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江西都昌县招聘小学教师综合试卷 (满分300分,180分钟完卷。 2007.06) 题号 四卷面总分 得分 语文基础知识与运用(22分) (一)默写(10分) 座位号 1、学而不思则 思而不学则殆。 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3、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4、_苟全性命于乱世_,不求闻达于诸侯 5、烟笼寒水月笼沙,_夜泊秦淮近酒家_。 6、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中告诉我们,当“生”和“义”面临选择时,正确的 做法是:舍牛取 7、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我们更应亲近传统文化。让我们走近陶渊明, 去体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淡泊与和谐:让我们走近李商隐,去感受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乇”(《无题》)的执着与奉献:让我们走 近王安石,去学习“_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 《登飞来峰》)的坚毅和无畏。这样,我们才能找到精神的寄托。 (二)语言运用(12分) 8、下面是一首小诗,读后请仿照相应的句子,把①②横线上空缺的句子补齐。 要求想象合理,顺畅、连贯。(2分) 只要青春还在, 只要生命还在 我就不会悲哀, 我就不会悲哀, ①_纵使置身狂风暴雨 纵使身陷茫茫沙漠 太阳还可以重新回来。 ②生命绿洲即将出现。 9、阅读下面的语段答题。(4分) 个人的一生,本来只能经历自己拥有的那一份痛苦与欢乐;然而人们通过 阅读,却能进入不同时空的诸多他人的世界。这样,具有阅读能力的人,就可以 上溯远古,下及未来,多识草木虫鱼之名,遍览奇山秀水之貌,获得丰富的知识 和自身以外的经历。 过渡句: 不仅如此而且人们还可以获得许多人生的道理 人们从《论语》中学得C,从《史记》中学得D,从《正气歌》 中学得B;从鲁迅学得A,从马克思学得战斗的激情,从列夫托尔斯泰 学得道德追求的执着 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说,一个有阅读能力的人,是一个幸运的人 (1)请你将最恰当的选项依次填入上面选段中的空白处。(2分)
2009 年江西都昌县招聘小学教师综合试卷 (满分 300 分,180 分钟完卷。 2007.06) 题号 一 二 三 四 卷面 总 分 得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与运用(22 分) (一)默写(10 分) 1、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2、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 3、斯是陋室, 惟吾德馨 。 4、 苟全性命于乱世 ,不求闻达于诸侯。 5、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 6、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中告诉我们,当“生”和“义”面临选择时,正确的 做法是: 舍生取义 。 