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毛泽东文集第二卷 党的主要危险(混同不同的阶级、党与政策) 民族失败主义有两种:一种是“左”的一 托洛茨基主义:一种是右的一民族悲观主义 (存在于抗日战线的右翼中) (七)团结干部在党的路线周围 根据中央档案馆保存的抄件刊印。 注释 (1)这是毛泽东一九三七年九月一日在中央一级积极分子会议上的报告 大纲
党 的 主 要 危 险 ( 混 同 不 同 的 阶 级 、 党 与 政 策 ) 民 族 失 败 主 义 有 两 种 : 一 种 是 “ 左 ” 的 — — 托 洛 茨 基 主 义 ; 一 种 是 右 的 — — 民 族 悲 观 主 义 ( 存 在 于 抗 日 战 线 的 右 翼 中 ) ( 七 ) 团 结 干 部 在 党 的 路 线 周 围 根 据 中 央 档 案 馆 保 存 的 抄 件 刊 印 。 注 释 〔 1 〕 这 是 毛 泽 东 一 九 三 七 年 九 月 一 日 在 中 央 一 级 积 极 分 子 会 议 上 的 报 告 大 纲 。 1 0 毛 泽 东 文 集 第 二 卷
11 对独立自主的 山地游击战争的解释 (一九三七年九月十二日) 德怀0同志: 真电@悉。 甲、同意你偕恩来去南京一行。③) 乙、在晋、在冀、在京,均着重解释我军“独立自主的山地 游击战争”这个基本原则,取得他们的彻底了解与同意。 丙、此原则中包含:(一)依照情况使用兵力的自由。现 在蒋鼎文④还在说刘师同应速上前线。彼等用意,或者不明白 使用大兵团于一个狭小地域实不便于进行游击战争,如果是 这样,可见我们对此原则并未向他们有过彻底坚持的说明:或 者他们含有恶意,即企图迫使红军打硬仗。(二)红军有发动 群众、创造根据地、组织义勇军之自由,地方政权与邻近友 军不得干涉。如不弄清这一点,必将发生无穷纠葛,而红军 之伟大作用决不能发挥。(三)南京只作战略规定,红军有执 行此战略之一切自由。(四)坚持依傍山地与不打硬仗的原 则
对 独 立 自 主 的 山 地 游 击 战 争 的 解 释 ( 一 九 三 七 年 九 月 十 二 日 ) 德 怀 〔 1 〕 同 志 : 真 电 〔 2 〕 悉 。 甲 、 同 意 你 偕 恩 来 去 南 京 一 行 。 〔 3 〕 乙 、 在 晋 、 在 冀 、 在 京 , 均 着 重 解 释 我 军 “ 独 立 自 主 的 山 地 游 击 战 争 ” 这 个 基 本 原 则 , 取 得 他 们 的 彻 底 了 解 与 同 意 。 丙 、 此 原 则 中 包 含 : ( 一 ) 依 照 情 况 使 用 兵 力 的 自 由 。 现 在 蒋 鼎 文 〔 4 〕 还 在 说 刘 师 〔 5 〕 应 速 上 前 线 。 彼 等 用 意 , 或 者 不 明 白 使 用 大 兵 团 于 一 个 狭 小 地 域 实 不 便 于 进 行 游 击 战 争 , 如 果 是 这 样 , 可 见 我 们 对 此 原 则 并 未 向 他 们 有 过 彻 底 坚 持 的 说 明 ; 或 者 他 们 含 有 恶 意 , 即 企 图 迫 使 红 军 打 硬 仗 。 ( 二 ) 红 军 有 发 动 群 众 、 创 造 根 据 地 、 组 织 义 勇 军 之 自 由 , 地 方 政 权 与 邻 近 友 军 不 得 干 涉 。 如 不 弄 清 这 一 点 , 必 将 发 生 无 穷 纠 葛 , 而 红 军 之 伟 大 作 用 决 不 能 发 挥 。 ( 三 ) 南 京 只 作 战 略 规 定 , 红 军 有 执 行 此 战 略 之 一 切 自 由 。 ( 四 ) 坚 持 依 傍 山 地 与 不 打 硬 仗 的 原 则 。 1 1
