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第四次月考九年级语文试题(卷) 考查范围:1-6单元,侧重第6单元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8页,满分120分,时间120分钟,学生直接在试卷上答题; 2、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积累运用(18分) 1.下列加点字的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恬淡(tidn)阴翳(y)花卉(hui)揠苗助长(yan) B睿智(rui)简陋(1)蔚然(we) 觥筹交错( guang) C铿锵〔keng)蕈(xun)菌社稷(j) 伛偻提携(yu D镂空(1bu)忸怩(nu)门槛(kan) 怡然自乐(y1)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淳厚甘蔗取缔浩月千里 B.婉约新颖攀缘波阑不惊 C.博识葱茏伊始宠辱偕忘 D.绮丽屏障雄据洄辙之鲋 3.下列句中横线上所填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2分) 1)我们走进黄山深处,浓荫蔽日,静若太古, 幽泉细语,仿佛置 身世外。 (2)从来没有一个文学体裁的评奖像散文这样 有的评奖者看重文 集的意识形态,有的着重揭示了多少历史真相,有的着重艺术的创新与突破 (3)二十世纪前期,日本学者青木正儿第一次把汤显祖与莎士比亚 使 东西方戏剧诗人同时活跃在世界上 A.(1)聆听(2)众口一词(3)并驾齐驱 B.(1)谛听(2)莫衷一是(3)相提并论 C.(1)聆听(2)莫衷一是(3)并驾齐驱 D.(1)谛听(2)众口一词(3)相提并论 4、古诗文默写(6分) (1)无可奈何花落去, ,小园香径独徘徊。 (2) 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3) ,千树万树梨花开。 (4) 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 也 5、修改语段(4分) ①情感是主体的心理评价机制,它直接规定和制约着人类的各种活动的深入、开展、持
1 (苏教版)2015-2016 学年度第一学期第四次月考九年级语文试题(卷) (考查范围:1-6 单元,侧重第 6 单元) 注意事项: 1、 本试卷共 8 页,满分 120 分,时间 120 分钟,学生直接在试卷上答题; 2、 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一、 积累运用(18 分) 1.下列加点字的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 恬.淡(tián) 阴翳.(yì) 花卉. (huì) 揠.苗助长(yǎn) B 睿.智(ruì) 简陋.(lù) 蔚.然(weī) 觥.筹交错(guāng) C 铿.锵(kēng) 蕈.(xùn)菌 社稷.(jì) 伛.偻提携(yǔ) D 镂.空 (lòu) 忸.怩(nǐu) 门槛.(kǎn) 怡.然自乐(yí)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 分) A. 淳厚 甘蔗 取缔 浩月千里 B. 婉约 新颖 攀缘 波阑不惊 C. 博识 葱茏 伊始 宠辱偕忘 D. 绮丽 屏障 雄据 涸辙之鲋 3. 下列句中横线上所填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2 分) (1)我们走进黄山深处,浓荫蔽日,静若太古, 幽泉细语,仿佛置 身世外。 (2)从来没有一个文学体裁的评奖像散文这样 ,有的评奖者看重文 集的意识形态,有的着重揭示了多少历史真相,有的着重艺术的创新与突破。 (3)二十世纪前期,日本学者青木正儿第一次把汤显祖与莎士比亚 ,使 东西方戏剧诗人同时活跃在世界上。 A.(1)聆听 (2)众口一词 (3)并驾齐驱 B.(1)谛听 (2)莫衷一是 (3)相提并论 C.(1)聆听 (2)莫衷一是 (3)并驾齐驱 D.(1)谛听 (2)众口一词 (3)相提并论 4、古诗文默写(6 分) (1)无可奈何花落去, ,小园香径独徘徊。 (2) , ,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3) ,千树万树梨花开。 (4) , ,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 也。 5、修改语段(4 分) ①情感是主体的心理评价机制,它直接规定和制约着人类的各种活动的深入、开展、持
