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丽衢十二校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谊考试 语文试卷 命题:张鲜明应元臣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I卷(42分) 、选择题(18分,每小题3分)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C) 湮(yan)灭 龟gu)裂 度长挈(xe)大 B、游说(shui) 剽pio)掠休憩(qi) 六艺经传( chuan) C、歆(xin)享 凫(fu)水 讥诮(qio) 安然无恙(ydng) D、炮烙(uo 畏葸(s) 慰藉(jie) 冠冕(man)堂皇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B) A、寒喧 垂涎 罢黜 嘎然而止 安详 书札 凝练 老羞成怒 C、尺牍 蹩进 烂调 不既不离 D、胡诌 邂怠 逻辑 名副其实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D) ①半篱流水夜来雨 早梅何处春 ②轻风细柳,淡月失梅花 ③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 ④身轻一鸟 枪急万人呼 A、一树、扶、盛、落 B、几枝、摇、闹、下 C、万朵、舞、盛、起 D、几点、扶、闹、过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辩论会上,辩手们纵横捭阖、广开言路,既表现出严密深刻的思维,又显示了丰厚的文化 底蕴。 B、人才交流市场上,那些口才好、成绩好的大学生在自我推销时能够侃侃而谈,具有较强的 竞争力。 C、报纸和读者之间难以直接交流,电视则不同,当面鼓对面锣,可以与观众进行直接对话 D、记者经过多次奔波,终于找到了营救小王垒的英雄,拔出萝卜带出泥,那位撞人后驾车逃 逸的司机也露出了“庐山真面目”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A) A、《千手观音》以妙曼而又庄严的舞姿、古朴如同天籁的音乐、金色似有玄机的灯光、华贵
1 金丽衢十二校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谊考试 语 文 试 卷 命题:张鲜明 应元臣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Ⅰ卷(42 分) 一、选择题(18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C) A、莞(wǎn)尔 湮(yān)灭 龟(guī)裂 度长挈(xié)大 B、游说(shuì) 剽(piāo)掠 休憩(qì) 六艺经传(chuán) C、歆(xīn)享 凫(fǔ)水 讥诮(qiào) 安然无恙(yàng) D、炮烙(luò) 畏葸(sī) 慰藉(jiè) 冠冕(miǎn)堂皇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B) A、寒喧 垂涎 罢黜 嘎然而止 B、安详 书札 凝练 老羞成怒 C、尺牍 蹩进 烂调 不既不离 D、胡诌 邂怠 逻辑 名副其实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D) ①半篱流水夜来雨, 早梅何处春 ②轻风 细柳,淡月失梅花 ③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 ④身轻一鸟 ,枪急万人呼 A 、一树、扶、盛、落 B 、几枝、摇、闹、下 C、万朵、舞、盛、起 D 、几点、扶、闹、过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B ) A、辩论会上,辩手们纵横捭阖、广开言路 ....,既表现出严密深刻的思维,又显示了丰厚的文化 底蕴。 B、人才交流市场上,那些口才好、成绩好的大学生在自我推销时能够侃侃而谈 ....,具有较强的 竞争力。 C、报纸和读者之间难以直接交流,电视则不同,当面鼓对面锣 ......,可以与观众进行直接对话。 D、记者经过多次奔波,终于找到了营救小王垒的英雄,拔出萝卜带出泥 .......,那位撞人后驾车逃 逸的司机也露出了“庐山真面目”。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A) A、《千手观音》以妙曼而又庄严的舞姿、古朴如同天籁的音乐、金色似有玄机的灯光、华贵
