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姚安龙岗中学2008-2009学年八年级(上) 期中语文试卷 班级 学号 姓名 温馨提示:本卷满分是12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书写卷面情况,将作为评分 的一项重要依据;答题前请认真审题。相信你只要自信、沉着、细心,一定会取得好成 绩 一、基础知识的积累和运用(23分,每题2分,其中9题7分) 1、选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 A.震悚( shong)荒谬(miao)溃退(gui)锐不可当(dang) B.要塞(sai)瞥见(pie)惊骇(gai)歼灭(qian) C.俨然(yan)幽咽(yon)请问(j1)差使(cha) D.阡陌(qian)举箸(zhu)寒噤(jn)仄歪(ze) 2、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张皇失措 转弯抹角 走头无路 谈笑风生 B.永垂不朽 锐不可挡 振聋发聩 言简意该 C.鬼鬼嵩嵩 众志成城 荡然无存 意想天开 D.杯盘狼藉 得意洋洋 锲而不舍 踌躇满志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夏天是香格里拉最美的季节,每到此时,游客络绎不绝,流连忘返。 B.做学问是一项艰辛的劳动,应踏踏实实,不能好高骛远。 C.现代社会竞争激烈,找到一份理想的丁作是很多人魂牵梦萦的事。 D.西双版纳以民俗独特、风景秀丽、动植物种类繁多而闻名遇迩。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微笑是一曲动人的音乐,它让我们的生活充满了温馨。 B.每当站在中国地图前,使我产生无尽的联想。 C.经过精心筛选和广泛征集,北京奥组委最终确定“北京欢迎你”为2008年北京奥 运会开幕式上演唱的主题歌。 D.国家免收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杂费,这一举措降低了家长的经济负担 5、与“竹深村路远”构成对偶的一项是() A.月照窗前竹 B.白鹭忽飞来C.聊寄一枝春 D.月出钓船稀
-1- 云南姚安龙岗中学 2008-2009 学年八年级(上) 期中语文试卷 班级 学号 姓名 温馨提示:本卷满分是 120 分,考试时间为 150 分钟。书写卷面情况,将作为评分 的一项重要依据;答题前请认真审题。相信你只要自信、沉着、细心,一定会取得好成 绩。 一、基础知识的积累和运用(23 分,每题 2 分,其中 9 题 7 分) 1、选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 ) A. 震悚.(shǒng) 荒谬.(miào) 溃.退 (guì) 锐不可当.(dǎng) B. 要塞.(sāi) 瞥.见(piē) 惊骇. (gài) 歼.灭(qiān) C.俨.然(yān) 幽咽.(yàn) 诘.问(jí) 差.使(chà ) D.阡.陌(qiān) 举箸.(zhù) 寒噤.(jìn) 仄.歪 (zè) 2、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张皇失措 转弯抹角 走头无路 谈笑风生 B.永垂不朽 锐不可挡 振聋发聩 言简意该 C.鬼鬼嵩嵩 众志成城 荡然无存 意想天开 D.杯盘狼藉 得意洋洋 锲而不舍 踌躇满志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夏天是香格里拉最美的季节,每到此时,游客络绎不绝 ....,流连忘返。 B.做学问是一项艰辛的劳动,应踏踏实实,不能好高骛远 ....。 C.现代社会竞争激烈,找到一份理想的丁作是很多人魂牵梦萦 ....的事。 D.西双版纳以民俗独特、风景秀丽、动植物种类繁多而闻名遇迩 ....。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微笑是一曲动人的音乐,它让我们的生活充满了温馨。 B.每当站在中国地图前,使我产生无尽的联想。 C.经过精心筛选和广泛征集,北京奥组委最终确定“北京欢迎你”为 2008 年北京奥 运会开幕式上演唱的主题歌。 D.国家免收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杂费,这一举措降低了家长的经济负担 5、与“竹深村路远”构成对偶的一项是( ) A.月照窗前竹 B.白鹭忽飞来 C.聊寄一枝春 D.月出钓船稀
6、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老王》是《围城》的作者钱钟书的夫人杨绛创作的一部作品 B、“盖大苏泛赤壁云”是微雕主题,《核舟记》的作者是明朝末年的魏学洢,他的代表 作是《虞初新志》。这篇作品,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C.新闻(消息)文体特征是:用事实说话,迅速及时,简明扼要。“倒金字塔结构式” 是其最大的结构特点 D.格律诗八句四联的名称依次是首联、颔联、颈联、尾联。绝句的演化与格律诗有关 7、给下列句子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清风徐徐,树枝摇曳,斑驳的光影洒落在地上和小狗身上②绿阴下是一间小 小的柴房③这就构成一幅盛夏城郊小院图,生动而又富有情趣④柴房前,主人在 吸着烟斗,一只小狗闲适地躺在一旁⑤窗前一片浓浓的绿阴 A.③⑤④②①B.⑤④②①③C.③⑤②④①D.⑤②④①③ 8、请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这则新闻的主要信息(不超过15个字) (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节目组报道):近日,警方对制售、添加“蛋白粉”的不法分 子的侦察和抓捕工作取得重大进展。