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毛泽东文集第二卷 关于整顿三风… 411 (一九四二年四月二十日) 文艺工作者要同工农兵相结合 424 (一九四二年五月二十八日) 山东有可能成为战略转移的枢纽… 434 (一九四二年七月九日) 对华中精兵简政的意见… 437 (一九四二年八月四日) 关于精兵简政问题给谢觉哉、陈正人的信 439 (一九四二年八月十九日) 关于报纸和翻译工作问题给何凯丰的信… 441 (一九四二年九月十五日) 历史教训… 444 (一九四二年十月十四日) 评柏林声明…。 448 (一九四二年十月十六日) 通讯社和报纸的宣传应符合党的政策 454 (一九四二年十月二十八日) 关于起草财经问题报告给南汉宸的信 456 (一九四二年十二月二十日) 经济问题与财政问题(节选)… 458 (一九四二年十二月)
关 于 整 顿 三 风 … … … … … … … … … … … … … … … … … … 4 1 1 ( 一 九 四 二 年 四 月 二 十 日 ) 文 艺 工 作 者 要 同 工 农 兵 相 结 合 … … … … … … … … … … … 4 2 4 ( 一 九 四 二 年 五 月 二 十 八 日 ) 山 东 有 可 能 成 为 战 略 转 移 的 枢 纽 … … … … … … … … … … 4 3 4 ( 一 九 四 二 年 七 月 九 日 ) 对 华 中 精 兵 简 政 的 意 见 … … … … … … … … … … … … … … 4 3 7 ( 一 九 四 二 年 八 月 四 日 ) 关 于 精 兵 简 政 问 题 给 谢 觉 哉 、 陈 正 人 的 信 … … … … … … 4 3 9 ( 一 九 四 二 年 八 月 十 九 日 ) 关 于 报 纸 和 翻 译 工 作 问 题 给 何 凯 丰 的 信 … … … … … … … 4 4 1 ( 一 九 四 二 年 九 月 十 五 日 ) 历 史 教 训 … … … … … … … … … … … … … … … … … … … … 4 4 4 ( 一 九 四 二 年 十 月 十 四 日 ) 评 柏 林 声 明 … … … … … … … … … … … … … … … … … … … 4 4 8 ( 一 九 四 二 年 十 月 十 六 日 ) 通 讯 社 和 报 纸 的 宣 传 应 符 合 党 的 政 策 … … … … … … … … 4 5 4 ( 一 九 四 二 年 十 月 二 十 八 日 ) 关 于 起 草 财 经 问 题 报 告 给 南 汉 宸 的 信 … … … … … … … … 4 5 6 ( 一 九 四 二 年 十 二 月 二 十 日 ) 经 济 问 题 与 财 政 问 题 ( 节 选 ) … … … … … … … … … … … … 4 5 8 ( 一 九 四 二 年 十 二 月 ) 1 0 毛 泽 东 文 集 第 二 卷
1 关于红军作战的原则 (一九三七年八月一日) 周、博、林0: 关于红军作战,依当前敌我情况,我们认为须坚持下列两 原则: 甲、在整个战略方针下执行独立自主的分散作战的游击 战争,而不是阵地战,也不是集中作战,因此不能在战役战术 上受束缚。只有如此才能发挥红军特长,给日寇以相当打击。 乙、依上述原则,在开始阶段,红军以出三分之一的兵力 为适宜,兵力过大,不能发挥游击战,而易受敌人的集中打击。 其余兵力依战争发展,逐渐使用之。 以上原则,请与各同志四商定,并准备携告国民党。 洛、毛 东酉 根据中央档案馆保存的抄件刊印。 注释 )周,指周恩来。博,指博古,即秦邦宪(一九O七一一九四六),江苏无锡
关 于 红 军 作 战 的 原 则 ( 一 九 三 七 年 八 月 一 日 ) 周 、 博 、 林 〔 1 〕 : 关 于 红 军 作 战 , 依 当 前 敌 我 情 况 , 我 们 认 为 须 坚 持 下 列 两 原 则 : 甲 、 在 整 个 战 略 方 针 下 执 行 独 立 自 主 的 分 散 作 战 的 游 击 战 争 , 而 不 是 阵 地 战 , 也 不 是 集 中 作 战 , 因 此 不 能 在 战 役 战 术 上 受 束 缚 。 只 有 如 此 才 能 发 挥 红 军 特 长 , 给 日 寇 以 相 当 打 击 。 