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他们的性格与气质也极其相似:他们在二十四岁前对于诗的兴味并不浓,相反,却都做 着政治家的.梦。两个人仿佛都能够从对方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与此相互吸引,相见恨晚。 而他们的交往,也成为中印文化交流史上的一段佳话。 徐志摩得知泰戈尔要来华访问之后,欣喜若狂,热情似火。他一方面频繁地与泰戈尔通 信,商榷来华事宜:一方面在报刊上遥势宣传泰戈尔,先后发表了《泰戈尔来华》、《泰山日 出》等四篇文章,宣扬他“伟大的人格、热烈的爱情、超越的思想和小孩子一般的纯洁精神”。 努力营造出一种热烈的欢迎气氛。在写给秦戈尔的信中他还就即将伴随泰戈尔并担任他的翻 译一事表达了自己的喜悦之情:“我已答应了讲学社在你逗留中国期间充任你的旅伴和翻 译。我认为这是一个莫大的殊荣。虽然自知力薄能渺,但我却因有幸获此良机,得以随世上 位伟大无比的人物而难禁内心的欢欣雀跃。” 泰戈尔终于如期莅临。他在上海入境,经南京、济南来到北京。在北京,泰戈尔度过了他 六十三岁的生日,还接受了粱启超的赠名——竺震旦。竺即天竺,是古印度的别称:震旦是 中国的别称。这也恰好可以表达泰戈尔热爱中国、希望中印友谊长存的真实感情。4月26 日,泰戈尔在京的最后几天,徐志摩陪他游览了法源寺。法源寺是北京名刹之一,以满园丁 香负有盛名。自清代开始,常有诗人相聚于此举行“丁香大会”。徐志摩此次陪同泰戈尔前 来观赏丁香花,继续了这个传统的雅事。徐志摩诗兴大发,在树下通宵做诗。 泰戈尔还在上海、北京等地发表了精彩的演讲。他以其独特的诗的语言、诗的意象,表达 了他深奥的政治、晢学观点。泰戈尔的演讲内容丰富且诗意纵横,要翻译精确是相当困难的。 然而,对精通英语且文学功力深厚的徐志摩来说,翻译起来游刃有余。他用抑扬顿挫的声调, 从容不迫、声情并茂地把泰戈尔的思想传递给众多听众。 在泰戈尔访华的三个月时间中,他和徐志摩形影不离,常以诗画互赠,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泰戈尔还为徐志摩起了个印度名字“苏萨玛”,意为“月亮宝石”,徐志摩则称泰戈尔为“老 戈爹 泰戈尔访华结束后,徐志摩又陪他访问日本,并把他送到香港,才依依惜别。泰戈尔回 到印度.将他在中国的演讲汇编成《在中国的讲话》,书的扉页上写着:献给我的朋友苏萨 玛,由于他的周到照料,我得以结识伟大的中国人民 15.下列对本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泰戈尔1861年出生于印度加尔各答,他的伟大的人格,热烈的爱情,超越的思想和纯 洁的精神,深深地吸引着徐志摩。 B.泰戈尔对中国有深厚的感情,他甚至认为自己前世在中国生活过。三个月的中国之行, 更加深了他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情感。 C.泰戈尔在文学、哲学、教育等多个领域均有不凡建树,诗歌创作成就更是世界瞩目,这 与他从小就热爱诗歌是分不开的。 D.泰戈尔在中国讲学期间,不仅游览了北京名刹法源寺,还在上海等地用英语发表了内容 丰富、诗意盎然的演讲。 16.从文中看.徐志摩和泰戈尔成为忘年交,有哪些原因?(6分) 17泰戈尔的“中国之行”受到徐志摩的哪些周到照料?请依据文意分条概括。(6分) 七、作文(70分) 18.请以“难"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宇的作文 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6 外,他们的性格与气质也极其相似:他们在二十四岁前对于诗的兴味并不浓,相反,却都做 着政治家的.梦。两个人仿佛都能够从对方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与此相互吸引,相见恨晚。 而他们的交往,也成为中印文化交流史上的一段佳话。 徐志摩得知泰戈尔要来华访问之后,欣喜若狂,热情似火。他一方面频繁地与泰戈尔通 信,商榷来华事宜;一方面在报刊上遥势宣传泰戈尔,先后发表了《泰戈尔来华》、《泰山日 出》等四篇文章,宣扬他“伟大的人格、热烈的爱情、超越的思想和小孩子一般的纯洁精神”。 努力营造出一种热烈的欢迎气氛。在写给秦戈尔的信中他还就即将伴随泰戈尔并担任他的翻 译一事表达了自己的喜悦之情:“我已答应了讲学社在你逗留中国期间充任你的旅伴和翻 译。我认为这是一个莫大的殊荣。虽然自知力薄能渺,但我却因有幸获此良机,得以随世上 一位伟大无比的人物而难禁内心的欢欣雀跃。” 泰戈尔终于如期莅临。他在上海入境,经南京、济南来到北京。在北京,泰戈尔度过了他 六十三岁的生日,还接受了粱启超的赠名——竺震旦。