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谈对联文化 【教学目标】 1、了解对联的起源、发展概况及含义;掌握对偶、对仗、对联的区 别联系。 了解对联的特点;掌握对联的格律要求及写作 【教学重点】了解对联的起源、含义及其特点 【教学难点】把握对联含义及特点,会赏析对联,明白对联的写作技 【教学方法】双边互动式创造课教学 【教学设想】 对联作为中华民族一种古老而传统的文化载体,其含义及特点,甚 至最基本的解读,都不为学生所熟知。值此新春开学的第一堂语文课, 让学生了解对联的含义、起源和特点,学会对联的鉴赏,实在很有意 义,也很有必要。 教学内容及过程: 第一课时趣话对联 导入 对联是我国独有的传统文化之精华。它源远流长,丰富多
趣谈对联文化 【教学目标】 1、了解对联的起源、发展概况及含义;掌握对偶、对仗、对联的区 别联系。 2、了解对联的特点;掌握对联的格律要求及写作。 【教学重点】了解对联的起源、含义及其特点。 【教学难点】把握对联含义及特点,会赏析对联,明白对联的写作技 巧。 【教学方法】双边互动式创造课教学 【教学设想】 对联作为中华民族一种古老而传统的文化载体,其含义及特点,甚 至最基本的解读,都不为学生所熟知。值此新春开学的第一堂语文课, 让学生了解对联的含义、起源和特点,学会对联的鉴赏,实在很有意 义,也很有必要。 教学内容及过程: 第一课时 趣话对联 一、导入 对联是我国独有的传统文化之精华。它源远流长,丰富多
彩;它灵活鲜明,雅俗共赏,历来受到人们喜爱。它能写景状物,能 抒情言志,能说古道今,能褒贬讽谕。它要求以最少的字句,最简练 的形式,唤起人们的最浓郁的美感,给人以最丰富的启迪,使人玩味 深思,受到教益 、205年春节晚会对联赏析 2005年春节晚会的最大亮点是对联丰富,来自全国的30多 位主持人展示各地区的春联,还有晚会现场对联,加上小品《功夫》 中的对联,真可谓异彩纷呈,雅俗共赏。 1、北京上联:三海九门,京华迎奥运;上海下联:一江两岸,世博 靓申城。 2、重庆上联:朝天门喜迎天下客;天津下联:塘沽港笑纳万国风。 3、内蒙古上联:碧草毡房,春风马背牛羊壮;黑龙江下联:苍松雪 岭,沃野龙江豆谷香。 4、西藏上联:雪域春秋“扎西德勒”;新疆下联:天山南北“乌鲁 木齐”。 横批:盛景争春 5、广东上联:南海风清,讲述春天故事;广西下联:漓江水碧,飘 来三姐新歌。 6、山东上联:孔子仁,关公义,人文典范;山西下联:泰山日,壶 口烟,天地奇观 7、湖南上联:八百里洞庭凭岳阳壮阔;湖北下联:两千年赤壁览黄
彩;它灵活鲜明,雅俗共赏,历来受到人们喜爱。它能写景状物,能 抒情言志,能说古道今,能褒贬讽谕。它要求以最少的字句,最简练 的形式,唤起人们的最浓郁的美感,给人以最丰富的启迪,使人玩味 深思,受到教益。 二、2005 年春节晚会对联赏析 2005 年春节晚会的最大亮点是对联丰富,来自全国的 30 多 位主持人展示各地区的春联,还有晚会现场对联,加上小品《功夫》 中的对联,真可谓异彩纷呈,雅俗共赏。 1、北京上联:三海九门,京华迎奥运; 上海下联:一江两岸,世博 靓申城。 2、重庆上联:朝天门喜迎天下客; 天津下联:塘沽港笑纳万国风。 3、内蒙古上联:碧草毡房,春风马背牛羊壮;黑龙江下联:苍松雪 岭,沃野龙江豆谷香。 4、西藏上联:雪域春秋“扎西德勒”;新疆下联:天山南北“乌鲁 木齐”。 横批:盛景争春 5、广东上联:南海风清,讲述春天故事;广西下联:漓江水碧,飘 来三姐新歌。 6、山东上联:孔子仁,关公义,人文典范; 山西下联:泰山日,壶 口烟,天地奇观。 7、湖南上联:八百里洞庭凭岳阳壮阔; 湖北下联:两千年赤壁览黄
