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毛泽东文集第二卷 能并举。然而,只有分散做群众工作,才是决定地制胜敌人、援 助友军的唯一无二的办法,集中打仗在目前是毫无结果可言 的。目前情况与过去国内战争根本不同,不能回想过去的味 道,还要在目前照样再做。我完全同意你十八日电中“使敌虽 深入山西,还处在我们游击战争的四面包围中”这个观点。请 你坚持这个观点,从远处大处着想,对于个别同志不妥当的观 点给与深刻的解释,使战略方针归于一致。林彪③同志来电完 全同意我十七日的判断与部署,他只想以陈旅④集中相机给 敌以打击,暂时不分散。这种一个旅的暂时集中,当然是可以 的,但如许久还无机可乘时,仍以适时把中心转向群众工作为 宜。王震同率一个团暂时到五台也是可以的,但请注意到适当 时机仍以转赴晋西北为宜。依情况判断,林率陈旅即使能打一 二个胜仗,不久也须转向五台来的。统请斟酌处理。 毛泽东 二十一日 根据中央档案馆保存的抄件刊印。 注 释 (1)德怀,即彭德怀,当时任八路军副总司令。 (2)阎锡山,当时任国民党军第二战区司令长官。 3)林彪,当时任八路军第一一五师师长。 〔④)陈旅,指陈光任旅长的八路军第一一五师第三四三旅。 (5)王震(一九O八一一九九三),湖南浏阳人。当时任八路军第一二O师 第三五九旅副旅长
能 并 举 。 然 而 , 只 有 分 散 做 群 众 工 作 , 才 是 决 定 地 制 胜 敌 人 、 援 助 友 军 的 唯 一 无 二 的 办 法 , 集 中 打 仗 在 目 前 是 毫 无 结 果 可 言 的 。 目 前 情 况 与 过 去 国 内 战 争 根 本 不 同 , 不 能 回 想 过 去 的 味 道 , 还 要 在 目 前 照 样 再 做 。 我 完 全 同 意 你 十 八 日 电 中 “ 使 敌 虽 深 入 山 西 , 还 处 在 我 们 游 击 战 争 的 四 面 包 围 中 ” 这 个 观 点 。 请 你 坚 持 这 个 观 点 , 从 远 处 大 处 着 想 , 对 于 个 别 同 志 不 妥 当 的 观 点 给 与 深 刻 的 解 释 , 使 战 略 方 针 归 于 一 致 。 林 彪 〔 3 〕 同 志 来 电 完 全 同 意 我 十 七 日 的 判 断 与 部 署 , 他 只 想 以 陈 旅 〔 4 〕 集 中 相 机 给 敌 以 打 击 , 暂 时 不 分 散 。 这 种 一 个 旅 的 暂 时 集 中 , 当 然 是 可 以 的 , 但 如 许 久 还 无 机 可 乘 时 , 仍 以 适 时 把 中 心 转 向 群 众 工 作 为 宜 。 王 震 〔 5 〕 率 一 个 团 暂 时 到 五 台 也 是 可 以 的 , 但 请 注 意 到 适 当 时 机 仍 以 转 赴 晋 西 北 为 宜 。 依 情 况 判 断 , 林 率 陈 旅 即 使 能 打 一 二 个 胜 仗 , 不 久 也 须 转 向 五 台 来 的 。 统 请 斟 酌 处 理 。 毛 泽 东 二 十 一 日 根 据 中 央 档 案 馆 保 存 的 抄 件 刊 印 。 注 释 〔 1 〕 德 怀 , 即 彭 德 怀 , 当 时 任 八 路 军 副 总 司 令 。 〔 2 〕 阎 锡 山 , 当 时 任 国 民 党 军 第 二 战 区 司 令 长 官 。 〔 3 〕 林 彪 , 当 时 任 八 路 军 第 一 一 五 师 师 长 。 〔 4 〕 陈 旅 , 指 陈 光 任 旅 长 的 八 路 军 第 一 一 五 师 第 三 四 三 旅 。 〔 5 〕 王 震 ( 一 九 ○ 八 — — 一 九 九 三 ) , 湖 南 浏 阳 人 。 当 时 任 八 路 军 第 一 二 ○ 师 第 三 五 九 旅 副 旅 长 。 2 0 毛 泽 东 文 集 第 二 卷
