 曲裂缝,刚度降低,柱加强。限制转换层位置(高 度):7 度 5 层,8 度 3 层,≥3 层时,抗震等级提高 一级。 框架-核心筒结构底部抽柱, 刚度和内力突变减少, 总高度较高。转换层位置可适当提高。 筒中筒结构,如外筒为剪力墙(壁式框架),则转换 层位置限制参考框支剪力墙结构,高度适当降低
2、带转换层结构(2/2) ●对竖向刚度突变的限制:双控1)层侧向刚度 (K1=V/8)比宜≥0.7,应≥0.5(1、2层下)或0.6 (3层以上);2)等效刚度:附录E。 ●结构布置:框支柱与落地墙间距,转换层为1~2 层时≤12m,转换层≥3层时≤10m。B级高度结构, 框支梁不宜采用主、次梁方案。框支柱周围楼板不 应错层布置 ●剪压比、轴压比、柱地震剪力调整从严,内力调整 系数增大,构造加强
2、带转换层结构(2/2) 对竖向刚度突变的限制:双控 1)层侧向刚度 ( Ki Vi i / )比宜≥0.7,应≥0.5(1、2 层下)或 0.6 (3 层以上);2)等效刚度:附录 E。 结构布置:框支柱与落地墙间距,转换层为 1~2 层时≤12m,转换层≥3 层时≤10m。B 级高度结构, 框支梁不宜采用主、次梁方案。框支柱周围楼板不 应错层布置。 剪压比、轴压比、柱地震剪力调整从严,内力调整 系数增大,构造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