河北警方经过多天紧张工作,成功侦破“三鹿问题 奶粉”岀笼源头——个由生产、销售和使用含三聚氰胺添加物的不法分子组成的网络。 三聚氰胺是一种有毒的化工原料,一般作为阻燃剂,用于涂料、木材、塑料等制造行业 可这种化工原料竟岀现在乳品中。根据卫生部通报的消息,截止2008年10月15日, 全国因食用含有三聚氰胺成分奶粉住院治疗的儿童中,目前出院的有43603名,仍在住 院治疗的有5824名,另有3名患儿死亡。记者了解,由于此前企业收购原奶,通常以 检测氮元素含量推断原奶的蛋白质含量。一些不法分子为了牟取非法利润,往牛奶中掺 水而不被检测岀来,就把含氮量高的三聚氰胺掺入到牛奶中,同时在牛奶中还添加其他 东西与三聚氰胺混合。这种混合物被称为“蛋白粉″。被添加了“蛋白粉″的问题牛奶 不仅气味和外观上与正常牛奶基本一样,而且由于其中含有所谓“蛋白粉”,即使用仪 器检测也不易被发现 9、按要求填充下列各题(每小题1分) (1)《春望》表现长安春日满目凄凉、传达出诗人忧国伤时之情的语句 (2)汉乐府《长歌行》中,与“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2- 6、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老王》是《围城》的作者钱钟书的夫人杨绛创作的一部作品。 B、“盖大苏泛赤壁云”是微雕主题,《核舟记》的作者是明朝末年的魏学洢,他的代表 作是《虞初新志》。这篇作品,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C.新闻(消息)文体特征是:用事实说话,迅速及时,简明扼要。“倒金字塔结构式” 是其最大的结构特点。 D.格律诗八句四联的名称依次是首联、颔联、颈联、尾联。绝句的演化与格律诗有关。 7、给下列句子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清风徐徐,树枝摇曳,斑驳的光影洒落在地上和小狗身上 ②绿阴下是一间小 小的柴房 ③这就构成一幅盛夏城郊小院图,生动而又富有情趣 ④柴房前,主人在 吸着烟斗,一只小狗闲适地躺在一旁 ⑤窗前一片浓浓的绿阴 A.③⑤④②① B.⑤④②①③ C.③⑤②④① D.⑤②④①③ 8、请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这则新闻的主要信息(不超过 15 个字)。 (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节目组报道):近日,警方对制售、添加“蛋白粉”的不法分 子的侦察和抓捕工作取得重大进展。河北警方经过多天紧张工作,成功侦破“三鹿问题 奶粉”出笼源头——一个由生产、销售和使用含三聚氰胺添加物的不法分子组成的网络。 三聚氰胺是一种有毒的化工原料,一般作为阻燃剂,用于涂料、木材、塑料等制造行业, 可这种化工原料竟出现在乳品中。根据卫生部通报的消息,截止 2008 年 10 月 15 日, 全国因食用含有三聚氰胺成分奶粉住院治疗的儿童中,目前出院的有 43603 名,仍在住 院治疗的有 5824 名,另有 3 名患儿死亡。记者了解,由于此前企业收购原奶,通常以 检测氮元素含量推断原奶的蛋白质含量。一些不法分子为了牟取非法利润,往牛奶中掺 水而不被检测出来,就把含氮量高的三聚氰胺掺入到牛奶中,同时在牛奶中还添加其他 东西与三聚氰胺混合。这种混合物被称为“蛋白粉”。被添加了“蛋白粉”的问题牛奶, 不仅气味和外观上与正常牛奶基本一样,而且由于其中含有所谓“蛋白粉”,即使用仪 器检测也不易被发现。 9、按要求填充下列各题(每小题 1 分) (1) 《春望》表现长安春日满目凄凉、传达出诗人忧国伤时之情的语句: (2) 汉乐府《长歌行》中,与“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3)《陋室铭》中描写环境幽美的句子是 (4)《大道之行也》中概括描绘大同社会主要特征的主旨句是 (5)《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描写洞庭湖动态美景的千古名句是」 (6)“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于我们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当你 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 这段激动人心,被千千万万青年人引以为座右铭的文字,出自 (国家) (作者)的小说, (作品)主人公是 (7)王羲之是中国古代的一位杰出的书法家,被称为“书圣”。他的_《 》帖是 我国古代书法艺术最灿烂的瑰宝,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语文 上册第一单元“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的标题名称是 、阅读分析题(本题满分为57分) (一)〈〈背影)〉选文(每题2分,合计12分)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 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 月台,须(a.走b.跑c.跳d.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 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 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 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 手 (a.