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6月 农垦医学 Jun 2010 第32卷第3期 Joumal of Nongken M edicne Vol 32 Na 3 转移性肝癌的实时超声造影诊断 李军崔凤荣吴海红 (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功能科,新疆石河子,832008) 【摘要】目的:观察转移性肝癌(HCC)超声造影各时相特点,探讨超声造影在转移性肝癌中的表现特征及其诊 断的使用意义。方法:采用低机械指数实时灰阶谐波超声造影技术对32个转移性肝癌的病灶的时相特征进行研 究。结果:转移性肝癌的超声造影动脉相均表现为快速增强,而且其“快出”的时间比原发性肝癌更快。结论:超声 造影对提高转移性肝癌的的超声诊断准确性及检出率有很大价值。 【关键词】转移性肝癌:超声造影:实时超声 中图分类号:R4451 文献标识码:B 超声检查通常作为筛查肝病变的首选方法山, 强回声团块:彩色多普勒:28例表现为周边短线状 但由于较小的转移性肝癌的超声表现缺乏特异性, 彩色血流学号,4例周边及内部未探及明显彩色血 即便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任存在较多困难。本 流信号。超声造影后,本组病例均表现为快速增强, 研究应用实时灰阶谐波超声造影技术,对32例转移 其增强方式主要为环状增强和整体增强两种,分别 性肝癌病灶的超声造影表现依时相进行分析,探讨 为687%(22/32)和3L.3%(1032)。峰值的表现 其特征性增强方式,进一步评价超声造影对转移性 主要为高回声环状、高回声不均及低回声团块等表 肝癌的诊断价值。 现,所有病灶均在门脉期呈低回声改变。以超声造 影显示肝内病灶出现快速环状增强动脉晚期出现低 1资料与方法 回声作为诊断转移性肝癌的指标,其诊断符合率 11一般资料 937%(30/32). 自2007年3月至2010年4月我院就诊的转移 3讨论 性肝癌患者32例,其中男性24例,女性8例,年龄 为28~74岁,均为住院病人。有明确病理诊断结果 肝脏恶性肿瘤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肿瘤,超声 的26例,其中切除18例,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组织 检查是检出肝脏恶性肿瘤的首先方法。但是,转移 活检8例,余符合临床诊断标准,每例患者观察病灶 性肝癌和原发性肝癌的常规灰阶超声表现有类似之 1个,共观察病灶32个。 处,超声诊断常依据其病灶的数量、肝质地情况及临 12仪器与方法 床病史等进行判断,缺乏肿瘤声像图上的直接依据。 121仪器使用Philps U22GEL0GQ9探头 实时谐波超声造影是目前最先进的超声造影技术, 频率2~5MH%超声造影采用实时超声造影匹配 其通过肝肿瘤的时相变化和血流灌注等改变进行诊 成像(CTD技术,机械指数(M)设定为0O8. 断2到。不同肝肿瘤有其自身的血供特点,超声造 L22方法超声造影剂采用声诺维(Sono Vue), 影能很好的反映这些血供或灌注特点。本组研 B racco公司生产,抽取24mL悬浊液,经上肢浅静 究显示转移性肝癌在超声造影表现上有其自身的特 脉快速注入,在实时谐波状态下观察肝内病灶的增 点。肝癌在超声造影上常表现为“快进快出”的特 强情况,分别观察增强的方式、开始增强时间、达峰 点,而转移性肝癌与原发性肝癌表现类似均为早期 时间、达峰表现,低回声出现时间。 “快进”增强现象,本组转移性肝癌平均“快进”时间 为1755s与我们以往的原发性肝癌的“快进”时间 2结果 没有明显差异:但其“快出”的时间比原发性肝癌更 32例转移性肝癌患者二维超声表现:20例表现 快,本组出现低回声的平均时间为3266s明显短 为低回声团块,8例表现为高回声团块,4例表现为 于原发性肝癌的时间,并且约有862%的病灶在动 1994-2011 China Academic Joural Electronie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p:/www.net
