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 囿家环境保护总局标准 HJ/T52-1999 ( eqv Iso5667-6:1990) 水质河流采样技术指导 Water quality-Guidance on sampling techniques of rivers 199908-18发布 20001-01实施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发布
前言 本标准等效采用国际标准IsO5667-6:1990《水质采样第六部分:河流和溪流采样指导》。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都是标准的附录。 本标准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科技标准司提出。 本标准由中国环境监测总站负责起草 本标准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负责解释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标准 水质河流采样技术指导 H/T521999 eqv Iso5667-6:1990) Water quallty--Guidance on sampling techniques of rivers 本标准是水质采样标准第五部分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酮 本标准确立了评价河流水质的物理、化学和微生物特性时的采样方案设计、采样技术、样品的保存 和管理的基本原则。本标准不适用于入海河口区,对于运河和其它水流不畅的内陆水体可酌情使用。 沉积物和生物群的检验需用专门的采样方法,不包括在本标准之内 选择采样方法时,首先要明确采样目的。河流的采样目的,通常有以下几种: (1)评价河流水质; (2)确定河水能否用于饮用水源; (3)确定河水能否用于农用水,如喷灌和畜禽用水等; (4)确定河水维持和发展渔业的适宜性; (5)确定河水对娱乐用途的适应性,如水上运动和游泳等 (6)研究污水排放或偶然泄漏对承纳水体产生的影响; 7)评价土地的利用对河流水质造成的影响; (8)评价河底沉积物中污染物的积累和释放对水生生物和沉积物的影响; (9)研究抽水、河水调节与河水输送对河水的理化性质和水生生物的影响 (10)研究河流上拦河堰(坝)的设置与拆除等构筑工程对水质的影响。 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在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 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12997-1991水质采样方案设计技术规定 GB12998-1991水质采样技术指导 GB12999-1991水质采样样品的保存和管理技术规定 GB/T14581-1993水质湖泊和水库采样技术指导 GB6816-1986水质词汇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 ISO55-1:1973明渠中液流的测量稳流测量的稀释法第一部分恒流注射法 ISO55-2:1987明渠中液流的测量稳流测量的稀释法第二部分积分法 ISO555-3:1982明渠中液流的测量稳流测量的稀释法第三部分恒流注射法和放射示踪剂 积分法 IsO748:1979明渠中液流的测量速度面积法 ISO1070:1973明渠中液流的测量斜速面积法 口家环境保护总局19990818批准 20001-01实施
H/T52—1999 3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31河流:沿着限定河槽连续、或间歇地流入洋、海、湖、内陆洼地、沼泽或其它水道的天然水体 32采样:为检验各种规定的水质特性,从水体中采集具有代表性水样的过程。 33代表性样品:所采样品能代表采样地点的水质特性 34自动采样:采样过程中不需人介入,通过仪器设备能按预先编制的程序进行间歇或连续地采样。 35等动力采样:流动水的采样技术。采样时,水流进入采样头的采样嘴的流速等于紧临采样头的水流速 度 36随机采样:采样过程中,获得被测物不同浓度值的几率,正好为研究对象中被测物的概率分布所给定 的概率 37系统采样:最常见的非随机采样方式。采样时,按预定的间隔采样,常为等时间采样 38采样地点:从水体中采集水样时的大体位置 3.9采样点:采样区域内的准确的采样位置 4采样设备 4.1器材 在大多数采样情况下,可使用聚乙烯、聚丙烯、聚碳酸酯、不锈钢和玻璃材质的容器。