续、变化或终结。②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趣味确实属于情感的范围。③梁启超所信仰的“趣 味”,不是人与生俱来的一种兴趣与情绪,更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与情感,高尚的人生理想 ④这种“趣味”需要培养,需要教育,需要从低级趣味超越而来。⑤因此,梁启超积极地倡导 趣味教育”“情感教育”也就是美育。 文中有两处语病,请修改 ① ② 6、名著阅读(4分) 《格列佛游记》是斯威夫特急剧讽刺色彩的小说请概括写出其中一个讽刺性的故事情节? 、综合性学习(6分) 7、阅读材料,完成文后各题。 材料一: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向全世界发出了“走向阅读社会”的号召,要求社 会成员人人读书,让读书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韶分。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宣布每年的4月23日为“世界读书日 选择4月23日成为世界读书日的灵感来自于一个美丽的传说。因为这一天是加泰罗尼亚 地区大众节日“圣乔治节"。同时,4月23日是西班牙文豪塞万提斯的忌日,也是英国文家莎 土比亚出生和去世的纪念日,又是美国作家纳博科夫、法国作家莫里斯德鲁昂、冰岛诺贝尔文 学奖得主拉克斯内斯等多位文学家的生日,所以这一天成为全球性图书日看来“名正言顺 世界读书日的主旨宣言为:“希望散居在全球各地的人们,无论你是年老还是年轻,无论你 是贫穷还是富有,无论你是患病还是健康,都能享受阅读带来的乐趣,都能尊重和感谢为人类 文明作出巨大贡献的文学、文化、科学思想大师们,都能保护知识产权 材料二:“今年春节期间,中国有一首歌,叫《时间都去哪儿了》对我来说,问题在于我 个人的时间都去哪儿了?当然是都被工作占去了。现在,我经常能做到的是读书,读书成了 我的一种生活方式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发让人滋养浩然之气。” 一国家主席习近平2月7日接受俄罗斯电视台专访时如是说。(2月9日新华网) (1)概括材料一的主要内容。(2分) (2)写出有关时间和读书的名人名言各一句。(2分) 时间 读书: (3)回忆初中阶段所学习的某一篇课文内容(最好是名家名篇),选择材料二划线句有关阅 读妙处的一个方面,谈谈你的阅读感受。(2分) 三、阅读(46分) (-)阅读下文,完成8—11题。(12分) 此身此时此地”都读书 赵畅 ①朱光潜终生恪守自己的座右铭:“此身此时此地。”“此身”,即此身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
2 续、变化或终结。②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趣味确实属于情感的范围。③梁启超所信仰的“趣 味”,不是人与生俱来的一种兴趣与情绪,更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与情感,高尚的人生理想。 ④这种“趣味”需要培养,需要教育,需要从低级趣味超越而来。⑤因此,梁启超积极地倡导 “趣味教育”“情感教育”,也就是美育。 文中有两处语病,请修改。 ① ② 6、名著阅读(4 分) 《格列佛游记》是斯威夫特急剧讽刺色彩的小说,请概括写出其中一个讽刺性的故事情节? 二、综合性学习 (6 分) 7、阅读材料,完成文后各题。 材料一:1972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向全世界发出了“走向阅读社会”的号召,要求社 会成员人人读书,让读书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1995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宣布每年的 4 月 23 日为“世界读书日”。[来源:www.shulihua.net] 选择 4 月 23 日成为世界读书日的灵感来自于一个美丽的传说。因为这一天是加泰罗尼亚 地区大众节日“圣乔治节”。