而又祥和的氛围,让观众在获得审美愉悦的同时,得到精神的陶冶和升华。 B、这个词采华美、对仗工整的对联,将作为春节晚会上体育界最佳明星的礼品赠送给他。 C、孩子的教育问题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远不是一两句话就能奏效的。 D、为了防止这类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加强了交通安全的教育和管理。 6、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C) A、鲁迅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者。他的小说《祝福》就选自于人他的小 说集《彷徨》,是中国现代小说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 B、孙犁的小说笔调明丽流畅,风格秀雅隽永,有“诗体小说”之称。他的代表作有《荷花淀》《黄 鹂》《风云初记》《铁木前传》等 C、《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年间的历史。鲁迅评 价该书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D、欧阳修、柳宗元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他们主张废弃六朝以后华而不实的骈俪文,而创作 内容充实、形式自由的散文。 、阅读下列语段,完成710题12分、每小题3分) 关于物种起源的问题,如果—位博物学家,对于生物相互间的亲缘关系、它们的胚胎的关系、 地理分布以及在地质期内出现的程序等等事实加以思考,那么,我们可以推想得到,生物的种,和变 种一样,是由以前别的种演变而来,而不是分别创造出来的。这个结论,即使很有根据,但是如果不 能说明地球上的无数生物,怎样经历变异而达到它们的极其完善的构造和相互适应,仍然难以今人满 意。一般博物学家,常以外部环境如气候、食物等等作为惟一可能引起变异的原因。就某一狭隘的意 义上来说,这可以算是正确的,这点以后当再讨论到:但是如果把像啄木鸟的构造,它的足,尾、喙、 舌如此巧妙地适应于捉取树皮里面的昆虫,仅仅归因于外界的条件是不合理的。又如槲寄生,它生长 在某几种树木上以吸取养料,需要鸟类传布它的种子,更因为它是雌雄异花,必须依赖昆虫才能完成 传粉作用;如果我们仅以外部环境,或植物习性的影响,或植物本身的倾冋,来解释这种寄生植物的 构造以及它与其他几种生物的关系,必然也同样是不合理的。 如果认识到我们对于生活在我们四周的许多生物的相互关系还有很多不了解的,那么,关于物 种或变种的起源问题,我们即使有很多地方不能解释,也就不足为奇了,为什么某种生物的分布广泛 而繁多,而它的邻种却分布得狭小而稀少呢?谁能解释这个问题呢?然而这些关系,实在是非常重要, 因为我相信,这是决定地球上每一生物的现在和将来的命运,经信变异的趋向的。对于生活在过去的 地质年代的无数生物的相互关系,我们所知道的就更少了。虽然许多事实现在还是不清楚,而且在未 来的长期内出还弄不清楚,但是我们经过了精细的研究和冷静的判断,可以毫不怀疑地断言创造论的 错误。创造论这一观点,虽为近人许多博物学家所信奉,我自己以闪出曾信奉过,但是事实上决不能
2 而又祥和的氛围,让观众在获得审美愉悦的同时,得到精神的陶冶和升华。 B、这个词采华美、对仗工整的对联,将作为春节晚会上体育界最佳明星的礼品赠送给他。 C、孩子的教育问题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远不是一两句话就能奏效的。 D、为了防止这类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加强了交通安全的教育和管理。 6、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C) A、鲁迅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者。他的小说《祝福》就选自于人他的小 说集《彷徨》,是中国现代小说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 B、孙犁的小说笔调明丽流畅,风格秀雅隽永,有“诗体小说”之称。他的代表作有《荷花淀》《黄 鹂》《风云初记》《铁木前传》等。 C、《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年间的历史。鲁迅评 价该书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D、欧阳修、柳宗元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他们主张废弃六朝以后华而不实的骈俪文,而创作 内容充实、形式自由的散文。 二、阅读下列语段,完成 7—10 题(12 分、每小题 3 分) 关于物种起源的问题,如果一位博物学家,对于生物相互间的亲缘关系、它们的胚胎的关系、 地理分布以及在地质期内出现的程序等等事实加以思考,那么,我们可以推想得到,生物的种,和变 种一样,是由以前别的种演变而来,而不是分别创造出来的。这个结论,即使很有根据,但是如果 不 能说 明地球上的无数生物,怎样经历变异而达到它们的极其完善的构造和相互适应,仍然难以今人满 意。一般博物学家,常以外部环境如气候、食物等等作为惟一可能引起变异的原因。就某一狭隘的意 义上来说,这可以算是正确的,这点以后当再讨论到;但是如果把像啄木鸟的构造,它的足,尾、喙、 舌如此巧妙地适应于捉取树皮里面的昆虫,仅仅归因于外界的条件是不合理的。又如槲寄生,它生长 在某几种树木上以吸取养料,需要鸟类传布它的种子,更因为它是雌雄异花,必须依赖昆虫才能完成 传粉作用;如果我们仅以外部环境,或植物习性的影响,或植物本身的倾向,来解释这种寄生植物的 构造以及它与其他几种生物的关系,必然也同样是不合理的。 ………… 如果认识到我们对于生活在我们四周的许多生物的相互关系还有很多不了解的,那么,关于物 种或变种的起源问题,我们即使有很多地方不能解释,也就不足为奇了,为什么某种生物的分布广泛 而繁多,而它的邻种却分布得狭小而稀少呢?谁能解释这个问题呢?然而这些关系,实在是非常重要, 因为我相信,这是决定地球上每一生物的现在和将来的命运,经信变异的趋向的。对于生活在过去的 地质年代的无数生物的相互关系,我们所知道的就更少了。虽然许多事实现在还是不清楚,而且在未 来的长期内出还弄不清楚,但是我们经过了精细的研究和冷静的判断,可以毫不怀疑地断言创造论的 错误。创造论这一观点,虽为近人许多博物学家所信奉,我自己以闪出曾信奉过,但是事实上决不能