竺即天竺,是古印度的别称;震旦是 中国的别称。这也恰好可以表达泰戈尔热爱中国、希望中印友谊长存的真实感情。 4 月 26 日,泰戈尔在京的最后几天,徐志摩陪他游览了法源寺。法源寺是北京名刹之一,以满园丁 香负有盛名。自清代开始,常有诗人相聚于此举行“丁香大会”。徐志摩此次陪同泰戈尔前 来观赏丁香花,继续了这个传统的雅事。徐志摩诗兴大发,在树下通宵做诗。 泰戈尔还在上海、北京等地发表了精彩的演讲。他以其独特的诗的语言、诗的意象,表达 了他深奥的政治、哲学观点。泰戈尔的演讲内容丰富且诗意纵横,要翻译精确是相当困难的。 然而,对精通英语且文学功力深厚的徐志摩来说,翻译起来游刃有余。他用抑扬顿挫的声调, 从容不迫、声情并茂地把泰戈尔的思想传递给众多听众。 在泰戈尔访华的三个月时间中,他和徐志摩形影不离,常以诗画互赠,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泰戈尔还为徐志摩起了个印度名字“苏萨玛”,意为“月亮宝石”,徐志摩则称泰戈尔为“老 戈爹。 泰戈尔访华结束后,徐志摩又陪他访问日本,并把他送到香港,才依依惜别。泰戈尔回 到印度.将他在中国的演讲汇编成《在中国的讲话》,书的扉页上写着:献给我的朋友苏萨 玛,由于他的周到照料,我得以结识伟大的中国人民。 15.下列对本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泰戈尔 1861 年出生于印度加尔各答,他的伟大的人格,热烈的爱情,超越的思想和纯 洁的精神,深深地吸引着徐志摩。 B.泰戈尔对中国有深厚的感情,他甚至认为自己前世在中国生活过。三个月的中国之行, 更加深了他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情感。 C.泰戈尔在文学、哲学、教育等多个领域均有不凡建树,诗歌创作成就更是世界瞩目,这 与他从小就热爱诗歌是分不开的。 D.泰戈尔在中国讲学期间,不仅游览了北京名刹法源寺,还在上海等地用英语发表了内容 丰富、诗意盎然的演讲。 16.从文中看.徐志摩和泰戈尔成为忘年交,有哪些原因?(6 分) 七、作文(70 分) 18.请以“难"为题。写一篇不少于 800 宇的作文。 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2008-2009学年度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试 语文加考题 2009·3·31 注意事项: 1.凡选考历史科目的考生要做加考题40分,延时30分钟。 2.答题前,请务必将县区、学校、姓名、考试号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上。 3.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按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区域内作答;在其它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 、阅读材料,完成19-21题。(10分) 炯,华阴人。显庆六年举神童,授校书郎。后为婺州盈川令。炯恃才凭傲,每耻朝士 矫饰,呼为"麒麟楦”。或问之曰今假弄麒麟戏者必刻画其形覆驴上宛然异物及去其皮还 是驴耳。闻者甚不平,故为时所忌。炯博学善文,炯尝谓:“吾愧在卢前,耻居王后”张 说曰:“盈川文如悬河,酌之不竭。耻王后,信然;愧卢前,谦也.” 19.用斜线()给文言文中划线的句子断句。(限六处)(6分) 或问之曰今假弄麒麟戏者必刻画其形覆驴上宛然异物及去其 皮还是驴耳 20.“耻王后,愧卢前”中“王”“卢”分别指的是“初唐四杰”中哪两位诗人?(2分) 21.根据文意,推测“麒麟楦”的含义。(2分) 名著阅读题(15分) 22.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宝玉挨打后,林黛玉倍感伤心,不禁感怀身世,于暮春时节扫起落花,埋在土里, 称为花冢,写下了充满抑塞不平之气的《葬花吟》。 B.《凤鳳涅樂》中凤凰的自焚是与旧世界彻底决绝的反抗行动,是叛逆精神的强烈爆 发与燃烧;气吞日月的“天狗”是一个具有彻底破坏和大胆创造精神的一个形象。 C.鲁迅的《狂人日记》正文以白话体展示“狂人”的13则日记,前面却设计了一段 文言体的序文,从而形成“我”与“余”的双重视角。这是《狂人日记》在结构形 式上的一大创新 D.《雷雨》中,在一个雷电交加的夜晚,蘩漪把真相全部说出,四风受不了刺激,冲 进花园后触电身亡,周萍前去救她,也触电而死。一对年轻的恋人就这样结束了他 们不幸的爱情。 高三语文加考试题第1页(共2页)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