抓b.揪c.攀d.握)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 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甲]我赶紧拭干了泪。[乙]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 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 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殷脑儿放 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 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 没人。"[丙] 1、(只填序号)在文中两个空缺处选词填空。 等他的背影混入来 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这句话是从原文中 抽取出来的。根据上下文意,这句话应插在[甲]、[乙]、[丙]中的 处 2、“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 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这句话所用的两种主要描写方法是 3、“我赶紧拭干了泪”“我赶紧去搀他”两句中的“赶紧”表现出了作者怎样的心理 活动? 4、请从内容和结构角度说说最后一句“我的眼泪又来了”中的“又”字用得为什么好?
-3- (3)《陋室铭》中描写环境幽美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大道之行也》中概括描绘大同社会主要特征的主旨句是 (5)《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描写洞庭湖动态美景的千古名句是 (6)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于我们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当你 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 这段激动人心,被千千万万青年人引以为座右铭的文字,出自 (国家) (作者)的小说, (作品)主人公是 (7)王羲之是中国古代的一位杰出的书法家,被称为“书圣”。他的《 》帖是 我国古代书法艺术最灿烂的瑰宝,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语文 上册第一单元“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的标题名称是 二、阅读分析题(本题满分为 57 分) (一)〈〈背影〉〉选文(每题 2 分,合计 12 分)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 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 月台,须_______(a.走 b.跑 c.跳 d.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 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 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 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 手_________(a.抓 b.揪 c.攀 d.握)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 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甲]我赶紧拭干了泪。[乙]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 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 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 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 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 没人。”[丙] 1、(只填序号)在文中两个空缺处选词填空。 。“等他的背影混入来 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这句话是从原文中 抽取出来的。根据上下文意,这句话应插在[甲]、[乙]、[丙]中的_________处。 2、“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 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这句话所用的两种主要描写方法是 、 3、“我赶紧拭干了泪”“我赶紧去搀他”两句中的“赶紧”表现出了作者怎样的心理 活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从内容和结构角度说说最后一句“我的眼泪又来了”中的“又”字用得为什么好?
