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2015-2016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 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积累运用(34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黝黑(you)贻误(yi)瞥见(pei)扣人心弦(xuan) B.宽宥(you)背脊(j) 星宿(x)不屑置辩(xue) C.魁梧(w)纤细(xidn)笃信(du)海市蜃楼(shen) D.反诘(j)咀嚼(jue)充塞(sai)争奇斗妍(ydn)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专家、学者共聚一堂,就最近频发的灾害性天气现象夸夸其谈。 B.填报志愿时,他既想报A高中,又想报B高中,总是见异思迁。 C.这处游览胜地的环境脏、乱、差到了如此地步,简直令人叹为观止 D.他听着这栩栩如生的描述,仿佛亲眼看到了窗外所发生的一切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今年中考数学试卷渗透了一些高中数学知识,难度系数远超去年 B.由于公共自行车站点比较密集,使江都区市民“绿色出行”更加便利。 C.杨绛先生翻译的《堂·吉诃德》,已累计发行大约70多万册 D.低头族颈部肌肉损伤的原因,是颈椎长期承受重压所造成的。 4.下列解说有误的一项是()(2分) A“年轻精神”充分的,虽老而不死:“年轻精神”丧失的,年虽轻而人已死 解说:这一句的标点符号运用正确。 B这一刻,这片树叶向我娓娓讲述着生死轮回的要谛 解说:这一句的主干是“树叶讲述要谛 C旁逸斜出趋炎附势心无旁骛力挽狂澜 解说:这四个短语结构各不相同。 D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 解说:这句话运用了比喻、反复的修辞手法。 5.下列关于文学作品内容及常识的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郭沫若的《石榴》按照“爱石榴一画石榴一赞石榴”的思路来结构全文,而宗璞的《紫 藤萝瀑布》则按照“赏花一惜花一思花”的思路来结构全篇。 B.郭安凤的《多一些宽容》以举例论证为主,而周国平的《人的高贵在于灵魂》则以道理 论证为主。 C.鲁迅的小说《孔乙己》和吴敬梓的小说《范进中举》都控诉了封建科举制度对人性的戕 害,揭示了世态的炎凉。 D.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是一篇赠序,目的是勉励马生勤奋读书:而刘禹锡的《陋室铭》 则是一篇韵文,主要表达作者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志趣 6.阅读下面文字,根据拼音把相应的汉字依次写在田字格内。(4分) 《全唐诗》卷zh浩繁,内容宏富,共收录唐代诗作近五万首。由清康x年间两淮巡盐y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 2015-2016 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 题 (考试时间:150 分钟 满分:150 分) 积累运用(34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 ....的一项是( )(2 分) A.黝.黑(yǒu) 贻.误(yí) 瞥.见(pēi) 扣人心弦.(xuán) B.宽宥.(yòu) 背脊.(jǐ) 星宿.(xù) 不屑.置辩(xuè) C.魁梧.(wú) 纤.细(xiān) 笃.信(dǔ) 海市蜃.楼(shèn) D.反诘.(jí) 咀嚼.(jué) 充塞.(sāi.) 争奇斗妍.