乙 、 依 上 述 原 则 , 在 开 始 阶 段 , 红 军 以 出 三 分 之 一 的 兵 力 为 适 宜 , 兵 力 过 大 , 不 能 发 挥 游 击 战 , 而 易 受 敌 人 的 集 中 打 击 。 其 余 兵 力 依 战 争 发 展 , 逐 渐 使 用 之 。 以 上 原 则 , 请 与 各 同 志 〔 2 〕 商 定 , 并 准 备 携 告 国 民 党 。 洛 〔 3 〕 、 毛 东 酉 根 据 中 央 档 案 馆 保 存 的 抄 件 刊 印 。 注 释 〔 1 〕 周 , 指 周 恩 来 。 博 , 指 博 古 , 即 秦 邦 宪 ( 一 九 ○ 七 — — 一 九 四 六 ) , 江 苏 无 锡 1
2 毛泽东文集第二卷 人。林,指林伯渠(一八八六一一九六O),湖南临澧人。他们当时是中共中央委 派的同国民党进行谈判的代表。 (2)指当时在陕西泾阳县云阳镇的朱德、彭德怀等红军总部领导人。 (3)洛,指洛甫,即张闻天(一九OO一一九七六),江苏南汇(今属上海市) 人。当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在中央负总责
人 。 林 , 指 林 伯 渠 ( 一 八 八 六 — — 一 九 六 ○ ) , 湖 南 临 澧 人 。 他 们 当 时 是 中 共 中 央 委 派 的 同 国 民 党 进 行 谈 判 的 代 表 。 〔 2 〕 指 当 时 在 陕 西 泾 阳 县 云 阳 镇 的 朱 德 、 彭 德 怀 等 红 军 总 部 领 导 人 。 〔 3 〕 洛 , 指 洛 甫 , 即 张 闻 天 ( 一 九 ○ ○ — — 一 九 七 六 ) , 江 苏 南 汇 ( 今 属 上 海 市 ) 人 。 当 时 任 中 共 中 央 政 治 局 常 委 , 在 中 央 负 总 责 。 2 毛 泽 东 文 集 第 二 卷
3 对国防问题的意见 (一九三七年八月四日) 周朱叶①并告博林,彭任,刘张,贺关,陈聂,徐程,陈王,萧 郭a: 国防问题,我们意见如下: 甲、第一防线张家口、涿州、静海、青岛等处,重点在张家 口,应集中第一次决战兵力。 乙、第二防线大同、保定、马厂、潍县等处,应集中优势兵 力,相机增援第一线并准备第二线决战。 丙、至太原、石家庄、沧州等处,仅能作为第三防线,决不 能只顾此线而不集中兵力于第一、二线。 丁、目前关键是第一防线。 戊、总的战略方针,暂时是攻势防御,应给进攻之敌以歼 灭的反攻,决不能是单纯防御:将来准备转变到战略进攻,收 复失地。 己、正规战与游击战相配合,游击战以红军与其他适宜部 队及人民武装担任之,在整个战略部署下给与独立自主的指 挥权。 庚、担任游击战之部队,依地形条件及战况之发展,适当 使用其兵力。为适应游击战性质,原则上应分开使用而不是集
对 国 防 问 题 的 意 见 ( 一 九 三 七 年 八 月 四 日 ) 周 朱 叶 〔 1 〕 并 告 博 林 , 彭 任 , 刘 张 , 贺 关 , 陈 聂 , 徐 程 , 陈 王 , 萧 郭 〔 2 〕 : 国 防 问 题 , 我 们 意 见 如 下 : 甲 、 第 一 防 线 张 家 口 、 涿 州 、 静 海 、 青 岛 等 处 , 重 点 在 张 家 口 , 应 集 中 第 一 次 决 战 兵 力 。 乙 、 第 二 防 线 大 同 、 保 定 、 马 厂 、 潍 县 等 处 , 应 集 中 优 势 兵 力 , 相 机 增 援 第 一 线 并 准 备 第 二 线 决 战 。 丙 、 至 太 原 、 石 家 庄 、 沧 州 等 处 , 仅 能 作 为 第 三 防 线 , 决 不 能 只 顾 此 线 而 不 集 中 兵 力 于 第 一 、 二 线 。 丁 、 目 前 关 键 是 第 一 防 线 。 戊 、 总 的 战 略 方 针 , 暂 时 是 攻 势 防 御 , 应 给 进 攻 之 敌 以 歼 灭 的 反 攻 , 决 不 能 是 单 纯 防 御 ; 将 来 准 备 转 变 到 战 略 进 攻 , 收 复 失 地 。 己 、 正 规 战 与 游 击 战 相 配 合 , 游 击 战 以 红 军 与 其 他 适 宜 部 队 及 人 民 武 装 担 任 之 , 在 整 个 战 略 部 署 下 给 与 独 立 自 主 的 指 挥 权 。 庚 、 担 任 游 击 战 之 部 队 , 依 地 形 条 件 及 战 况 之 发 展 , 适 当 使 用 其 兵 力 。 为 适 应 游 击 战 性 质 , 原 则 上 应 分 开 使 用 而 不 是 集 3
