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州中学2006年高二语文第二单元检测题 (分值120分,时量90分钟) 姓名: 选择题(38分,每小题2分) l、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渌水()贾人(jid)脚著(zhuo)B、青冥(ming)嘈嘈(co)呕哑(uya) C、幽咽(yin)大弦(x迫n)琵琶(pa)D、祠堂(c1)衰鬓( shuai)潦倒(liao) 2、下列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觉时(睡觉)殷岩泉(震响)列缺(指闪电 B、左迁(贬官)耳暂明(暂时)间关(莺声婉转) C、落木(秋天树木落叶)繁霜鬓(增多)伯仲(兄弟,引申为不相上下) D、玉砌(台阶)次第(顺序)扬州路(道路) 3、下列诗句朗读音节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相见时/傩难别/亦难B、念去去/千里烟波 C、便纵/有/千种/风情D、元喜/草草,封/狼居胥 4、下列各句都运用互文修辞手法的一组是() ①主人忘归客不发。②秦时明月汉时关。③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 ④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⑤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⑥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⑦南取汉中,西举马、蜀,东割膏腴之地。 ⑧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⑨主人下马客在船 A、①③④⑥⑦B、②③⑥⑧⑨C、①②⑤⑥⑨D、①②⑥⑦⑨ 5、“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从琵演奏的角度看,可以说写听者的忘情,从侧面 烘托演奏的出色。从下面选出一个从侧面描写琵琶弹奏精彩的句子是() A.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B.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C.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D.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6、宋词、唐诗中常用典。对下列词句中用典所涉及的历史人物。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②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③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④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⑤《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A、①周瑜②诸葛亮③刘裕④杜牧⑤诸葛亮 B、①诸葛亮②刘备③刘义隆④柳永⑤诸葛亮 C、①诸葛亮②孙权③刘义隆④杜牧⑤诸葛亮 D、①周瑜②诸葛亮③刘裕④杜牧⑤刘备 7、下列古代诗词的判断,有错的一项是() A、旧诗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大类,唐代以前的诗统称为古体诗,唐以后的诗称近体诗或今 体诗。 B、近体诗根据每首诗句的多少,分为“律诗”“绝句”和“排律”。律诗限定八句,绝句限定 为四句,按字数分,律诗又分为“七律”和“五律”,绝句也分为“七绝”和“五绝”。 C、词是盛行于宋代的诗体,又叫“长短句”,按字数分,词有小令、中调、长调三类:按段 数分,词有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等的分别
1 龙州中学 2006 年高二语文第二单元检测题 (分值 120 分,时量 90 分钟) 姓名: 一、选择题(38 分,每小题 2 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渌.水(lù) 贾.人(jiǎ) 脚著.(zhuó) B、青冥.(míng) 嘈.嘈(cáo)呕哑..(ōuyā) C、幽咽.(yàn) 大弦.(xián)琵琶.(pa) D、祠.堂(cí) 衰鬓(shuāi)潦倒(liǎo) 2、下列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觉.时(睡觉) 殷.岩泉(震响) 列缺..(指闪电) B、左迁..(贬官) 耳暂.明(暂时) 间关..(莺声婉转) C、落木..(秋天树木落叶) 繁.霜鬓(增多) 伯仲..(兄弟,引申为不相上下) D、玉砌.(台阶)次第..(顺序) 扬州路.(道路) 3、下列诗句朗读音节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相见时/难别/亦难 B、念去去/千里/烟波 C、便纵/有/千种/风情 D、元喜/草草,封/狼居胥 4、下列各句都运用互文修辞手法的一组是( ) ①主人忘归客不发。 ②秦时明月汉时关。 ③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 ④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 ⑤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⑥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 ⑦南取汉中,西举马、蜀,东割膏腴之地。 ⑧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 ⑨主人下马客在船。 A、①③④⑥⑦ B、②③⑥⑧⑨ C、①②⑤⑥⑨ D、①②⑥⑦⑨ 5、“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从琵琶演奏的角度看,可以说写听者的忘情,从侧面 烘托演奏的出色。从下面选出一个从侧面描写琵琶弹奏精彩的句子是( ) A.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B.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C.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D.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6、宋词、唐诗中常用典。对下列词句中用典所涉及的历史人物。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②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③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④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⑤《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A、①周瑜 ②诸葛亮 ③刘裕 ④杜牧 ⑤诸葛亮 B、①诸葛亮 ②刘备 ③刘义隆 ④柳永 ⑤诸葛亮 C、①诸葛亮 ②孙权 ③刘义隆 ④杜牧 ⑤诸葛亮 D、①周瑜 ②诸葛亮 ③刘裕 ④杜牧 ⑤刘备 7、下列古代诗词的判断,有错的一项是( ) A、旧诗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大类,唐代以前的诗统称为古体诗,唐以后的诗称近体诗或今 体诗。 B、近体诗根据每首诗句的多少,分为“律诗”“绝句”和“排律”。律诗限定八句,绝句限定 为四句,按字数分,律诗又分为“七律”和“五律”,绝句也分为“七绝”和“五绝”。 C、词是盛行于宋代的诗体,又叫“长短句”,按字数分,词有小令、中调、长调三类;按段 数分,词有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等的分别
