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国防问题的意见 5 (一九O七一一九五四),湖南宜章人,当时任红军第一军团代理军团长。聂,指 聂荣臻(一八九九一一九九二),四川江津人,当时任红军第一军团政治委员。 徐,指徐海东(一九OO一一九七O),湖北大悟人,当时任红军第十五军团军团 长。程,指程子华(一九O五一一九九一),山西解县(今属运城市)人,当时任红 军第十五军团政治委员。陈,指陈再道(一九O九一一九九三),湖北麻城人,当 时任红军援西军第四军军长。王,指王宏坤(一九O九一一九九三),湖北麻城 人,当时任红军援西军第四军政治委员。萧,指萧克,一九O八年生,湖北嘉禾人, 当时任红军援西军第三十一军军长。郭,指郭述申,一九O四年生,湖北孝感人,当 时任红军援西军第三十一军政治委员。 (3)察,指察哈尔省,一九五二年撤销,当时辖区为今河北省西北部及内蒙古 自治区锡林郭勒盟。 (4)绥,指绥远省,一九五四年撤销,当时辖区为今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 盟、伊克昭盟、巴彦淖尔盟东部及呼和浩特市、包头市等地。 (5)热,指热河省,一九五五年撤销,当时辖区为今河北省东北部、辽宁省西 南部、内蒙古自治区东南部。 (6)洛,指洛甫,即张闻天,当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在中央负总责
( 一 九 ○ 七 — — 一 九 五 四 ) , 湖 南 宜 章 人 , 当 时 任 红 军 第 一 军 团 代 理 军 团 长 。 聂 , 指 聂 荣 臻 ( 一 八 九 九 — — 一 九 九 二 ) , 四 川 江 津 人 , 当 时 任 红 军 第 一 军 团 政 治 委 员 。 徐 , 指 徐 海 东 ( 一 九 ○ ○ — — 一 九 七 ○ ) , 湖 北 大 悟 人 , 当 时 任 红 军 第 十 五 军 团 军 团 长 。 程 , 指 程 子 华 ( 一 九 ○ 五 — — 一 九 九 一 ) , 山 西 解 县 ( 今 属 运 城 市 ) 人 , 当 时 任 红 军 第 十 五 军 团 政 治 委 员 。 陈 , 指 陈 再 道 ( 一 九 ○ 九 — — 一 九 九 三 ) , 湖 北 麻 城 人 , 当 时 任 红 军 援 西 军 第 四 军 军 长 。 王 , 指 王 宏 坤 ( 一 九 ○ 九 — — 一 九 九 三 ) , 湖 北 麻 城 人 , 当 时 任 红 军 援 西 军 第 四 军 政 治 委 员 。 萧 , 指 萧 克 , 一 九 ○ 八 年 生 , 湖 北 嘉 禾 人 , 当 时 任 红 军 援 西 军 第 三 十 一 军 军 长 。 郭 , 指 郭 述 申 , 一 九 ○ 四 年 生 , 湖 北 孝 感 人 , 当 时 任 红 军 援 西 军 第 三 十 一 军 政 治 委 员 。 〔 3 〕 察 , 指 察 哈 尔 省 , 一 九 五 二 年 撤 销 , 当 时 辖 区 为 今 河 北 省 西 北 部 及 内 蒙 古 自 治 区 锡 林 郭 勒 盟 。 〔 4 〕 绥 , 指 绥 远 省 , 一 九 五 四 年 撤 销 , 当 时 辖 区 为 今 内 蒙 古 自 治 区 乌 兰 察 布 盟 、 伊 克 昭 盟 、 巴 彦 淖 尔 盟 东 部 及 呼 和 浩 特 市 、 包 头 市 等 地 。 〔 5 〕 热 , 指 热 河 省 , 一 九 五 五 年 撤 销 , 当 时 辖 区 为 今 河 北 省 东 北 部 、 辽 宁 省 西 南 部 、 内 蒙 古 自 治 区 东 南 部 。 〔 6 〕 洛 , 指 洛 甫 , 即 张 闻 天 , 当 时 任 中 共 中 央 政 治 局 常 委 , 在 中 央 负 总 责 。 对 国 防 问 题 的 意 见 5