成立。我深信生物的种不是不变的;所谓同属的种,都是其他大概已经灭绝的种所传下来的直系后代 而现在认为同种的各项变种,都是这同种的后代。我又确信自然选择作用,它虽然不是物种变异的惟 一条件,也该是最重要的条件。 7、对“关于物种起源的问题,如果一位……而不是分别创造出来的”这一长句包含的信息,不正确的 项是(A) A、对物种起源的认识 B、研究物种起源所凭借的事实 C、研究物种起源的方 D、对物种起源的推断 8、作者列举啄木鸟和槲寄生的例子,说明了什么观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物种的变异与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有关。 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的变化引起物种的变异 C、把物种的变异归因于外界条件和用外部环境、植物习性的影响、本身倾向来解释物种的构造与 其他生物的关系是不合理的 D、外界的条件、环境、植物的习性和本身的倾冋决定了植物的变异 9、对第二段划线几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 A、作者和许多博物学家一样,相信过创造论。 B、作者确信自然选择是物种变化的重要条件 C、作者深信生物的种是变化的,即使是同属的种。 D、虽然有些物种大概已经灭亡,但它们有直系后代。 10、对第一段文字表达的意思,说得不正确的一项是(B) A、对物种起源的研究,必须依据事实,加以考虑,推想出结论 B、这个结论必须能说明物种经过变异而达到它们极其完善的构成和相互适应才能令人满意 C、一般博物学家常以外部环境作为惟一可能引起植物变异的原因 D、不能仅仅以外部环境、植物习性的影响、植物本身的倾冋来解释寄生植物的构造和其他几生物 的关系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1-14题(12分,每题3分) 苏武牧羊 武,字子卿。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视。天汉元年,武帝遣武以 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汉者。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既至匈奴, 置币遗单于,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 时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会武至匈奴。虞常私候张胜,约以射杀卫律。胜许之, 以货物与常。后事败,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引张胜。单于怒,欲杀汉使,左伊秩訾曰:“即 谋单于,何以复加?宜皆降之ρ”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武谓惠等:“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
3 成立。我深信生物的种不是不变的;所谓同属的种,都是其他大概已经灭绝的种所传下来的直系后代, 而现在认为同种的各项变种,都是这同种的后代。我又确信自然选择作用,它虽然不是物种变异的惟 一条件,也该是最重要的条件。 7、对“关于物种起源的问题,如果一位……而不是分别创造出来的”这一长句包含的信息,不正确的 一项是(A) A、对物种起源的认识 B、研究物种起源所凭借的事实 C、研究物种起源的方法 D、对物种起源的推断 8、作者列举啄木鸟和槲寄生的例子,说明了什么观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物种的变异与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有关。 B、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的变化引起物种的变异 C、把物种的变异归因于外界条件和用外部环境、植物习性的影响、本身倾向来解释物种的构造与 其他生物的关系是不合理的 D、外界的条件、环境、植物的习性和本身的倾向决定了植物的变异。 9、对第二段划线几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 A、作者和许多博物学家一样,相信过创造论。 B、作者确信自然选择是物种变化的重要条件。 C、作者深信生物的种是变化的,即使是同属的种。 D、虽然有些物种大概已经灭亡,但它们有直系后代。 