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低回声(Low-echo) 在超声介质比较均匀,其的声阻抗差别较小,仅有少 数反射界面,在正常灵敏度时表现为低回声状态(图 1-3-11),如正常肾实质、肝脏、脾脏及部分玻璃样变性 的病理组织等。 (三)高回声(High-echo) 组织器官纤维化、脂肪变性等可表现为弥漫性点状回 声,脏器内部有新生物形成时可表现为高回声结节或团 块,导致回声增强的原因系病理组织较正常组织结构致 密,声阻抗增加,反射界面增多所致。 图1-3-11低回声和高回声 (四)强回声(Strong-echo) 正常人体骨路,各种病理性结石、钙化灶等,因其内 部结构十分致密,与周围组织声阻抗相差悬殊,造成强 烈的反射,表现为强回声团、强回声带等。肺及充气状 IUD 态下的胃肠,在声像图上表现为多次反射之强回声带(图 1-3-12),形成的原理系因气体的声阻抗大大小于身体软 组织的声阻抗,探头发生的声能几乎全部被反射回来, 反射回探头的声能被耗损掉一部分后,剩下的再次反射 回气体界面,如此声能在探头和空气界面之间多次往返, 形成所谓的多次反射。 图1-3-12强回声和无回声 (五)人体不同组织回声强度顺序 肾中央区(肾窦)>胰腺>肝、脾实质>肾皮质>肾髓质(肾锥体)>血液>胆汁和尿液。 正常肺(胸膜-肺)、软组织-骨骼界面的回声最强:软骨回声很低,甚至接近于无回声。 病理组织中,结石、钙化最强:纤维化、纤维平滑肌脂肪瘤次之:典型的淋巴瘤回声最低,甚至接近无回声。 三、腹部超声扫查与超声图像方位标识方法 (一)被检查者体位 仰卧位、俯卧位、左侧卧位、半卧位。其他:坐位或立位。 (二)基本断面 1、纵向扫查-纵切面(矢状切面),即扫查面与脏器的长轴平行(图1-3-13)。 图1-3-13纵向扫查 图1-3-14横向扫查
(二)低回声(Low-echo) 在超声介质比较均匀,其的声阻抗差别较小,仅有少 数反射界面,在正常灵敏度时表现为低回声状态(图 1-3-11),如正常肾实质、肝脏、脾脏及部分玻璃样变性 的病理组织等。 (三)高回声(High-echo) 组织器官纤维化、脂肪变性等可表现为弥漫性点状回 声,脏器内部有新生物形成时可表现为高回声结节或团 块,导致回声增强的原因系病理组织较正常组织结构致 密,声阻抗增加,反射界面增多所致。 图 1-3-11 低回声和高回声 (四)强回声(Strong-echo) 正常人体骨路,各种病理性结石、钙化灶等,因其内 部结构十分致密,与周围组织声阻抗相差悬殊,造成强 烈的反射,表现为强回声团、强回声带等。肺及充气状 态下的胃肠,在声像图上表现为多次反射之强回声带(图 1-3-12),形成的原理系因气体的声阻抗大大小于身体软 组织的声阻抗,探头发生的声能几乎全部被反射回来, 反射回探头的声能被耗损掉一部分后,剩下的再次反射 回气体界面,如此声能在探头和空气界面之间多次往返, 形成所谓的多次反射。 图 1-3-12 强回声和无回声 (五)人体不同组织回声强度顺序 肾中央区(肾窦)>胰腺>肝、脾实质>肾皮质>肾髓质(肾锥体)>血液>胆汁和尿液。 正常肺(胸膜-肺)、软组织-骨骼界面的回声最强;软骨回声很低,甚至接近于无回声。 病理组织中,结石、钙化最强;纤维化、纤维平滑肌脂肪瘤次之;典型的淋巴瘤回声最低,甚至接近无回声。 三、腹部超声扫查与超声图像方位标识方法 (一)被检查者体位 仰卧位、俯卧位、左侧卧位、半卧位。其他:坐位或立位。 (二)基本断面 1、纵向扫查-纵切面(矢状切面),即扫查面与脏器的长轴平行(图 1-3-13)。 图 1-3-13 纵向扫查 图 1-3-14 横向扫查
