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盛流电路⑩D⊙乎换》 2。单可整流电路 2。9三可控整流电路 2。变医器漏感剥整流电的影响 2.4电客液的不可控整流电路 25流电的谐液和功率因邀 2。大功率可整流电路 2.7整流电路的有源逆变工作状态 28晶闸管潜留电动视系统 9控电路的驱动控制、 本章小结 Power electronics
1 第2章 整流电路(AC/DC变换) 2.1 单相可控整流电路 2.2 三相可控整流电路 2.3 变压器漏感对整流电路的影响 2.4 电容滤波的不可控整流电路 2.5 整流电路的谐波和功率因数 2.6 大功率可控整流电路 2.7 整流电路的有源逆变工作状态 2.8 晶闸管滞留电动机系统 2.9 相控电路的驱动控制 本章小结
8国器愿对区流电的 虑包括变压器派感在内的交流侧电感的影响换向过罹仑態瞬鲤完成 区人面论物 因a、b两相均有漏感,故 in、ib均不能突变。于是 VT1和ⅥT2同时导通, 相当于将a、b两相短 d4 路,两相间电压差为lb 在两相组成的回路中产 K然 生环流k =i逐渐增大,i=lt 逐渐减小。当增大到等 于时,in=0,VT1关断 换流过程结束 图2-25考虑变压器漏感时的 三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及波形 Power electronics 2
2 2.3 变压器漏感对整流电路的影响 考虑包括变压器漏感在内的交流侧电感的影响,换向过程不能瞬间完成。 现以三相半波为例,然后将其结论推广。 R a b c T L ud i c i b i a LB LB LB i k V T1 V T2 V T3 ud i d O t O t i c i a i b i c i a I d u a ub uc VT1换相至VT2的过程: ⚫ 因a、b两相均有漏感,故 i a、ib均不能突变。于是 VT1和VT2同时导通, ⚫ 相当于将a、b两相短 路,两相间电压差为ub – ua在两相组成的回路中产 生环流i k。 ⚫ ik=ib逐渐增大,i a =Id -ik 逐渐减小。当i k增大到等 于Id时,i a=0,VT1关断, 换流过程结束。 图2-25 考虑变压器漏感时的 三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及波形
(gp 换相重叠角—换相过程持续的时间,用电角度y表示 整流输出电压瞬时值为 u +u u +L B B (2-30) dt 2 换相压降换相导致u均值降低多少,用△U表示 5丌 入Ua=2z/36+a +a+y (ub -udd(at) (2-31) 3 ta+y 6 2丌 L)() a di 3 atr 3 3 6 2丌 b d(at) 2丌 olGa X bd +a 2丌 Power electronics 3
3 换相压降 换相导致ud均值降低多少,用△Ud 表示 换相重叠角 换相过程持续的时间,用电角度 表示。 整流输出电压瞬时值为 2 k a b b B k d a B u u dt di u L dt di u u L + = + = − = (2-30) k B d I B k b k b b b d b d d t L di X I dt di L d t dt di u u L U u u d t d 2 3 2 3 ( ) 2 3 ( ) ( ) 2 3 ( ) ( ) 2 / 3 1 0 6 5 6 5 6 5 6 5 6 5 6 5 = = = = − − = − + + + + + + + + + (2-31)
(gp 换重叠角y的计算,由(2-30)式得 √6U2Sin(~32 ub-uo)/(2L (2-32) dt 2LB 由上式得 67 5元 sin( at (2-33) dot 2XB 6 进而得出 6+a 2r SIn( ot 5t )d(ot)=2X B cos a-cos(at (2-34) Power electronics
4 换重叠角 的计算,由(2-30)式得 B b a B k L U t u u L dt di 2 ) 6 5 6 sin( ( )/(2 ) 2 − = − = (2-32) 由上式得 ) 6 5 sin( 2 6 2 = t − X U d t di B k (2-33) = − = − − + ) 6 5 cos cos( 2 6 ) ( ) 6 5 sin( 2 6 2 6 5 2 a t X U t d t X U i B t b k (2-34) 进而得出
(gp 当ot=5x/6+a+y时,ik=l,于是 60. =2x.Icos- cos(atr) (2-35) cos a-cos(a+n 2xB/d (2-36) 6U y随其它参数变化的规律 1)l越大则y越大; 2)X越大y越大; 3)当a90时,a越小则y越大 Power electronics 5
5 当 时,ik = Id t = 5 / 6 + + , 于是 cos cos( ) 2 6 2 = − + B d X U I (2-35) 6 2 2 cos cos( ) U X I B d − + = (2-36) 随其它参数变化的规律: 1)Id越大则 越大; 2)XB越大 越大; 3)当 ≤90时, 越小则 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