7、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我们更应亲近传统文化。让我们走近陶渊明, 去体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淡泊与和谐;让我们走近李商隐,去感受 “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 (《无题》)的执着与奉献;让我们走 近王安石,去学习“ 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 (《登飞来峰》)的坚毅和无畏。这样,我们才能找到精神的寄托。 (二)语言运用(12 分) 8、下面是一首小诗,读后请仿照相应的句子,把①②横线上空缺的句子补齐。 要求想象合理,顺畅、连贯。(2分) 只要青春还在, 只要生命还在, 我就不会悲哀, 我就不会悲哀, ① 纵使置身狂风暴雨 , 纵使身陷茫茫沙漠, 太阳还可以重新回来。 ② 生命绿洲即将出现 。 9、阅读下面的语段答题。(4分) 一个人的一生,本来只能经历自己拥有的那一份痛苦与欢乐;然而人们通过 阅读,却能进入不同时空的诸多他人的世界。这样,具有阅读能力的人,就可以 上溯远古,下及未来,多识草木虫鱼之名,遍览奇山秀水之貌,获得丰富的知识 和自身以外的经历。 过渡句: 不仅如此 而且人们还可以获得许多人生的道理 人们从《论语》中学得 C ,从《史记》中学得 D ,从《正气歌》 中学得 B ;从鲁迅学得 A ,从马克思学得战斗的激情,从列夫·托尔斯泰 学得道德追求的执着。 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说,一个有阅读能力的人,是一个幸运的人。 (1)请你将最恰当的选项依次填入上面选段中的空白处。(2分) 座位号 市(县、区): 学校: 班级 _______ __ 姓名____________ 准考证 号_________ ____
A.批判的精神B.坚贞的气节C.智慧的思考D.严肃的历史精神 (2)联系上下文,在第一、二段文字之间补写一个承上启下的过渡句,并用上 关联词语“不仅…而且……”。(2分) 10、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通知》决定从2006年起,每年6月的 第二个星期六为我国的“文化遗产日”。2007年“文化遗产日”主题拟是“保 护文化遗产,构建和谐社会”。中国文物报社开展了网上征集“文化遗产日”口 号的活动。 (1)以下是从众多网民中选出的几条活动口号,请选择其中一条,说说它的妙 ①绿叶对根的思念②保护文化遗产,有你更精彩③感悟文化精髓,体味现代人 生! 我喜欢的是 句(填序号) 分) 因为 (2)请你也为这一活动拟一活动口号,字数不得超过20字。 分) 答: 11、将以下句子重新排序,变成一段连贯、完整的话。并把排序后句子的字母按 顺序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2分) A、那就是森林 B、夜静如一堵坚固的墙 C、地球尚未造就人类,却已经造就了它 D、植物世界的代表 E、遮天蔽日,浩瀚无垠 F、森林是雄伟壮丽的 G、风来似一片绿色的海 正确顺序 二、古诗文阅读(18分) (一)古代诗歌赏析(6分) 玉楼春欧阳修 洛阳正值芳菲节,秾艳清香相间发。游丝有意苦相萦,垂柳无端争赠别。 杏花红处青山缺,山畔行人山下歇。今宵谁肯远相随,唯有寂寥孤馆月 12、词中总写了洛阳春景,一下子把读者带进已春色满城的离别之地的是洛阳正 值芳菲节,秾艳清香相间发 13、作者从“游丝”“垂柳”入手,把无情之物写得有情,借此抒发了怎样的情
