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5 不敢玉看墙工,而且极想得到一盒老和那样的飞蟆 蚣。走到百草园的草丛旁边时,也常常这样想。但直到现 ,总还没有得到,但也没有遇见过赤练蛇和美女蛇。叫 我名字的陌生声音自然是常有的,然而都不是美女蛇 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拍 人(将自己的全形印在雪上)和塑雪罗汉①需要人们鉴 赏②,这是荒园,人迹罕至③,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 薄薄的雪,是不行的;总须积雪盖了地面一两天,鸟能们 次久已无处觅食的时候才好。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 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④,棒上系③ 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 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但所得的是麻雀居 多,也有白颊的“张飞鸟”,性子很躁,养不过夜的。 这是国土的父亲所传授的方法,我却不大能用。明明见 们进去了,拉了绳,跑去一看,却什么都没有,费了半天 力,捉住的不过三四只。国土的父亲是小半天便能捕获几十 识只,装在叉袋里叫音撞音的。我曾经问他得失的缘由,他 ①〔罗汉〕佛教称断绝了一切嗒欲,解脱了烦恼的僧人。②〔鉴〕 鉴定和欣赏。③〔人迹罕(hn)至〕少有人来。迹,足迹、脚印 罕,稀少。④〔秕(b)谷〕长得不饱满的谷粒。 n)〕打结。⑥[张飞乌〕就是鹘鸰(ⅷing),头圆而黑,额纯白; 形状有点像舞台上张飞的脸造,所以惭东有的地方叫它“张飞鸟"。张 飞,三国时蜀国的名将。③〔叉您〕一种装粮食的布袋或者麻, 袋口有夏角,可以打结
6阅读·笫一草元 只静静地笑道:你太性急,来不及等它走到中间。 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①里去了 而且还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也许是因为拔何首鸟 座常哧三 列少期 胺到 ①.[书染就是私,旧时家庭、亲族或教师g己设立的数学处所
从百草回到三味书屋 毁了泥墙吧,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粲家丢了吧 也许是因为站在石井栏上跳了下来吧……都无从①知道。 总而言之:我将不能常到百草园了。Ade,我的蟋蟀们! 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 出门向东,不上半里,走过一道石桥,便是我的先生 的家了。从一扇黑油的竹门进去,第三间是书房。中间挂 眷一块匾道:三味书屋;匾下面是一幅画,画着一只很肥 次的构花鹿伏在古树下。没有孔子牌位,我们便对着那匾 和鹿行礼。第一次算是拜孔子,第二次算是拜先生。 第二次行礼时,先生便和蔼地在一旁答礼。他是一个高 洏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我对他很恭敬 因为我早听到,他是本城中极方正③,质朴,博学的人。 不知从那里听来的,东方朔④也很渊博,他认识一种 虫,名曰“怪哉③”,冤气所化,用酒一浇,就消释⑥了 我很想详细地知道这故事,但阿长是不知道的,因为她毕 竟不渊博。现在得到机会了,可以问先生。 !!! “先生,‘怪哉’这虫,是怎么一回事?……”我上了 :①〔无从〕没办法。②[A〕德语,意思是“别了”或者“再见"; 汉语拼音可谈作adei。③〔方正〕正派。④〔东方朔(前 54前93)〕西汉人。以知识丰富、说话风理基称,有不少关于他的 说。东方,复姓。⑤〔怪哉〕传说中的一种奇怪的虫。据说汉武帝 在路上遇见这种虫,不认识是什么,就问东方朔。东方朔说,这种虫是 森朝冤死在牢狱里的老百姓的化身,是忧整结成的,放在酒里就会落解 这种说法是不科学的。“怪哉”的意思是“稀奇啊”。⑥[消释〕落 解9
日阅读·第一草元 生书,将要退下来的时候⑩,赶忙简。 不知道!”他似乎很不高兴,脸上还有怒色了。 我才知道做学生是不应该问这些事的,只要读书,因 为他是渊傅的宿儒,决不至于不知道,所谓不知道者; 乃是不愿意说。年纪比我大的人,往往如此,我遇见过好 沉几回了。 我就只读书,正午习字,晚上对课。先生最初这几 天对我很严厉,后来却好起来了,不过给我读的书渐渐加 泫多,对课也渐渐地加上字去,从三言到五言,终于到七 言 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虽然小,但在那里也可以 爬上花坛去折蜡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⑤。最好 的工作是捉了苍蠅喂蚂蚁,静悄悄地没有声音。然而同 窗⑥们到园里的太多,太久,可就不行了,先生在书房里 便大叫起来: 人都到那里去了!” 人们便一个一个陆续走回去;一同回去,也不行的。 ①〔上了生书,将要退下来的时候〕(听先生)讲完新课,(我)将要回 到座位上的时候。书塾里,老师教新课叫“上生书”。上生书的时候,学 生走到老师旁边,站在那里听老师讲,听讲完毕,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去 :所以说“退下来“。②〔宿需〕书念得很多的老学者。宿,长久从 事某种工作的意思。③[对课〕旧时学习词句和准备作诗的一种 习。例如老师说“雨”,学生对“风”;老师说“柳绿”,学生对“桃 红"。④〔喜〕这里是“字“的意思 ⑤〔蝉蜕(tu}〕嫌的幼虫 2为成虫时脱下的。[同窗)同在一个学校学习的人
从百草回到三味书屋9 有一条戒尺①,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 常用,普通总不过瞪几眼,大声道 读书!” 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②。有念 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③的,有念“笑人齿缺曰狗窦 大开”的,有念“上九潜龙勿用”的,有念“厥土下上上 锗厥贡苞茅橘柚”的……先生自己也念书。后来,我们的 音便低下去,静下去了,只有他还大声朗读着 :“铁如意,指挥倜甓,一坐皆惊呢~一;金叵罗,颠 倒琳漓噫,千杯未醉嗬 r·r 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 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音,向后拗过去,拗过去。 先生读书入神的时候,于我们是很相宜的。有几个便 用纸糊的盔甲③套在指甲上做戏。我是画画几,用一种叫 作“荆川纸”的,蒙在小说的绣像⑦上一个个描下来; ①〔戒尺〕旧时书塾里教师用来责罚学生(打手心)的木板。②〔人 声鼎沸〕形容人声喧闹。鼎,古代的一种铜铸的锅,一般是三足两耳 沸,水开。鼎沸,本意是锅里的水烧开了,发出响声。③[仁远乎 战我欲斯仁至矣〕语见《论语·述而》。学生念的这一句和下边几句 都是古书上的一些话。老师念的是一篇赋里的话,语末三个语气词是老 师谈时加的。窦,念山u厥,念je。倜傥,念tng叵,念pb。 国〔拗(a)〕这里是用力弯曲的意思。③[盘(ku甲〕古代军 人打仗时穿感的护身的战衣。头上威的叫做“盔”,身上穿的叫儆 “甲“。⑥〔荆川纸〕一种竹纸,薄而略透明。⑦[绣像〕明以来 附存通俗小说卷首的书中人物的白描画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