同时,4 月 23 日是西班牙文豪塞万提斯的忌日,也是英国文豪莎 士比亚出生和去世的纪念日,又是美国作家纳博科夫、法国作家莫里斯·德鲁昂、冰岛诺贝尔文 学奖得主拉克斯内斯等多位文学家的生日,所以这一天成为全球性图书日看来“名正言顺”。 世界读书日的主旨宣言为:“希望散居在全球各地的人们,无论你是年老还是年轻,无论你 是贫穷还是富有,无论你是患病还是健康,都能享受阅读带来的乐趣,都能尊重和感谢为人类 文明作出巨大贡献的文学、文化、科学思想大师们,都能保护知识产权。” 材料二:“今年春节期间,中国有一首歌,叫《时间都去哪儿了》。对我来说,问题在于我 个人的时间都去哪儿了?当然是都被工作占去了。现在,我经常能做到的是读书,读书已成了 我的一种生活方式。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发,让人滋养浩然之气。” — —国家主席习近平 2 月 7 日接受俄罗斯电视台专访时如是说。(2 月 9 日新华网) (1)概括材料一的主要内容。(2 分) (2)写出有关时间和读书的名人名言各一句。(2 分) 时间: 读书: (3)回忆初中阶段所学习的某一篇课文内容(最好是名家名篇),选择材料二划线句有关阅 读妙处的一个方面,谈谈你的阅读感受。(2 分) 三、阅读(46 分) (一) 阅读下文,完成 8——11 题。(12 分) “此身此时此地”都读书 赵畅 ①朱光潜终生恪守自己的座右铭:“此身此时此地。”“此身”,即此身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
就必须自己来做,并成为自己一生追求的目标;“此时”,指此时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绝不 拖到明天和以后去做;“此地”,是说此地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不可等到有更好的条件和宽 松的环境时再去做。做一哪嘴纲,读书更应这样 ②读书,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一件应该做而且能够做,且须贯穿一生一世的事 或许,有人会说,读书不是看病、救火,不必着急,慢慢来就行。殊不知,正因为读书在 有些人看来,是一件可待可推、可有可无的事,故而总是被忽视被抛弃。其实,一个人真要等 到抽出一段空闲时间再来静心读书,那只是不想读书的借口而已。其实,⑧真正的读书总是忙 中偷闲进行的,真正的读书必抓住眼前、当下,而绝不拖到明天、后天。古人读书有“马上 枕上、厕上”之说,既说明读书是一件紧要的事,也说明读书的时间只要挤一挤,总会有的, 每个人都要学会分秒必争、日积月累。电影导演谢晋从小热爱读书,自此养成每天必读书的习 惯。哪怕工作到深夜,睡前一定要看上一会儿书,否则便睡不踏实。去国外访问,他最爱逛书 店买书、读书。而春节回老家浙江上虞,他更是闭门谢客,奢侈地读书。勤奋读书,令他的导 演生涯充满激情,充盈智慧。最近,读报看到一则消息,说现在市场上出现了一种“会生气” 的书。如果你不看它,它就会发脾气,书上的字迹两个月后自动消失。这是由阿根廷一家出版 商出版的一本文学选集。它通过特殊的墨水印制好后用塑料袋密封包装,拆封后二至四个月内, 墨迹碰到阳光和空气就开始逐渐消退,最后变成空白。这本“不能等的书”也是在提醒每个人: 书,要抓紧时间读,而不能束之高阁 ④环境好一点,或许读书的效果会更好些。但这并非必要条件,何况,人也可以适应环境 1940年9月7日,德国空军疯狂轰炸伦敦,伦敦這受重创,到处是断壁残垣,到处是火海,缺 水、缺电、缺煤气、缺少食物和药品。然而,在图书馆,有人依然从排列整齐的书架上挑选书 籍。难怪丘吉尔说:“伦敦就像一头史前时期的巨兽,能够忍受可怕的创痛,虽然遍体鳞伤、 血肉模糊,也照样能生活和活动。”不囿于时间、地点、环境,伦敦人热爱读书,该是德国法 西斯难以摧毁他们的心灵的重要原因,也该是他们对未来充满希望的重要原因。是啊,对如饥 似渴读书的人来说,环境的好差,实在不是决定因素。清朝重臣曾国藩的一番话说得再明白不 过的了:“且苟能发奋自立,则家墊可读书,即旷野之地、热闹之场,亦可读书,负薪牧豕, 皆可读书。荀不能发奋自立,则家塾不宜读书,即清净之乡,神仙之境,皆不熊读书。何必择 地,何必择时”。所以,对于一个爱读书的人来说,环境的好坏,无关紧要 ⑤读书,理应是我们人生追求的目标,事实上,在当今世界的许多国家里,读书的多寡依 然是多数人对生活质量的评判标准和人生境界的衡量尺度。做一个真正的读书人,就从“此身 此时此地”开始吧! (选自2013年1月3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8.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分) 9.第①段引入并分析朱光潜的座右铭,有什么作用?(3分) 0.第④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11.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到处“依然”用得很好,请谈谈你对此的理解。(3分)