转移性肝癌的实时超声造影诊断 李 军 崔凤荣 吴海红 (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功能科, 新疆石河子, 832008) 摘要 目的: 观察转移性肝癌 (H CC) 超声造影各时相特点, 探讨超声造影在转移性肝癌中的表现特征及其诊 断的使用意义。方法: 采用低机械指数实时灰阶谐波超声造影技术对 32个转移性肝癌的病灶的时相特征进行研 究。结果: 转移性肝癌的超声造影动脉相均表现为快速增强, 而且其! 快出∀的时间比原发性肝癌更快。结论: 超声 造影对提高转移性肝癌的的超声诊断准确性及检出率有很大价值。 关键词 转移性肝癌; 超声造影; 实时超声 中图分类号: R445. 1 文献标识码: B 超声检查通常作为筛查肝病变的首选方法 [ 1 ] , 但由于较小的转移性肝癌的超声表现缺乏特异性, 即便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任存在较多困难。本 研究应用实时灰阶谐波超声造影技术, 对 32例转移 性肝癌病灶的超声造影表现依时相进行分析, 探讨 其特征性增强方式, 进一步评价超声造影对转移性 肝癌的诊断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自 2007年 3月至 2010年 4月我院就诊的转移 性肝癌患者 32例, 其中男性 24例, 女性 8例, 年龄 为 28~ 74岁, 均为住院病人。有明确病理诊断结果 的 26例, 其中切除 18例, 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组织 活检 8例, 余符合临床诊断标准, 每例患者观察病灶 1个, 共观察病灶 32个。 1. 2 仪器与方法 1. 2. 1 仪器 使用 Ph ilips Ui 22, GE LOGIQ9, 探头 频率 2~ 5MH z。超声造影采用实时超声造影匹配 成像 ( CnT I)技术, 机械指数 (M I)设定为 0. 08。 1. 2. 2 方法 超声造影剂采用声诺维 ( Sono Vue), B racco公司生产, 抽取 2. 4mL 悬浊液, 经上肢浅静 脉快速注入, 在实时谐波状态下观察肝内病灶的增 强情况, 分别观察增强的方式、开始增强时间、达峰 时间、达峰表现, 低回声出现时间。 2 结果 32例转移性肝癌患者二维超声表现: 20例表现 为低回声团块, 8例表现为高回声团块, 4例表现为 强回声团块; 彩色多普勒: 28例表现为周边短线状 彩色血流学号, 4例周边及内部未探及明显彩色血 流信号。超声造影后, 本组病例均表现为快速增强, 其增强方式主要为环状增强和整体增强两种, 分别 为 68. 7% ( 22 /32)和 31. 3% ( 10 /32)。峰值的表现 主要为高回声环状、高回声不均及低回声团块等表 现, 所有病灶均在门脉期呈低回声改变。以超声造 影显示肝内病灶出现快速环状增强动脉晚期出现低 回声作为诊断转移性肝癌的指标, 其诊断符合率 93. 7% ( 30 /32)。 3 讨论 肝脏恶性肿瘤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肿瘤, 超声 检查是检出肝脏恶性肿瘤的首先方法。但是, 转移 性肝癌和原发性肝癌的常规灰阶超声表现有类似之 处, 超声诊断常依据其病灶的数量、肝质地情况及临 床病史等进行判断, 缺乏肿瘤声像图上的直接依据。 实时谐波超声造影是目前最先进的超声造影技术, 其通过肝肿瘤的时相变化和血流灌注等改变进行诊 断 [ 2、3]。不同肝肿瘤有其自身的血供特点, 超声造 影能很好的反映这些血供或灌注特点 [ 4 ]。本组研 究显示转移性肝癌在超声造影表现上有其自身的特 点。肝癌在超声造影上常表现为 ! 快进快出 ∀的特 点, 而转移性肝癌与原发性肝癌表现类似均为早期 !快进∀增强现象, 本组转移性肝癌平均 !快进 ∀时间 为 17. 55s, 与我们以往的原发性肝癌的 !快进 ∀时间 没有明显差异: 但其 !快出∀的时间比原发性肝癌更 快, 本组出现低回声的平均时间为 32. 66s, 明显短 于原发性肝癌的时间, 并且约有 86. 2% 的病灶在动 # 235# 2010年 6月 第 32卷 第 3期 农 垦 医 学 Journa l of Nongken M ed icine Jun. 2010 Vo.l 32 No. 3