21 关于在山西 开展游击战争的意见 (一九三七年九月二十三日) 雪枫0同志并告周,朱彭任,林聂,贺萧,刘徐张②: 巧电悉。关于阎先生所提,假如在不利情况下,两军团 结一致,用游击战争坚决抵抗日寇进攻之方针,我是完全同意 的。但有下列意见: 甲、游击战争主要应处于敌之翼侧及后方,在山西应分为 晋西北、晋东北、晋东南、晋西南四区,向着进入中心城市及要 道之敌人,取四面包围袭击之姿势,不宜集中于五台山脉一 区,集中一区是难以立足的。 乙、五台山脉应使之成为重要的游击区域之一,现就宜加 紧准备,可双方派人察看,并计划一切,不宜迟缓。 丙、同时应该充分注意晋西北管涔山脉地区及部署与准 备,因为敌人必将先行占领该地神池、宁武一带,与东边占领 恒山山脉之行动相配合,取居高临下之利,然后进攻太原。 丁、太行、太岳山脉之晋东南与吕梁山山脉之晋西南,虽 目前距敌尚远,然亦不可不于此时作适当之部署,如若干必要 资材之准备迁移等。资材集中于五台一处是不妥当的
关 于 在 山 西 开 展 游 击 战 争 的 意 见 ( 一 九 三 七 年 九 月 二 十 三 日 ) 雪 枫 〔 1 〕 同 志 并 告 周 , 朱 彭 任 , 林 聂 , 贺 萧 , 刘 徐 张 〔 2 〕 : 巧 电 〔 3 〕 悉 。 关 于 阎 先 生 所 提 , 假 如 在 不 利 情 况 下 , 两 军 团 结 一 致 , 用 游 击 战 争 坚 决 抵 抗 日 寇 进 攻 之 方 针 , 我 是 完 全 同 意 的 。 但 有 下 列 意 见 : 甲 、 游 击 战 争 主 要 应 处 于 敌 之 翼 侧 及 后 方 , 在 山 西 应 分 为 晋 西 北 、 晋 东 北 、 晋 东 南 、 晋 西 南 四 区 , 向 着 进 入 中 心 城 市 及 要 道 之 敌 人 , 取 四 面 包 围 袭 击 之 姿 势 , 不 宜 集 中 于 五 台 山 脉 一 区 , 集 中 一 区 是 难 以 立 足 的 。 乙 、 五 台 山 脉 应 使 之 成 为 重 要 的 游 击 区 域 之 一 , 现 就 宜 加 紧 准 备 , 可 双 方 派 人 察 看 , 并 计 划 一 切 , 不 宜 迟 缓 。 丙 、 同 时 应 该 充 分 注 意 晋 西 北 管 涔 山 脉 地 区 及 部 署 与 准 备 , 因 为 敌 人 必 将 先 行 占 领 该 地 神 池 、 宁 武 一 带 , 与 东 边 占 领 恒 山 山 脉 之 行 动 相 配 合 , 取 居 高 临 下 之 利 , 然 后 进 攻 太 原 。 丁 、 太 行 、 太 岳 山 脉 之 晋 东 南 与 吕 梁 山 山 脉 之 晋 西 南 , 虽 目 前 距 敌 尚 远 , 然 亦 不 可 不 于 此 时 作 适 当 之 部 署 , 如 若 干 必 要 资 材 之 准 备 迁 移 等 。 资 材 集 中 于 五 台 一 处 是 不 妥 当 的 。 2 1
22 毛泽东文集第二卷 戊、游击战争除军事部署以外,最主要的是紧密依靠乡村 广大人民群众,只有如此,才能取得最后胜利。 己、上述部署及计划,并不妨碍争取以主力在长城一带举 行有利的决战之现时计划。 庚、关于阎先生诚意合作与商量指挥之事,我们甚为佩服 与感谢。 辛、上述游击战争意见,望即提供阎先生考虑,倘承采取, 抗战幸甚。 毛泽东 二十三日午 根据中央档案馆保存的抄件刊印。 注 释 ()雪枫,即彭雪枫,当时任八路军总部参谋处处长兼驻山西办事处主任。 (2)周,指周恩来。朱,指朱德。彭,指彭德怀,当时任八路军副总司令。任,指 任弼时,当时任八路军政治部主任。林聂,指林彪、聂荣臻,当时分别任八路军第一 一五师师长和政治委员。贺萧,指贺龙、萧克,当时分别任八路军第一二O师师长 和副师长。刘徐张,指刘伯承、徐向前、张浩(林育英),当时分别任八路军第一二九 师师长、副师长和政治委员。 (3)指彭雪枫,一九三七年九月十八日给毛泽东的电报。该电汇报了他同国 民党军第一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十六日秘密会谈的情况,其中提到阁锡山建议: 一旦出现津浦路平汉路失守、晋军败退的不利局势,以八路军会合晋绥军一个集 团军,在五台山山脉建立根据地,同日军周旋