3 就必须自己来做,并成为自己一生追求的目标;“此时”,指此时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绝不 拖到明天和以后去做;“此地”,是说此地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不可等到有更好的条件和宽 松的环境时再去做。做一哪嘴纲,读书更应这样。 ②读书,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一件应该做而且能够做,且须贯穿一生一世的事。 或许,有人会说,读书不是看病、救火,不必着急,慢慢来就行。殊不知,正因为读书在 有些人看来,是一件可待可推、可有可无的事,故而总是被忽视被抛弃。其实,一个人真要等 到抽出一段空闲时间再来静心读书,那只是不想读书的借口而已。其实,③真正的读书总是忙 中偷闲进行的,真正的读书必抓住眼前、当下,而绝不拖到明天、后天。古人读书有“马上、 枕上、厕上”之说,既说明读书是一件紧要的事,也说明读书的时间只要挤一挤,总会有的, 每个人都要学会分秒必争、日积月累。电影导演谢晋从小热爱读书,自此养成每天必读书的习 惯。哪怕工作到深夜,睡前一定要看上一会儿书,否则便睡不踏实。去国外访问,他最爱逛书 店买书、读书。而春节回老家浙江上虞,他更是闭门谢客,奢侈地读书。勤奋读书,令他的导 演生涯充满激情,充盈智慧。最近,读报看到一则消息,说现在市场上出现了一种“会生气” 的书。如果你不看它,它就会发脾气,书上的字迹两个月后自动消失。这是由阿根廷一家出版 商出版的一本文学选集。它通过特殊的墨水印制好后用塑料袋密封包装,拆封后二至四个月内, 墨迹碰到阳光和空气就开始逐渐消退,最后变成空白。这本“不能等的书”也是在提醒每个人: 书,要抓紧时间读,而不能束之高阁。 ④环境好一点,或许读书的效果会更好些。但这并非必要条件,何况,人也可以适应环境。 1940 年 9 月 7 日,德国空军疯狂轰炸伦敦,伦敦遭受重创,到处是断壁残垣,到处是火海,缺 水、缺电、缺煤气、缺少食物和药品。然而,在图书馆,有人依然从排列整齐的书架上挑选书 籍。难怪丘吉尔说:“伦敦就像一头史前时期的巨兽,能够忍受可怕的创痛,虽然遍体鳞伤、 血肉模糊,也照样能生活和活动。”不囿于时间、地点、环境,伦敦人热爱读书,该是德国法 西斯难以摧毁他们的心灵的重要原因,也该是他们对未来充满希望的重要原因。是啊,对如饥 似渴读书的人来说,环境的好差,实在不是决定因素。清朝重臣曾国藩的一番话说得再明白不 过的了:“且苟能发奋自立,则家塾可读书,即旷野之地、热闹之场,亦可读书,负薪牧豕, 皆可读书。苟不能发奋自立,则家塾不宜读书,即清净之乡,神仙之境,皆不能读书。何必择 地,何必择时”。所以,对于一个爱读书的人来说,环境的好坏,无关紧要。 ⑤读书,理应是我们人生追求的目标,事实上,在当今世界的许多国家里,读书的多寡依 然是多数人对生活质量的评判标准和人生境界的衡量尺度。做一个真正的读书人,就从“此身 此时此地”开始吧! (选自 2013 年 1 月 3 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8.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 分) 9.第①段引入并分析朱光潜的座右铭,有什么作用?(3 分) 10.第④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 分) 11.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到处”“依然”用得很好,请谈谈你对此的理解。(3 分)