(yán)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 ....的一项是( )(2 分) A.专家、学者共聚一堂,就最近频发的灾害性天气现象夸夸其谈 ....。 B.填报志愿时,他既想报 A 高中,又想报 B 高中,总是见异思迁 ....。 C.这处游览胜地的环境脏、乱、差到了如此地步,简直令人叹为观止 ....。 D.他听着这栩栩如 ...生.的描述,仿佛亲眼看到了窗外所发生的一切。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 ....的一项是( )(2 分) A.今年中考数学试卷渗透了一些高中数学知识,难度系数远超去年。 B.由于公共自行车站点比较密集,使江都区市民“绿色出行”更加便利。 C.杨绛先生翻译的《堂·吉诃德》,已累计发行大约 70 多万册。 D.低头族颈部肌肉损伤的原因,是颈椎长期承受重压所造成的。 4.下列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2 分) A “年轻精神”充分的,虽老而不死;“年轻精神”丧失的,年虽轻而人已死。 解说:这一句的标点符号运用正确。 B 这一刻,这片树叶向我娓娓讲述着生死轮回的要谛。 解说:这一句的主干是“树叶讲述要谛”。 C 旁逸斜出 趋炎附势 心无旁骛 力挽狂澜 解说:这四个短语结构各不相同。 D 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 解说:这句话运用了比喻、反复的修辞手法。 5.下列关于文学作品内容及常识的表述,不完全正确 .....的一项是( )(3 分) A.郭沫若的《石榴》按照“爱石榴—画石榴—赞石榴”的思路来结构全文,而宗璞的《紫 藤萝瀑布》则按照“赏花—惜花—思花”的思路来结构全篇。 B.郭安凤的《多一些宽容》以举例论证为主,而周国平的《人的高贵在于灵魂》则以道理 论证为主。 C.鲁迅的小说《孔乙己》和吴敬梓的小说《范进中举》都控诉了封建科举制度对人性的戕 害,揭示了世态的炎凉。 D.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是一篇赠序,目的是勉励马生勤奋读书;而刘禹锡的《陋室铭》 则是一篇韵文,主要表达作者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志趣。 6.阅读下面文字,根据拼音把相应的汉字依次写在田字格内。(4 分) 《全唐诗》卷 zhì浩繁,内容宏富,共收录唐代诗作近五万首。由清康 xī年间两淮巡盐 yù
史曹寅奉旨于扬州天宁寺设局刊刻。写、刻、校、印精良,是扬州雕ban印刷史上的精品力 作 7.默写(每空1分,共9分) ①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② 相伴过年华。 (葛天民《迎燕》) ③怀旧空吟闻笛赋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 见赠》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⑤江山代有才人出 (赵翼《论诗》) 欲上青天揽明月。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 云》) ⑦横眉冷对千夫指, (鲁迅《自嘲》) ⑧《陋室铭》中描写陋室环境清幽、雅致的句子是: 8.语文实践活动(10分) (1)名著阅读。(6分) 不觉酒涌上来,潸然泪下,临风触目,感恨伤怀。忽然做了一首《西江月》的词调,便唤酒 保,索借笔砚。起身观玩,见白粉壁上,多有先人题咏。他寻思道:“何不就书于此?倘若 他日身荣,再来经过,重睹一番,以记岁月,想今日之苦。”乘其酒兴,磨得浓墨,蘸得笔 饱,去那白粉壁上,挥亳便写道 “自幼曾攻经史,长成亦有权谋。恰如猛虎卧荒丘,潜伏爪牙忍受。不幸刺文双颊,那堪 配在江州!他年若得报冤仇,血染浔阳江口。” ①请根据这段文字将第三十九回回目补充完整。