6 同各方接洽要有谦逊态度 (一九三七年八月十日) 雪枫0同志: 各电均悉,甚慰。 甲、同各方接洽,在积极推动抗战的总方针下,要有谦逊 的态度,不可自夸红军长处,不可说红军抗日一定打胜仗,相 反要请教他们各种情况,如日军战斗力、山地战、平原战等等 红军素所不习的情形,以便红军有所根据,逐渐克服困难。不 可隐瞒红军若干不应该隐瞒的缺点,例如只会打游击战,不会 打阵地战,只会打山地战,不会打平原战,只宜于在总的战略 下进行独立自主的指挥,不宜于以战役战术上的集中指挥去 束缚,以致失去其长处,这些都应着重说明。根据山地战与游 击战的理由,红军要求位于冀、察@、晋、绥四省交界之四角 地区,向着沿平绥路西进及沿平汉路南进之敌,作侧面的袭击 战,配合正面友军战略上的行动。红军技术与装备十分贫弱, 也要使他们知道,并照昨电所开五类十九种物品要求补充,否 则同强敌作战,是难以收效的。 乙、因时局紧急,红军不待改编即拟出动,到大同后再 行改编。朱、周④已于九日飞京,俟接其回电立即出动。如他们 问及如何还未改编,则答以因为南京的拖延(不发表宣言,不
同 各 方 接 洽 要 有 谦 逊 态 度 ( 一 九 三 七 年 八 月 十 日 ) 雪 枫 〔 1 〕 同 志 : 各 电 均 悉 , 甚 慰 。 甲 、 同 各 方 接 洽 , 在 积 极 推 动 抗 战 的 总 方 针 下 , 要 有 谦 逊 的 态 度 , 不 可 自 夸 红 军 长 处 , 不 可 说 红 军 抗 日 一 定 打 胜 仗 , 相 反 要 请 教 他 们 各 种 情 况 , 如 日 军 战 斗 力 、 山 地 战 、 平 原 战 等 等 红 军 素 所 不 习 的 情 形 , 以 便 红 军 有 所 根 据 , 逐 渐 克 服 困 难 。 不 可 隐 瞒 红 军 若 干 不 应 该 隐 瞒 的 缺 点 , 例 如 只 会 打 游 击 战 , 不 会 打 阵 地 战 , 只 会 打 山 地 战 , 不 会 打 平 原 战 , 只 宜 于 在 总 的 战 略 下 进 行 独 立 自 主 的 指 挥 , 不 宜 于 以 战 役 战 术 上 的 集 中 指 挥 去 束 缚 , 以 致 失 去 其 长 处 , 这 些 都 应 着 重 说 明 。 根 据 山 地 战 与 游 击 战 的 理 由 , 红 军 要 求 位 于 冀 、 察 〔 2 〕 、 晋 、 绥 〔 3 〕 四 省 交 界 之 四 角 地 区 , 向 着 沿 平 绥 路 西 进 及 沿 平 汉 路 南 进 之 敌 , 作 侧 面 的 袭 击 战 , 配 合 正 面 友 军 战 略 上 的 行 动 。 红 军 技 术 与 装 备 十 分 贫 弱 , 也 要 使 他 们 知 道 , 并 照 昨 电 所 开 五 类 十 九 种 物 品 要 求 补 充 , 否 则 同 强 敌 作 战 , 是 难 以 收 效 的 。 乙 、 因 时 局 紧 急 , 红 军 不 待 改 编 即 拟 出 动 , 到 大 同 后 再 行 改 编 。 朱 、 周 〔 4 〕 已 于 九 日 飞 京 , 俟 接 其 回 电 立 即 出 动 。 如 他 们 问 及 如 何 还 未 改 编 , 则 答 以 因 为 南 京 的 拖 延 ( 不 发 表 宣 言 , 不 6