12 毛泽东文集第二卷 丁、你未回军以前,属我直接指挥,通知朱、任、林、贺⑥。 毛泽东 九月十二日 根据中央档案馆保存的抄件刊印。 注 释 (1)德怀,即彭德怀,当时任八路军副总司令。 2)指一九三七年九月十一日彭德怀给毛泽东、朱德的电报。电报中请示他 是否仍随周恩来去南京一次,以便报告前方实情和争取补充,对整个作战方针和 发动民众问题亦可相机进言。 (3)朱德、任弼时一九三七年九月十二日致电毛泽东并告周恩来、彭德怀,认 为目前前线紧张,彭德怀可不去南京,在以后适当时机再去为妥。因此,彭德怀这 次未去南京。周恩来也因前线战事紧张,这次未能成行。 (4)蒋鼎文(一八九五一一九七四),浙江诸暨人。当时任国民党政府军事 委员会西安行营主任。 (⑤)刘师,指刘伯承任师长的八路军第一二九师。 (6)朱,指朱德。任,指任弼时,当时任八路军政治部主任。林,指林彪(一九O 七一一九七一),湖北黄冈(今黄州市)人,当时任八路军第一一五师师长。贺,指 贺龙,当时任八路军第一二O师师长
丁 、 你 未 回 军 以 前 , 属 我 直 接 指 挥 , 通 知 朱 、 任 、 林 、 贺 〔 6 〕 。 毛 泽 东 九 月 十 二 日 根 据 中 央 档 案 馆 保 存 的 抄 件 刊 印 。 注 释 〔 1 〕 德 怀 , 即 彭 德 怀 , 当 时 任 八 路 军 副 总 司 令 。 〔 2 〕 指 一 九 三 七 年 九 月 十 一 日 彭 德 怀 给 毛 泽 东 、 朱 德 的 电 报 。 电 报 中 请 示 他 是 否 仍 随 周 恩 来 去 南 京 一 次 , 以 便 报 告 前 方 实 情 和 争 取 补 充 , 对 整 个 作 战 方 针 和 发 动 民 众 问 题 亦 可 相 机 进 言 。 〔 3 〕 朱 德 、 任 弼 时 一 九 三 七 年 九 月 十 二 日 致 电 毛 泽 东 并 告 周 恩 来 、 彭 德 怀 , 认 为 目 前 前 线 紧 张 , 彭 德 怀 可 不 去 南 京 , 在 以 后 适 当 时 机 再 去 为 妥 。 因 此 , 彭 德 怀 这 次 未 去 南 京 。 周 恩 来 也 因 前 线 战 事 紧 张 , 这 次 未 能 成 行 。 〔 4 〕 蒋 鼎 文 ( 一 八 九 五 — — 一 九 七 四 ) , 浙 江 诸 暨 人 。 当 时 任 国 民 党 政 府 军 事 委 员 会 西 安 行 营 主 任 。 〔 5 〕 刘 师 , 指 刘 伯 承 任 师 长 的 八 路 军 第 一 二 九 师 。 〔 6 〕 朱 , 指 朱 德 。 任 , 指 任 弼 时 , 当 时 任 八 路 军 政 治 部 主 任 。 林 , 指 林 彪 ( 一 九 ○ 七 — — 一 九 七 一 ) , 湖 北 黄 冈 ( 今 黄 州 市 ) 人 , 当 时 任 八 路 军 第 一 一 五 师 师 长 。 贺 , 指 贺 龙 , 当 时 任 八 路 军 第 一 二 ○ 师 师 长 。 1 2 毛 泽 东 文 集 第 二 卷
13 南方游击区谈判改编时 应坚持的方针 (一九三七年九月十四日) 博、叶、周0并告林、董、朱、彭、任②: 关于各边区统一战线问题: 甲、湘鄂赣边区傅秋涛剧等派至武汉谈判代表,承认武汉 行营派军需主任、副官主任等许多人到部队中去及其他许多 不利条件,完全错误。已电伯渠、必武,通知谈判代表停止谈 判,即速回去,由傅秋涛另派代表,否认原定条件,重定办法, 坚持下列各点: (一)国民党不得插进一个人来: (二)一定的军饷: (三)驻地依靠有险可守之山地,严防暗袭及破坏,不要求 驻大地方。 乙、郑位三④到南京已见博、叶否?请转博严嘱郑位三依 照上述三点进行鄂豫皖谈判,嗣后豫等不得蹈湘鄂赣及闽粤 边之覆辙。 丙、要求南京责令余汉谋同退回何鸣部人枪,不得缺少 一人一枪,博、叶交涉情况如何?
