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 泽 东 选 集 第 二 卷
毛 泽 东 选 集 第 二 卷
1 目 录 抗日战争时期(上) 反对日本进攻的方针、办法和前途 (一九三七年 七月二十三日) …………………………………………… 343-351 一 两种方针……………………………………………………… 343 二 两套办法……………………………………………………… 346 三 两个前途……………………………………………………… 350 四 结论…………………………………………………………… 350 为动员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而斗争 (一九三七年八月二十五日) ……………………………… 352-358 反对自由主义 (一九三七年九月七日) ………………… 359-361 国共合作成立后的迫切任务 (一九三七年九月 二十九日) ………………………………………… 362-372 和英国记者贝特兰的谈话 (一九三七年十月 二十五日) ………………………………………………… 373-386 中国共产党和抗日战争 抗日战争的情况和教训 在抗日战争中的八路军 抗日战争中的投降主义 …………………………………………… 373 …………………………………………… 374 …………………………………………… 378 …………………………………………… 381 民主制度和抗日战争 ……………………………………… 382 上海太原失陷以后抗日战争的形势和任务 (一九三七年十一月十二日) ………………………… 387-400
1 目 录 抗日战争时期(上) 反对日本进攻的方针、办法和前途 (一九三七年 七月二十三日) …………………………………………… 343-351 一 两种方针……………………………………………………… 343 二 两套办法……………………………………………………… 346 三 两个前途……………………………………………………… 350 四 结论…………………………………………………………… 350 为动员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而斗争 (一九三七年八月二十五日) ……………………………… 352-358 反对自由主义 (一九三七年九月七日) ………………… 359-361 国共合作成立后的迫切任务 (一九三七年九月 二十九日) ………………………………………… 362-372 和英国记者贝特兰的谈话 (一九三七年十月 二十五日) ………………………………………………… 373-386 中国共产党和抗日战争 抗日战争的情况和教训 在抗日战争中的八路军 抗日战争中的投降主义 …………………………………………… 373 …………………………………………… 374 …………………………………………… 378 …………………………………………… 381 民主制度和抗日战争 ……………………………………… 382 上海太原失陷以后抗日战争的形势和任务 (一九三七年十一月十二日) ………………………… 387-400
2 毛 泽 东 选 集 第 二 卷 一 目 前 形 势 是 处 在 片 面 抗 战 到 全 面 抗 战 的 过 渡 期 中 … … … … … … … … … … … … … … … … … … … … … 387 二 在 党 内 在 全 国 均 须 反 对 投 降 主 义 … … … … … … … … … … … 391 在 党 内 , 反 对 阶 级 对 阶 级 的 投 降 主 义 … … … … … … … … … … … 391 在 全 国 , 反 对 民 族 对 民 族 的 投 降 主 义 … … … … … … … … … … … 395 阶 级 投 降 主 义 和 民 族 投 降 主 义 的 关 系 … … … … … … … … … … 396 陕 甘 宁 边 区 政 府 、 第 八 路 军 后 方 留 守 处 布 告 ( 一 九 三 八 年 五 月 十 五 日 ) … … … … … … … … … … … 401- 4 03 抗 日 游 击 战 争 的 战 略 问 题 ( 一 九 三 八 年 五 月 ) … … … 404- 4 38 第 一 章 为 什 么 提 起 游 击 战 争 的 战 略 问 题 … … … … … … … … … 404 第 二 章 战 争 的 基 本 原 则 是 保 存 自 己 消 灭 敌 人 … … … … … … … 406 第 三 章 抗 日 游 击 战 争 的 六 个 具 体 战 略 问 题 … … … … … … … … 407 第 四 章 主 动 地 灵 活 地 有 计 划 地 执 行 防 御 战 中 的 进 攻 战 、 持 久 战 中 的 速 决 战 、 内 线 作 战 中 的 外 线 作 战 … … … … … … … … … … … … … … … … … … 408 第 五 章 和 正 规 战 争 相 配 合 … … … … … … … … … … … … … … … 416 第 六 章 建 立 根 据 地 … … … … … … … … … … … … … … … … … … 418 第 一 节 几 种 根 据 地 … … … … … … … … … … … … … … … … … … 419 第 二 节 游 击 区 和 根 据 地 … … … … … … … … … … … … … … … … 421 第 三 节 建 立 根 据 地 的 条 件 … … … … … … … … … … … … … … … 423 第 四 节 根 据 地 的 巩 固 和 发 展 … … … … … … … … … … … … … … 425 第 五 节 敌 我 之 间 的 几 种 包 围 … … … … … … … … … … … … … … 426 第 七 章 游 击 战 争 的 战 略 防 御 和 战 略 进 攻 … … … … … … … … … 427 第 一 节 游 击 战 争 的 战 略 防 御 … … … … … … … … … … … … … … 428 第 二 节 游 击 战 争 的 战 略 进 攻 … … … … … … … … … … … … … … 431 第 八 章 向 运 动 战 发 展 … … … … … … … … … … … … … … … … … 432 第 九 章 指 挥 关 系 … … … … … … … … … … … … … … … … … … … 434
