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学》课程教案 (以《新编审计学》,汪振纲主编,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12年5月第1版为蓝本) 单元一绪论 第一部分学习目标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审计产生和发展的历程,理解并掌握审计的定义,明 确审计的特征,了解审计的目标和职能,理解审计的分类。 第二部分课程内容及学习要求 一、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一)审计产生与发展的社会基础 受托经济贵 关系 (识记 (二)我国审计的产生与发展(了解) 二、审计的定义 (一)审计的定义 1早期定义(了解): 2.现行定义(识记) )审计的本质特征 1.独立性:(识记) 2.权威性。(识记) (三)审计对象 1.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及有关的经济活动:2.被审计单位的会计资料及其相关 资料。 (识记) (四)审计的职能(识记) 1.监督: 2鉴正. 3.评价 )审计的作用(识记 1.制约性(防护性): 2,建设性(促进性)。 二、宙计的分举 (一)按市计主体分类(了解) 1.国家审计 2.内部审计: 3.注册会计师审计 (二)按审计的内容和目的分类(了解) 1.财务报表审计: 2.经营审计 3.合规性审计 (三)其他分类 1.按审计实施时间分类(了解) (1)事前市计: (2)事中审计: (3)事后审计 共21页第1页
共 21 页第 1 页 《审计学》课程教案 (以《新编审计学》,汪振纲主编,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12 年 5 月第 1 版为蓝本) 单元一 绪论 第一部分 学习目标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审计产生和发展的历程,理解并掌握审计的定义,明 确审计的特征,了解审计的目标和职能,理解审计的分类。 第二部分 课程内容及学习要求 一、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一) 审计产生与发展的社会基础 受托经济责任关系。(识记) (二)我国审计的产生与发展(了解) 二、审计的定义 (一) 审计的定义 1. 早期定义(了解); 2. 现行定义(识记)。 (二)审计的本质特征 1. 独立性;(识记) 2. 权威性。(识记) (三)审计对象 1. 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及有关的经济活动;2. 被审计单位的会计资料及其相关 资料。(识记) (四)审计的职能(识记) 1. 监督; 2. 鉴证: 3. 评价。 (五)审计的作用(识记) 1. 制约性(防护性); 2. 建设性(促进性)。 三、审计的分类 (一)按审计主体分类(了解) 1. 国家审计; 2. 内部审计; 3. 注册会计师审计。 (二)按审计的内容和目的分类(了解) 1. 财务报表审计; 2. 经营审计; 3. 合规性审计。 (三)其他分类 1. 按审计实施时间分类(了解) (1)事前审计; (2)事中审计; (3)事后审计
2.按审计执行地点分类(了解》 (1)封地宙计 (2)报送审计 3.按审计范围分类(了解 (1)全部审计: (2)部分审计: (3)专而由计 审计组织形式及审计人员 1.国家审计机关和人 员(了解 2.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了解》 3.民间审计组织和人员 (1)会计师事务所的组织形式(识记) 独资会计师事务所:普通合伙制会计师事务:有限贵任公司制会计师事务所:有限责 任合伙制会计师事务所 (2)会计师事务所的业务范围(识记)》 鉴证业务和相关最务业务。 单元二审计准则和审计职业道德 第一部分学习目标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了解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体系的基本框架:掌握注册注册会计师 职业道德基本准则的内容:理解独立性的含义:能够在实务中识别可能损害独立性的因素 以及掌握维护独立性的一般措施。 