南 方 游 击 区 谈 判 改 编 时 应 坚 持 的 方 针 ( 一 九 三 七 年 九 月 十 四 日 ) 博 、 叶 、 周 〔 1 〕 并 告 林 、 董 、 朱 、 彭 、 任 〔 2 〕 : 关 于 各 边 区 统 一 战 线 问 题 : 甲 、 湘 鄂 赣 边 区 傅 秋 涛 〔 3 〕 等 派 至 武 汉 谈 判 代 表 , 承 认 武 汉 行 营 派 军 需 主 任 、 副 官 主 任 等 许 多 人 到 部 队 中 去 及 其 他 许 多 不 利 条 件 , 完 全 错 误 。 已 电 伯 渠 、 必 武 , 通 知 谈 判 代 表 停 止 谈 判 , 即 速 回 去 , 由 傅 秋 涛 另 派 代 表 , 否 认 原 定 条 件 , 重 定 办 法 , 坚 持 下 列 各 点 : ( 一 ) 国 民 党 不 得 插 进 一 个 人 来 ; ( 二 ) 一 定 的 军 饷 ; ( 三 ) 驻 地 依 靠 有 险 可 守 之 山 地 , 严 防 暗 袭 及 破 坏 , 不 要 求 驻 大 地 方 。 乙 、 郑 位 三 〔 4 〕 到 南 京 已 见 博 、 叶 否 ? 请 转 博 严 嘱 郑 位 三 依 照 上 述 三 点 进 行 鄂 豫 皖 谈 判 , 嗣 后 豫 等 不 得 蹈 湘 鄂 赣 及 闽 粤 边 之 覆 辙 。 丙 、 要 求 南 京 责 令 余 汉 谋 〔 5 〕 退 回 何 鸣 部 〔 6 〕 人 枪 , 不 得 缺 少 一 人 一 枪 , 博 、 叶 交 涉 情 况 如 何 ? 1 3
14 毛泽东文集第二卷 丁、统一战线中,地方党容易陷入右倾机会主义,这己成 党的主要危险,请严密注意。 洛甫m、泽东 九月十四日 根据中央档案馆保存的抄件刊印。 注。释 ()博、叶、周,指博古(秦邦宪)、叶剑英、周恩来,当时均为中共中央长江沿 岸委员会委员,周恩来为书记。该委员会负责同国民党武汉行营的交涉、谈判事 宜。 (2)林,指林伯渠,当时任陕甘宁边区政府主席、中共中央长江沿岸委员会委 员,具体负责西安方面的统一战线和对外联络工作。董,指董必武(一八八六一 一九七五),湖北黄安(今红安)人,当时任中共中央长江沿岸委员会委员,具体负 责武汉方面的统一战线和对外联络工作。朱,指朱德。彭,指彭德怀,当时任八路军 副总司令。任,指任弼时,当时任八路军政治部主任。 (3)傅秋涛(一九O七一一九八一),湖南平江人。当时任中共湘鄂赣特委 书记。 (④)郑位三(一九O二一一九七五),湖北黄安(今红安)人。当时任中共鄂 东北特委书记。 (⑤)余汉谋(一八九七一一九八一),广东高要人。当时任国民党军第四战 区副司令长官兼第十二集团军总司令。 〔6)何鸣(一九一O一一九三九),广东万宁(今属海南省)人。当时任中共 闽粤边特委代理书记、中国工农红军闽南独立第三团团长兼政治委员。一九三七 年七月,由于他对国民党借谈判消灭闽粤边区红军的阴谋毫无察觉,使所率独立 第三团近千人被包围缴械。 (7)洛甫,即张闻天,当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在中央负总责