2、横向扫查-横切面(水平切面),即扫查面与脏器的长轴相垂直(图1-3-14)。 3、斜向扫查-斜切面,即扫查面与脏器的长轴成一定角度(图1-3-15)。 图1-3-15斜向扫查和冠状面扫查 4、冠状面扫查-冠状切面(额状切面),即扫查面与脏器的额状面平行(图1-3-15)。 (三)图像方位的标准 1、横断面:仰卧位时,图像左侧示被检查者右侧,图像右侧示被检查者左侧(图1-3-16)。 2、纵断面:仰卧位时,图像左侧示被检查者头侧,图像右侧示被检查者足侧(图1-317)。 图1-3-16横断面图1-3-17纵断面 3、冠状断面:左、右侧冠状断面图像左侧均示被检查者头测,图像右侧示被检查者足侧。 第二节肝脏基本病变的超声表现 一、肝脏弥漫性病变 肝硬化 脂肪肝 二、肝脏局灶性病变或占位性病变 肝囊肿 肝脓肿 寄生虫病 肿瘤 肝脓肿 (一)、病因、病理 由于细菌或原虫进入肝脏,造成肝脏炎症、坏死,形成脓肿
2、横向扫查-横切面(水平切面),即扫查面与脏器的长轴相垂直(图 1-3-14)。 3、斜向扫查-斜切面,即扫查面与脏器的长轴成一定角度(图 1-3-15)。 图 1-3-15 斜向扫查和冠状面扫查 4、冠状面扫查-冠状切面(额状切面),即扫查面与脏器的额状面平行(图 1-3-15)。 (三)图像方位的标准 1、横断面:仰卧位时,图像左侧示被检查者右侧,图像右侧示被检查者左侧(图 1-3-16)。 2 、纵断面 :仰卧位时,图像左侧示被检查者头侧,图像右侧示被检查者足侧(图 1-3-17 )。 图 1-3-16 横断面 图 1-3-17 纵断面 3、冠状断面:左、右侧冠状断面图像左侧均示被检查者头测,图像右侧示被检查者足侧。 第二节 肝脏基本病变的超声表现 一、肝脏弥漫性病变 肝硬化 脂肪肝 二、肝脏局灶性病变或占位性病变 肝囊肿 肝脓肿 寄生虫病 肿瘤 肝脓肿 (一)、病因、病理 由于细菌或原虫进入肝脏,造成肝脏炎症、坏死,形成脓肿
(二)二维声像图 1.早期炎症期:炎症区回声增高。 2.早期脓肿期:边缘回声高,中心部呈液性暗区。 3脓肿液化期:坏死液化可为混浊液中条状、片状沉淀,壁厚,内壁清晰可见。 4慢性脓肿期:壁变薄,炎症反应区模糊、消失,内部回声显示不清。 (三)彩色血流图 早期炎期、早期脓肿期均可在病变区的中部及周围显示血流增加:脓肿液化期可 在脓肿周围炎症反应区测及血流增加:慢性脓肿期除内部不显示彩色血流外,其 周围亦无血供变化。 (四)其他 右叶膈顶部脓肿可刺激右侧胸腔反应性积液。 肝血管瘤 为肝内良性肿瘤,女性多发。 (一)二维声像图 1.外形、大小分布:呈圆形及椭圆形,亦可不规则。 2.边缘:边缘回声一般较高,边界清晰,与肝组织间有明显区别。 3.内部回声: 可出现四种声像图表现: a强回声,多见,体积较小。 b.低回声,较少见。c.混合型回声(海绵状)较多见。 c.无回声,少见。 4.后方回声:后方肝组织有增强。 (二)色血流及多普勒频谱 多数肝血管瘤内部无彩色血流,少数内部可见彩点或血管分布。50%为动脉血流。 (三)其他 1.少数血管瘤应与肝内转移性高回声鉴别。 2.中或较大血管瘤可出血、破裂。 3.良性血管瘤可恶变。 原发性肝癌 (一)病因病理 发病与乙型、丙型肝炎感染有明显关系,又与某些损伤肝细胞的病毒相关。 (二)二维声像图 外形:大多数肝癌为局灶性,呈结节状分布;少数为弥漫性,通常呈圆球形或 椭圆形。可发现直径1cm左右的小肝癌
