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单元课题2溶解度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涵义 2.过程与方法 (1)学习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并能归纳出相应的概念。 (2)学习通过实验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矛盾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思 想 (2)树立做任何事情都要实事求是的观点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与学互动设计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导语]物质能不能无限制地溶解在一定量的水中呢? 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预习导学 叫饱和溶 液 叫不饱和溶液。 2.一般地说,要确定某一溶液是否饱和,只要看在 下,有没 有继续溶的存在,如有,且 的量不再减少, 那么这种溶液就是饱和溶液
第九单元 课题 2 溶解度 (第 1 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涵义。 2.过程与方法 (1)学习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并能归纳出相应的概念。 (2)学习通过实验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矛盾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思 想。 (2)树立做任何事情都要实事求是的观点。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与学互动设计 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 [导语] 物质能不能无限制地溶解在一定量的水中呢? 合作交流 解读探究 一、预习导学 1. 叫饱和溶 液。 叫不饱和溶液。 2.一般地说,要确定某一溶液是否饱和,只要看在 下,有没 有 继续溶的 存在,如有,且 的量不再减少, 那么这种溶液就是饱和溶液
3.在一定温度下,向某溶液中加入足量该溶质,振荡后加入的溶质质 量并不减少,则原溶液是 溶液;再将该混合物加热,未溶的 溶质全部溶解,这说明 4.饱和溶液如何转化为不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如何转化为饱和溶 液 5.浓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吗? 通过预习,你对本节课内容有何疑问? 、交流探究 合作探究一: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实验:1.取装有20m水的烧杯,加入5g的氯化钠,搅拌、再加5g 氯化钠,搅拌;再加5n水,搅拌。用硝酸钾代替氯化钠加入5g硝 酸钾,再加5硝酸钾,搅拌,…,加热,再加5硝酸钾,搅拌, 再冷却 2.交流:(1)在一定条件下,氯化钠不能无限溶解,当不能溶解时, 加入水,又能继续溶解 (2)在一定条件下,硝酸钾也不能无限制溶解,当不能溶解时,升 高温度,又能继续溶解。 3.问题讨论:上述活动的“一定条件”是什么? 4.交流:(1)一定温度;(2)一定量的溶剂 5.展示:我们把一定条件下不能继续溶解溶质的溶液叫饱和溶液,相 反,还能继续溶解溶质的溶液叫不饱和溶液。 6.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①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继续溶解 溶质的)(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3.在一定温度下,向某溶液中加入足量该溶质,振荡后加入的溶质质 量并不减少,则原溶液是 溶液;再将该混合物加热,未溶的 溶质全部溶解,这说明 。 4.饱和溶液如何转化为不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如何转化为饱和溶 液? 5.浓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吗? 通过预习,你对本节课内容有何疑问? 二、交流探究 合作探究一: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实验:1.取装有 20 mL 水的烧杯,加入 5g 的氯化钠,搅拌、再加 5g 氯化钠,搅拌;再加 5mL 水,搅拌。用硝酸钾代替氯化钠加入 5g 硝 酸钾,再加 5g 硝酸钾,搅拌,……,加热,再加 5g 硝酸钾,搅拌, 再冷却。 2.交流:(1)在一定条件下,氯化钠不能无限溶解,当不能溶解时, 加入水,又能继续溶解。 (2)在一定条件下,硝酸钾也不能无限制溶解,当不能溶解时,升 高温度,又能继续溶解。 3.问题讨论:上述活动的“一定条件”是什么? 4.交流:(1)一定温度;(2)一定量的溶剂。 5.展示:我们把一定条件下不能继续溶解溶质的溶液叫饱和溶液,相 反,还能继续溶解溶质的溶液叫不饱和溶液。 6.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①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继续溶解 溶质的) (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②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继续溶 解溶质的)(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合作探究二:判断某溶液是否饱和的方法 1.问题讨论:如何判断某一溶液是否饱和? 2.媒体使用:投影展示 (1)如何判断某一蔗糖溶液是否饱和? (2)在一定温度下,向100克食盐饱和溶液中加入3克食盐,充分 搅拌后,溶液的质量变为103克。此说法对否?为什么? (3)“在一定量的氯化钠溶液中,加入少量硝酸钾固体,发现硝酸 钾固体消失,则说明原氯化钠溶液不饱和。”这句话是否正确? 3.交流:学生思考,相互交流得出答案 4.展示 合作探究三: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 1.问题讨论:①分析如何将一瓶已经饱和的硝酸钾溶液转化成不饱和 溶液?②如何将接近饱和的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 2.交流: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升温、增加溶剂 饱和溶液 降温、发溶剂,增忽帮不饱和溶液 精导精讲 1.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1)定义 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继续溶解某溶质 的溶液叫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继续溶解某溶质 的溶液叫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②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继续溶 解溶质的) (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合作探究二:判断某溶液是否饱和的方法 1.