2 毛 泽 东 选 集 第 二 卷 一 目 前 形 势 是 处 在 片 面 抗 战 到 全 面 抗 战 的 过 渡 期 中 … … … … … … … … … … … … … … … … … … … … … 387 二 在 党 内 在 全 国 均 须 反 对 投 降 主 义 … … … … … … … … … … … 391 在 党 内 , 反 对 阶 级 对 阶 级 的 投 降 主 义 … … … … … … … … … … … 391 在 全 国 , 反 对 民 族 对 民 族 的 投 降 主 义 … … … … … … … … … … … 395 阶 级 投 降 主 义 和 民 族 投 降 主 义 的 关 系 … … … … … … … … … … 396 陕 甘 宁 边 区 政 府 、 第 八 路 军 后 方 留 守 处 布 告 ( 一 九 三 八 年 五 月 十 五 日 ) … … … … … … … … … … … 401- 4 03 抗 日 游 击 战 争 的 战 略 问 题 ( 一 九 三 八 年 五 月 ) … … … 404- 4 38 第 一 章 为 什 么 提 起 游 击 战 争 的 战 略 问 题 … … … … … … … … … 404 第 二 章 战 争 的 基 本 原 则 是 保 存 自 己 消 灭 敌 人 … … … … … … … 406 第 三 章 抗 日 游 击 战 争 的 六 个 具 体 战 略 问 题 … … … … … … … … 407 第 四 章 主 动 地 灵 活 地 有 计 划 地 执 行 防 御 战 中 的 进 攻 战 、 持 久 战 中 的 速 决 战 、 内 线 作 战 中 的 外 线 作 战 … … … … … … … … … … … … … … … … … … 408 第 五 章 和 正 规 战 争 相 配 合 … … … … … … … … … … … … … … … 416 第 六 章 建 立 根 据 地 … … … … … … … … … … … … … … … … … … 418 第 一 节 几 种 根 据 地 … … … … … … … … … … … … … … … … … … 419 第 二 节 游 击 区 和 根 据 地 … … … … … … … … … … … … … … … … 421 第 三 节 建 立 根 据 地 的 条 件 … … … … … … … … … … … … … … … 423 第 四 节 根 据 地 的 巩 固 和 发 展 … … … … … … … … … … … … … … 425 第 五 节 敌 我 之 间 的 几 种 包 围 … … … … … … … … … … … … … … 426 第 七 章 游 击 战 争 的 战 略 防 御 和 战 略 进 攻 … … … … … … … … … 427 第 一 节 游 击 战 争 的 战 略 防 御 … … … … … … … … … … … … … … 428 第 二 节 游 击 战 争 的 战 略 进 攻 … … … … … … … … … … … … … … 431 第 八 章 向 运 动 战 发 展 … … … … … … … … … … … … … … … … … 432 第 九 章 指 挥 关 系 … … … … … … … … … … … … … … … … … … … 434
目 录 3 论持久战 (一九三八年五月) ……………………………… 439-518 问题的提起………………………………………………………… 439 问题的根据………………………………………………………… 447 驳亡国论…………………………………………………………… 450 妥协还是抗战?腐败还是进步?………………………………… 454 亡国论是不对的,速胜论也是不对的…………………………… 457 为什么是持久战?………………………………………………… 459 持久战的三个阶段………………………………………………… 462 犬牙交错的战争…………………………………………………… 471 为永久和平而战…………………………………………………… 474 能动性在战争中…………………………………………………… 477 战争和政治………………………………………………………… 479 抗日的政治动员…………………………………………………… 480 战争的目的………………………………………………………… 481 防御中的进攻,持久中的速决,内线中的外线………………… 484 主动性,灵活性,计划性………………………………………… 487 运动战,游击战,阵地战………………………………………… 497 消耗战,歼灭战…………………………………………………… 501 乘敌之隙的可能性………………………………………………… 504 抗日战争中的决战问题…………………………………………… 506 兵民是胜利之本…………………………………………………… 509 结论………………………………………………………………… 513 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一九三八年 十月十四日) ……………………………………………… 519-536 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 520 共产党员在民族战争中的模范作用……………………………… 521 团结全民族和反对民族中的奸细分子…………………………… 523