第二部分课程内容及学习要求 一、宙计准叫 (一)审计准则体系(了解 1国家审计准则 2.内部审计准则 3.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 (二)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体系 1项基本准则50项具体准则。(了解) (一) 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识记 1.诚信: 2.独立、客观、公正: 3.专业胜任能力和应有的关注: 4.保密: 5.良好的职业行为 对遵循职业道德基本原则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及防范措施 1.不利影响的因素(识记) 自身利益导致不利影响的情形:自我评价导致不利影响的情形:·过度推介导致不利 影响的情形:密切关系良导致不利影响的情形:外在压力导致不利影响的情形。 2.应对不利影响的防范措施(识记) 由行业、法律法规或监管机构规定的防范措施:工作环境中的防范措施 共21页第2页
共 21 页第 2 页 2. 按审计执行地点分类(了解) (1)就地审计; (2)报送审计。 3. 按审计范围分类(了解) (1)全部审计; (2)部分审计; (3)专项审计。 四、审计组织形式及审计人员 1. 国家审计机关和人员(了解) 2. 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了解) 3. 民间审计组织和人员 (1)会计师事务所的组织形式(识记) 独资会计师事务所;普通合伙制会计师事务;有限责任公司制会计师事务所;有限责 任合伙制会计师事务所。 (2)会计师事务所的业务范围(识记) 鉴证业务和相关服务业务。 单元二 审计准则和审计职业道德 第一部分 学习目标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了解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体系的基本框架;掌握注册注册会计师 职业道德基本准则的内容;理解独立性的含义;能够在实务中识别可能损害独立性的因素 以及掌握维护独立性的一般措施。 第二部分 课程内容及学习要求 一、审计准则 (一)审计准则体系(了解) 1. 国家审计准则; 2. 内部审计准则; 3. 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 (二)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体系 1 项基本准则 50 项具体准则。(了解) 二、审计职业道德 (一) 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识记) 1. 诚信; 2. 独立、客观、公正; 3. 专业胜任能力和应有的关注; 4. 保密; 5. 良好的职业行为。 (二)对遵循职业道德基本原则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及防范措施 1. 不利影响的因素(识记) 自身利益导致不利影响的情形;自我评价导致不利影响的情形;.过度推介导致不利 影响的情形;密切关系良导致不利影响的情形;外在压力导致不利影响的情形。 2. 应对不利影响的防范措施(识记) 由行业、法律法规或监管机构规定的防范措施;工作环境中的防范措施
3.解决职业道德问题的思路(了解) (三)独立性 1.独立性的内涵。实质上独立性:形式上独立。(领会 2.保持独立性的思路(了解) 3.对独立性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及防范措施(领会》 经济利益:贷款和担保:商业关系:家庭和私人关系:与审计客户发生雇佣关系:与 审计客户长期存在业务关系:为审计客户提供非鉴证服务:收费:影响独立性的其他事 单元三审计目标与审计计划 第一部分学习目标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财务报表审计的总目标与具体目标:理解管理层认定 与具体审计目标的内容及其相互关系:学习审计计划,认识其意义, 了解审计业务约定书 的定义和基本内容:掌握总体审计策路和具体审计计划的制订方法。 第二部分课程内容及学习要求 对财务报表的合法性和公允性发表审计意见。