10、对第一段文字表达的意思,说得不正确的一项是(B) A、对物种起源的研究,必须依据事实,加以考虑,推想出结论 B、这个结论必须能说明物种经过变异而达到它们极其完善的构成和相互适应才能令人满意 C、一般博物学家常以外部环境作为惟一可能引起植物变异的原因 D、不能仅仅以外部环境、植物习性的影响、植物本身的倾向来解释寄生植物的构造和其他几生物 的关系。 三、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 11---14 题(12 分,每题 3 分) 苏武牧羊 武,字子卿。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视。天汉元年,武帝遣武以 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汉者。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既至匈奴, 置币遗单于,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 时缑①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会武至匈奴。虞常私候张胜,约以射杀卫律。胜许之, 以货物与常。后事败,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引张胜。单于怒,欲杀汉使,左伊秩訾曰:“即 谋单于,何以复加?宜皆降之。”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武谓惠等:“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
归汉!”引佩刀自刺。气绝,半日复息。惠等哭,舆归营。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而收 系张胜。 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剑斩虞常已,律曰:“汉使张胜谋 杀单于近臣,当死。单于募降者赦罪。”举剑欲击之,胜请降。律谓武曰:“副有罪,当相坐。” 武曰:“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坐?”复举剑拟之,武不动。律曰:“苏君,律前负汉归匈 奴,幸蒙大恩,赐号称王,拥众数万,马畜弥山,富贵如此!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空以身音 草野,谁复知之!”武不应。律曰:“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今不听吾计,后虽欲复见我,尚 可得乎?”武骂律曰:“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为见?且单 于信汝,使决人死生,不平心持正,反欲斗两主,观祸败。若知我不降明,欲令两国相攻,匈奴 之祸从我始矣!” 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 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 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杖汉节牧羊,卧起 操持,节旄尽落。积五六年,单于弟於靳°王弋射海上。武能网纺缴,檠弓弩,於靳王爱之,给 其衣食。三岁余,王病,赐武马畜、服匿、穹庐。王死后,人众徙去。其冬,丁令盗武牛羊,武 复穷厄 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 附:①缑gou ②旃han:同“毡”,毛织的地毯。③羝d:公羊 ④於靳 wujian ⑤纺缴huo:纺制系在箭尾的丝绳 1、下列带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D) A、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视 多次,屡次 B、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 赠送 C、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以……为壮 、天雨雪,武卧啮雪 下雨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B) 遣武以中郎将使匈奴 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 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 不然,籍何以至此 C∫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 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蒙故业,因遗策 为降虏于蛮夷 13、以下句子编为四组,全部说明苏武“坚持气节与操守”的一组是(C ①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 ②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为见?