同各方接洽要有谦逊态度 7 决定政治纲领,不发表指挥部,也不颁布番号,最近几天内才 把番号颁下,但指挥部还未委任)。 丙、出动路线,因洛川至府谷千余里无粮,延安南北八百 余里颗粒无买(机关粮食从晋西与西安买来),因此决不能走 陕北,只能走韩城渡河经蒲县、孝义、汾阳到大同集中。此点与 阎同交涉一定要办到。 丁、太原公开办事处⑥立即开设,你为主任。 毛泽东 八月十日 根据中央档案馆保存的抄件刊印。 注释 1)雪枫,即彭雪枫(一九○七一一九四四),河南镇平人。当时受中共中央委 派在山西等地做统一战线工作。 (2)察,指察哈尔省,见本卷第5页注(3)。 (3)绥,指绥远省,见本卷第5页注〔4)。 〔4)朱,指朱德。周,指周恩来。他们当时已赴南京参加商讨因防问题的会议。 (⑤)阎,指阎锡山(一八八三一一九六O),山西五台县河边村(今属定襄)人。 当时任国民党政府太原绥靖公署主任。 (6)指八路军驻山西办事处
决 定 政 治 纲 领 , 不 发 表 指 挥 部 , 也 不 颁 布 番 号 , 最 近 几 天 内 才 把 番 号 颁 下 , 但 指 挥 部 还 未 委 任 ) 。 丙 、 出 动 路 线 , 因 洛 川 至 府 谷 千 余 里 无 粮 , 延 安 南 北 八 百 余 里 颗 粒 无 买 ( 机 关 粮 食 从 晋 西 与 西 安 买 来 ) , 因 此 决 不 能 走 陕 北 , 只 能 走 韩 城 渡 河 经 蒲 县 、 孝 义 、 汾 阳 到 大 同 集 中 。 此 点 与 阎 〔 5 〕 交 涉 一 定 要 办 到 。 丁 、 太 原 公 开 办 事 处 〔 6 〕 立 即 开 设 , 你 为 主 任 。 毛 泽 东 八 月 十 日 根 据 中 央 档 案 馆 保 存 的 抄 件 刊 印 。 注 释 〔 1 〕 雪 枫 , 即 彭 雪 枫 ( 一 九 ○ 七 — — 一 九 四 四 ) , 河 南 镇 平 人 。 当 时 受 中 共 中 央 委 派 在 山 西 等 地 做 统 一 战 线 工 作 。 〔 2 〕 察 , 指 察 哈 尔 省 , 见 本 卷 第 5 页 注 〔 3 〕 。 〔 3 〕 绥 , 指 绥 远 省 , 见 本 卷 第 5 页 注 〔 4 〕 。 〔 4 〕 朱 , 指 朱 德 。 周 , 指 周 恩 来 。 他 们 当 时 已 赴 南 京 参 加 商 讨 国 防 问 题 的 会 议 。 〔 5 〕 阎 , 指 阎 锡 山 ( 一 八 八 三 — — 一 九 六 ○ ) , 山 西 五 台 县 河 边 村 ( 今 属 定 襄 ) 人 。 当 时 任 国 民 党 政 府 太 原 绥 靖 公 署 主 任 。 〔 6 〕 指 八 路 军 驻 山 西 办 事 处 。 同 各 方 接 洽 要 有 谦 逊 态 度 7
8 中日战争爆发后的 形势与任务) (一九三七年九月一日) 甲、形势 (一)日本大规模进攻开始 是大规模的 是继续的 一个强大的帝国主义并有外援 但又是一个冒险的进攻 (二)中国全国性抗战开始 是全国性的不是局部的 进入了实行抗战的阶段 但还是单纯的政府抗战,压制人民的积极性, 包含着严重的危险性 抗日战线中的左派、中派、右派,阶级关系在重 新变化,估计到阶级结合之新的情况 全民抗战还没有到来,但非此不能战胜日本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已在全国开始组织成功,但 还是不充实的,不坚固的