A.批判的精神 B.坚贞的气节 C.智慧的思考 D.严肃的历史精神 (2)联系上下文,在第一、二段文字之间补写一个承上启下的过渡句,并用上 关联词语“不仅……而且……”。(2分) 10、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通知》决定从2006年起,每年6月的 第二个星期六为我国的“文化遗产日”。2007年“文化遗产日”主题拟是“保 护文化遗产,构建和谐社会”。中国文物报社开展了网上征集“文化遗产日”口 号的活动。 (1)以下是从众多网民中选出的几条活动口号,请选择其中一条,说说它的妙 处。 ①绿叶对根的思念 ②保护文化遗产,有你更精彩 ③感悟文化精髓,体味现代人 生! 我喜欢的是: 句(填序号) (2 分) 因为: (2)请你也为这一活动拟一活动口号,字数不得超过20字。 (2 分) 答: 11、将以下句子重新排序,变成一段连贯、完整的话。并把排序后句子的字母按 顺序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2分) A、那就是森林 B、夜静如一堵坚固的墙 C、地球尚未造就人类,却已经造就了它 D、植物世界的代表 E、遮天蔽日,浩瀚无垠 F、森林是雄伟壮丽的 G、风来似一片绿色的海 正确顺序: 二、古诗文阅读(18 分) (一)古代诗歌赏析(6 分) 玉楼春 欧阳修 洛阳正值芳菲节,秾艳清香相间发。游丝有意苦相萦,垂柳无端争赠别。 杏花红处青山缺,山畔行人山下歇。今宵谁肯远相随,唯有寂寥孤馆月。 12、词中总写了洛阳春景,一下子把读者带进已春色满城的离别之地的是洛阳正 值芳菲节,秾艳清香相间发 13、作者从“游丝”“垂柳”入手,把无情之物写得有情,借此抒发了怎样的情
感 答:分别时的依依不舍之情 14、结合开头写洛阳“正值芳菲”“秾艳清香”,结尾“唯有寂寥孤馆月”说说用 了怎样的写法? 答:对比 (二)文言文阅读(12分) 汉武帝乳母尝于外犯事,帝欲申宪①,乳母求救东方朔2。朔曰:“此非唇 舌所争,尔必望济者,将去时,但当屡顾帝,慎勿言!此或可万一冀③耳。”乳 母既至,朔亦侍侧,因谓日:“汝痴耳!帝岂复忆汝乳哺时恩邪!″帝虽才雄心 忍④,亦深有情恋,乃凄然⑤愍◎之,即敕免罪。 【注释】①申宪:申明法令,指执行法令。②东方朔:汉武帝时任侍中。③冀:希望。④心 忍:心狠。⑤凄然:形容悲伤。⑥愍:同悯,怜悯 15、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的停顿处(1分) 汉武帝乳母尝于外犯事 16、解释文中的加点字(3分) ①尝: ②顾 ③既 17、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帝岂复忆汝乳哺时恩邪 18、东方朔为什么告诉乳母“但当屡顾帝,慎勿言”?(2分) 答 19、东方朔是如何救汉武帝乳母的?(用自己的话概括作答)(2分) 20、有人说:汉武帝免去乳母的罪,就不能坚持法度;也有人说:汉武帝坚持法 度不免去乳母的罪,就显得没有人情味,甚至是忘恩负义。你是怎样看待的?请 谈谈你的看法。(2分) 、现代文阅读(30分) 雨前何其芳 最后的鸽群带着低弱的笛声在微风里划一个圈子后,也消失了。也许是误认 这灰暗的凄冷的天空为夜色的来袭,或是也预感到风雨的将至,遂过早地飞回它 们温暖的木舍。 几天的阳光在柳条上撒下的—株嫰绿,被尘土埋掩得有憔悴色了,是需要 次洗涤。还有干裂的大地和树根也早已期待着雨。雨却迟疑着