D、词牌,指词调的名称,也就是填词时所依据的歌谱,词牌与词的内容并无直接关系 8、下面对宋代词人的姓名、词牌、词中句的搭配,错误的一项是() A、秦观 鹊桥仙》一一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B、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一一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C、李清照一—《声声慢》一—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D、柳永——《雨霖铃》一一杨柳岸晓风残月 9、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指南唐都城金陵)竹喧归浣女(笑语喧哗) B、便纵有千种风情(深情蜜意)中原北望气如山(悲愤) C、金风雨露一相逢(秋风) 艰难苦恨繁霜鬓(形容词作动词,增多的意思) 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一种文体)夜深还过女墙来(名词“宫女”) 10.对“之”字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①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结构助词“的”) ②仙之人兮列如麻(衬音助词) ③惟觉时之枕席(结构助词“的”)④失向来之烟霞(衬音助词) A.①④ ②③ ③④D.②③④ 11.从诗歌形式的角度看,下列四项中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茅屋为秋风所破歌》B.《琵琶行》C.《春夜喜雨》 D.《卖炭翁》 12.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代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引导了一场现实主义的诗 歌改革运动,即新乐府运动 B.《琵琶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兵车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都属于古诗体的 歌行体 C.唐代诗人辈出,名家众多,世人的评价也很高,称李白为“诗圣”,杜甫为“诗仙”, 王维为“诗佛”,李商隐为“诗豪”,李贺为“诗鬼 D.“唐宋八大家”是明代人的说法,分别是指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 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13.选出句式不同的一项() A.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B.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C.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D.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4-15题。 鸟鸣涧(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14.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人用花落、山空、月出、鸟鸣这些动态的描写,来反衬出春山月明阒无人声的幽寂。 B.第四句中诗人用“时”来修饰“鸣”,从听觉上给人动静的对比,起了更生动的烘托作用 C.全诗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淡雅而意境幽远的春山月夜图,真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D.全诗语言清新自然,不堆砌典故,却细致地表现出自然界光色和音响的变化。诗人将静与 动巧妙地统一在本诗中,共同构成动人的意境,颇有艺术辩证法
2 D、词牌,指词调的名称,也就是填词时所依据的歌谱,词牌与词的内容并无直接关系。 8、下面对宋代词人的姓名、词牌、词中句的搭配,错误的一项是( ) A、秦观——《鹊桥仙》——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B、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C、李清照——《声声慢》——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D、柳永——《雨霖铃》——杨柳岸晓风残月。 9、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故国 ...不堪回首月明中(指南唐都城金陵) 竹喧.归浣女(笑语喧哗) B、便纵有千种风情..(深情蜜意) 中原北望气.如山(悲愤) C.、金风 ...雨露一相逢(秋风) 艰难苦恨繁.霜鬓(形容词作动词,增多的意思) D、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一种文体) 夜深还过女.墙来(名词“宫女”) 10. 对 “之”字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①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结构助词“的”) ②仙之人兮列如麻(衬音助词) ③惟觉时之枕席(结构助词“的”) ④失向来之烟霞(衬音助词) 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②③④ 11. 从 诗歌形式的角度看,下列四项中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 A.《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B.《琵琶行》 C.《春夜喜雨》 D.《卖炭翁》 12.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唐代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引导了一场现实主义的诗 歌改革运动,即新乐府运动。 B.《琵琶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兵车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都属于古诗体的 歌行体。 C.唐代诗人辈出,名家众多,世人的评价也很高,称李白为“诗圣”,杜甫为“诗仙”, 王维为“诗佛”,李商隐为“诗豪”,李贺为“诗鬼”。 D.“唐宋八大家”是明代人的说法,分别是指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 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13.选出句式不同的一项( ) A.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B.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C.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D.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 14--15 题。 鸟鸣涧 (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14.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人用花落、山空、月出、鸟鸣这些动态的描写,来反衬出春山月明阒无人声的幽寂。 B.第四句中诗人用“时”来修饰“鸣”,从听觉上给人动静的对比,起了更生动的烘托作用。 C.全诗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淡雅而意境幽远的春山月夜图,真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D.全诗语言清新自然,不堆砌典故,却细致地表现出自然界光色和音响的变化。诗人将静与 动巧妙地统一在本诗中,共同构成动人的意境,颇有艺术辩证法