中 日 战 争 爆 发 后 的 形 势 与 任 务 〔 1 〕 ( 一 九 三 七 年 九 月 一 日 ) 甲 、 形 势 ( 一 ) 日 本 大 规 模 进 攻 开 始 是 大 规 模 的 是 继 续 的 一 个 强 大 的 帝 国 主 义 并 有 外 援 但 又 是 一 个 冒 险 的 进 攻 ( 二 ) 中 国 全 国 性 抗 战 开 始 是 全 国 性 的 不 是 局 部 的 进 入 了 实 行 抗 战 的 阶 段 但 还 是 单 纯 的 政 府 抗 战 , 压 制 人 民 的 积 极 性 , 包 含 着 严 重 的 危 险 性 抗 日 战 线 中 的 左 派 、 中 派 、 右 派 , 阶 级 关 系 在 重 新 变 化 , 估 计 到 阶 级 结 合 之 新 的 情 况 全 民 抗 战 还 没 有 到 来 , 但 非 此 不 能 战 胜 日 本 抗 日 民 族 统 一 战 线 已 在 全 国 开 始 组 织 成 功 , 但 还 是 不 充 实 的 , 不 坚 固 的 8
中日战争爆发后的形势与任务 9 三)结论 是持久战 为动员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而斗争,为充实 的坚固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斗争 乙、任务 (一)动员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十大纲领,全面的 全民族的战争 (二)红军之团结核心的任务 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争 由“壮气军”地位到实力领导地位 抗日根据地问题与义勇军问题 (三)友党友军区域的任务 党从现在地位到实力领导地位 (四)边区的任务 政治、军事与干部的策源地 (五)战争中建立工农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并准备 过渡到社会主义 两个特点 两个前途 (六)资产阶级追随无产阶级,还是无产阶级追随资 产阶级(国民党吸引共产党,还是共产党吸引国民 党) 自觉与不自觉 反对急性病 反对右倾机会主义即投降主义一即将成为全
( 三 ) 结 论 是 持 久 战 为 动 员 一 切 力 量 争 取 抗 战 胜 利 而 斗 争 , 为 充 实 的 坚 固 的 抗 日 民 族 统 一 战 线 而 斗 争 乙 、 任 务 ( 一 ) 动 员 一 切 力 量 争 取 抗 战 胜 利 , 十 大 纲 领 , 全 面 的 全 民 族 的 战 争 ( 二 ) 红 军 之 团 结 核 心 的 任 务 独 立 自 主 的 山 地 游 击 战 争 由 “ 壮 气 军 ” 地 位 到 实 力 领 导 地 位 抗 日 根 据 地 问 题 与 义 勇 军 问 题 ( 三 ) 友 党 友 军 区 域 的 任 务 党 从 现 在 地 位 到 实 力 领 导 地 位 ( 四 ) 边 区 的 任 务 政 治 、 军 事 与 干 部 的 策 源 地 ( 五 ) 战 争 中 建 立 工 农 资 产 阶 级 民 主 共 和 国 , 并 准 备 过 渡 到 社 会 主 义 两 个 特 点 两 个 前 途 ( 六 ) 资 产 阶 级 追 随 无 产 阶 级 , 还 是 无 产 阶 级 追 随 资 产 阶 级 ( 国 民 党 吸 引 共 产 党 , 还 是 共 产 党 吸 引 国 民 党 ) 自 觉 与 不 自 觉 反 对 急 性 病 反 对 右 倾 机 会 主 义 即 投 降 主 义 — — 即 将 成 为 全 中 日 战 争 爆 发 后 的 形 势 与 任 务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