第3期 农垦医学 第32卷 脉晚期即出现低回声改变,这个特征进一步提高转 参考文献: 移性肝癌的准确性有很大的帮助。同时,转移性肝 癌的增强方式与原发性不同,转移性肝癌多以环状 [1]F rau M,B asi F Feo F,Pascale RM.Prgnostr matkers and putar 增强方式为主,部分呈整体性增强,尽管与原发性肝 tive therapeu tic targets fr hepabcellular carcinam af J].M ol A s pects M ed201031(2):179~19g 癌有一定的重叠,主要是整体性增强,但是我们发现 [2】王绮,袁建军,吴刚,等.原发性肝癌实时谐波超声造影初始 如果同为整体性增强。转移性肝癌的增强强度比原 强化形式的临床研究[月.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521(7上 发性肝癌为低,这可能对鉴别两者有一定的帮助。 519-521 同时,转移性肝癌在门脉期和延迟期常呈低回声改 [3引李杰,董宝玮,于晓玲,等.肝灰阶超声造影剂量与效果关系 变,本组的出现率达100%,这与肝脏良性病变有很 的实验研究[】.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0413(7八:547~550 大的区别。 【4白敏,杜联芳,张雪梅,等.肝细胞肝癌超声造影与微血管密 度的相关性研究[刀.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1019(4上223 转移性肝癌在实时超声造影表现上有一定的特 226 征。超声造影对提高转移性肝癌的超声诊断准确性 及检出率有很大临床应用价值。 [收稿日期:2010-04-21] M irizzi综合症诊治体会 周新宇 (江苏省常州市肿瘤医院普外科,江苏常州,213001) 【摘要】目的:探讨Miiz综合症诊断和治疗的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3月-2008年3月收集的10例 Mirz综合症的临床资料。结果:10例均采用手术治疗,C sendesl型6例,Ⅱ型2例,型2例:胆囊切除术2例, 完整胆囊切除术+胆总管探查T形管引流4例,胆囊大部切除+保留胆囊壁组织修补瘘口+胆总管切开取石+胆 总管T管引流2例.胆囊切除+瘘口缝合修补1例,肝总管-空肠RoY吻合术1例:全组病例均一期愈合出 院,有2例发生胆漏。结论:M irizi综合症术前诊断困难,需借助多种影像学技术,术前明确诊断可减少Miz综 合症术中胆道损伤的发生率,要针对不同的病例选用适合不同个体的诊断和治疗手段。 【关键词】M irizz踪合症:诊断:手术治疗 中图分类号:R6574 文献标识码:B M irizzi综合症(M irizzi syndrome,MS)是以胆囊 1资料与方法 颈部或胆囊管结石嵌顿致肝、胆总管狭窄或梗阻, 并发胆管炎、黄疸和肝功能损害为特征的临床少见 11一般资料10例M irizzi综合症病人中男性5 综合征。有关MS的定义诊断标准和临床表现等国 例,女性5例:年龄28~78岁,中位年龄65岁:病程 内外仍有许多争议,在国内MS的诊断多是指胆囊 3天~10年:临床表现右上腹疼痛伴恶心呕吐5例, 结石在胆囊颈部或胆囊管嵌顿及其炎症所引起的胆 右上腹疼痛伴寒战、发热2例,右上腹疼痛伴寒热、 总管梗阻,由于局部炎症反复发作,导致纤维化,胆 黄疸3例。全组病人均行B超检查,结石嵌顿于胆 囊三角消失,使局部解剖关系模糊不清,其术前诊断 囊颈部合并大胆囊、急性胆囊炎6例.胆囊结石、胆 较难,术中较易发生胆管损伤山。因而MS要引起 囊萎缩4例,合并胆管结石4例,CT检查2例. 临床的重视,以便提高此病术前诊断的准确性,选择 MRCP检查1例。实验室检查血清胆红素171~ 合适的手术方法以减少医源性损伤至关重要。现将342μmol/L3例,35~112mol/L3例,112μmol/L 我院2000年3月~2008年5月收治的MS病人10以上4例,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碱性磷酸酶、谷 例报告如下。 氨酰转肽酶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其中有2例 CA19-9明显升高(1034UL和14350UL)。术前 -2011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up://www.cnki.net