(二)二维声像图 1.早期炎症期: 炎症区回声增高。 2.早期脓肿期 :边缘回声高,中心部呈液性暗区。 3.脓肿液化期:坏死液化可为混浊液中条状、片状沉淀,壁厚,内壁清晰可见。 4.慢性脓肿期:壁变薄,炎症反应区模糊、消失,内部回声显示不清。 (三)彩色血流图 早期炎期、早期脓肿期均可在病变区的中部及周围显示血流增加;脓肿液化期可 在脓肿周围炎症反应区测及血流增加;慢性脓肿期除内部不显示彩色血流外,其 周围亦无血供变化。 (四)其他 右叶膈顶部脓肿可刺激右侧胸腔反应性积液。 肝血管瘤 为肝内良性肿瘤,女性多发。 (一)二维声像图 1.外形、大小分布:呈圆形及椭圆形,亦可不规则。 2.边缘:边缘回声一般较高,边界清晰,与肝组织间有明显区别。 3.内部回声: 可出现四种声像图表现: a.强回声,多见,体积较小。 b.低回声,较少见。c.混合型回声(海绵状)较多见。 c.无回声,少见。 4.后方回声:后方肝组织有增强。 (二)色血流及多普勒频谱 多数肝血管瘤内部无彩色血流,少数内部可见彩点或血管分布。50%为动脉血流。 (三)其他 1.少数血管瘤应与肝内转移性高回声鉴别。 2.中或较大血管瘤可出血、破裂。 3.良性血管瘤可恶变。 原发性肝癌 (一)病因病理 发病与乙型、丙型肝炎感染有明显关系,又与某些损伤肝细胞的病毒相关。 (二)二维声像图 外形: 大多数肝癌为局灶性,呈结节状分布;少数为弥漫性,通常呈圆球形或 椭圆形。可发现直径 1cm 左右的小肝癌
包膜或边界:包膜具有侧壁“回声失落”效应。低回声型小肝癌具有十分细薄 的低回声包膜。高回声型小肝癌中,因薄包膜回声甚低于癌肿回声,无法清晰显 示。 周围暗环:高回声型小肝癌其周围常可发现暗环围绕。 后方回声: 1.低回声型小肝癌其后壁包膜回声可稍高。2.强回声型其后方回声衰减。 内部回声:肝癌结节的内部回声复杂且多变。分成四大类 1.低回声型、2.高回声型、3.低一高混合回声型、4.液一实混合回声型 低回声型: 内部回声较周围组织低。又可分成:均匀低回声型、少数强回声光点低回声。 高回声型: 癌结节内部回声较周围组织明显增高,分布不均。较大的结节显示多个大小不等 的小结节,称“结节中结节”。 低一高混合回声型:又可分为: a.单个结节内低一高混合回声型 回声镶嵌型:低回声结节为基底,嵌以高回声小圆形或不规则区,高回声结节为 基底,嵌以多片低回声小区。 声晕型:中心区为高回声,边缘低回声。 b.多个结节呈现各不相同的高一低回声。 液一实混合型:a.结节中心坏死液化b.肝囊腺癌 其他表现 等回声型、子结节、卫星状结节、弥漫性肝癌。 肝癌癌栓对邻近脏器侵润及转移: 1.门静脉癌栓2.肝静脉癌栓3.肝癌浸润胆囊 4.肝癌浸润胆总管或肝总管5.肝癌浸润胃壁6.肝癌浸润结肠7.淋巴结转移 (三)彩色血流图 1.肝癌结节周围: 可见多数彩色血流集聚,或在结节外暗环内显示彩色环绕。 2.肝癌结节内部:多数可见细而曲折的彩色细条,呈网篮状。 3.癌栓:不完全阻塞的癌栓与血管壁之间仍有少量血流通过。 4转移淋巴结:可发现细小彩色血流进入淋巴结。 (四)多普勒频谱图 RI平均0.75(最低0.50)。 (五)超声造影 用彩色血流成像结合Levovist静脉注射彩色造影。 继发性肝癌 (一)病因、病理 继发性肝脏恶性肿瘤或称转移性肝肿瘤,其原发性肿瘤可来自人体的任何 组织、器官。 (二)二维声像图
包膜或边界: 包膜具有侧壁“回声失落”效应。低回声型小肝癌具有十分细薄 的低回声包膜。高回声型小肝癌中,因薄包膜回声甚低于癌肿回声,无法清晰显 示。 周围暗环:高回声型小肝癌其周围常可发现暗环围绕。 后方回声: 1.低回声型小肝癌其后壁包膜回声可稍高。2.强回声型其后方回声衰减。 内部回声:肝癌结节的内部回声复杂且多变。分成四大类: 1.低回声型、2.高回声型、3.低-高混合回声型、4.液-实混合回声型 低回声型: 内部回声较周围组织低。又可分成:均匀低回声型、少数强回声光点低回声。 高回声型: 癌结节内部回声较周围组织明显增高,分布不均。较大的结节显示多个大小不等 的小结节,称“结节中结节”。 低-高混合回声型:又可分为: a.