感? 答:分别时的依依不舍之情 14、结合开头写洛阳“正值芳菲”“秾艳清香”,结尾“唯有寂寥孤馆月”说说用 了怎样的写法? 答: 对比 (二)文言文阅读(12 分) 汉武帝乳母尝.于外犯事,帝欲申宪①,乳母求救东方朔②。朔曰:“此非唇 舌所争,尔必望济者,将去时,但当屡顾.帝,慎勿言!此或可万一冀③耳。”乳 母既.至,朔亦侍侧,因谓曰:“汝痴耳!帝岂复忆汝乳哺时恩邪!”帝虽才雄心 忍④,亦深有情恋,乃凄然⑤愍⑥之,即敕免罪。 【注释】①申宪:申明法令,指执行法令。②东方朔:汉武帝时任侍中。③冀:希望。④心 忍:心狠。⑤凄然:形容悲伤。⑥愍:同悯,怜悯。 15、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的停顿处(1 分) 汉 武 帝 乳 母 尝. 于 外 犯 事 16、解释文中的加点字(3 分) ①尝: ②顾: ③既: 17、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2 分) 帝岂复忆汝乳哺时恩邪! 18、东方朔为什么告诉乳母“但当屡顾.帝,慎勿言”?(2 分) 答: 19、东方朔是如何救汉武帝乳母的?(用自己的话概括作答)(2 分) 答: 20、有人说:汉武帝免去乳母的罪,就不能坚持法度;也有人说:汉武帝坚持法 度不免去乳母的罪,就显得没有人情味,甚至是忘恩负义。你是怎样看待的?请 谈谈你的看法。(2 分) 答: 三、现代文阅读(30 分) 雨 前 何其芳 最后的鸽群带着低弱的笛声在微风里划一个圈子后,也消失了。也许是误认 这灰暗的凄冷的天空为夜色的来袭,或是也预感到风雨的将至,遂过早地飞回它 们温暖的木舍。 几天的阳光在柳条上撒下的一株嫩绿,被尘土埋掩得有憔悴色了,是需要一 次洗涤。还有干裂的大地和树根也早已期待着雨。雨却迟疑着
我怀想着故乡的雷声和雨声。那隆隆的有力的搏击,从山谷返响到山谷,仿 佛春之芽就从冻土里震动,惊醒,而怒茁岀来。细草样柔的雨声又以温存之手抚 摩它,使它簇生油绿的枝叶而开岀红色的花。这些怀想如乡愁一样绕得使我 忧郁了。我心里的气候也和这北方大陆一样缺少雨量一滴温柔的泪在我枯的 眼里,如迟疑在这阴沉的天空里的雨点,久不落下 白色的鸭也似有一点烦躁了,在不洁的颜色的都市的河沟里传出它们焦急的 叫声。有的还未厌倦那船一样的徐徐地划行。有的却倒插它们的长颈在水里,红 色的蹼趾伸在尾后,不停地扑击着水以支持身体的平衡。不知是在寻找沟底的细 微在食物,还是贪那深深的水里的寒冷。 有几个已上岸了。在柳树下来回地作绅土的散步,舒息划行的疲劳。然后参 差地站着用嘴细细地抚理它们遍体白色的羽毛间或又摇动身子或扑展着阔翅, 使那缀在羽毛间的水珠坠落。一个已修饰完毕的,弯曲它的颈到背上,长长的红 嘴藏没在翅膀里,静静合上它白色的茸毛闩的小黑眼睛,仿佛准备睡眠。可怜的 小动物,你就是这样做你的梦吗? 我想起故乡放雏鸭的人了。一大群鹅黄色的雏鸭游牧在溪流间。清浅的水, 两岸青青的草,一根长长的竹竿在牧人的手里。他的小队伍是多么欢欣地发出啁 啾声,又多么驯服地随着他的竿头越过—个田野双一个山坡!夜来了,帐幕似的 竹篷撑在地上,就是他的家。但这是怎样辽远的想象呵!在这从尘土的国土里 我仅只希望听见一点树叶上的雨声。一点雨声的幽凉滴到我憔悴的梦,也许会长 成一树圆圆的绿阴来覆荫我自己 我仰起头。天空低垂如灰色的雾幕,落下一些寒冷的碎屑到我脸上。一只远 来的鹰仿佛带着怒愤对这沉重的天色的怒愤平张的双翅不动地从天空斜插下 几乎触到河沟对岸的土阜,而又鼓扑着双翅,做岀猛烈的声响腾上了。那样巨大 的翅使我惊异。我看见了它两助间斑白的羽毛 接着听见了它有力的鸣声,如同一个巨大的心的呼号,或是在黑暗里寻找伴 侣的叫唤。 然而雨还是没有来 1933年春 北京 21、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ying()绕枯se() 22、用一个词概述鸽、鸭、鹰三种动物在雨前的表现分别 是 (3分) 23、第7段中“寒冷的碎屑”指的什么?