戊 、 游 击 战 争 除 军 事 部 署 以 外 , 最 主 要 的 是 紧 密 依 靠 乡 村 广 大 人 民 群 众 , 只 有 如 此 , 才 能 取 得 最 后 胜 利 。 己 、 上 述 部 署 及 计 划 , 并 不 妨 碍 争 取 以 主 力 在 长 城 一 带 举 行 有 利 的 决 战 之 现 时 计 划 。 庚 、 关 于 阎 先 生 诚 意 合 作 与 商 量 指 挥 之 事 , 我 们 甚 为 佩 服 与 感 谢 。 辛 、 上 述 游 击 战 争 意 见 , 望 即 提 供 阎 先 生 考 虑 , 倘 承 采 取 , 抗 战 幸 甚 。 毛 泽 东 二 十 三 日 午 根 据 中 央 档 案 馆 保 存 的 抄 件 刊 印 。 注 释 〔 1 〕 雪 枫 , 即 彭 雪 枫 , 当 时 任 八 路 军 总 部 参 谋 处 处 长 兼 驻 山 西 办 事 处 主 任 。 〔 2 〕 周 , 指 周 恩 来 。 朱 , 指 朱 德 。 彭 , 指 彭 德 怀 , 当 时 任 八 路 军 副 总 司 令 。 任 , 指 任 弼 时 , 当 时 任 八 路 军 政 治 部 主 任 。 林 聂 , 指 林 彪 、 聂 荣 臻 , 当 时 分 别 任 八 路 军 第 一 一 五 师 师 长 和 政 治 委 员 。 贺 萧 , 指 贺 龙 、 萧 克 , 当 时 分 别 任 八 路 军 第 一 二 ○ 师 师 长 和 副 师 长 。 刘 徐 张 , 指 刘 伯 承 、 徐 向 前 、 张 浩 ( 林 育 英 ) , 当 时 分 别 任 八 路 军 第 一 二 九 师 师 长 、 副 师 长 和 政 治 委 员 。 〔 3 〕 指 彭 雪 枫 , 一 九 三 七 年 九 月 十 八 日 给 毛 泽 东 的 电 报 。 该 电 汇 报 了 他 同 国 民 党 军 第 一 战 区 司 令 长 官 阎 锡 山 十 六 日 秘 密 会 谈 的 情 况 , 其 中 提 到 阎 锡 山 建 议 : 一 旦 出 现 津 浦 路 平 汉 路 失 守 、 晋 军 败 退 的 不 利 局 势 , 以 八 路 军 会 合 晋 绥 军 一 个 集 团 军 , 在 五 台 山 山 脉 建 立 根 据 地 , 同 日 军 周 旋 。 2 2 毛 泽 东 文 集 第 二 卷
23 整个华北工作应以 游击战争为唯一方向 (一九三七年九月二十五日) 周①并转胡服、尚昆、朱瑞2并告朱、彭、任: 甲、整个华北工作,应以游击战争为唯一方向。一切工作, 例如民运、统一战线等等,应环绕于游击战争。华北正规战如 失败,我们不负责任:但游击战争如失败,我们须负严重的责 任。 乙、除山西部署已告外,应令河北党注全力于游击战争, 借着红军抗战的声威,发动全华北党(包括山东在内)动员 群众,收编散兵散枪,普遍地但是有计划地组成游击队。 为此目的,周是否应与冯治安、黄绍竑④等再谈一次,请 酌。 丙、为此目的,应着重于高级干部之分配及独立领导的党 政军集体机关之组织。要设想在敌整个占领华北后,我们能坚 持广泛有力的游击战争。要告诉全党(要发动党内党外),今后 没有别的工作,唯一的就是游击战争。为此目的,红军应给予 一切可能的助力
