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或复印件。此外,还包括业务约定书、管理建议书、项目组与内部或项目组与被审计 单位举行的会议记录等。(了解) 审计工作底稿的格式 主要是表格形式。(了解) (四)审计工作底稿的要素(识记) 1.被审计单位名称 2.审计项目名称 3.审计项目时点或期间 4.审计过程记 5.审计标识及说明 6.审计结论 7,索引号及编号 8编制若姓名及缩制日制 复核者姓名及编制日期 (五)审计工作底稿的复核 1.审计工作底稿复核的要求(了解) 2.审计工作底稿的复核制度 审计工作底稿实行三级复核制度,就是以项目经理、部门经理、主任会计师为复核 人, 对审 工底稿进行逐级复核。(识记 此外,会计师事务所应当对特定业务实施项目质量控制复核,例如对上市公司财务报 表审计就必须进行项目质量控制复核。(了解) (六)审计工作底稿的归档 1.审计档案的分类 审计档案按照使用期限的长短和作用的大小可分为永久性档案和当期档案两类。(识 记) 2.审计档案的所有权 审计工作底稿的所有权属于承接该项业务的会计师事所。(识记) 3.审计工作底稿的归档期限和保存年限 审计工作底稿的归档期限为审计报告日后的60天内。会计师事务所应当自审计报告日 起,对审计工作底稿至 保存 十年。(识记 审计工作底稿归档期的变动(了解 审计工作底稿归档后的变动(了解) 4.审计档案的保密与调阅(了解) 单元五审计重要性与审计风险 第一部分学习目标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理解重要性的概念及其如何应用:掌握审计风险的构成因素:掌 握重要性与审计风险的关系。 第二部分课程内容及学习要求 一、审计重要性 (一)重要性的概念 财务报表整体重要性可以用一种临界值表示,该临界值就是一项错报(或全部错报的 汇总数)重要到足以改变或影响报表使用者的决策,凡低于该临界值的错报通常被认为不 共21页第6页
共 21 页第 6 页 摘要或复印件。此外,还包括业务约定书、管理建议书、项目组与内部或项目组与被审计 单位举行的会议记录等。(了解) (三)审计工作底稿的格式 主要是表格形式。(了解) (四)审计工作底稿的要素(识记) 1. 被审计单位名称 2. 审计项目名称 3. 审计项目时点或期间 4. 审计过程记录 5. 审计标识及说明 6. 审计结论 7. 索引号及编号 8. 编制者姓名及编制日期 9. 复核者姓名及编制日期 (五)审计工作底稿的复核 1. 审计工作底稿复核的要求(了解) 2. 审计工作底稿的复核制度 审计工作底稿实行三级复核制度,就是以项目经理、部门经理、主任会计师为复核 人,对审计工底稿进行逐级复核。(识记) 此外,会计师事务所应当对特定业务实施项目质量控制复核,例如对上市公司财务报 表审计就必须进行项目质量控制复核。(了解) (六)审计工作底稿的归档 1. 审计档案的分类 审计档案按照使用期限的长短和作用的大小可分为永久性档案和当期档案两类。(识 记) 2. 审计档案的所有权 审计工作底稿的所有权属于承接该项业务的会计师事所。(识记) 3. 审计工作底稿的归档期限和保存年限 审计工作底稿的归档期限为审计报告日后的 60 天内。会计师事务所应当自审计报告日 起,对审计工作底稿至少保存十年。(识记) 审计工作底稿归档期的变动(了解) 审计工作底稿归档后的变动(了解) 4. 审计档案的保密与调阅(了解) 单元五 审计重要性与审计风险 第一部分 学习目标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理解重要性的概念及其如何应用;掌握审计风险的构成因素;掌 握重要性与审计风险的关系。 第二部分 课程内容及学习要求 一、审计重要性 (一)重要性的概念 财务报表整体重要性可以用一种临界值表示,该临界值就是一项错报(或全部错报的 汇总数)重要到足以改变或影响报表使用者的决策,凡低于该临界值的错报通常被认为不
重要,高于临界值的错报说明存在重大错报。(识记) 注册会计师在确定重要性时,需要考虑的因素:(了解) 1重要性的确定要站在财务报表使用者的视角。 2.重要性的确定离不开具体的环境: 3.重要性的确定需要运用职业判断: 4,重要性的确定要考虑数量和性质两个方面。 (二)重要性概念的应用 1.重要性水平初步判断需要考虑的因素(了解 财务报表层次的三 安 注册会计师通常先选定一基准,再乘以某一百分比作为财务报表整体的重要性。(应 用) 如果同一审计期间不同财务报表计算出的重要性水平不同,出于谨慎性的考虑,审计 师应当选择较低的金额作为财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识记) 3.