1940年9月7日,德国空军疯狂轰炸伦敦,伦教遭受重创,到处是断壁残垣,到处是火海, 缺水、缺电、缺煤气、缺少食物和药品,然而,在图书馆,有人依然从排列整齐的书架上挑选 书籍。 (二)阅读下文,完成12-—16题。(18分) 赵宏欣 我临窗而坐,旁边坐着一位年轻的少尉。他腋下央着一个浅灰色公文包,神色庄重,眼睛 不时地望着窗外。自从踏上列车,他就一直坐在我的旁边,没有言语。 列车经过十几个小时的行驶,这会儿,已从南国秀丽的山川进入了一片丘陵地带。窗外古 朴的山峦,在旭阳的铺盖下,呈现出一片醒目的土黄。 突然,那少尉说话了:“请您跟我换换座位,好吗?列车就要经过我的家乡了,我想好好 看看。n 我一听,忙说:“行。 换过座位,我问他:“路过家乡不停停?” 他说:“不行啊,任务太紧。 看样子,你很久没回家乡了吧?”我又问。 他点点头:“三年了。”流露出满腔的思乡情。又说:“本来部队这几天要安排我探家的, 我把电报都打回家了,可突然来了任务……”他说着,把脸扭向窗外,深情地注视着窗外的世 界。窗外一片片起伏的黄色山峦,在眼前一一闪过。我想,他的家乡就要到了。 不一会儿,他转过头来满脸振奋的样子:“你看到那道山峦了吗,最高处的那道? 我点点头。我看到的是一道非常普通的山峦,甚至是非常贫瘠的黄色山峦,山脊上寥寥地 生长着一些类似荆条的植物,远远望去,在秋阳里显得寂寥和淳朴 “那就是我的家乡。”他又说,“我们的村子就在这座山的后边,从这儿看不到。不过 可以看到山脊上我们村子的那棵老柿树。”他的表情欣喜而自豪 我被他的情绪感染了,指着窗外的一段山峦说:“这儿离你们村子很近了吧?” 「很近了,很近了。”他又指着窗外的黄土山,“我小时侯割草,总跑到这儿来,这山上 的草肥极了,不一会儿就能割上一大篮子。”他兴致勃勃。我望着窗外錦延的黄色山峦,心想, 他村子的那棵老柿树就要出现了。这么快的列车,很可能在十秒钟之内就会把它闪过去。于是, 我眼睛一眨不眨地望着那道山脊。此刻,我非常想看一看那棵老柿树。因为这道长长的山脊上 几乎没有什么高大的树,远远望去光秃秃的。如果有棵高大的树,我想,这山脊一定会显得非 常生动。 此刻,少尉一直沉默着,凝望着窗外。窗外最高的那道山峦,在不断的延仲中,出现了二 裸孤独的老柿树。那柿树倔强着筋骨挺立着,蓬着繁茂的霜红的树冠。远远的柿树下站着一位 老人,隐约还能看到她拄着的拐杖和那花白的头发。她一动不动地站在那里,秋阳里宛如雕塑 “就那棵老柿树吗?”我望着窗外头也没转地问那少尉 少尉没有说话。我转过头一看,发现他哭了
4 1940 年 9 月 7 日,德国空军疯狂轰炸伦敦,伦敦遭受重创,到处..是断壁残垣,到处..是火海, 缺水、缺电、缺煤气、缺少食物和药品,然而,在图书馆,有人依然..从排列整齐的书架上挑选 书籍。 (二) 阅读下文,完成 12——16 题。(18 分) 赵宏欣 我临窗而坐,旁边坐着一位年轻的少尉。他腋下夹着一个浅灰色公文包,神色庄重,眼睛 不时地望着窗外。自从踏上列车,他就一直坐在我的旁边,没有言语。 列车经过十几个小时的行驶,这会儿,已从南国秀丽的山川进入了一片丘陵地带。窗外古 朴的山峦,在旭阳的铺盖下,呈现出一片醒目的土黄。 突然,那少尉说话了:“请您跟我换换座位,好吗?列车就要经过我的家乡了,我想好好 看看。” 我一听,忙说:“行。” 换过座位,我问他:“路过家乡不停停?” 他说:“不行啊,任务太紧。” “看样子,你很久没回家乡了吧?”我又问。 他点点头:“三年了。”流露出满腔的思乡情。又说:“本来部队这几天要安排我探家的, 我把电报都打回家了,可突然来了任务……”他说着,把脸扭向窗外,深情地注视着窗外的世 界。窗外一片片起伏的黄色山峦,在眼前一一闪过。我想,他的家乡就要到了。 不一会儿,他转过头来满脸振奋的样子:“你看到那道山峦了吗,最高处的那道?” 我点点头。我看到的是一道非常普通的山峦,甚至是非常贫瘠的黄色山峦,山脊上寥寥地 生长着一些类似荆条的植物,远远望去,在秋阳里显得寂寥和淳朴。 “那就是我的家乡。”他又说,“我们的村子就在这座山的后边,从这儿看不到。不过, 可以看到山脊上我们村子的那棵老柿树。”他的表情欣喜而自豪。 我被他的情绪感染了,指着窗外的一段山峦说:“这儿离你们村子很近了吧?” “很近了,很近了。”他又指着窗外的黄土山,“我小时候割草,总跑到这儿来,这山上 的草肥极了,不一会儿就能割上一大篮子。”他兴致勃勃。我望着窗外绵延的黄色山峦,心想, 他村子的那棵老柿树就要出现了。这么快的列车,很可能在十秒钟之内就会把它闪过去。于是, 我眼睛一眨不眨地望着那道山脊。此刻,我非常想看一看那棵老柿树。因为这道长长的山脊上, 几乎没有什么高大的树,远远望去光秃秃的。如果有棵高大的树,我想,这山脊一定会显得非 常生动。 此刻,少尉一直沉默着,凝望着窗外。窗外最高的那道山峦,在不断的延伸中,出现了一 棵孤独的老柿树。那柿树倔强着筋骨挺立着,蓬着繁茂的霜红的树冠。远远的柿树下站着一位 老人,隐约还能看到她拄着的拐杖和那花白的头发。她一动不动地站在那里,秋阳里宛如雕塑 一般。 “就那棵老柿树吗?”我望着窗外头也没转地问那少尉。 少尉没有说话。我转过头一看,发现他哭了
