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输血学》课程简介 课程编号:20501011 课程名称:临床输血学 课程类别:必修课 内容概要: 输血是临床救治伤病员的重要治疗手段,是医学检验专业主干专业课程之一。为保证安 全输血,检验专业的学生,应系统学习输血与输血技术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才能成为一 个合格的检验医师,从事各级医院、血站的日常工作。 本大纲以高峰主编的全国高等医药学校规划教材《输血与输血技术》为蓝本,根据我校 制定的检验专业教学计划的学时数为依据而制定的,适用于我校检验专业本科(4年制)输 血与输血技术的教学。 本课程将重点阐述免疫血液学、血型学的基础理论知识:输血技术与实验室检验方法学: 成分输血及临床应用:医院输血科的功能和职责,输血质量管理,安全献血的主要程序: ABO血型系统、Rh血型系统、输血前检查的内容等。 课程围绕实用性的原则,阐述常见的临床输血不良反应及应对措施:强调安全输血,避免 输血相关传染病:介绍自体输血技术及血液保护。总学时为38,开设于第五学期。 使学生掌握本科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了解输血学的新进展,掌握输血相 关的检验技术方法,自体输血的方法:熟悉免疫血液学、血型学的相关基础理论:了解安全 输血的措施,输血不良反应及应对办法,为临床输血安全提供保障,并指导临床输血工作。 教材: 胡丽华临床输血学检验技术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 参考书目: 胡丽华临床输血学检验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
4 《临床输血学》课程简介 课程编号:20501011 课程名称:临床输血学 课程类别:必修课 内容概要: 输血是临床救治伤病员的重要治疗手段,是医学检验专业主干专业课程之一。为保证安 全输血,检验专业的学生,应系统学习输血与输血技术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才能成为一 个合格的检验医师,从事各级医院、血站的日常工作。 本大纲以高峰主编的全国高等医药学校规划教材《输血与输血技术》为蓝本,根据我校 制定的检验专业教学计划的学时数为依据而制定的,适用于我校检验专业本科(4 年制)输 血与输血技术的教学。 本课程将重点阐述免疫血液学、血型学的基础理论知识;输血技术与实验室检验方法学; 成分输血及临床应用;医院输血科的功能和职责,输血质量管理,安全献血的主要程序; ABO 血型系统、Rh 血型系统、输血前检查的内容等。 课程围绕实用性的原则,阐述常见的临床输血不良反应及应对措施;强调安全输血,避免 输血相关传染病;介绍自体输血技术及血液保护。总学时为 38,开设于第五学期。 使学生掌握本科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了解输血学的新进展,掌握输血相 关的检验技术方法,自体输血的方法;熟悉免疫血液学、血型学的相关基础理论;了解安全 输血的措施,输血不良反应及应对办法,为临床输血安全提供保障,并指导临床输血工作。 教 材: 胡丽华 临床输血学检验技术 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 参考书目: 胡丽华 临床输血学检验 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
《分子诊断学》课程简介 课程编码:20502030 课程名称:分子诊断学(Molecular Diagnostics) 课程类别:必修课 内容概要: 《分子诊断学》是临床检验诊断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来研究机体 外源性和内源性生物大分子和大分子体系的存在、结构或表达调控的改变,从而为疾病诊断, 病情监测,药物疗效,预后判断和疾病预防等多方面提供信息和理论依据。随着分子生物学 理论与技术在临床检验中的应用,分子诊断学成为当代医学的重要前沿领域,将在临床检验 工作中逐步进入主导地位。 通过对这门课程的学习,了解分子诊断学性质、任务、发展历程:掌握有关分子诊断学 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重点掌握基因与基因组结构特点与功能: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的基 因表达调控的基本原理;掌握分子诊断学常用技术方法,着重掌握基因工程技术、PC℉、分 子杂交、核酸测序、生物芯片技术等分子生物学核心实验技术:了解分子生物学新技术及应 用、新进展,并学习DNA提取、PCR基因克隆技术等基础实验,培养学生实验操作技能和 实际动手能力。 本教研室开设的《分子诊断学》总学时为62学时,其中理论课30学时,实验课32 学时。旨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适应社会对医学检验人才的需要,适应社会发展、科学进 步、人们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医学检验专业将培养具有医学科学基础知识、基本 的临床医学及扎实的医学检验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及基本技能,能在医院、防疫部门、血站、 医学实验室、医学院校及企业工作的素质高、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素养、创新思维及创新 能力的医学技术高水平人才,作为今后一段时间内的人才培养目标。《临床分子生物学检验 技术》课程承担了医学检验系本科、专科等多层次的教学工作。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 与临床知识相结合,理论与科研紧密联系,提高了学生科研及整体素质。用高尚的医德培养 学生,树立正确的临床思维方法和工作方法。使其毕业后通过临床实践,能胜任工作和开展 科学研究。 教材: 吕建新临床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 参考书目: 1.尹一兵临床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第1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周爱儒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第8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 3.胡维新医学分子生物学(第2版)科学出版社,2007: 4.周新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技术(第1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
5 《分子诊断学》课程简介 课程编码:20502030 课程名称:分子诊断学(Molecular Diagnostics) 课程类别:必修课 内容概要: 《分子诊断学》是临床检验诊断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来研究机体 外源性和内源性生物大分子和大分子体系的存在、结构或表达调控的改变,从而为疾病诊断, 病情监测,药物疗效,预后判断和疾病预防等多方面提供信息和理论依据。随着分子生物学 理论与技术在临床检验中的应用,分子诊断学成为当代医学的重要前沿领域,将在临床检验 工作中逐步进入主导地位。 通过对这门课程的学习,了解分子诊断学性质、任务、发展历程;掌握有关分子诊断学 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重点掌握基因与基因组结构特点与功能;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的基 因表达调控的基本原理;掌握分子诊断学常用技术方法,着重掌握基因工程技术、PCR、分 子杂交、核酸测序、生物芯片技术等分子生物学核心实验技术;了解分子生物学新技术及应 用、新进展,并学习 DNA 提取、PCR 基因克隆技术等基础实验,培养学生实验操作技能和 实际动手能力。 本教研室开设的《分子诊断学》总学时为 62 学时,其中理论课 30 学时,实验课 32 学时。旨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适应社会对医学检验人才的需要,适应社会发展、科学进 步、人们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医学检验专业将培养具有医学科学基础知识、基本 的临床医学及扎实的医学检验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及基本技能,能在医院、防疫部门、血站、 医学实验室、医学院校及企业工作的素质高、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素养、创新思维及创新 能力的医学技术高水平人才,作为今后一段时间内的人才培养目标。《临床分子生物学检验 技术》课程承担了医学检验系本科、专科等多层次的教学工作。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 与临床知识相结合,理论与科研紧密联系,提高了学生科研及整体素质。用高尚的医德培养 学生,树立正确的临床思维方法和工作方法。使其毕业后通过临床实践,能胜任工作和开展 科学研究。 教 材: 吕建新 临床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第 1 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 参考书目: 1.尹一兵 临床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第 1 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2.周爱儒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第 8 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4; 3.胡维新 医学分子生物学(第 2 版) 科学出版社,2007; 4.周新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技术(第 1 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