单个结节内低-高混合回声型 回声镶嵌型:低回声结节为基底,嵌以高回声小圆形或不规则区,高回声结节为 基底,嵌以多片低回声小区。 声晕型:中心区为高回声,边缘低回声。 b.多个结节呈现各不相同的高-低回声。 液-实混合型:a.结节中心坏死液化 b.肝囊腺癌 其他表现 等回声型、子结节、卫星状结节、弥漫性肝癌。 肝癌癌栓对邻近脏器侵润及转移: 1.门静脉癌栓 2.肝静脉癌栓 3.肝癌浸润胆囊 4.肝癌浸润胆总管或肝总管 5.肝癌浸润胃壁 6.肝癌浸润结肠 7.淋巴结转移 (三)彩色血流图 1.肝癌结节周围: 可见多数彩色血流集聚,或在结节外暗环内显示彩色环绕。 2.肝癌结节内部 : 多数可见细而曲折的彩色细条,呈网篮状。 3.癌栓: 不完全阻塞的癌栓与血管壁之间仍有少量血流通过。 4.转移淋巴结: 可发现细小彩色血流进入淋巴结。 (四)多普勒频谱图 RI 平均 0.75(最低 0.50)。 (五)超声造影 用彩色血流成像结合 Levovist 静脉注射彩色造影。 继发性肝癌 (一)病因、病理 继发性肝脏恶性肿瘤或称转移性肝肿瘤,其原发性肿瘤可来自人体的任何 组织、器官。 (二)二维声像图
1外形及结节数:为规则圆球形,可单个,亦可全肝布满。 2.内部回声:归纳为五类,即:靶环征,低回声,高回声,回声内钙化点,囊性 暗区。 3.肝内血管癌栓: 门静脉及肝静脉内癌栓。 (三)彩色血流及频谱图 多数肝继发性恶性肿瘤在结节内部无丰富血流显示;结节周围常见环状彩 色血流围绕,频谱图以动脉为主。 肝囊肿 (一)病因、病理 可分为潴猪留性和先天性两大类: 1、潴留性囊肿为肝内小胆管慢性、不完全性阻塞,常因炎症、水肿、结石阻 塞所致,含有胆汁。 2、先天性囊肿常为多个。 (二)二维图像 外形:圆形和椭圆形 包膜:壁薄,后壁及后方回声增强。 内部回声:单纯囊肿囊液清晰,为无回声。感染或出血,囊内可见细小光点。 多囊肝 (一)病因、病理 属先天性疾病,伴遗传倾向,且常伴发其他脏器的多囊性或囊性病变。常 伴发多囊肾。 (二)二维声像图 分布:弥漫性分布,甚至肝脏实质消失,多少大小不一。 外形及囊壁:球形或椭圆形,壁薄,后壁及后方回声增强。 肝包虫病 (一)病因、病理 ·肝包虫病为地方病,通常有疫犬接触史。 ·分细粒棘球幼、泡状棘球幼两类。 (二)二维声像图 分布:肝内一处或多处 囊壁:壁厚,呈双层,后壁及后方回声增强。 分型
1.外形及结节数:为规则圆球形,可单个,亦可全肝布满。 2.内部回声:归纳为五类,即:靶环征,低回声,高回声,回声内钙化点,囊性 暗区。 3.肝内血管癌栓: 门静脉及肝静脉内癌栓。 (三)彩色血流及频谱图 多数肝继发性恶性肿瘤在结节内部无丰富血流显示;结节周围常见环状彩 色血流围绕,频谱图以动脉为主。 肝囊肿 (一)病因、病理 可分为潴留性和先天性两大类: 1、潴留性囊肿为肝内小胆管慢性、不完全性阻塞,常因炎症、水肿、结石阻 塞所致,含有胆汁。 2、先天性囊肿常为多个。 (二)二维图像 外形:圆形和椭圆形 包膜: 壁薄,后壁及后方回声增强。 内部回声:单纯囊肿囊液清晰,为无回声。感染或出血,囊内可见细小光点。 多囊肝 (一)病因、病理 属先天性疾病,伴遗传倾向,且常伴发其他脏器的多囊性或囊性病变。常 伴发多囊肾。 (二)二维声像图 分布:弥漫性分布,甚至肝脏实质消失,多少大小不一。 外形及囊壁:球形或椭圆形,壁薄,后壁及后方回声增强。 肝包虫病 (一)病因、病理 ▪ 肝包虫病为地方病,通常有疫犬接触史。 ▪ 分细粒棘球幼、泡状棘球幼两类。 (二)二维声像图 分布:肝内一处或多处。 囊壁 :壁厚,呈双层,后壁及后方回声增强。 分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