15.下列唐人诗句中没有运用动静相衬手法的一项是() A.桥响犬遥吠,庭空人散眠。(许浑《夜归于卯桥村舍》) B.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李白《秋浦歌》 C.寒树鸟初动,霜桥人未行。(刘禹锡《途中早发》) D.鹤鸣楚山静,露白秋江晓。(柳宗元《与崔策登西山》) 16.对下面诗段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 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责,使我不得开心颜! A.李白游仙诗,大多只有记游,而无规范的故事情节。本诗的结尾段,也有这一特色。 B.诗篇结尾回应了诗标题上的“吟留别”,即留给在东鲁的朋友,因而特提出“别君 去兮何时还”的疑问 C.诗篇卒章显志。诗人为什么梦游天姥山?为什么描摹仙境?为什么骑白鹿访亲问友? 收尾的两旬诗显豁地作了回答 D.“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伓不得/开/心颜! 前五拍,后四拍。其句式与 节奏参差铿锵,且富有变化,正展现出诗人的匠心;若改为“安能折腰事权贵,使我不 得开心颜!”句式虽整齐了,却失去了诗的韵味 17.对下列词句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两句词通过幽静、清新的景色,表达了作者 恬淡自适的心情。 B.“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过春风十 里”写扬州过去的繁荣景象,“尽荠麦青青”写今日扬州荒草遍野的萧条景象,与杜甫《春 望》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异曲同工 C.“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用夸张和比喻的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 了愁之多。 D.“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借用刘裕成就北伐大业的典故,以讽刺南宋王朝主 和派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表达作者恢复中原的决心。 18.“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是全诗的核心句。下面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此句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又表达了复杂的思想感情。 B.社会的变化,政治的腐败,给朝野之人都带来了苦难。 C.由于同病相怜,并且通过琵琶声产生了共鸣,诗人与歌女一见钟情。 D.歌女的身世是一条明线,诗人的感受是一条暗线,一明一暗从现象与本质上揭示 了诗的主题 19.小序中“左迁”“出官”“迁谪”等词涉及到古代职官制度。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三个词都表示白居易被贬官降职 B.“左迁”是贬官降职的意思,与之相反的是“升迁”“拜”“除”等。 C.“出官”是外出做官,不涉及官职升降 D.“迁谪”是贬官的意思。“迁”是指官职的变化,“谪”是被罚流放或贬职的意思 诗歌赏析(44分)
3 15.下列唐人诗句中没有运用动静相衬手法的一项是 ( ) A.桥响犬遥吠,庭空人散眠。(许浑《夜归于卯桥村舍》) B.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李白《秋浦歌》) C.寒树鸟初动,霜桥人未行。(刘禹锡《途中早发》) D.鹤鸣楚山静,露白秋江晓。(柳宗元《与崔策登西山》) 16.对下面诗段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 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责,使我不得开心颜! A.李白游仙诗,大多只有记游,而无规范的故事情节。本诗的结尾段,也有这一特色。 B.诗篇结尾回应了诗标题上的“吟留别”,即留给在东鲁的朋友,因而特提出“别君 去兮何时还”的疑问。 C.诗篇卒章显志。诗人为什么梦游天姥山?为什么描摹仙境?为什么骑白鹿访亲问友? 一一收尾的两旬诗显豁地作了回答。 D.“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前五拍,后四拍。其句式与 节奏参差铿锵,且富有变化,正展现出诗人的匠心;若改为“安能折腰事权贵,使我不 得开心颜!”句式虽整齐了,却失去了诗的韵味。 17.对下列词句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两句词通过幽静、清新的景色,表达了作者 恬淡自适的心情。 B.“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过春风十 里”写扬州过去的繁荣景象,“尽荠麦青青”写今日扬州荒草遍野的萧条景象,与杜甫《春 望》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异曲同工。 C.“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用夸张和比喻的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 了愁之多。 D.“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借用刘裕成就北伐大业的典故,以讽刺南宋王朝主 和派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表达作者恢复中原的决心。 18.“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是全诗的核心句。下面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此句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又表达了复杂的思想感情。 B.社会的变化,政治的腐败,给朝野之人都带来了苦难。 C.由于同病相怜,并且通过琵琶声产生了共鸣,诗人与歌女一见钟情。 D.歌女的身世是一条明线,诗人的感受是一条暗线,一明一暗从现象与本质上揭示 了诗的主题。 19.小序中“左迁”“出官”“迁谪”等词涉及到古代职官制度。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三个词都表示白居易被贬官降职。 B.“左迁”是贬官降职的意思,与之相反的是“升迁”“拜”“除”等。 C.“出官”是外出做官,不涉及官职升降。 D.“迁谪”是贬官的意思。“迁”是指官职的变化,“谪”是被罚流放或贬职的意思。 二、诗歌赏析(44 分)