4 归汉!”引佩刀自刺。气绝,半日复息。惠等哭,舆归营。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而收 系张胜。 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剑斩虞常已,律曰:“汉使张胜谋 杀单于近臣,当死。单于募降者赦罪。”举剑欲击之,胜请降。律谓武曰:“副有罪,当相坐。” 武曰:“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坐?”复举剑拟之,武不动。律曰:“苏君,律前负汉归匈 奴,幸蒙大恩,赐号称王,拥众数万,马畜弥山,富贵如此!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空以身膏 草野,谁复知之!”武不应。律曰:“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今不听吾计,后虽欲复见我,尚 可得乎?”武骂律曰:“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为见?且单 于信汝,使决人死生,不平心持正,反欲斗两主,观祸败。若知我不降明,欲令两国相攻,匈奴 之祸从我始矣!” 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 卧啮雪,与旃②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③,羝乳乃得归。 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④草实而食之。杖汉节牧羊,卧起 操持,节旄尽落。积五六年,单于弟於靬⑤王弋射海上。武能网纺缴⑥,檠弓弩,於靬王爱之,给 其衣食。三岁余,王病,赐武马畜、服匿、穹庐。王死后,人众徙去。其冬,丁令盗武牛羊,武 复穷厄。 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 附:①缑 gōu ②旃 zhān:同“毡”,毛织的地毯。 ③羝 dī:公羊 ④於靬 wūjiān ⑤纺缴 zhuó:纺制系在箭尾的丝绳 11、下列带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D) A、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视 多次,屡次 B、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 赠送 C、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 以……为壮 D、天雨.雪,武卧啮雪 下雨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B) A 遣武以.中郎将使匈奴 B 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 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 不然.,籍何以至此 C 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 D 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蒙故业,因.遗策 为.降虏于蛮夷 13、以下句子编为四组,全部说明苏武“坚持气节与操守”的一组是(C) ① 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 ② 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为见?
③武能网纺缴,檠弓弩,於靳王爱之,给其衣食 ④今不听吾计,后虽欲复见我,尚可得乎? ⑤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 A、①②④ B、②④⑤ C、①②⑤ D、②③④ 1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A、汉武帝派遣苏武等人出使匈奴,置币厚遗单于,单于因此更加骄横。于是苏武的副将张胜 策动匈奴缑王、虞常等人,在单于会猎时起兵谋反,事败被俘投降 B、单于派卫律审讯苏武等人,苏武认为有辱使命,于是引刀自杀,被人救起。单于认为他很 有节气,非常佩服,早晚派人问候,想以此感化苏武投降 C、苏武大骂前来招降的卫律,揭露他“斗两主,观祸败”的野心。单于愈加钦佩苏武,把他 先后幽禁在大窖中,徒北海无人处,以此来折磨苏武,使其投降。 D、苏武出使匈奴,被扣押19年。在这漫长的岁月中面临种种压力,如生活困厄,环境艰苦 敌人的威逼利诱,但始终对自己的国家和民族忠心耿耿,每日杖节牧羊,毫不屈服。这种精 神已深深渗入我们民族的血脉之中。 第Ⅱ卷 15、把文言文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即谋单于,何以复加? 2、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 3、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 16、阅读下列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夜雪(注) 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注:此诗作于诗人谪居江州之时。 ①诗歌后两句运用什么手法?作简要分析。(3分) ②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作简要分析。(3分)
5 ③ 武能网纺缴⑥,檠弓弩,於靬王爱之,给其衣食 ④ 今不听吾计,后虽欲复见我,尚可得乎? ⑤ 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 A、①②④ B、②④⑤ C、①②⑤ D、②③④ 1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A、汉武帝派遣苏武等人出使匈奴,置币厚遗单于,单于因此更加骄横。于是苏武的副将张胜 策动匈奴缑王、虞常等人,在单于会猎时起兵谋反,事败被俘投降。 B、单于派卫律审讯苏武等人,苏武认为有辱使命,于是引刀自杀,被人救起。单于认为他很 有节气,非常佩服,早晚派人问候,想以此感化苏武投降。 C、苏武大骂前来招降的卫律,揭露他“斗两主,观祸败”的野心。单于愈加钦佩苏武,把他 先后幽禁在大窖中,徒北海无人处,以此来折磨苏武,使其投降。 D、苏武出使匈奴,被扣押 19 年。在这漫长的岁月中面临种种压力,如生活困厄,环境艰苦, 敌人的威逼利诱,但始终对自己的国家和民族忠心耿耿,每日杖节牧羊,毫不屈服。这种精 神已深深渗入我们民族的血脉之中。 第Ⅱ卷 15、把文言文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 即谋单于,何以复加? 2、 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 3、 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 16、阅读下列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 分) 夜 雪(注) 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注:此诗作于诗人谪居江州之时。 ①诗歌后两句运用什么手法?作简要分析。(3 分) ②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作简要分析。(3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