(识记】 (二)审计的具体目标 1.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的认定 1)与各类交易和事项相关的认定。(识记) 发生:完整性 准确性: 截止:分类。 (2)与期末账户余额相关的认定(识记 存在:权利和义务:完整性:计价和分摊。 (3)与列报相关的认定(识记) 发生及权利和义务:完整性:分类和可理解性:准确性和计价。 2.具体审计 (1)与所审计期间各类交易和事项相关的审计目标(应用) 发生:由发生认定推导的审计目标是确认己记录的交易是真实的。 完整性:由完整性认定推导的审计目标是确认己发生的交易确实已经记录。 准确性:由准确性认定推导出的审计目标是确认已记录的交易是按正确金额反映的。 截止:由截止认定推导出的审计目标是确认接近于资产负债表日的交易记录于恰当的 期间 分类:由分类认定推导出的审计目标是确认被审计单位记录的交易经过适当分类。 (2)与期末账户余额相关的审计目标(应用) 存在:由存在认定推导的审计目标是确认记录的金额确实存在。 权利和义务:由权利和义务认定推导的审计目标是确认资产归属于被审计单位,负债 属于被审计单位的义务 完整性:由完整性认定推导的审计目标是确认己存在的金额均己记录。 计价和分摊: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以恰当的金额包括在财务报表中,与之相关的 计价或分摊调整已恰当记录。 (3)与列报和被露相关的审计目标(应用】 发生以及权利和义务:将没有发生的交易、事项,或与被审计单位无关的交易和事项 共21页第3页
共 21 页第 3 页 3. 解决职业道德问题的思路(了解) (三)独立性 1. 独立性的内涵。实质上独立性;形式上独立。(领会) 2. 保持独立性的思路(了解) 3. 对独立性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及防范措施(领会) 经济利益;贷款和担保;商业关系;家庭和私人关系;与审计客户发生雇佣关系;与 审计客户长期存在业务关系;为审计客户提供非鉴证服务;收费;影响独立性的其他事 项。 单元三 审计目标与审计计划 第一部分 学习目标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财务报表审计的总目标与具体目标;理解管理层认定 与具体审计目标的内容及其相互关系;学习审计计划,认识其意义,了解审计业务约定书 的定义和基本内容;掌握总体审计策略和具体审计计划的制订方法。 第二部分 课程内容及学习要求 一、审计目标 (一) 审计总目标 对财务报表的合法性和公允性发表审计意见。(识记) (二)审计的具体目标 1. 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的认定 (1)与各类交易和事项相关的认定。(识记) 发生;完整性;准确性;截止;分类。 (2)与期末账户余额相关的认定(识记) 存在;权利和义务;完整性;计价和分摊。 (3)与列报相关的认定(识记) 发生及权利和义务;完整性;分类和可理解性;准确性和计价。 2. 具体审计目标 (1)与所审计期间各类交易和事项相关的审计目标(应用) 发生:由发生认定推导的审计目标是确认已记录的交易是真实的。 完整性:由完整性认定推导的审计目标是确认已发生的交易确实已经记录。 准确性:由准确性认定推导出的审计目标是确认已记录的交易是按正确金额反映的。 截止:由截止认定推导出的审计目标是确认接近于资产负债表日的交易记录于恰当的 期间。 分类:由分类认定推导出的审计目标是确认被审计单位记录的交易经过适当分类。 (2)与期末账户余额相关的审计目标(应用) 存在:由存在认定推导的审计目标是确认记录的金额确实存在。 权利和义务:由权利和义务认定推导的审计目标是确认资产归属于被审计单位,负债 属于被审计单位的义务。 完整性:由完整性认定推导的审计目标是确认已存在的金额均已记录。 计价和分摊: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以恰当的金额包括在财务报表中,与之相关的 计价或分摊调整已恰当记录。 (3)与列报和披露相关的审计目标(应用) 发生以及权利和义务:将没有发生的交易、事项,或与被审计单位无关的交易和事项