(2分) 答 24、文章讲究色彩的配合,请说说“灰暗的、阴沉的、灰色的”等冷色调和“红 色的、鹅黄色的、油绿的”等暖色调这些冷暖色调的词各起什么作用。(4分) 25、文章景物描写虚实结合,既写了作者故乡的雨前之景,又写了北国雨前之景 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2分) 26、第2、6段均用了“憔悴”这个词,联系语境,体味解释词语的意思。(2分) ①第2段的“憔悴”在文中的意思是: ②第6段的“憔悴”在文中的意思是 杏花春雨江南王清铭
我怀想着故乡的雷声和雨声。那隆隆的有力的搏击,从山谷返响到山谷,仿 佛春之芽就从冻土里震动,惊醒,而怒茁出来。细草样柔的雨声又以温存之手抚 摩它,使它簇生油绿的枝叶而开出红色的花。这些怀想如乡愁一样 绕得使我 忧郁了。我心里的气候也和这北方大陆一样缺少雨量,一滴温柔的泪在我枯 的 眼里,如迟疑在这阴沉的天空里的雨点,久不落下。 白色的鸭也似有一点烦躁了,在不洁的颜色的都市的河沟里传出它们焦急的 叫声。有的还未厌倦那船一样的徐徐地划行。有的却倒插它们的长颈在水里,红 色的蹼趾伸在尾后,不停地扑击着水以支持身体的平衡。不知是在寻找沟底的细 微在食物,还是贪那深深的水里的寒冷。 有几个已上岸了。在柳树下来回地作绅士的散步,舒息划行的疲劳。然后参 差地站着,用嘴细细地抚理它们遍体白色的羽毛,间或又摇动身子或扑展着阔翅, 使那缀在羽毛间的水珠坠落。一个已修饰完毕的,弯曲它的颈到背上,长长的红 嘴藏没在翅膀里,静静合上它白色的茸毛间的小黑眼睛,仿佛准备睡眠。可怜的 小动物,你就是这样做你的梦吗? 我想起故乡放雏鸭的人了。一大群鹅黄色的雏鸭游牧在溪流间。清浅的水, 两岸青青的草,一根长长的竹竿在牧人的手里。他的小队伍是多么欢欣地发出啁 啾声,又多么驯服地随着他的竿头越过一个田野双一个山坡!夜来了,帐幕似的 竹篷撑在地上,就是他的家。但这是怎样辽远的想象呵!在这从尘土的国土里, 我仅只希望听见一点树叶上的雨声。一点雨声的幽凉滴到我憔悴的梦,也许会长 成一树圆圆的绿阴来覆荫我自己。 我仰起头。天空低垂如灰色的雾幕,落下一些寒冷的碎屑到我脸上。一只远 来的鹰仿佛带着怒愤,对这沉重的天色的怒愤,平张的双翅不动地从天空斜插下, 几乎触到河沟对岸的土阜,而又鼓扑着双翅,做出猛烈的声响腾上了。那样巨大 的翅使我惊异。我看见了它两助间斑白的羽毛。 接着听见了它有力的鸣声,如同一个巨大的心的呼号,或是在黑暗里寻找伴 侣的叫唤。 然而雨还是没有来。 1933 年 春 北京 21、根据拼音写汉字。(2 分) yíng( )绕 枯 sè( ) 22 、 用 一 个 词 概 述 鸽 、 鸭 、 鹰 三 种 动 物 在 雨 前 的 表 现 分 别 是 、 、 。(3 分) 23、第 7 段中“寒冷的碎屑”指的什么?(2 分) 答: 24、文章讲究色彩的配合,请说说“灰暗的、阴沉的、灰色的”等冷色调和“红 色的、鹅黄色的、油绿的”等暖色调这些冷暖色调的词各起什么作用。(4 分) 答: 25、文章景物描写虚实结合,既写了作者故乡的雨前之景,又写了北国雨前之景 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2 分) 答: 26、第 2、6 段均用了“憔悴”这个词,联系语境,体味解释词语的意思。(2 分) ①第 2 段的“憔悴”在文中的意思是: ②第 6 段的“憔悴”在文中的意思是: 杏花春雨江南 王清铭 市(县、区): 学校: 班级 _______ __ 姓名____________ 准考证 号_________ ____