(2分) 梁山泊戴宗传假信 ②联系之前回目内容,说说“他”“不幸刺文双颊”是因为哪件事?(2分) ③细读《西江月》词,概括“他”此时“感恨伤怀”的具体内容?(2分) (2)下面是扬州市江都区第七届运动会的会标,请解释其设计意图。(4分) 阅读理解(53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9题。(6分)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元稹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史曹寅奉旨于扬州天宁寺设局刊刻。写、刻、校、印精良,是扬州雕 bǎn 印刷史上的精品力 作。 7.默写(每空 1 分,共 9 分) ①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② ,相伴过年华。 (葛天民《迎燕》) ③怀旧空吟闻笛赋, 。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 见赠》) ④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⑤江山代有才人出, 。 (赵翼《论诗》) ⑥ ,欲上青天揽明月。 (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 云》) ⑦横眉冷对千夫指, 。 (鲁迅《自嘲》) ⑧《陋室铭》中描写陋室环境清幽、雅致的句子是: , 。 8.语文实践活动(10 分) (1)名著阅读。(6 分) 不觉酒涌上来,潸然泪下,临风触目,感恨伤怀。忽然做了一首《西江月》的词调,便唤酒 保,索借笔砚。起身观玩,见白粉壁上,多有先人题咏。他寻思道:“何不就书于此?倘若 他日身荣,再来经过,重睹一番,以记岁月,想今日之苦。”乘其酒兴,磨得浓墨,蘸得笔 饱,去那白粉壁上,挥毫便写道: “自幼曾攻经史,长成亦 有权谋。恰如猛虎卧荒丘,潜伏爪牙忍受。不幸刺文双颊,那堪 配在江州!他年若得报冤仇,血染浔阳江口。” ①请根据这段文字将第三十九回回目补充完整。(2 分) ,梁山泊戴宗传假信 ②联系之前回目内容,说说“他” “不幸刺文双颊”是因为哪件事?(2 分) ③细读《西江月》词,概括“他”此时“感恨伤怀”的具体内容?(2 分) (2)下面是扬州市江都区第七届运动会的会标,请解释其设计意图。(4 分) 阅读理解(53 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 9 题。(6 分)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元稹① 残灯无焰影幢幢②,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注释】①元稹:唐代诗人,与白居易是诗友,世称“元白”。②幢幢:摇曳。 9.(1)请赏析本诗第三句“惊坐起”的表达之妙。(3分) (2)结合本诗第一句或第四句,说说作者是如何以景写情的。(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16分) 华佗治病 陈寿 佗行道,见一人病咽塞,嗜食而不得下,家人车载欲往就医。佗闻其呻吟,驻车前视。语之 曰:“向来道边有卖饼家蒜齑大酢,从取三升饮之,病自当去。”即如佗言,立吐蛇一枚 县车边,欲造佗。佗尚未还,小儿戏门前。逆见,自相谓曰:“似逢我公,车边病是也。” 疾者前入坐,见佗北壁县此蛇辈约以十数 有一郡守病,佗以为其人盛怒则差,乃多受其货而不加治,无何弃去,留书骂之。郡守果 大怒,令人追捉杀佗。郡守子知之,属使勿逐。守瞋恚既甚,吐黑血数升而愈。 (选自《三国志》,有删节) [注释]①华佗:东汉末医学家,是“建安三神医”之一,医术高明。②齑(j):捣碎 的姜、蒜、韭菜等。酢,同“醋”。③蛇:这里指一种寄生虫。④县:同“悬”,悬挂。⑤差: 这里指差不多就能好。⑥使:使者。⑦瞋:同“嗔”。