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上:鱼嘴堰 右上:飞沙堰 左下:宝瓶口
左上:鱼嘴堰 右上:飞沙堰 左下:宝瓶口
宝瓶口是玉垒山伸向岷 江的长脊上人工凿开的 个控制内江进水的咽喉, 因形似瓶口且功能奇而名。 其右边的山丘为离堆。瓶 口宽度和底高都有极严格 的控制,古人在岩壁上刻 了几十条分划,取名“水 (我国最早的水位 标)。内江水流进宝瓶口 后,通过千渠经仰天窝节 制闸,把江水一分为二。 再经蒲柏、走江闸二分为 四,顺应西北高、东南低 的地势倾斜,一分再分, 形成自流灌溉渠系,灌溉 成都平原的近一千余万亩
宝瓶口是玉垒山伸向岷 江的长脊上人工凿开的一 个控制内江进水的咽喉, 因形似瓶口且功能奇而名。 其右边的山丘为离堆。瓶 口宽度和底高都有极严格 的控制,古人在岩壁上刻 了几十条分划,取名“水 则”(我国最早的水位 标)。内江水流进宝瓶口 后,通过干渠经仰天窝节 制闸,把江水一分为二。 再经蒲柏、走江闸二分为 四,顺应西北高、东南低 的地势倾斜,一分再分, 形成自流灌溉渠系,灌溉 成都平原的近一千余万亩 农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