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导学案设计 四年级: 授课教师 备课人: 审批人及时间 课题 三月桃花水 课时 第二课时 课型 测评+展示 学习目标 1有感情朗读课文,感受课文抒发的思想感情,赞美春天、生活、劳动。 2.理解“绚丽、纤细、袅袅”等词语,写摘录笔记。用“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 学习目标|提问,体会课文“总一分一总”的结构特点,学习旁注心得笔记。 3.发挥小组合作精神和团队精神,全力以赴,尽最大能力完成今天的学习任务,感 受成功。 理解“绚丽、纤细、袅袅”等词语,写摘录笔记。用“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 学习重点提问,体会课文“总一分一总”的结构特点,学习旁注心得笔记。 学习难占发挥小组合作精神和团队精神,全力以赴,尽最大能力完成今天的学习任务,感受 成功。 学习准备 考生词 【知识链接】 你是怎样理解“三月桃花水”的? (把你的想法写下来和同学交流) 预习 导学 7分 探究一:读一读,想一想,文中“一千朵樱花、一万个小酒【学法指导】 窝、一片片花瓣”指什么?(先自己动脑思考,在和大家交 流。) 【温馨提示】 合作探究 精彩展示 25分钟 探究二: 读这篇课文和读《春潮》的时候,感受有什么不同?课文总 分总的结构是怎样体现的?(读一读这两篇课文,再想一想, 和同组同学互相交流想法
语文导学案设计 四年级: 授课教师: 备课人: 审批人及时间: 课题 三月桃花水 课时 第二课时 课型 测评+展示 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1.有感情朗读课文,感受课文抒发的思想感情,赞美春天、生活、劳动。 2. 理解“绚丽、纤细、袅袅”等词语,写摘录笔记。用“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 提问,体会课文“总—分—总”的结构特点,学习旁注心得笔记。 3. 发挥小组合作精神和团队精神,全力以赴,尽最大能力完成今天的学习任务,感 受成功。 学习重点 理解“绚丽、纤细、袅袅”等词语,写摘录笔记。用“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 提问,体会课文“总—分—总”的结构特点,学习旁注心得笔记。 学习难点 发挥小组合作精神和团队精神,全力以赴,尽最大能力完成今天的学习任务,感受 成功。 学习准备 预习 导学 7 分 一. 考生词 二.你是怎样理解“三月桃花水”的? (把你的想法写下来和同学交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链接】 合作探究 精彩展示 25 分钟 探究一:读一读,想一想,文中“一千朵樱花、一万个小酒 窝、一片片花瓣”指什么?(先自己动脑思考,在和大家交 流。) 探究二: 读这篇课文和读《春潮》的时候,感受有什么不同?课文总 分总的结构是怎样体现的?(读一读这两篇课文,再想一想, 和同组同学互相交流想法。 【学法指导】 【温馨提示】
1.词语巧搭配。 【指点迷津】 ((( )丝绸()朝霞 )浪花()低语 )弦 2.成语仿写(aabc式) 袅袅炊烟 3.想一想,句中的“是”哪个表示“好象”? (1)是什么声音,像一串小铃铛,轻轻地走过村边?() (2)三月桃花水,是春天的竖琴。() 仿写 3.按要求写句子。 测评反馈(1)抄写文中的排比句 拓展延伸 5分钟 仿写: (2)抄写文中的拟人句 仿写: 盘点收获 3分钟 我的 反思
测评反馈 拓展延伸 5 分钟 1.词语巧搭配。 ( )丝绸 ( )朝霞 ( )浪花 ( )低语 ( )弦 2.成语仿写(aabc 式)。 袅袅炊烟 3.想一想,句中的“是”哪个表示“好象”? (1)是什么声音,像一串小铃铛,轻轻地走过村边?( ) (2)三月桃花水,是春天的竖琴。( ) 仿写: 3.按要求写句子。 (1)抄写文中的排比句。 仿写: (2)抄写文中的拟人句。 仿写: 【指点迷津】 盘点收获 3 分钟 我的 反思
语文导学案设计 四年级: 授课教师 备课人: 审批人及时间 课题 语文天地二古诗 课时 第一课时 课型 自学+展示 1、我能正确、流利地朗读两首古诗 学习目标|2、我能流利的背诵古诗 3、我能通过对古诗的诵读,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 学习重点#养学生积緊词诺和名冒句,养成积的好习极 学习难点学习摘录笔记,针对景物思路严整地提问方法 学习准备 【知识链接】 《兰溪棹歌》 是一首富于民歌风味 的船歌。题中“兰溪 1、读古诗,难读的多读几遍读通顺,并能和对子互读,相互即婺州兰溪县境内的 正音。 兰溪(又称东阳江,是 、我有不理解的字词。 富春江的上游);樟是 3、我再把古诗读一遍,画出自己最喜欢的诗句。 船桨,棹歌即船家摇桨 导学 时唱的歌。戴叔伦在德 分 宗建中元年(780)五 月至二年春曾任东阳 令,兰溪在东阳附近, 这首诗大约是他在这 段期间所作的 桃花溪在湖 南桃源县桃源山下。溪