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车载欲往就医( (2)即如佗言( (3)欲造佗( (4)无何弃去( 11.下列加点的虚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嗜食而不得下 足肤皲裂而不知(《送东阳马生序》) 从取三升饮之 当余之从师也(《送东阳马生序》) C.佗以为其人盛怒则差 不以木为之者(《活板》) D.乃多受其货而不加治 其真不知马也(《马说》)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6分) (1)守瞋恚既甚,吐黑血数升而愈。 翻译 (2)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翻译 (3)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翻译 13.华佗采用了哪些方法让郡守“瞋恚吐血而愈”的?(用自己的话回答)(4分) (三)阅读下面的议论文,完成14~17题。(13分) 境界与知识 鲍鹏山 ①什么叫知识?知识是对这个世界事物的认知。既然世界是无限的,那么知识也是无限的, 可悲的是,人生是有限的。如果用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世界所包含的无限知识,我们的人
【注释】①元稹:唐代诗人,与白居易是诗友,世称“元白”。 ②幢幢:摇曳。 9.(1)请赏析本诗第三句“惊坐起”的表达之妙。(3 分) (2)结合本诗第一句或第四句,说说作者是如何以景写情的。(3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16 分) 华佗①治病 陈寿 佗行道,见一人病咽塞,嗜食而不得下,家人车载欲往就医。佗闻其呻吟,驻车前视。语之 曰:“向来道边有卖饼家蒜齑大酢②,从取三升饮之,病自当去。”即如佗言,立吐蛇③一枚, 县④车边,欲造佗。佗尚未还,小儿戏门前。逆见,自相谓曰:“似逢我公,车边病是也。” 疾者前入坐,见佗北壁县此蛇辈约以十数。 有一郡守病,佗以为其人盛怒则差⑤,乃多受其货而不加治,无何弃去,留书骂之。郡守果 大怒,令人追捉杀佗。郡守子知之,属使⑥勿逐。守瞋⑦恚既甚,吐黑血数升而愈。 (选自《三国志》,有删节) [注释]①华佗:东汉末医学家,是“建安三神医”之一,医术高明。②齑(jī):捣碎 的姜、蒜、韭菜等。酢,同“醋”。③蛇:这里指一种寄生虫。④县:同“悬”,悬挂。⑤差: 这里指差不多就能好。⑥使:使者。⑦瞋:同“嗔”。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 分) (1)车.载欲往就医( ) (2)即如.佗言( ) (3)欲造.佗( ) (4)无何..弃去( ) 11.下列加点的虚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 分) A.嗜食而.不得下 足肤皲裂而.不知(《送东阳马生序》) B.从取三升饮之. 当余之.从师也(《送东阳马生序》) C.佗以.为其人盛怒则差 不以.木为之者(《活板》) D.乃多受其.货而不加治 其.真不知马也(《马说》)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6 分) (1)守瞋恚既甚,吐黑血数升而愈。 翻译: (2)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翻译: (3)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翻译: 13. 华佗采用了哪些方法让郡守“瞋恚吐血而愈”的?(用自己的话回答)(4 分) (三)阅读下面的议论文,完成 14~17 题。(13 分) 境界与知识 鲍鹏山 ①什么叫知识?知识是对这个世界事物的认知。既然世界是无限的,那么知识也是无限的, 可悲的是,人生是有限的。如果用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世界所包含的无限知识,我们的人