20、阅读下列诗歌,完成后面问题。(4分) 杨柳枝词白居易 树春风干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 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 [注]阿谁,即“谁” ①诗中描写的柳树有什么特点?(2分) ②三四句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21、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后面的题目。(4分) 山居秋暝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①作者在这首诗中塑造了怎样的一种意境?(2分) ②这种意境中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理想?(2分) 22、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后面问题。(6分) 虞美人(五代)李煜 舂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江舂水向东流。 (1)、请分别指出词中“春花秋月”、“雕栏玉砌”、“朱颜改”的含义。(3分) 答 (2)、为什么“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两句倍受人称道?请简要分析。 (3分) 23、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问题。(6分) 越中览古李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土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鹄飞
4 20、阅读下列诗歌,完成后面问题。(4 分) 杨柳枝词 白居易 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 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 [注]阿谁,即“谁” ①诗中描写的柳树有什么特点?(2 分) 答: ②三四句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 分) 答: 21、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后面的题目。(4 分)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①作者在这首诗中塑造了怎样的一种意境?(2 分) 答: ② 这种意境中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理想?(2 分) 答: 22、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后面问题。(6 分) 虞美人 (五代)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1)、请分别指出词中“春花秋月”、“雕栏玉砌”、“朱颜改”的含义。(3 分) 答: (2)、为什么“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两句倍受人称道?请简要分析。 答: (3 分) 23、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问题。(6 分) 越中览古 李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鹄飞
石头城刘禹锡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1)、这两首诗就体裁而言属于近体诗中的 就内容而言属于 。(2分) (2)、这两首诗表现的共同思想内容是什么?(2分) (3)、请从艺术手法的角度分析这两首诗的异同。(2分) 24、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问题(8分) 夜雨寄北(唐)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 (2)、赏析下列诗句(提示:可从诗人想象的情景、表达的感情等方面赏析)。“何当共剪西 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2分) 3)、“秋”字在诗歌中起到了什么作用(2分) 答 (4)、请用简洁的语言写出诗人“今夜”的心情。(2分) 25、阅读诗词,答文后题(8分)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干帆过,病树前头万木舂。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这首诗感情浓郁,但前后基调不同,前四句 ,后四句 ,前后形成鲜明 对比。(2分 (2)、请描述“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所展现出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答 (2分) (3)、下列对诗歌相关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 A“酬”是答谢的意思,“二十三年”指白居易于805年被贬,到826年被昭回,前后23年 “弃置”指被贬。 B、“闻笛赋”指向秀所作的《思旧赋》,诗人运用这个典故是为了怀念被贬被害的朋友 C、“烂柯”人指晋人王质,诗人运用这个典故,是为了怀念被害的朋友。 D、“听君“的”君“是指白居易,字乐天:“歌一曲”指白居易作的《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5 石头城 刘禹锡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1)、这两首诗就体裁而言属于近体诗中的 ,就内容而言属于 。(2 分) (2)、这两首诗表现的共同思想内容是什么?(2 分) 答: (3)、请从艺术手法的角度分析这两首诗的异同。(2 分) 答: 24、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问题(8 分) 夜雨寄北(唐)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 分) 答: (2)、赏析下列诗句(提示:可从诗人想象的情景、表达的感情等方面赏析)。“何当共剪西 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2 分) 答: (3)、“秋”字在诗歌中起到了什么作用(2 分) 答: (4)、请用简洁的语言写出诗人“今夜”的心情。(2 分) 答: 25、阅读诗词,答文后题(8 分)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这首诗感情浓郁,但前后基调不同,前四句 ,后四句 ,前后形成鲜明 对比。(2 分) (2)、请描述“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所展现出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答: (2 分) (3)、下列对诗歌相关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 分) A“酬”是答谢的意思,“二十三年”指白居易于 805 年被贬,到 826 年被昭回,前后 23 年; “弃置”指被贬。 B、“闻笛赋”指向秀所作的《思旧赋》,诗人运用这个典故是为了怀念被贬被害的朋友。 C、“烂柯”人指晋人王质,诗人运用这个典故,是为了怀念被害的朋友。 D、“听君“的”君“是指白居易,字乐天;“歌一曲”指白居易作的《醉赠刘二十八使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