鹤风流 8、河北上联:万里长城山海关,龙头为首;河南下联:独门绝技少 林寺,天下无双。 9、吉林上联:车轮飞转东西南北追风去;辽宁下联:钢水奔腾春夏 秋冬入眼来 10、浙江上联:饮龙井茶,品江南丝竹;江苏下联:登虎丘塔,论 天下园林。 11、贵州上联:苗寨黔山黄果树,茅台赤水;四川下联:川肴蜀绣 锦官城,花径草堂。 12、宁夏上联:红黄蓝白黑,五珍献瑞;陕西下联:字史酒医诗, 诸圣流芳。 横批:联袂贺春 13、青海上联:水泽源流江河湖海;甘肃下联:金银铜铁铬镍铅锌 14、云南上联:石林自有高材生,群峰拔地;海南下联:琼海独具大 手笔,五指擎天 15、安徽上联:黄山为九州增色;江西下联:瓷器与中国同名。 16、香港上联:荆花吐艳香江瑞;澳门下联:莲蕊临风镜海清。 17、福建上联:品铁观音,香飘两岸;台湾下联:拜妈祖庙,情系 家 钟声敲响时: 上联:上下五千年,太平盛世欣今日,听钟乐和鸣,八方共饮复兴酒;
鹤风流。 8、河北上联:万里长城山海关,龙头为首; 河南下联: 独门绝技少 林寺,天下无双。 9、吉林上联:车轮飞转东西南北追风去; 辽宁下联:钢水奔腾春夏 秋冬入眼来。 10、浙江上联:饮龙井茶,品江南丝竹; 江苏下联:登虎丘塔,论 天下园林。 11、贵州上联:苗寨黔山黄果树,茅台赤水; 四川下联:川肴蜀绣 锦官城,花径草堂。 12、宁夏上联:红黄蓝白黑,五珍献瑞; 陕西下联:字史酒医诗, 诸圣流芳。 横批:联袂贺春 13、青海上联:水泽源流江河湖海;甘肃下联:金银铜铁铬镍铅锌。 14、云南上联:石林自有高材生,群峰拔地;海南下联:琼海独具大 手笔,五指擎天。 15、安徽上联:黄山为九州增色; 江西下联:瓷器与中国同名。 16、香港上联:荆花吐艳香江瑞; 澳门下联:莲蕊临风镜海清。 17、福建上联:品铁观音,香飘两岸; 台湾下联:拜妈祖庙,情系 一家。 钟声敲响时: 上联:上下五千年,太平盛世欣今日,听钟乐和鸣,八方共饮复兴酒;
下联:纵横九万里,锦绣中华创未来,看龙狮劲舞,四海同吟发展歌; 、激趣:对联故事 (1)古时候,有个人很喜欢附庸风雅。一天晚上,浓云遮月, 伸手不见五指。他随口吟道:“黑白难分,叫我怎知南北?”这时, 恰好隔壁的穷秀才来向他借一样东西。听明来意,他让秀才对出下联, 方肯借物与他。秀才想了想,脱口说:“青黄不接,向你借点东西。” 主人一听,正是佳对,于是高兴地把东西借给了秀才。 (2)五十年代,毛泽东与周恩来在湖南视察工作时即兴吟诵 对联,是一段颇具情趣的佳话。据说,有一天,毛泽东和周恩来同车 游览长沙市容,车行至湘江橘子洲畔,毛泽东诗兴勃发,提出要与周 恩来作对联,并随即吟出上联:“橘子洲,洲旁舟,舟走洲不走” 小车离开橘子洲,直驶市区各处名胜古迹,行至天心阁,恰遇一群鸽 子从阁中飞出,周恩来见景立即悟出下联:“天心阁,阁中鸽,鸽飞 阁不飞”。这副对联作得如此工整对仗,又珠联璧合,足见两位伟人 文学艺术功底之深厚。 (3)从前有个少爷,平日吃喝玩乐,游手好闲,把他父亲留下 的遗产都花光了,临近年关,连柴米也没有。除夕夜,这穷困潦倒的 少爷写了一副对联自嘲,贴于门口:“行节俭事,过淡泊年。”村上 有位老学究读后,慨叹不已,在对联的联首各加上一字,成了:“早 行节俭事,免过淡泊年 (4)清朝才子纪晓岚更是作对联的高手。有一次,乾隆见纪晓
下联:纵横九万里,锦绣中华创未来,看龙狮劲舞,四海同吟发展歌; 三、激趣:对联故事 (1)古时候,有个人很喜欢附庸风雅。一天晚上,浓云遮月, 伸手不见五指。他随口吟道:“黑白难分,叫我怎知南北?” 这时, 恰好隔壁的穷秀才来向他借一样东西。听明来意,他让秀才对出下联, 方肯借物与他。秀才想了想,脱口说:“青黄不接,向你借点东西。” 主人一听,正是佳对,于是高兴地把东西借给了秀才。 (2)五十年代,毛泽东与周恩来在湖南视察工作时即兴吟诵 对联,是一段颇具情趣的佳话。据说,有一天,毛泽东和周恩来同车 游览长沙市容,车行至湘江橘子洲畔,毛泽东诗兴勃发,提出要与周 恩来作对联,并随即吟出上联:“橘子洲,洲旁舟,舟走洲不走”, 小车离开橘子洲,直驶市区各处名胜古迹,行至天心阁,恰遇一群鸽 子从阁中飞出,周恩来见景立即悟出下联:“天心阁,阁中鸽,鸽飞 阁不飞”。