痴呆 广州中医药大学 第一临床医学院内科教研室 李思宁
痴 呆 广州中医药大学 第一临床医学院内科教研室 李思宁
[目的要求 ◇1.了解痴呆是老年常见病证,范围及研 究进展。 2熟悉痴呆的病因病机及其转归 ◇3掌握痴呆的临床证候特征,诊断依据, 及其与郁证、健忘、癫证的鉴别要点。 ◇4掌握痴呆证治内容
[目的要求] ❖ 1.了解痴呆是老年常见病证,范围及研 究进展。 ❖ 2.熟悉痴呆的病因病机及其转归 ❖ 3.掌握痴呆的临床证候特征,诊断依据, 及其与郁证、健忘、癫证的鉴别要点。 ❖ 4.掌握痴呆证治内容
概述】 ()病名概念 痴呆,多由髓减脑消或痰瘀痹阻脑络,神机失用 而引起的在无意识障碍状态下,以影响生活和社交能 力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脑功能减退性疾病。 临床以呆傻愚笨为主要表现。其轻者可见神情淡漠, 寡言少语,反应迟钝,善忘等症;重则表现为终日不 语,或闭门独居,或口中喃喃,言辞颠倒,或举动不 经,忽笑忽哭,或不欲食,数日不知饥饿等。 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本病将成为老年人的多发 病。本病属疑难病证,中医药在预防、治疗及康复方 面具有优势
【概述】 (一)病名概念 痴呆,多由髓减脑消或痰瘀痹阻脑络,神机失用 而引起的在无意识障碍状态下,以影响生活和社交能 力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脑功能减退性疾病。 临床以呆傻愚笨为主要表现。其轻者可见神情淡漠, 寡言少语,反应迟钝,善忘等症;重则表现为终日不 语,或闭门独居,或口中喃喃,言辞颠倒,或举动不 经,忽笑忽哭,或不欲食,数日不知饥饿等。 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本病将成为老年人的多发 病。本病属疑难病证,中医药在预防、治疗及康复方 面具有优势
(二)源流 1、本病《左传》有记载曰:“不慧,盖世所谓白 痴。”晋《针灸甲乙经》以“呆痴”命名。 唐·孙思邈在《华佗神医密传》中首载痴呆”病 《景岳全书·杂病谟》有“癫狂痴呆”专篇,指出了 本病由多种病因渐致而成,且临床表现具有“千奇 百怪”、“变易不常”的特点,并指出本病病位在 心以及肝胆二经,对预后则认为本病“有可愈者, 有不可愈者,亦在乎胃气元气之强弱
(二)源流 1、本病《左传》有记载曰:“不慧,盖世所谓白 痴。”晋《针灸甲乙经》以“呆痴”命名。 唐·孙思邈在《华佗神医密传》中首载“痴呆”病 名。 《景岳全书·杂病谟》有“癫狂痴呆”专篇,指出了 本病由多种病因渐致而成,且临床表现具有“千奇 百怪”、“变易不常”的特点,并指出本病病位在 心以及肝胆二经,对预后则认为本病“有可愈者, 有不可愈者,亦在乎胃气元气之强弱
2、陈士铎《辨证录》亦立有“呆病门”,不 仅对呆病症状描述甚详,且分析其成因在于肝气之 郁,而最终转为胃气之衰的病理机转过程,其主要 病机在于肝郁乘脾,胃衰痰生,积于胸中,弥漫心 窍,使神明受累,髓减脑消而病。陈氏并提出以开 郁逐痰、健胃通气为主的治法,用洗心汤、转呆丹、 还神至圣汤等。 《石室秘录》曰:“痰气最盛,呆气最深”,并 认为“治呆无奇法,治痰即治呆也
2、陈士铎《辨证录》亦立有“呆病门”,不 仅对呆病症状描述甚详,且分析其成因在于肝气之 郁,而最终转为胃气之衰的病理机转过程,其主要 病机在于肝郁乘脾,胃衰痰生,积于胸中,弥漫心 窍,使神明受累,髓减脑消而病。陈氏并提出以开 郁逐痰、健胃通气为主的治法,用洗心汤、转呆丹、 还神至圣汤等。 《石室秘录》曰:“痰气最盛,呆气最深”,并 认为“治呆无奇法,治痰即治呆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