整 个 华 北 工 作 应 以 游 击 战 争 为 唯 一 方 向 ( 一 九 三 七 年 九 月 二 十 五 日 ) 周 〔 1 〕 并 转 胡 服 、 尚 昆 、 朱 瑞 〔 2 〕 并 告 朱 、 彭 、 任 〔 3 〕 : 甲 、 整 个 华 北 工 作 , 应 以 游 击 战 争 为 唯 一 方 向 。 一 切 工 作 , 例 如 民 运 、 统 一 战 线 等 等 , 应 环 绕 于 游 击 战 争 。 华 北 正 规 战 如 失 败 , 我 们 不 负 责 任 ; 但 游 击 战 争 如 失 败 , 我 们 须 负 严 重 的 责 任 。 乙 、 除 山 西 部 署 已 告 外 , 应 令 河 北 党 注 全 力 于 游 击 战 争 , 借 着 红 军 抗 战 的 声 威 , 发 动 全 华 北 党 ( 包 括 山 东 在 内 ) 动 员 群 众 , 收 编 散 兵 散 枪 , 普 遍 地 但 是 有 计 划 地 组 成 游 击 队 。 为 此 目 的 , 周 是 否 应 与 冯 治 安 、 黄 绍 竑 〔 4 〕 等 再 谈 一 次 , 请 酌 。 丙 、 为 此 目 的 , 应 着 重 于 高 级 干 部 之 分 配 及 独 立 领 导 的 党 政 军 集 体 机 关 之 组 织 。 要 设 想 在 敌 整 个 占 领 华 北 后 , 我 们 能 坚 持 广 泛 有 力 的 游 击 战 争 。 要 告 诉 全 党 ( 要 发 动 党 内 党 外 ) , 今 后 没 有 别 的 工 作 , 唯 一 的 就 是 游 击 战 争 。 为 此 目 的 , 红 军 应 给 予 一 切 可 能 的 助 力 。 2 3
24 毛泽东文集第二卷 丁、请以整个华北的部署见告。 毛 泽东 二十五日 根据中央档案馆保存的抄件刊印。 注 释 (1)周,指周恩来。 (2)胡服,即刘少奇。尚昆,即杨尚昆,一九O七年生,四川潼南人,当时任中 共中央北方局副书记。朱瑞(一九O五一一九四八),江苏宿迁人,当时任中共中 央北方局军委书记。 (3)朱,指朱德。彭,指彭德怀,当时任八路军副总司令。任,指任弼时,当时任 八路军政治部主任。 (4)冯治安(一八九六一一九五四),河北故城人,当时任国民党军第一集 团军副总司令兼第七十七军军长。黄绍竑(一八九五一一九六六),广西容县人, 当时任国民党政府军事委员会第一部部长
丁 、 请 以 整 个 华 北 的 部 署 见 告 。 毛 泽 东 二 十 五 日 根 据 中 央 档 案 馆 保 存 的 抄 件 刊 印 。 注 释 〔 1 〕 周 , 指 周 恩 来 。 〔 2 〕 胡 服 , 即 刘 少 奇 。 尚 昆 , 即 杨 尚 昆 , 一 九 ○ 七 年 生 , 四 川 潼 南 人 , 当 时 任 中 共 中 央 北 方 局 副 书 记 。 朱 瑞 ( 一 九 ○ 五 — — 一 九 四 八 ) , 江 苏 宿 迁 人 , 当 时 任 中 共 中 央 北 方 局 军 委 书 记 。 〔 3 〕 朱 , 指 朱 德 。 彭 , 指 彭 德 怀 , 当 时 任 八 路 军 副 总 司 令 。 任 , 指 任 弼 时 , 当 时 任 八 路 军 政 治 部 主 任 。 〔 4 〕 冯 治 安 ( 一 八 九 六 — — 一 九 五 四 ) , 河 北 故 城 人 , 当 时 任 国 民 党 军 第 一 集 团 军 副 总 司 令 兼 第 七 十 七 军 军 长 。 黄 绍 竑 ( 一 八 九 五 — — 一 九 六 六 ) , 广 西 容 县 人 , 当 时 任 国 民 党 政 府 军 事 委 员 会 第 一 部 部 长 。 2 4 毛 泽 东 文 集 第 二 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