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对联送与徐达:“破虏平蛮,功贯古今人第一;出将入相,才兼 文武世无双。”尔后文人学士无不把题联作对视为雅事。 清代是对联的繁荣期,不论在内容的开拓还是在艺术的成 熟上,都是前所未有的。清康熙六十寿辰(1713年)和乾隆八十寿 辰(1790年)两次重大庆祝活动是宫廷楹联创作的高潮,对楹联结 构的规范化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南怀瑾先生更是将“清对联 与唐诗宋词元曲相提并论,从事清代文学史研究的赵雨先生也认为, “清代的主流文体是楹联”。孙髯的昆明大观楼长联和梁章钜的《楹 联丛话》(1840年)是清代楹联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标志着楹联已 经成为可以与诗词曲赋骈文分庭抗礼、媲美争妍的独立文体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深入人心,楹联也以 新的面貌开始复兴。1984年成立中国楹联学会,1985年创办《对联? 民间对联故事》,1987年创办《中国楹联报》,地方楹联组织的发 展如雨后春笋。从此形成了群众性的对联创作和理论研究新风尚。 二、对联的含义 对联,雅一点称楹联,俗一点叫对子,就是两两相对的句子。 例如:秀山轻雨青山秀;香柏鼓风古柏香 对联的特点 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 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 相同,不多不少 2、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
一副对联送与徐达:“破虏平蛮,功贯古今人第一;出将入相,才兼 文武世无双。”尔后文人学士无不把题联作对视为雅事。 清代是对联的繁荣期,不论在内容的开拓还是在艺术的成 熟上,都是前所未有的。清康熙六十寿辰(1713 年)和乾隆八十寿 辰(1790 年)两次重大庆祝活动是宫廷楹联创作的高潮,对楹联结 构的规范化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南 怀瑾先生更是将“清对联” 与唐诗宋词元曲相提并论,从事清代文学史研究的赵雨先生也认为, “清代的主流文体是楹联”。孙髯的昆明大观楼长联和梁章钜的《楹 联丛话》(1840 年)是清代楹联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标志着楹联已 经成为可以与诗词曲赋骈文分庭抗礼、媲美争妍的独立文体。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深入人心,楹联也以 新的面貌开始复兴。1984 年成立中国楹联学会,1985 年创办《对联? 民间对联故事》,1987 年创办《中国楹联报》,地方楹联组织的发 展如雨后春笋。从此形成了群众性的对联创作和理论研究新风尚。 二、对联的含义 对联,雅一点称楹联,俗一点叫对子,就是两两相对的句子。 例如:秀山轻雨青山秀;香柏鼓风古柏香。 三、对联的特点 1、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 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 相同,不多不少。 2、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
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 句尾字则要用平声 3、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 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 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 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4、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 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复。 四、对联的种类 1、春联 所谓“春联”,又叫“春贴”,是为庆贺新春佳节而作的楹 联,是对联重要的一种形式,也是最常见的对联。这种楹联,多是寄 情抒怀,希望一年吉祥如意。 祖国有天皆丽日;神州无处不春风。 大地回春,青山绿水,祖国千般美;日暖神州,人寿年丰,幸福万 年长。 2、节日联 所谓节日联,是针对各种节日,以示庆祝、纪念,使节日倍增欢 乐、热烈、隆重气氛而撰写的联语。这种节日联语,可以说是春联的 扩大和演化。 如:万家元宵夜;一街太平歌。(元宵节联) 人逢喜事尤其乐;月到中秋分外明。(中秋节联)
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 句尾字则要用平声。 3、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 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 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 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 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4、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 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复。 四、对联的种类 1、春联 所谓“春联”,又叫“春贴”,是为庆贺新春佳节而作的楹 联,是对联重要的一种形式,也是最常见的对联。这种楹联,多是寄 情抒怀,希望一年吉祥如意。 祖国有天皆丽日; 神州无处不春风。 大地回春,青山绿水,祖国千般美; 日暖神州,人寿年丰,幸福万 年长。 2、节日联 所谓节日联,是针对各种节日,以示庆祝、纪念,使节日倍增欢 乐、热烈、隆重气氛而撰写的联语。这种节日联语,可以说是春联的 扩大和演化。 如: 万家元宵夜; 一街太平歌。(元宵节联) 人逢喜事尤其乐; 月到中秋分外明。(中秋节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