目 录 3 论持久战 (一九三八年五月) ……………………………… 439-518 问题的提起………………………………………………………… 439 问题的根据………………………………………………………… 447 驳亡国论…………………………………………………………… 450 妥协还是抗战?腐败还是进步?………………………………… 454 亡国论是不对的,速胜论也是不对的…………………………… 457 为什么是持久战?………………………………………………… 459 持久战的三个阶段………………………………………………… 462 犬牙交错的战争…………………………………………………… 471 为永久和平而战…………………………………………………… 474 能动性在战争中…………………………………………………… 477 战争和政治………………………………………………………… 479 抗日的政治动员…………………………………………………… 480 战争的目的………………………………………………………… 481 防御中的进攻,持久中的速决,内线中的外线………………… 484 主动性,灵活性,计划性………………………………………… 487 运动战,游击战,阵地战………………………………………… 497 消耗战,歼灭战…………………………………………………… 501 乘敌之隙的可能性………………………………………………… 504 抗日战争中的决战问题…………………………………………… 506 兵民是胜利之本…………………………………………………… 509 结论………………………………………………………………… 513 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一九三八年 十月十四日) ……………………………………………… 519-536 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 520 共产党员在民族战争中的模范作用……………………………… 521 团结全民族和反对民族中的奸细分子…………………………… 523
4 毛泽东选集 第二卷 扩大共产党和防止奸细混入 ……………………………………… 523 坚持统一战线和坚持党的独立性 ………………………………… 524 照顾全局,照顾多数及和同盟者一道工作 ……………………… 525 干部政策 …………………………………………………………… 526 党的纪律 …………………………………………………………… 528 党的民主 …………………………………………………………… 528 我们的党已经从两条战线斗争中巩固和壮大起来 ……………… 530 当前的两条战线斗争 ……………………………………………… 532 学习 ………………………………………………………………… 532 团结和胜利 ………………………………………………………… 535 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问题 (一九三八年 十一月五日) …………………………………………… 537-540 帮助和让步应该是积极的,不应该是消极的…………………… 537 民族斗争和阶级斗争的一致性…………………………………… 538 “一切经过统一战线”是不对的 ………………………………… 539 战争和战略问题 (一九三八年十一月六日) …………… 541-557 一 中国的特点和革命战争……………………………………… 541 二 中国国民党的战争史………………………………………… 545 三 中国共产党的战争史………………………………………… 547 四 国内战争和民族战争中党的军事战略的转变……………… 549 五 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地位…………………………………… 552 六 注意研究军事问题…………………………………………… 554 五四运动 (一九三九年五月一日) …………………… 558-560 青年运动的方向 (一九三九年五月四日) …………… 561-569 反对投降活动 (一九三九年六月三十日) …………… 570-574 必须制裁反动派 (一九三九年八月一日) …………… 575-579
4 毛泽东选集 第二卷 扩大共产党和防止奸细混入 ……………………………………… 523 坚持统一战线和坚持党的独立性 ………………………………… 524 照顾全局,照顾多数及和同盟者一道工作 ……………………… 525 干部政策 …………………………………………………………… 526 党的纪律 …………………………………………………………… 528 党的民主 …………………………………………………………… 528 我们的党已经从两条战线斗争中巩固和壮大起来 ……………… 530 当前的两条战线斗争 ……………………………………………… 532 学习 ………………………………………………………………… 532 团结和胜利 ………………………………………………………… 535 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问题 (一九三八年 十一月五日) …………………………………………… 537-540 帮助和让步应该是积极的,不应该是消极的…………………… 537 民族斗争和阶级斗争的一致性…………………………………… 538 “一切经过统一战线”是不对的 ………………………………… 539 战争和战略问题 (一九三八年十一月六日) …………… 541-557 一 中国的特点和革命战争……………………………………… 541 二 中国国民党的战争史………………………………………… 545 三 中国共产党的战争史………………………………………… 547 四 国内战争和民族战争中党的军事战略的转变……………… 549 五 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地位…………………………………… 552 六 注意研究军事问题…………………………………………… 554 五四运动 (一九三九年五月一日) …………………… 558-560 青年运动的方向 (一九三九年五月四日) …………… 561-569 反对投降活动 (一九三九年六月三十日) …………… 570-574 必须制裁反动派 (一九三九年八月一日) …………… 575-5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