生就会废掉 ②我们要明白,当知识不成体系时,它是无用的,只是碎片 ③曾有一家报社搞国学知识竞赛,其中有一道题目问:中国历史上哪一个时代的宦官是可以 娶妻的?这是非常严肃的知识。如果你专门研究宦官,把他们的生存状况、心理状态以及 他们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影响、作用都搞明白,你将会成为一名了不起的专家。可是假如 你的主要精力不在此,这样的知识碎片,对你一点用处也没有。 ④可有不少人甘愿用琐碎的知识,把自己的人生切割成碎片。而且,当一个人整天爱关注某 个明星喜欢的颜色是什么,星座是什么,结了几次婚,又离了几次婚这类无用的知识时,他 可能获得了饭桌上的谈资,但他的人格也会变得琐碎,甚至猥琐。所以,哲学家尼采说,“我 之所以这么聪明,是因为我从来不在不必要的事情上浪费精力”。 ⑤其实,世界上有比知识更重要的东西。 ⑥《列子》里面有篇文章叫《两小儿辩日》。两个小孩争论,太阳在早晨离我们近,还是在 中午离我们近。两个人都有根据,说早晨近是因为早晨的太阳看起来比中午的大;说中午近 是因为感觉中午的太阳比早晨的热。他们要孔子给个标准答案。孔子没法判断。于是作者就 借小孩的嘴讽剌孔子:“谁说你知识多?”作者大概是想,只要否定孔子的知识多,那就否 定了孔子的价值 ⑦事实上,决定孔子境界的不是知识的总量,而是另外一种东西—一对人和世界有更为清楚 的认识。孔子早就说过:“吾有知乎哉?无知也。”苏格拉底也曾经说:“我比别人多知道的 那一点,就是我知道自己是无知的。”他们说这些不是谦虚,不过是说出了真相。面对世界 的无限,我们短暂生命里获得的知识可以忽略不计 (选自《解放日报》,有删节) 14.通读全文,用自己的话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3分) 5.文章第③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16.联系上下文,说说画线句“有不少人甘愿用琐碎的知识,把自己的人生切割成碎片”的 含义。(2分) 7.伽利略说“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莎士比亚说“知识贵在质,不在量”,培根说“知识 就是力量”……在知识大爆炸的信息化时代,我们应该如何辩证看待知识呢?请联系本文内 容,结合学习经历,谈谈自己的看法。(80—100字)(5分) (四)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18~21题。(18分) 父与子 (冰岛)贡·贡纳尔逊 ①老斯乔弗和小斯乔弗,父与子相依为命 ②虽然生活贫困,但在父子两人不多的交谈中,有一句话被再三再四地重复着,每次吃饭前
生就会废掉。 ②我们要明白,当知识不成体系时,它是无用的,只是碎片。 ③曾有一家报社搞国学知识竞赛,其中有一道题目问:中国历史上哪一个时代的宦官是可以 娶妻的?这是非常严肃的知识。 如果你专门研究宦官,把他们的生存状况、心理状态以及 他们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影响、作用都搞明白,你将会成为一名了不起的专家。可是假如 你的主要精力不在此,这样的知识碎片,对你一点用处也没有。 ④可有不少人甘愿用琐碎的知识,把自己的人生切割成碎片。而且,当一个人整天爱关注某 个明星喜欢的颜色是什么,星座是什么,结了几次婚,又离了几次婚这类无用的知识时,他 可能获得了饭桌上的谈资,但他的人格也会变得琐碎,甚至猥琐。所以,哲学家尼采说,“我 之所以这么聪明,是因为我从来不在不必要的事情上浪费精力”。 ⑤其实,世界上有比知识更重要的东西。 ⑥《列子》里面有篇文章叫《两小儿辩日》。两个小孩争论,太阳在早晨离我们近,还是在 中午离我们近。两个人都有根据,说早晨近是因为早晨的太阳看起来比中午的大;说中午近 是因为感觉中午的太阳比早晨的热。他们要孔子给个标准答案。