脉晚期即出现低回声改变, 这个特征进一步提高转 移性肝癌的准确性有很大的帮助。同时, 转移性肝 癌的增强方式与原发性不同, 转移性肝癌多以环状 增强方式为主, 部分呈整体性增强, 尽管与原发性肝 癌有一定的重叠, 主要是整体性增强, 但是我们发现 如果同为整体性增强, 转移性肝癌的增强强度比原 发性肝癌为低, 这可能对鉴别两者有一定的帮助。 同时, 转移性肝癌在门脉期和延迟期常呈低回声改 变, 本组的出现率达 100% , 这与肝脏良性病变有很 大的区别。 转移性肝癌在实时超声造影表现上有一定的特 征。超声造影对提高转移性肝癌的超声诊断准确性 及检出率有很大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 1] F rauM, B iasi F, Feo F, Pascale RM. Prognostic m arkers and puta tive therapeu tic targets for h epatocellular carcinom a[ J]. M ol A s pectsM ed, 2010, 31( 2 ): 179~ 193 [ 2] 王 绮, 袁建军, 吴刚, 等. 原发性肝癌实时谐波超声造影初始 强化形式的临床研究 [ J].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2005, 21 ( 7 ): 519 ~ 521 [ 3] 李 杰, 董宝玮, 于晓玲, 等. 肝灰阶超声造影剂量与效果关系 的实验研究 [ J].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2004, 13( 7): 547~ 550 [ 4] 白 敏, 杜联芳, 张雪梅, 等. 肝细胞肝癌超声造影与微血管密 度的相关性研究 [ J].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2010, 19( 4 ): 223 ~ 226 [收稿日期: 2010- 04- 21] M irizzi综合症诊治体会 周新宇 (江苏省常州市肿瘤医院普外科, 江苏常州, 213001) 摘要 目的: 探讨 M irizzi综合症诊断和治疗的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 2000年 3月 ~ 2008年 3月收集的 10例 M irizzi综合症的临床资料。结果: 10例均采用手术治疗, C sendes∃ 型 6例, %型 2例, &型 2例; 胆囊切除术 2例, 完整胆囊切除术 +胆总管探查 T形管引流 4例, 胆囊大部切除 + 保留胆囊壁组织修补瘘口 + 胆总管切开取石 + 胆 总管 T管引流 2例, 胆囊切除 +瘘口缝合修补 1例, 肝总管–空肠 RouxenY吻合术 1例; 全组病例均一期愈合出 院, 有 2例发生胆漏。结论: M irizzi综合症术前诊断困难, 需借助多种影像学技术, 术前明确诊断可减少 M irizzi综 合症术中胆道损伤的发生率, 要针对不同的病例选用适合不同个体的诊断和治疗手段。 关键词 M irizzi综合症; 诊断; 手术治疗 中图分类号: R657. 4 文献标识码: B M irizzi综合症 (M irizzi syndrome , M S)是以胆囊 颈部或胆囊管结石嵌顿致肝、胆总管狭窄或梗阻 , 并发胆管炎、黄疸和肝功能损害为特征的临床少见 综合征。有关 M S的定义诊断标准和临床表现等国 内外仍有许多争议, 在国内 M S的诊断多是指胆囊 结石在胆囊颈部或胆囊管嵌顿及其炎症所引起的胆 总管梗阻, 由于局部炎症反复发作, 导致纤维化, 胆 囊三角消失, 使局部解剖关系模糊不清, 其术前诊断 较难 , 术中较易发生胆管损伤 [ 1]。因而 M S要引起 临床的重视, 以便提高此病术前诊断的准确性, 选择 合适的手术方法以减少医源性损伤至关重要。现将 我院 2000年 3月 ~ 2008年 5月收治的 M S病人 10 例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10例 M irizzi综合症病人中男性 5 例, 女性 5例; 年龄 28~ 78岁, 中位年龄 65岁; 病程 3天 ~ 10年; 临床表现右上腹疼痛伴恶心呕吐 5例, 右上腹疼痛伴寒战、发热 2例, 右上腹疼痛伴寒热、 黄疸 3例。全组病人均行 B超检查, 结石嵌顿于胆 囊颈部合并大胆囊、急性胆囊炎 6例, 胆囊结石、胆 囊萎缩 4 例, 合并胆管结石 4 例, CT 检查 2 例, MRCP检查 1 例。实验室检查血清胆红素 17. 1 ~ 34. 2mo l/L 3 例, 35 ~ 112mo l/L 3例, 112mo l/L 以上 4例, 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碱性磷酸酶、谷 氨酰转肽酶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 其中有 2 例 CA199明显升高 ( 103. 4U /L和 14 350U /L)。术前 # 236# 第 3期 农 垦 医 学 第 32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