玻璃瓶的优点是 内表面易清洗,在采微生物样品时,采样前可以灭菌 在测定有机组分时应使用玻璃容器。当所采集的样品的待测组分为玻璃的主要成分,如钠、钾、硼及硅 和痕量金属杂质时,最好选用聚乙烯容器。可是,聚乙烯容器不适用于采集分析某些痕量金属的样品(如 汞),当预先试验表明容器的污染水平可以接受,方可使用聚乙烯容器。 用玻璃瓶贮存带弱缓冲的水时,不应采用钠玻璃瓶,而宜选用硼硅玻璃容器。 4.2采样器类型 4.2.1表层采样器 与水质化学分析相关的采样,可把敞口容器(如吊桶或瓶)浸没于河流表层水下采集。当采集规定深度 样品或采集溶解性气体样品时,要用能够密闭的采样器 采集表层水样检验微生物(特别是细菌学的)时,使用容积不少于250ml带螺旋盖、磨口玻璃或其它 灭菌过的塞子的玻瓶覆盖薄的铝箔于盖(或塞)上。使用螺旋盖时应衬耐121℃C的湿热灭菌或160°C干热 灭菌的硅橡胶衬垫。 422密封浸入式装置 密封浸入式装置是由充满空气(或惰性气体)的密闭容器组成,用缆绳将其下放到所要求的深度,然后 打开密封装置(如环形塞),用水取代空气(或情性气体)。如果把适宜的样品瓶置于装置内部(如双瓶溶解 气体采水器)就可用于溶解性气体的采样,这种装置主要适用于规定深度的采样。 4.2.3开管或圆筒装置 这种类型的装置由管或圆筒组成,两端装有折页或阀门,装置下放时,折页或阀门打开,水流自由通 过,提升时则关闭。这样的装置适用于死水或低流速的河流采样。 混合式采样装置为水平的开管式装置,便于等动力采样适用于流速快的河流采样。 4.2.4抽吸装置 通常被认为是一种方便的采集水样方法。抽吸系统由浸入水中的吸水管和蠕动泵组成 42.5自动采样装置 自动装置能连续采样或在无人照管下采集一组样品。特别适用于混合样品和研究水质随时间变化时 的情况
HJ/T521999 自动采样装置有连续和间歇式两种类型。可按时间或流量比例原理操作。选择哪种类型的设备取决 干特定的釆样要求,例如,为了评价河流中被溶解痕量金属的平均负荷,最好使用带蠕动泵系统的连续比 例流量装置 5采样步骤 5.1采样点的选择 选择釆样点时,需要考虑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采样断面的选择,在断面上确定采样垂线,然后确定采样点 5.1.1采样断面的选择 采样断面的选择与采样目的有关,污水排放特性的测定常常要求准确的釆样地点,而在表征河流流域 性质时,仅需给出大致的采样断面的位置。 对于单一功能的采样,采样断面的选择相对比较容易,可选择适宜的桥梁。当上游排放污水或有支流 汇入时,采样断面应设在已充分混合的下游。用于监测供水取水点的站,可以定在一个有限的范围内,即非 常接近取水点。 选择采样断面应考虑以下因素: 5.1.1.1混合 当支流或污水的汇入影响到特定区域的水质时,至少需要布设两个采样断面,一个在汇合点的上游 (对照断面),另一个在足够远的下游,以保证河水与汇入水的完全混合(控制断面)。 污水与河水充分混合所需要的距离,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河道的自然特性。 河道中水流在三维空间进行混合 a)垂直混合(水深方向上的混合); b)横向混合(河宽方向上的混合); c)纵向混合(按流向方向的混合,使水质均一化) 在选择采样断面和采样点时,需要研究水流在三维空间达到混匀的距离该距离受水流速度的影响 研究混合过程时,可使用染料示踪和电导测量技术。 排放到大多数河流中的污水,在一公里之内可以完全达到垂直混合,这时,可在垂直方向的任意深度 布设一个采样点。在慢流速的河流中,即使受温度和密度影响出现热分层,通常也只布设一个采样点在有 些情况下,则需要进行分层程度的调研,以确定在垂直方向布设的采样点数 横向充分混合的距离与河流的相对弯曲度、河床宽深比、水流速度分布有关,通常达到混合均匀的距 离需几公里或更长的距离。为了采集有代表性的样品,需要在污水排放和支流汇合的下游若干地点的断面 上设两个或更多的采样点 纵向混合距离的研究,对选定采样频率很重要,为了采集有代表性的样品,在靠近无规律排放口下游 选定的采样频率,应比在一定距离的下游达到很大程度的纵向混合的采样频率要高 测定混合距离的方法有实测法和计算法。实测法是在需要测量的河流断面上等距离地设若干条垂线, 在垂直方向上布设不同深度的测点,同步取样测定水质参数;计算法,建议用下述公式近似计算达到完成 混合(不均匀度不超过1%)的距离 0.13b2c(0.7c+2vg) 式中:L—达到混合的距离,m; b—河段的平均宽度,m; c—河段谢才( chezy)系数,其适用范围为(15<c<50); g—重力加速度,m/s2; d—河段的平均深度,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