4 毛泽东文集第二卷 中使用。 辛、依现时情况,红军应出三分之一兵力,依冀、察、 晋、绥④四省交界地区为中心,向着沿平绥路西进及沿平汉路 南进之敌,执行侧面的游击战。另以一部向热同冀察边区活 动,威胁敌后方(兵力不超过一个团)。红军应给与必要的补 充。 壬、发动人民的武装自卫战,是保证军队作战胜利的中心 一环,对此方针游移是必败之道。 癸、其余由你们相机提出,不可过多,要捉住中心。 洛⑧、毛 八月四日 根据中央档案馆保存的抄件刊印。 注 释 )周,指周恩来。朱,指朱德。叶,指叶剑英(一八九七一一九八六),广东 梅县人。一九三七年八月初,经中共中央决定,他们正准备前往南京出席商讨国防 问题的会议。 ②)博林,指博古(秦邦宪)和林伯渠。他们当时是中共中央委派的同国民 党谈判的代表。彭,指彭德怀(一八九八一一九七四),湖南湘潭人,当时任红 军前敌总指挥。任,指任弼时(一九O四一一九五O),湖南湘阴人,当时任红军 前敌总指挥部政治委员。刘,指刘伯承(一八九二一一九八六),四川开县人,当 时任红军援西军司令员。张,指张浩,即林育英(一八九七一一九四二),湖北黄 冈(今黄州市)人,当时任红军援西军政治委员。贺,指贺龙(一八九六一一九六 九),湖南桑植人,当时任红军第二方面军总指挥。关,指关向应(一九O二一一 九四六),辽宁金县(今属大连市)人,当时任红军第二方面军政治委员。陈,指陈光
中 使 用 。 辛 、 依 现 时 情 况 , 红 军 应 出 三 分 之 一 兵 力 , 依 冀 、 察 〔 3 〕 、 晋 、 绥 〔 4 〕 四 省 交 界 地 区 为 中 心 , 向 着 沿 平 绥 路 西 进 及 沿 平 汉 路 南 进 之 敌 , 执 行 侧 面 的 游 击 战 。 另 以 一 部 向 热 〔 5 〕 冀 察 边 区 活 动 , 威 胁 敌 后 方 ( 兵 力 不 超 过 一 个 团 ) 。 红 军 应 给 与 必 要 的 补 充 。 壬 、 发 动 人 民 的 武 装 自 卫 战 , 是 保 证 军 队 作 战 胜 利 的 中 心 一 环 , 对 此 方 针 游 移 是 必 败 之 道 。 癸 、 其 余 由 你 们 相 机 提 出 , 不 可 过 多 , 要 捉 住 中 心 。 洛 〔 6 〕 、 毛 八 月 四 日 根 据 中 央 档 案 馆 保 存 的 抄 件 刊 印 。 注 释 〔 1 〕 周 , 指 周 恩 来 。 朱 , 指 朱 德 。 叶 , 指 叶 剑 英 ( 一 八 九 七 — — 一 九 八 六 ) , 广 东 梅 县 人 。 一 九 三 七 年 八 月 初 , 经 中 共 中 央 决 定 , 他 们 正 准 备 前 往 南 京 出 席 商 讨 国 防 问 题 的 会 议 。 〔 2 〕 博 林 , 指 博 古 ( 秦 邦 宪 ) 和 林 伯 渠 。 他 们 当 时 是 中 共 中 央 委 派 的 同 国 民 党 谈 判 的 代 表 。 彭 , 指 彭 德 怀 ( 一 八 九 八 — — 一 九 七 四 ) , 湖 南 湘 潭 人 , 当 时 任 红 军 前 敌 总 指 挥 。 任 , 指 任 弼 时 ( 一 九 ○ 四 — — 一 九 五 ○ ) , 湖 南 湘 阴 人 , 当 时 任 红 军 前 敌 总 指 挥 部 政 治 委 员 。 刘 , 指 刘 伯 承 ( 一 八 九 二 — — 一 九 八 六 ) , 四 川 开 县 人 , 当 时 任 红 军 援 西 军 司 令 员 。 张 , 指 张 浩 , 即 林 育 英 ( 一 八 九 七 — — 一 九 四 二 ) , 湖 北 黄 冈 ( 今 黄 州 市 ) 人 , 当 时 任 红 军 援 西 军 政 治 委 员 。 贺 , 指 贺 龙 ( 一 八 九 六 — — 一 九 六 九 ) , 湖 南 桑 植 人 , 当 时 任 红 军 第 二 方 面 军 总 指 挥 。 关 , 指 关 向 应 ( 一 九 ○ 二 — — 一 九 四 六 ) , 辽 宁 金 县 ( 今 属 大 连 市 ) 人 , 当 时 任 红 军 第 二 方 面 军 政 治 委 员 。 陈 , 指 陈 光 4 毛 泽 东 文 集 第 二 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