①看过徐悲鸿先生的自题联“白马秋风塞上,杏花春雨江南”,印象特别深 刻,每个人都有侠骨柔情的一面,骑白马驰骋在秋风萧瑟的辽阔塞上,马蹄得得 强劲的风刮动鬣鬃一般的头发,心头的豪情也随之猎猎作响。突然马-一声长嘶, 阳刚的形象镌刻在后人瞩望的视野。 ②画家吴冠中先生把这一句改为“骏马秋风冀北”,意境相似,后一句则完 整保留。画家李可染更是以“杏花春雨江南”为题,画了一幅水墨画。在很多人 的心中,江南是故乡,是心灵的家园,也是感情的寄托。台湾作家余光中先生在 听听那冷雨》中就这样写道:“杏花。春雨。江南。六个方块字,或许那片土 就在那里面。而无论赤县也好神州也好中国也好,变来变去,只要仓颉的灵感不 灭,美丽的中文不老,那形象,那磁石一般的向心力当必然长在。” ③江南是一种时光无法磨灭的诗意,一种藏在心灵角落的柔情,是长期缠绕 在思念之中的情结。我很有兴趣地查阅了“杏花春雨江南”的出处,它最早出现 在元代诗人虞集《风入松寄柯敬仲》,画家柯敬仲要回江南,虞集写词相送 报道先生归也,杏花春雨江南。″词翰兼美,一时争相传刻,流传遍海内。特 别是结拍处“杏花春雨江南”,入画入书或入印,还被人织成锦帕,为时所贵。 由此可见,这句词曾引发了无数人的共鸣。 ④如果再往前到宋代,写杏花和江南雨的诗词非常多。陈与义写“客子光阴 诗卷里,杏花消息雨声中″,曾经得到宋高宗的激赏。诗人客居他乡,在诗歌 的平仄中消磨时光,在淅沥的雨声中,杏花突然开放了,粉红腮颊,仿佛想念 伊人的脸庞那押了韵的思念被雨声一遍又一遍地洗濯诗人的心中布满了水意, 那场春雨来自心头,仿佛就在他的眼眶里下着。 ⑤江南是美丽的,“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江南又是忧伤的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或许是因美丽而忧伤,或是因忧伤而美 丽?如果再往前到唐代,我们会遇上落魄的杜牧,沿着牧童手的指向,我们会在 细雨霏的杏花村端起盛满感伤的酒杯与他隔看-千多年砬响这水底的灭焰。 ⑥我很奇怪,杏花开放带来的是热闹的春意,宋祁就写过"红杏枝头春意闹 但我们想到江南就想到江南的春雨,想到在雨中开放和飘零的杏花就想到了春 雨。或许杏花春雨江南是一个缠绵的梦璄,或是一种难以愈合的伤痛。或许,人 生多苦难,生命的本质就是忧伤的,在我们远离故乡,或者感觉光阴悄然远逝 我们的心头就有杏花开放,就有江南雨尤如唐诗宋词一样,在我们梦的边缘平平 仄仄地滴落,淋湿了我们押韵的心情 ⑦生命不可缺少诗意。我们也不难明白,今年春节晚会上那个《小城雨巷》 的舞蹈为什么会引起那么多现代人的情感共鸣。人们并不是真的要撑着油纸伞, 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去寻找″—-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 这样的诗意和浪漫在现代生活早已消逝,但并没有隔断现代人的向往。人们是怀 旧的,也向往过上一种诗意的生活,这是日渐丰富的物质生活所无法弥补的心灵 空缺。人们对杏花春雨江南的向往和怀恋,也是同样的情愫。 ⑧余光中先生说:“而无论工业如何发达,一时似乎还废不了雨伞。只要雨 不倾盆,风不横吹,撑一把伞在雨中仍不失古典的韵味。″在杏花春雨的江南 也许我们不需要一把油纸伞,嗅着杏花的幽香,走在江南的雨里,被雨淋湿,也 不失一种幸福。 27、仔细阅读第⑥段,回答下列问题(2分) ①请在这段中找出一个错别字并订正。错别字 订正: ②结合前后文,你发现了第⑥段划线句子的问题吗?请将调整后的句子写在下 面 28、文章作者对“杏花春雨江南”的美学特质(或句中包含的意蕴)进行了解读