这副对联作得如此工整对仗,又珠联璧合,足见两位伟人 文学艺术功底之深厚。 (3)从前有个少爷,平日吃喝玩乐,游手好闲,把他父亲留下 的遗产都花光了,临近年关,连柴米也没有。除夕夜,这穷困潦倒的 少爷写了一副对联自嘲,贴于门口:“行节俭事,过淡泊年。”村上 有位老学究读后,慨叹不已,在对联的联首各加上一字,成了:“早 行节俭事,免过淡泊年。” (4)清朝才子纪晓岚更是作对联的高手。有一次,乾隆见纪晓
岚闷闷不乐,便问他有何心事。纪晓岚请乾隆猜,乾隆以上联回答: “十口心思,思家思民思社稷。”纪晓岚见皇帝直猜到他心里,非常 激动,马上叩头谢恩,以下联道谢:“寸身言谢,谢天谢地谢君王。” (5)一书生门对富人家的竹园,故在门上贴对联一幅:门对千竿 竹,家藏万卷书。富人见后将竹子全部砍去,此人在对联下各加一字, 成:门对千竿竹短,家藏万卷书长。富人一见,干脆将竹子连根挖掉, 此人又各加一字,为:门对千竿竹短无,家藏万卷书长有 第二课时对联知识 对联的起源 对联是由古代的桃符发展而来的。远在周代,我国民间过年就 有悬挂桃符的习俗。所谓桃符,即把传说中的降鬼大神“神茶”和“郁 垒”的画像,后来直接是名字,分别画或写在两块桃木板上,悬挂于 左右门,以驱鬼压邪。这是对联的萌芽。这种习俗持续了一千多年, 五代时,桃符上的神像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联语。《茅亭客话》 宋史蜀世家》均载:蜀后主孟昶曾写了一副“新年纳余庆,嘉节号 长春”的对子,这是我国最早出现的一副春联。 宋代以后,民间新年悬挂春联已经相当普遍,王安石诗中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之句,就是当时盛况的真实写 照。一直到明代,人们才用红纸代替桃木板,出现我们今天所见的春 联。春联之设始自明太祖朱元璋,《簪去楼杂记》记载:朱元璋建都 京城后,曾下令“凡公卿士庶门第,须加春联一副”,他也带头写了
岚闷闷不乐,便问他有何心事。纪晓岚请乾隆猜,乾隆以上联回答: “十口心思,思家思民思社稷。”纪晓岚见皇帝直猜到他心里,非常 激动,马上叩头谢恩,以下联道谢:“寸身言谢,谢天 谢地谢君王。” (5)一书生门对富人家的竹园,故在门上贴对联一幅:门对千竿 竹,家藏万卷书。富人见后将竹子全部砍去,此人在对联下各加一字, 成:门对千竿竹短,家藏万卷书长。富人一见,干脆将竹子连根挖掉, 此人又各加一字,为:门对千竿竹短无,家藏万卷书长有。 第二课时 对联知识 一、对联的起源 对联是由古代的桃符发展而来的。远在周代,我国民间过年就 有悬挂桃符的习俗。所谓桃符,即把传说中的降鬼大神“神茶”和“郁 垒”的画像,后来直接是名字,分别画或写在两块桃木板上,悬挂于 左右门,以驱鬼压邪。这是对联的萌芽。这种习俗持续了一千多年, 五代时,桃符上的神像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联语。《茅亭客话》、 《宋史蜀世家》均载:蜀后主孟昶曾写了一副“新年纳余庆,嘉节号 长春”的对子,这是我国最早出现的一副春联。 宋代以后,民间新年悬挂春联已经相当普遍,王安石诗中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之句,就是当时盛况的真实写 照。一直到明代,人们才用红纸代替桃木板,出现我们今天所见的春 联。春联之设始自明太祖朱元璋,《簪去楼杂记》记载:朱元璋建都 京城后,曾下令“凡公卿士庶门第,须加春联一副”,他也带头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