认定层次的重要性水平 (1)确定重要性水平时需要考虑的因素(了解) (2)确定重要性水平时采用的方法 1)单独评估法(应用) 2)分配法(应用) 4.评价审计结果时对重要性的考虑(识记)》 (1)估计每个账户的总体错报 (2)估计所有账户的错报(或漏报)汇总数 (3)错报(或漏报)汇总数超过重要性水平的处理 (4)错报(或漏报)汇总数接近重要性水平的处理 (5)错报(或漏报)汀总数小干面要性水平 二、审计风险 )审计风险的概念 审计风险是指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时注册会计师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识 记) (一)审计风险的构成要素 市计风险取决于重大错报风险和检查风险。(识记 1.重大错报风 重大错报风险是指财务报表在审计前存在重大错报的可能性。(识记) (1)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领会) (2)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 1)固有风险(识记) 2)控制风险(识记)】 2.检查风险 注册会计师实施审计程序后没有发现错报的风险。(识记) (三)检杏风险与重大错报风险的反向关系 在既定的审计风险水平下,可接受的检查风险水平与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结 果呈反向关系。(识记) 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应用 (四)重要性与审计风险的关系 重要性与审计风险之间存在反向关系。重要性和审计证据之间也是反向变动关系。(识 共21页第7页
共 21 页第 7 页 重要,高于临界值的错报说明存在重大错报。 (识记) 注册会计师在确定重要性时,需要考虑的因素:(了解) 1. 重要性的确定要站在财务报表使用者的视角; 2. 重要性的确定离不开具体的环境; 3. 重要性的确定需要运用职业判断; 4. 重要性的确定要考虑数量和性质两个方面。 (二)重要性概念的应用 1.重要性水平初步判断需要考虑的因素(了解) 2.财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 注册会计师通常先选定一基准,再乘以某一百分比作为财务报表整体的重要性。(应 用) 如果同一审计期间不同财务报表计算出的重要性水平不同,出于谨慎性的考虑,审计 师应当选择较低的金额作为财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识记) 3.认定层次的重要性水平 (1)确定重要性水平时需要考虑的因素(了解) (2)确定重要性水平时采用的方法 1)单独评估法(应用) 2)分配法(应用) 4. 评价审计结果时对重要性的考虑(识记) (1)估计每个账户的总体错报 (2)估计所有账户的错报(或漏报)汇总数 (3)错报(或漏报)汇总数超过重要性水平的处理 (4)错报(或漏报)汇总数接近重要性水平的处理 (5)错报(或漏报)汇总数小于重要性水平 二、审计风险 (一)审计风险的概念 审计风险是指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时注册会计师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识 记) (二)审计风险的构成要素 审计风险取决于重大错报风险和检查风险。(识记) 1. 重大错报风险 重大错报风险是指财务报表在审计前存在重大错报的可能性。(识记) (1)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领会) (2)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 1)固有风险(识记) 2)控制风险(识记) 2. 检查风险 注册会计师实施审计程序后没有发现错报的风险。(识记) (三)检查风险与重大错报风险的反向关系 在既定的审计风险水平下,可接受的检查风险水平与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结 果呈反向关系。(识记) 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应用) (四)重要性与审计风险的关系 重要性与审计风险之间存在反向关系。重要性和审计证据之间也是反向变动关系。(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