①看过徐悲鸿先生的自题联“白马秋风塞上,杏花春雨江南”,印象特别深 刻,每个人都有侠骨柔情的一面,骑白马驰骋在秋风萧瑟的辽阔塞上,马蹄得得, 强劲的风刮动鬣鬃一般的头发,心头的豪情也随之猎猎作响。突然马一声长嘶, 一个阳刚的形象镌刻在后人瞩望的视野。 ②画家吴冠中先生把这一句改为“骏马秋风冀北”,意境相似,后一句则完 整保留。画家李可染更是以“杏花春雨江南”为题,画了一幅水墨画。在很多人 的心中,江南是故乡,是心灵的家园,也是感情的寄托。台湾作家余光中先生在 《听听那冷雨》中就这样写道:“杏花。春雨。江南。六个方块字,或许那片土 就在那里面。而无论赤县也好神州也好中国也好,变来变去,只要仓颉的灵感不 灭,美丽的中文不老,那形象,那磁石一般的向心力当必然长在。” ③江南是一种时光无法磨灭的诗意,一种藏在心灵角落的柔情,是长期缠绕 在思念之中的情结。我很有兴趣地查阅了“杏花春雨江南”的出处,它最早出现 在元代诗人虞集《风入松·寄柯敬仲》,画家柯敬仲要回江南,虞集写词相送: “报道先生归也,杏花春雨江南。”词翰兼美,一时争相传刻,流传遍海内。 特 别是结拍处“杏花春雨江南”,入画入书或入印,还被人织成锦帕,为时所贵。 由此可见,这句词曾引发了无数人的共鸣。 ④如果再往前到宋代,写杏花和江南雨的诗词非常多。陈与义写“客子光阴 诗卷里,杏花消息雨声中”, 曾经得到宋高宗的激赏。诗人客居他乡,在诗歌 的平仄中消磨时光,在淅沥的雨声中,杏花突然开放了,粉红腮颊,仿佛想念中 伊人的脸庞,那押了韵的思念被雨声一遍又一遍地洗濯,诗人的心中布满了水意, 那场春雨来自心头,仿佛就在他的眼眶里下着。 ⑤江南是美丽的,“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江南又是忧伤的,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或许是因美丽而忧伤,或是因忧伤而美 丽?如果再往前到唐代,我们会遇上落魄的杜牧,沿着牧童手的指向,我们会在 细雨霏霏的杏花村,端起盛满感伤的酒杯,与他隔着一千多年碰响这水底的火焰。 ⑥我很奇怪,杏花开放带来的是热闹的春意,宋祁就写过“红杏枝头春意闹”, 但我们想到江南就想到江南的春雨,想到在雨中开放和飘零的杏花就想到了春 雨。或许杏花春雨江南是一个缠绵的梦境,或是一种难以愈合的伤痛。或许,人 生多苦难,生命的本质就是忧伤的,在我们远离故乡,或者感觉光阴悄然远逝, 我们的心头就有杏花开放,就有江南雨尤如唐诗宋词一样,在我们梦的边缘平平 仄仄地滴落,淋湿了我们押韵的心情。 ⑦生命不可缺少诗意。我们也不难明白,今年春节晚会上那个《小城雨巷》 的舞蹈为什么会引起那么多现代人的情感共鸣。人们并不是真的要撑着油纸伞, 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去寻找“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 这样的诗意和浪漫在现代生活早已消逝,但并没有隔断现代人的向往。人们是怀 旧的,也向往过上一种诗意的生活,这是日渐丰富的物质生活所无法弥补的心灵 空缺。人们对杏花春雨江南的向往和怀恋,也是同样的情愫。 ⑧余光中先生说:“而无论工业如何发达,一时似乎还废不了雨伞。只要雨 不倾盆,风不横吹,撑一把伞在雨中仍不失古典的韵味。”在杏花春雨的江南, 也许我们不需要一把油纸伞,嗅着杏花的幽香,走在江南的雨里,被雨淋湿,也 不失一种幸福。 27、仔细阅读第⑥段,回答下列问题(2 分) ①请在这段中找出一个错别字并订正。 错别字: 订正: ②结合前后文,你发现了第⑥段划线句子的问题吗?请将调整后的句子写在下 面。 28、文章作者对“杏花春雨江南”的美学特质(或句中包含的意蕴)进行了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