“你怎么哭了?”我不知道怎么安慰他。 他忙抹拌眼眶中的泪水,说:“你看到那棵老柿树下站的那位老人了吗?那是我母亲 12.请从少尉的角度分别概括本文的情节。(不超过20字)(3分) 13.文中的少尉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请用几个四字短语概括。至少三个。(3分) 14.文中几次提到“黄色山峦”,有何用意?(4分) 15.品味语言。(4分) (1)他的表情欣喜而自豪。(为什么“欣喜而自豪”?)(2分) (2)窗外最高的那道山峦,在不断的延伸中,出现了一棵孤独的老柿树。(如何理解这句话 中的“孤独”一词?)(2分) 16.说一说本文的标题好在哪里?(4分 三)阅读吴均《与朱元思书》,回答17-20题。(12分)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 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 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狼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 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7.解释下面加点的字的意思。(2分) (1)窥谷忘反()(2)自富阳至桐庐() (3)负势竞上() (4)从流飘荡() 18.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②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19.作者用“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概括富春江的景色。请说说富春江的山“奇”在哪里? 水“异”在哪里?(2分) 20.看到富春江的奇山异水,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慨?你怎么理解他发出的这些感慨?(4分)
5 “你怎么哭了?”我不知道怎么安慰他。 他忙抹掉眼眶中的泪水,说:“你看到那棵老柿树下站的那位老人了吗?那是我母亲。” 12.请从少尉的角度分别概括本文的情节。(不超过20字)(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文中的少尉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请用几个四字短语概括。至少三个。(3分) 14.文中几次提到“黄色山峦”,有何用意?(4分) 15.品味语言。(4分) (1)他的表情欣喜而自豪。(为什么“欣喜而自豪”?)(2分) (2)窗外最高的那道山峦,在不断的延伸中,出现了一棵孤独的老柿树。(如何理解这句话 中的“孤独”一词?)(2分) 16.说一说本文的标题好在哪里?(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吴均《与朱元思书》,回答 17—20 题。(12 分)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 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 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 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7.解释下面加点的字的意思。(2 分) (1)窥谷忘反.( ) (2)自.富阳至桐庐( ) (3)负势竞上( ) (4)从.流飘荡( ) 18.翻译下列句子。(4 分) ①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作者用“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概括富春江的景色。请说说富春江的山“奇”在哪里? 水“异”在哪里?(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看到富春江的奇山异水,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慨?你怎么理解他发出的这些感慨?(4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