5、父亲买橘子是很艰难的,回来时却“心里很轻松似的”是否矛盾?为什么? 、阅读下面一段话,再结合文段,请你说说你对“可怜天下父母心”的理解。 据报载:有这样一位母亲,平时对儿子百依百顺,一天晚上儿子向她要几千元钱,母亲 一时拿不岀那么多钱,儿子恼羞成怒向她连砍六刀后逃离现场。这位母亲忍着巨痛,追 看她儿子逃离的背影喊:赶快穿上毛衣,小心着凉。 (二)《桃花源记》选文(每题2分,合计12分) ①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年。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 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②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 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 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③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 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 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本文以渔人进出桃源为线索组织材料,细读文章,完成文章结构图。 访问桃花源 2、解释加点词的古今义。 ①阡陌交通 古义 今义: ②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古义: 今义 3、文段中“黄发垂髫”用的修辞方法是 有些成语出自本文,写出其中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5、父亲买橘子是很艰难的,回来时却“心里很轻松似的”是否矛盾?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6、阅读下面一段话,再结合文段,请你说说你对“可怜天下父母心”的理解。 据报载:有这样一位母亲,平时对儿子百依百顺,一天晚上儿子向她要几千元钱,母亲 一时拿不出那么多钱,儿子恼羞成怒向她连砍六刀后逃离现场。这位母亲忍着巨痛,追 看她儿子逃离的背影喊:赶快穿上毛衣,小心着凉。 (二)《桃花源记》选文(每题 2 分,合计 12 分) ①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年。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 中无杂树 , 芳草鲜美 , 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②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 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 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③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 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 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本文以渔人进出桃源为线索组织材料,细读文章,完成文章结构图。 ——访问桃花源—— 2、解释加点词的古今义。 ①阡陌交通.. 古义: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 ②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古义: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 3、文段中“黄发垂髫”用的修辞方法是 ;有些成语出自本文,写出其中
的两个。① 桃花源中的人们为什么叮嘱渔人″不足为外人道"?谈谈你的理解 5、“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从文中可推断渔人向桃花源中人说了什么? 6、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理想王国,你的理想王国是怎样的?用简明生动的语言描述 来。(限60字以内) (三)爱莲说(每题2分,合计12分)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 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浄植,可远 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 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可爱者甚蕃 出淤泥而不染 陶后鲜有闻」 香远益清 2.翻译句子。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3.用原文的语句回答 (1)比喻君子不同流合污的语句是 (2)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语句是 4.文中写“莲”却还写了菊、牡丹,目的是什么? 5.莲“出淤泥而不染”,有人却认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是怎样看?请说明理 由 6莲,又称荷,芙蓉、芙蕖等。姚安有“荷城”的美称,请写岀两句赞美莲称颂家乡的 名句
-5- 的两个。①:_________ _______ ②:__________ ______ 4、桃花源中的人们为什么叮嘱渔人"不足为外人道"?谈谈你的理解。 5、“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从文中可推断渔人向桃花源中人说了什么? 6、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理想王国,你的理想王国是怎样的?用简明生动的语言描述 来。(限 60 字以内) (三)爱 莲 说 (每题 2 分,合计 12 分)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 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 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 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可爱者甚蕃._______ 出淤泥而不染.____ 陶后鲜.有闻 香远益.清 2.翻译句子。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3.用原文的语句回答: (1) 比喻君子不同流合污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写“莲”却还写了菊、牡丹,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莲“出淤泥而不染”,有人却认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是怎样看?请说明理 由。 6.莲,又称荷,芙蓉、芙蕖等。姚安有“荷城”的美称 ,请写出两句赞美莲称颂家乡的 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