孔子没法判断。于是作者就 借小孩的嘴讽刺孔子:“谁说你知识多?”作者大概是想,只要否定孔子的知识多,那就否 定了孔子的价值。 ⑦事实上,决定孔子境界的不是知识的总量,而是另外一种东西——对人和世界有更为清楚 的认识。孔子早就说过:“吾有知乎哉?无知也。”苏格拉底也曾经说:“我比别人多知道的 那一点,就是我知道自己是无知的。”他们说这些不是谦虚,不过是说出了真相。面对世界 的无限,我们短暂生命里获得的知识可以忽略不计。 (选自《解放日报》,有删节) 14.通读全文,用自己的话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3 分) 15.文章第③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 分) 16.联系上下文,说说画线句“有不少人甘愿用琐碎的知识,把自己的人生切割成碎片”的 含义。(2 分) 17.伽利略说“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莎士比亚说“知识贵在质,不在量”,培根说“知识 就是力量”……在知识大爆炸的信息化时代,我们应该如何辩证看待知识呢?请联系本文内 容,结合学习经历,谈谈自己的看法。(80——100 字)(5 分) (四)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 18~21 题。(18 分) 父与子 (冰岛)贡·贡纳尔逊 ①老斯乔弗和小斯乔弗,父与子相依为命。 ②虽然生活贫困,但在父子两人不多的交谈中,有一句话被再三再四地重复着,每次吃饭前
在做完祷告后,老斯乔弗都会对小斯乔弗说:“付清一切债务,不欠任何人的人情,上帝保 佑 ③有一年的春天,一场雪灾夺去了老斯乔弗的生命。这一年,老斯乔弗五十多岁,小斯乔弗 刚满十六岁 ④父亲的丧事要花很多钱。小斯乔弗坐在父亲的遗体旁,陷入了苦苦的深思。最后,他终于 想出了一个办法。于是,他站起身来,径直朝乡村商店走去。 ⑤他直接走进店里,以一个成年人的姿态问店主,他能不能和他谈谈。“好吧,孩子,你找 我有什么事吗?”店主问道。小斯乔弗几乎就要丧失了勇气,但他还是强打精神,不紧不慢 地说:“假如我同意,今年夏天,让你使用我们的码头,”小斯乔弗说,“你能给我多少钱? 我从你的手里把码头买下来,不是更好吗?”店主问。小斯乔弗冷静地陈述了原因。“一个 夏天,你要多少钱?”店主问。“只要够为我父亲办一个体面的丧事就行。这样我就不用花 教区的钱了。”店主站起来,向他伸出了手。“就这样讲定了。”店主说,“我来为你父亲办理 丧事,你用不着担心。” ⑥交易谈妥了。可小斯乔弗仍迟疑地站在原地不动。“你需要再雇个伙计吗?就像去年春天 一样?”小斯乔弗坦率地问道。“要,不过我要雇一个强壮的小伙计。”店主说,情不自禁地 笑了笑 ⑦“能请你出来一会儿吗?”小斯乔弗说。他似乎已经做好准备,要用行动来证明自己有力 气。店主摇摇头,笑笑,跟着这孩子从店里走出来。小斯乔弗一句话也没说,走到一块大石 头跟前,弯下腰,猛地举起了这块石头。放下石头后,他转过身来,对店主说:“去年你雇 的那个伙计举不动这块石头,我亲眼看见他试过好几次。”店主笑笑,说:“如果你这样结实, 我想,我是可以雇用你的。”“你能像雇用别的伙计那样,供给膳食,给我同样的工钱吗? 可以。”“太好了,这样我就不必靠救济生活了。”小斯乔弗说,仿佛如释重负。他学着店 主刚才的样子,把手向店主伸过去。“再见。”他说 ⑧“请等一下。”店主对厨娘说:“给这个小伙子拿点吃的来。”但小斯乔弗坚决地摇了摇头。 “你不饿吗?”店主问。“饿。”小伙子回答。他的声音有点颤抖,他早己是饥肠辘辘,但 他挺直腰杆说:“那样一来,就该是施舍了,我决不接受。”店主想了一会儿,说:“客人来 的时候,你一定见过你父亲招待客人喝杯酒,或者喝杯咖啡,是吗?”“是的。”小斯乔弗回 答。“好,我没说错吧!你瞧,你必须跟我一同用餐,因为你是我的客人。”“那么,我想, 我就必须吃饭了。”小伙子叹口气说 ⑨有一会儿工夫,小斯乔弗沉思着坐在那儿,然后他又平静地说: 任何人的人情,上帝保佑。”