包括在财务报表中,则违反该目标。 完整性:如果应当披露的事项没有包括在财务报表中,则违反了该目标, 分类和可理解性:财务信息己被恰当地列报和描述 且技露内容表述清楚 准确性和计价:财务信息和其他信息已公允披露,且金额恰当。 (三)财务报表审计的责任划分 1.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和治理层的责任(识记) 治理层对管理层编制财务报表的过程实施有效的监督:管理层按照适用的会计准则和 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编制财务报表。 2.注册会计师的责任(识记 对财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是注册会计师的责任。注册会计师通过签署审计报告确认其 责任。 3,管理层、治理层的责任与注册会计师的责任之间的关系(了解) 管理层和治理层理对编制财务报表承担完全贵任。财务报表审计不能减轻被审计单位 管理层和治理层的责任。 二、审计计划 (一)接受业务委托 1.接受委托前的工作 在接受委托前,注册会计师应当初北了解审计业条环墙。(了解 2.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 (1)审计业务约定书的含义和作用。(了解) (2)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的总体要求。(了解) (3)审计业务约定书的内容(识记) (4)审计业务约定书的范例(领会/应用) (二)制定审计计划 1.总体审计策略(识记 总体审计策略用以确定审计范围、时间安排和方问,并指导具体审计计划的制定。 2.具体审计计划 (1)其体审计计划包括的内容 具体审计计划应当包括风险评估程序、计划实施的进一步审计程序和计划实施的其他 审计程序。(识记 (2)审计过程中对计划的更改(了解 (3)与管理层和治理层的沟通(了解) 3.总体审计策略与具体审计计划的关系(了解) 4.首次接受审计委托的补充考虑 (1)首次接受审计委托时扩展初步业务活动(了解) (2)首次接受审计委托前执行的程序(了解) 单元四审计证据与审计工作底稿 第一部分学习目标 通过学习市计证据,了解审计证据的含义、作用,掌握审计证据的种类,熟悉获取市 计证据的审计程序,掌握作为充分有效的审计证据应具有的基本特征:通过学习审计工作 底稿,应理解审计工作底稿的含义、作用,熟悉形成审计工作底稿格式、内容和范围应考 虑的因素,掌握编制市计工作底稿应包括的要素,堂握审计工作底稿的复核制度及宙计工 作底稿的归档等相关问题。 共21页第4页
共 21 页第 4 页 包括在财务报表中,则违反该目标。 完整性:如果应当披露的事项没有包括在财务报表中,则违反了该目标。 分类和可理解性:财务信息己被恰当地列报和描述,且披露内容表述清楚。 准确性和计价:财务信息和其他信息已公允披露,且金额恰当。 (三)财务报表审计的责任划分 1. 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和治理层的责任(识记) 治理层对管理层编制财务报表的过程实施有效的监督;管理层按照适用的会计准则和 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编制财务报表。 2. 注册会计师的责任(识记) 对财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是注册会计师的责任。注册会计师通过签署审计报告确认其 责任。 3. 管理层、治理层的责任与注册会计师的责任之间的关系(了解) 管理层和治理层理对编制财务报表承担完全责任。财务报表审计不能减轻被审计单位 管理层和治理层的责任。 二、审计计划 (一)接受业务委托 1. 接受委托前的工作 在接受委托前,注册会计师应当初步了解审计业务环境。(了解) 2. 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 (1)审计业务约定书的含义和作用。(了解) (2)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的总体要求。(了解) (3)审计业务约定书的内容(识记) (4)审计业务约定书的范例(领会/应用) (二)制定审计计划 1. 总体审计策略(识记) 总体审计策略用以确定审计范围、时间安排和方向,并指导具体审计计划的制定。 2. 具体审计计划 (1)具体审计计划包括的内容 具体审计计划应当包括风险评估程序、计划实施的进一步审计程序和计划实施的其他 审计程序。(识记) (2)审计过程中对计划的更改(了解) (3)与管理层和治理层的沟通(了解) 3. 总体审计策略与具体审计计划的关系(了解) 4. 首次接受审计委托的补充考虑 (1)首次接受审计委托时扩展初步业务活动(了解) (2)首次接受审计委托前执行的程序(了解) 单元四 审计证据与审计工作底稿 第一部分 学习目标 通过学习审计证据,了解审计证据的含义、作用,掌握审计证据的种类,熟悉获取审 计证据的审计程序,掌握作为充分有效的审计证据应具有的基本特征;通过学习审计工作 底稿,应理解审计工作底稿的含义、作用,熟悉形成审计工作底稿格式、内容和范围应考 虑的因素,掌握编制审计工作底稿应包括的要素,掌握审计工作底稿的复核制度及审计工 作底稿的归档等相关问题