丁 、 统 一 战 线 中 , 地 方 党 容 易 陷 入 右 倾 机 会 主 义 , 这 已 成 党 的 主 要 危 险 , 请 严 密 注 意 。 洛 甫 〔 7 〕 、 泽 东 九 月 十 四 日 根 据 中 央 档 案 馆 保 存 的 抄 件 刊 印 。 注 释 〔 1 〕 博 、 叶 、 周 , 指 博 古 ( 秦 邦 宪 ) 、 叶 剑 英 、 周 恩 来 , 当 时 均 为 中 共 中 央 长 江 沿 岸 委 员 会 委 员 , 周 恩 来 为 书 记 。 该 委 员 会 负 责 同 国 民 党 武 汉 行 营 的 交 涉 、 谈 判 事 宜 。 〔 2 〕 林 , 指 林 伯 渠 , 当 时 任 陕 甘 宁 边 区 政 府 主 席 、 中 共 中 央 长 江 沿 岸 委 员 会 委 员 , 具 体 负 责 西 安 方 面 的 统 一 战 线 和 对 外 联 络 工 作 。 董 , 指 董 必 武 ( 一 八 八 六 — — 一 九 七 五 ) , 湖 北 黄 安 ( 今 红 安 ) 人 , 当 时 任 中 共 中 央 长 江 沿 岸 委 员 会 委 员 , 具 体 负 责 武 汉 方 面 的 统 一 战 线 和 对 外 联 络 工 作 。 朱 , 指 朱 德 。 彭 , 指 彭 德 怀 , 当 时 任 八 路 军 副 总 司 令 。 任 , 指 任 弼 时 , 当 时 任 八 路 军 政 治 部 主 任 。 〔 3 〕 傅 秋 涛 ( 一 九 ○ 七 — — 一 九 八 一 ) , 湖 南 平 江 人 。 当 时 任 中 共 湘 鄂 赣 特 委 书 记 。 〔 4 〕 郑 位 三 ( 一 九 ○ 二 — — 一 九 七 五 ) , 湖 北 黄 安 ( 今 红 安 ) 人 。 当 时 任 中 共 鄂 东 北 特 委 书 记 。 〔 5 〕 余 汉 谋 ( 一 八 九 七 — — 一 九 八 一 ) , 广 东 高 要 人 。 当 时 任 国 民 党 军 第 四 战 区 副 司 令 长 官 兼 第 十 二 集 团 军 总 司 令 。 〔 6 〕 何 鸣 ( 一 九 一 ○ — — 一 九 三 九 ) , 广 东 万 宁 ( 今 属 海 南 省 ) 人 。 当 时 任 中 共 闽 粤 边 特 委 代 理 书 记 、 中 国 工 农 红 军 闽 南 独 立 第 三 团 团 长 兼 政 治 委 员 。 一 九 三 七 年 七 月 , 由 于 他 对 国 民 党 借 谈 判 消 灭 闽 粤 边 区 红 军 的 阴 谋 毫 无 察 觉 , 使 所 率 独 立 第 三 团 近 千 人 被 包 围 缴 械 。 〔 7 〕 洛 甫 , 即 张 闻 天 , 当 时 任 中 共 中 央 政 治 局 常 委 , 在 中 央 负 总 责 。 1 4 毛 泽 东 文 集 第 二 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