语文导学案设计 四年级: 授课教师: 备课人: 审批人及时间: 课题 语文天地二 古诗 课时 第一课时 课型 自学+展示 学习目标 1、我能正确、流利地朗读两首古诗。 2、我能流利的背诵古诗。 3、我能通过对古诗的诵读,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 学习重点 培养学生积累词语和名言警句,养成积累的好习惯。 学习难点 学习摘录笔记,针对景物思路严整地提问方法。 学习准备 预习 导学 7 分 1、读古诗,难读的多读几遍读通顺,并能和对子互读,相互 正音。 2、我有不理解的字词。 3、我再把古诗读一遍,画出自己最喜欢的诗句。 【知识链接】 《兰溪棹歌》 是一首富于民歌风味 的船歌。题中“兰溪”, 即婺州兰溪县境内的 兰溪(又称东阳江,是 富春江的上游);棹是 船桨,棹歌即船家摇桨 时唱的歌。戴叔伦在德 宗建中元年(780)五 月至二年春曾任东阳 令,兰溪在东阳附近, 这首诗大约是他在这 段期间所作的。 桃花溪在湖 南桃源县桃源山下。溪
岸多桃林,暮春时节 落英缤纷,溪水流霞。 相传东晋陶渊明的《桃 花源记》就是以这里为 背景的。张旭描写的桃 花溪,虽然不一定是指 这里,但却暗用其意 境。此诗构思婉曲,情 趣深远,画意甚浓。 组内交流不理解的字、词语 【学法指导】 小组合 组内交流诗句意思的理解。 作学习 合作探究 精彩展示 25分钟 【温馨提示】 3、我能找出《兰溪棹歌》诗中描写的景物,想象画面 4、我能背诵古诗 1、补充句子 【指点迷津】 兰溪三日桃花雨, 石矶西畔问渔船 测评反馈3、我还知道那些描写春天的古诗,写一写 拓展延伸 5分钟
岸多桃林,暮春时节, 落英缤纷,溪水流霞。 相传东晋陶渊明的《桃 花源记》就是以这里为 背景的。张旭描写的桃 花溪,虽然不一定是指 这里,但却暗用其意 境。此诗构思婉曲,情 趣深远,画意甚浓。 合作探究 精彩展示 25 分钟 1、组内交流不理解的字、词语。 2、组内交流诗句意思的理解。 、 3、我能找出《兰溪棹歌》诗中描写的景物,想象画面。 4、我能背诵古诗。 【学法指导】 小组合 作学习 【温馨提示】 测评反馈 拓展延伸 5 分钟 1、补充句子。 兰溪三日桃花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石矶西畔问渔船。 3、我还知道那些描写春天的古诗,写一写。 【指点迷津】
盘点收获 3分钟 我的 反思 语文导学案设计 四年级: 授课教师: 备课人: 审批人及时间 课题 语文天地二《泼水节》 课时|第二课时 课型 测评+展示 1、我能扫除生字障碍正确流利地朗读短文,并作摘录笔记 学习目标|2、我能用学过的方法理解一些词语的意思 3、知道短文写了哪些内容,我通过朗读理解短文的意思 学习重点|我能扫除生字障碍正确流利地朗读短文,并作摘录笔记 学习难点知道短文写了哪些内容,我通过朗读理解短文的意思。 学习准备 1、我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短文,我发现了这些不认识的字:【知识链接】 放高升 预习 2、我能画出短文中的好词好句,并写下来。 傣族民间节日娱乐活 导学 7分 动。流行于今云南西 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盘点收获 3 分钟 我的 反思 语文导学案设计 四年级: 授课教师: 备课人: 审批人及时间: 课题 语文天地二《泼水节》 课时 第二课时 课型 测评+展示 学习目标 1、我能扫除生字障碍正确流利地朗读短文,并作摘录笔记。 2、我能用学过的方法理解一些词语的意思。 3、知道短文写了哪些内容,我通过朗读理解短文的意思。 学习重点 我能扫除生字障碍正确流利地朗读短文,并作摘录笔记。 学习难点 知道短文写了哪些内容,我通过朗读理解短文的意思。 学习准备 预习 导学 7 分 1、我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短文,我发现了这些不认识的字: 2、我能画出短文中的好词好句,并写下来。-------------- ---------------------------------------------------- ---------------------------------------------------- ---------------------------———————————— —————————————————————————— —————————————————————————— 【知识链接】 放高升: 傣族民间节日娱乐活 动。流行于今云南西 双版纳傣族自治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