第二部分课程内容及学习要求 一、审计证据 (一)审计证据的概念 审计证据是指注册会计师为了得出审计结论、形成审计意见所获取的所有信息。(识 (二)审计证据的种类 1.审计证据按其外形特征分类 实物证据:书面证据:口头证据:环境证据。(识记)(举例) 2,审计证据按相互关系分类 基本证据:佐证证据:矛盾证据。(识记)(举例) 审计证据的特征 1.审计证据的充分性 审计证据充分性是对审计证据的数量的衡量,是指审计证据的数量能足以使审计人员 形成审计意见。(识记) 影响审计证据充分性的因素:错报风险:审计证据质量:具体审计项目的重要程度: 审计经验:成本 效益原则。(领会) 2.审计证据的适当性 审计证据的适当性,是对审计证据质量的衡量,即审计证据在支持审计意见所依据的 结论方面具有的相关性和可靠性。(识记) (四)巷取审计证据的宙计程序 1.获取审计证据的总体程序(识记 (1)风险评估程序 (2)控制测试 (3)实质性程序 2.获取审计证据的具体程序(方法)(领会应用) (1)松查记录或文件 (2)检查有形资产 (3)观努 (4)询问 (5)函证 (6)重新计算 (7)重新执行 (8)分析程序 分析程序常用的具体方法有比较分析法、比率分析法、合理性测试 法、回归分析法。(应 一、审计工作底稿 (一)审计工作底稿的概念 审计工作底稿是审计证据的载体,是指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形成的审计工作记录 和获取的资料 (识记 (二)审计工作底稿的存在形式和内容 1,审计工作底稿的存在形式 审计工作底稿可以纸质、电子或其他介质形式存在。(了解) 2.宙计工作底德的内容 审计工作底稿通常包括总体审计策略、具体审计计划、分析表 问愿备忘录、重大事 项概要、询证函回函、核对表、有关重大事项的往来邮件,以及对被审计单位文件记录的 共21页第5页
共 21 页第 5 页 第二部分 课程内容及学习要求 一、审计证据 (一)审计证据的概念 审计证据是指注册会计师为了得出审计结论、形成审计意见所获取的所有信息。(识 记) (二)审计证据的种类 1. 审计证据按其外形特征分类 实物证据;书面证据;口头证据;环境证据。(识记)(举例) 2. 审计证据按相互关系分类 基本证据;佐证证据;矛盾证据。(识记)(举例) (三)审计证据的特征 1. 审计证据的充分性 审计证据充分性是对审计证据的数量的衡量,是指审计证据的数量能足以使审计人员 形成审计意见。(识记) 影响审计证据充分性的因素:错报风险;审计证据质量;具体审计项目的重要程度; 审计经验;成本——效益原则。(领会) 2. 审计证据的适当性 审计证据的适当性,是对审计证据质量的衡量,即审计证据在支持审计意见所依据的 结论方面具有的相关性和可靠性。(识记) (四)获取审计证据的审计程序 1. 获取审计证据的总体程序(识记) (1)风险评估程序 (2)控制测试 (3)实质性程序 2. 获取审计证据的具体程序(方法)(领会/应用) (1)检查记录或文件 (2)检查有形资产 (3)观察 (4)询问 (5)函证 (6)重新计算 (7)重新执行 (8)分析程序。分析程序常用的具体方法有比较分析法、比率分析法、合理性测试 法、回归分析法。(应用) 二、审计工作底稿 (一) 审计工作底稿的概念 审计工作底稿是审计证据的载体,是指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形成的审计工作记录 和获取的资料。(识记) (二) 审计工作底稿的存在形式和内容 1. 审计工作底稿的存在形式 审计工作底稿可以纸质、电子或其他介质形式存在。(了解) 2. 审计工作底稿的内容 审计工作底稿通常包括总体审计策略、具体审计计划、分析表、问题备忘录、重大事 项概要、询证函回函、核对表、有关重大事项的往来邮件,以及对被审计单位文件记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