“这种立身处世的品德是与生俱来的。愿上帝保佑你。”店主摸 出手帕,因为此时他已激动得掉下眼泪。 ⑩小斯乔弗诧异地注意到店主的真情流露。一时间,他静静地看着店主,然后说:“父亲从 来不哭。”过了一会儿,他又说,“我自个儿也从来不哭。从我小时候起,我就从来没哭过 我看见父亲过世,我想哭,但是我怕他可能不高兴,所以我没敢哭。”紧接着,小斯乔弗便 一头扑进店主的怀里,呜呜地哭了起来。(有删改) 通读全文,说说第⑨段画线句“要付清一切债务,不欠任何人的人情,上帝保佑”,有 哪些作用?(3分) 19.分析人物。(6分) ①他早已是饥肠辘辘,但是他挺直腰杆说:“那样一来,就该是施舍了,我决不接受。” 请从人物描写方法的角度对这句话进行赏析:(3分)
在做完祷告后,老斯乔弗都会对小斯乔弗说:“付清一切债务,不欠任何人的人情,上帝保 佑。” ③有一年的春天,一场雪灾夺去了老斯乔弗的生命。这一年,老斯乔弗五十多岁,小斯乔弗 刚满十六岁。 ④父亲的丧事要花很多钱。小斯乔弗坐在父亲的遗体旁,陷入了苦苦的深思。最后,他终于 想出了一个办法。于是,他站起身来,径直朝乡村商店走去。 ⑤他直接走进店里,以一个成年人的姿态问店主,他能不能和他谈谈。“好吧,孩子,你找 我有什么事吗?”店主问道。小斯乔弗几乎就要丧失了勇气,但他还是强打精神,不紧不慢 地说:“假如我同意,今年夏天,让你使用我们的码头,”小斯乔弗说,“你能给我多少钱?” “我从你的手里把码头买下来,不是更好吗?”店主问。小斯乔弗冷静地陈述了原因。“一个 夏天,你要多少 钱?”店主问。“只要够为我父亲办一个体面的丧事就行。这样我就不用花 教区的钱了。”店主站起来,向他伸出了手。“就这样讲定了。”店主说,“我来为你父亲办理 丧事,你用不着担心。” ⑥交易谈妥了。可小斯乔弗仍迟疑地站在原地不动。“你需要再雇个伙计吗?就像去年春天 一样?”小斯乔弗坦率地问道。“要,不过我要雇一个强壮的小伙计。”店主说,情不自禁地 笑了笑。 ⑦“能请你出来一会儿吗?”小斯乔弗说。他似乎已经做好准备,要用行动来证明自己有力 气。店主摇摇头,笑笑,跟着这孩子从店里走出来。小斯乔弗一句话也没说,走到一块大石 头跟前,弯下腰,猛地举起了这块石头。放下石头后,他转过身来,对店主说:“去年你雇 的那个伙计举不动这块石头,我亲眼看见他试过好几次。”店主笑笑,说:“如果你这样结实, 我想,我是可以雇用你的。”“你能像雇用别的伙计那样,供给膳食,给我同样的工钱吗?” “可以。”“太好了,这样我就不必靠救济生活了。”小斯乔弗说,仿佛如释重负。他学着店 主刚才的样子,把手向店主伸过去。“再见。”他说。 ⑧“请等一下。”店主对厨娘说:“给这个小伙子拿点吃的来。”但小斯乔弗坚决地摇了摇头。 “你不饿吗?”店主问。“饿。”小伙子回答。他的声音有点颤抖,他早已是饥肠辘辘,但是 他挺直腰杆说:“那样一来,就该是施舍了,我决不接受。”店主想了一会儿,说:“客人来 的时候,你一定见过你父亲招待客人喝杯酒,或者喝杯咖啡,是吗?”“是的。”小斯乔弗回 答。“好,我没说错吧!你瞧,你必须跟我一同用餐,因为你是我的客人。”“那么,我想, 我就必须吃饭了。”小伙子叹口气说。 ⑨有一会儿工夫,小斯乔弗沉思着坐在那儿,然后他又平静地说:“要付清一切债务,不欠 任何人的人情,上帝保佑。”“这种立身处世的品德是与生俱来的。愿上帝保佑你。”店主摸 出手帕,因为此时他已激动得掉下眼泪。 ⑩小斯乔弗诧异地注意到店主的真情流露。一时间,他静静地看着店主,然后说:“父亲从 来不哭。”过了一会儿,他又说,“我自个儿也从来不哭。从我小时候起,我就从来没哭过。 我看见父亲过世,我想哭,但是我怕他可能不高兴,所以我没敢哭。”紧接着,小斯乔弗便 一头扑进店主的怀里,呜呜地哭了起来。(有删改) 18.通读全文,说说第⑨段画线句“要付清一切债务,不欠任何人的人情,上帝保佑”,有 哪些作用?(3 分) 19.分析人物。(6 分) ①他早已是饥肠辘辘,但是他挺直腰杆说:“那样一来,就该是施舍了,我决不接受。” 请从人物描写方法的角度对这句话进行赏析:(3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