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作物栽培措施和技术
第五章 作物栽培措施和技术
第七章 作物栽培措施和技术 第一节 作物布局 第二节种植方式 第三节我国主要种植方式的类型与分析 第四节多熟种植复合群体 第五节播种前的土壤耕作 第六节播种与育苗移栽 第七节施肥与灌溉 第八节田间管理、收获与贮藏 第九节作物保护及调控技术 第十节特殊栽培技术
第七章 作物栽培措施和技术 第一节 作物布局 第二节 种植方式 第三节 我国主要种植方式的类型与分析 第四节 多熟种植复合群体 第五节 播种前的土壤耕作 第六节 播种与育苗移栽 第七节 施肥与灌溉 第八节 田间管理、收获与贮藏 第九节 作物保护及调控技术 第十节 特殊栽培技术
第一节作物布局 作物栽培制度: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各种作物在农田上的组合与配置 方式的总称。其内容包括作物布局、轮作(连作)、间作、套作、复种等。 制订合理的作物栽培制度的意义 1、合理的栽培制度应当有利于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资源; 2、有利于保护资源,培肥地力,维护农田生态平衡; 3、有利于协调种植业内部各种作物之间的关系,达到各种作物全面持续增 产 4、同时还应当满足国家、地方和农户的农产品需求; 5、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第一节 作物布局 作物栽培制度: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各种作物在农田上的组合与配置 方式的总称。其内容包括作物布局 。其内容包括作物布局、轮作(连作)、间作、套作、复种等。 制订合理的作物栽培制度的意义 1、合理的栽培制度应当有利于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资源 、合理的栽培制度应当有利于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资源; 2、有利于保护资源 、有利于保护资源,培肥地力,维护农田生态平衡 ,维护农田生态平衡; 3、有利于协调种植业内部各种作物之间的关系 、有利于协调种植业内部各种作物之间的关系,达到各种作物全面持续增 ,达到各种作物全面持续增 产; 4、同时还应当满足国家 、同时还应当满足国家、地方和农户的农产品需求 、地方和农户的农产品需求; 5、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 、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增加农民收入
一、作物布局的概念及意义 1、概念 作物布局是一个地区或一个生产单位种植作物的种类及其种植地点配 置。。 2、意义 合理的作物布局就是将各种作物安排在相对说来最适合的生态条件和 社会经济条件下,以及充分发挥农作物的生产潜力,亦即在一定的自然条件 和社会经济条件下,设计最佳作物种类和品种结构,以期生产出较多的优质 产品,提高产量和产值,并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一、作物布局的概念及意义 作物布局的概念及意义 1、概念 作物布局是一个地区或一个生产单位种植作物的种类及其种植地点配 置。 。 2、意义 合理的作物布局就是将各种作物安排在相对说来最适合的生态条件和 社会经济条件下,以及充分发挥农作物的生产潜力 ,以及充分发挥农作物的生产潜力,亦即在一定的自然条件 ,亦即在一定的自然条件 和社会经济条件下,设计最佳作物种类和品种结构 ,设计最佳作物种类和品种结构,以期生产出较多的优质 ,以期生产出较多的优质 产品,提高产量和产值 ,提高产量和产值,并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并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二、决定作物布局的因素 (一)作物的生态适应性 1、作物对积温的要求 合理的作物布局,一是要根据当地的气温变化和全年≥0℃,≥10℃ 以上的积温状况,二是要了解各种作物和品种对平均温度和积温的要求。 各种作物所要求的积温有很大差异,就10℃以上活动积温来说,一般 分为:喜凉作物(要求1000一2000℃,如油菜、小麦) 中温作物(要求2000一3000℃,如玉米、高梁、大豆) 喜温作物(要求3000℃以上,如棉花、水稻、花生等)
(一)作物的生态适应性 作物的生态适应性 1、作物对积温的要求 、作物对积温的要求 合理的作物布局,一是要根据当地的气温变化和全年 ,一是要根据当地的气温变化和全年≧0℃,≧10℃ 以上的积温状况,二是要了解各种作物和品种对平均温度和积温的要求 ,二是要了解各种作物和品种对平均温度和积温的要求。 各种作物所要求的积温有很大差异,就10℃以上活动积温来说 ℃以上活动积温来说,一般 分为:喜凉作物(要求1000-2000℃,如油菜、小麦) 中温作物(要求2000-3000℃,如玉米、高梁、大豆) 喜温作物(要求3000℃以上,如棉花、水稻、花生等)。 二、决定作物布局的因素 决定作物布局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