问题讨论:如何判断某一溶液是否饱和? 2.媒体使用:投影展示 (1)如何判断某一蔗糖溶液是否饱和? (2)在一定温度下,向 100 克食盐饱和溶液中加入 3 克食盐,充分 搅拌后,溶液的质量变为 103 克。此说法对否?为什么? (3)“在一定量的氯化钠溶液中,加入少量硝酸钾固体,发现硝酸 钾固体消失,则说明原氯化钠溶液不饱和。”这句话是否正确? 3.交流:学生思考,相互交流得出答案。 4.展示。 合作探究三: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 1.问题讨论:①分析如何将一瓶已经饱和的硝酸钾溶液转化成不饱和 溶液?②如何将接近饱和的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 2.交流: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三、精导精讲 1.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1)定义 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继续溶解某溶质 的溶液叫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继续溶解某溶质 的溶液叫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2)判断溶液是否饱和的方法:在一定条件下溶质是否还能继续溶 解, (3)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 蒸发溶剂、降温、增溶质 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加溶剂、升温 (4)结晶:降温结晶、蒸发结晶 四、运用提升 1.室温下,饱和食盐水露置在干燥的空气中,过一段时间后有少量固 体析出,这是因为() A.氯化钠的溶解能力减小了B.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了 C.溶剂质量减小了 D.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了 2.某温度下,一只烧杯中盛有20g水,放入2g熟石灰并搅拌,有白 色固体沉淀到烧杯底部,则对于烧杯中的上层清液,说法错误的是 A.是无色溶液 B.是不饱和溶液C.能使澄清石灰水变 浑浊D.是饱和溶液 3.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都是无色的 B.溶液都是混合物 C.饱和溶液都是浓溶液 D.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 4.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只有水才可以作溶剂B.一瓶溶液里各部分的性质都相同 C.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D.凡是无色透明的液体都是溶液 5.下列关于石灰水的叙述正确的是( A.饱和石灰水是浓溶液
(2)判断溶液是否饱和的方法:在一定条件下溶质是否还能继续溶 解。 (3)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 (4)结晶:降温结晶、蒸发结晶。 四、运用提升 1.室温下,饱和食盐水露置在干燥的空气中,过一段时间后有少量固 体析出,这是因为( ) A.氯化钠的溶解能力减小了 B.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了 C.溶剂质量减小了 D.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了 2.某温度下,一只烧杯中盛有 20g 水,放入 2g 熟石灰并搅拌,有白 色固体沉淀到烧杯底部,则对于烧杯中的上层清液,说法错误的是 ( ) A.是无色溶液 B.是不饱和溶液 C.能使澄清石灰水变 浑浊 D.是饱和溶液 3.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溶液都是无色的 B.溶液都是混合物 C.饱和溶液都是浓溶液 D.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 4.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只有水才可以作溶剂 B.一瓶溶液里各部分的性质都相同 C.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 D.凡是无色透明的液体都是溶液 5.下列关于石灰水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饱和石灰水是浓溶液 蒸发溶剂、降温、增溶质 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加溶剂、升温
B.饱和石灰水是纯净物 C.澄清石灰水一定是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 D.加热饱和石灰水有沉淀产生,溶液变浑浊 6.对多数固体物质,使其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时,一般可采取的 办法是() A.增加压强 B.升高温度 C.加溶质或减少溶剂 D.降低温度 7.关于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 B.不饱和溶液的一定是稀溶液 C.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 D.在相同温度下,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一些 8.使一杯接近饱和硝酸钾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常用的方法 有 五、课堂小结:溶解过程发生了两种变化,一种是溶质分子的扩散, 要吸热;另一种是溶质分子的水合,要放热。吸热、放热之差,表现 为溶液温度的变化 六、课后反思
B.饱和石灰水是纯净物 C.澄清石灰水一定是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 D.加热饱和石灰水有沉淀产生,溶液变浑浊 6.对多数固体物质,使其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时,一般可采取的 办法是( ) A.增加压强 B.升高温度 C.加溶质或减少溶剂 D.降低温度 7.关于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 B.不饱和溶液的一定是稀溶液 C.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 D.在相同温度下,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一些 8.使一杯接近饱和硝酸钾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常用的方法 有 、 、 。 五、课堂小结:溶解过程发生了两种变化,一种是溶质分子的扩散, 要吸热;另一种是溶质分子的水合,要放热。吸热、放热之差,表现 为溶液温度的变化。 六、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