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高安市太阳中学2008-2009学年度初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总分:120分命题人:刘杰锋) 、积累与运用(22分,) 1.填补下列名句的空缺处或按要求填空。(10分,每空1分) (1)野语有之曰:“ ,我之谓也 (2 ,夜泊秦淮近酒家。 (3) ,归雁入胡天。 (4)中秋之夜,浩月当空,独自在家的你,想表达自己对远在千里之外的父母美好的祝愿, 你会想起苏轼的《明月几时有》的 两句。 (5)晏殊《浣溪沙》中将自然现象与人的感受巧妙结合的句子是 (6)中国古代关于清明、春节、重阳节、中秋节的诗句很多,请写出一个相应的诗句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有误的是()(2分) A.处决(ch) 卑酃(bi) 高屋建瓴(lng) B.请责(j6) 吓(xia) 断壁残垣(yudn) C.解剖(pu) 即使(j) 迥然不同(jng) D.教诲(hu)惩罚( cheng)可歌可泣(q1 3、根据要求改句子。(2分) (1)刘翔虽然在跨栏上有天分,在审美方面也有过人之处。(修改病句) 修改为: (2)我们怎么能随意砍伐树木破坏绿化呢?(改成陈述句) 应该为 4、依饮填入下段文字横线上的句子,最恰当的一组是()(2分 我想到,我们永远无法仰见这些壮士的面容,但是我们随时可以见到他们的重现,我们 走入民间,到处都有与关云长的绘像; 如果我们把关公的五给长髯去 掉,相信就是壮士们的写生了,他们用生命的狂歌,为中国人的历史写下“忠义”两字 ①紫红色的面孔②浓正的长眉⑧写在脸上不可侵犯的正气④丹凤的亮眼 ② ②④①③C⑧②①④D①④②⑧ 5、综合性学习(6分) 今年5月11日是母亲节,班里准备在这天召开班会,班会的主题是“感谢母亲”请你按
江西省高安市太阳中学 2008-2009 学年度初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50 分钟 试卷总分:120 分 命题人:刘杰锋 ) 一、积累与运用(22 分,) 1.填补下列名句的空缺处或按要求填空。(10 分,每空 1 分) (1) 野语有之曰:“————————,————————————”,我之谓也。 (2) ———————— ,夜泊秦淮近酒家。 (3) _______________,归雁入胡天。 (4) 中秋之夜,浩月当空,独自在家的你,想表达自己对远在千里之外的父母美好的祝愿, 你会想起苏轼 的《明月几时有》的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两句。 (5) 晏殊《浣溪沙》中将自然现象与人的感受巧妙结合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中国古代关于清明、春节、重阳节、中秋节的诗句很多,请写出一个相应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有误的是( )(2 分) A. 处.决(chǔ) 卑鄙.(bǐ) 高屋建瓴.(líng) B. 诘.责(jié) 恐吓.(xià ) 断壁残垣(yuán) C. 解剖.(pōu) 即.使(jí) 迥然不同(jiǒng) D. 教诲.(huì) 惩.罚(chéng) 可歌可泣.(qì) 3、根据要求改句子。(2 分) (1)刘翔虽然在跨栏上有天分,在审美方面也有过人之处。(修改病句) 修改为: (2)我们怎么能随意砍伐树木,破坏绿化呢?(改成陈述句) 应该为: 4、依饮填入下段文字横线上的句子,最恰当的一组是( )(2 分) 我想到,我们永远无法仰见这些壮士的面容,但是我们随时可以见到他们的重现,我们 走入民间,到处都有与关云长的绘像; 。如果我们把关公的五给长髯去 掉,相信就是壮士们的写生了,他们用生命的狂歌,为中国人的历史写下“忠义”两字。 ① 紫红色的面孔 ②浓正的长眉 ③ 写在脸上不可侵犯的正气 ④ 丹凤的亮眼 A、① ③ ② ④ B、② ④ ① ③ C、③ ② ① ④ D、① ④ ② ③ 5、综合性学习(6 分) 今年 5 月 11 日是母亲节,班里准备在这天召开班会,班会的主题是“感谢母亲”。请你按
要求完成下列任务。 (1)老师首先向同学们展示了这样一份调查结果统计表 项目 小学生 中生 高中生 祝福母亲生日的 4% 66% 91% 祝福同学生日的 56% 86% 92% 差值 2% 20% 1% ①用简要的文字概述表格所反映的主要信息 分) ②作为初中生的我们,请根据表格内容,谈谈你的感受 (2分) (2)主持人要求每位同学说一句祝福母亲的话,并准备编辑成册,请你为这个册子设计一 个好听的名字。(6个字以内) (2分) 、古诗文阅读(18分) (一)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第6-8题。(6分) 又呈吴郎 杜甫 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 人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 即防远客虽多事,遍插疏篱却甚真 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巾。 注:①扑:打。任:放任②宁:哪能③转须亲:转变成亲善的态度④即防远客:就是 提防吴郎。虽多事:老妇人多心⑤却甚真:却很像真的(要禁止她打枣) 6、诗中颈联的大体意思是什么?(2分) 7、全诗的主旨句是 (2分) 8、这首诗以唐朝的战乱为背景,作者还写了很多这个背景下的作品,请举出一例。(2 分)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9-13题。(12分) 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楚人贻笑 楚人贫居,读《淮南方》:得“螳螂伺蝉自鄣°叶,可以隐形”,遂于树下仰取叶。螳 螂执叶伺蝉,以摘之。叶落树下,树下先有落叶,不能复分别。扫取数斗归,一一以叶自 鄣,问其妻曰:“汝见我不?”妻始时恒答言“见。”经日,乃厌倦不堪,绐。云“不见
要求完成下列任务。 (1)老师首先向同学们展示了这样一份调查结果统计表 项目 小学生 初中生 高中生 祝福母亲生日的 54% 66% 91% 祝福同学生日的 56% 86% 92% 差值 2% 20% 1% ①用简要的文字概述表格所反映的主要信息: (2 分) ②作为初中生的我们,请根据表格内容,谈谈你的感受: (2 分) (2)主持人要求每位同学说一句祝福母亲的话,并准备编辑成册,请你为这个册子设计一 个好听的名字。(6 个字以内) (2 分) 二、古诗文阅读(18 分) (一)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第 6-8 题。(6 分) 又呈吴郎 杜甫 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 人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 即防远客虽多事,遍插疏篱却甚真。 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巾。 注:①扑:打。任:放任 ②宁:哪能 ③转须亲:转变成亲善的态度 ④即防远客:就是 提防吴郎。虽多事:老妇人多心 ⑤却甚真:却很像真的(要禁止她打枣) 6、 诗中颈联的大体意思是什么?(2 分) 7、 全诗的主旨句是—————————,——————————————。(2 分) 8、 这首诗以唐朝的战乱为背景,作者还写了很多这个背景下的作品,请举出一例。(2 分)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 9—13 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楚人贻笑① 楚人贫居,读《淮南方》:得“螳螂伺蝉自鄣②叶,可以隐形”,遂于树下仰取叶。螳 螂执叶伺蝉,以摘之。叶落树下,树下先有落叶,不能复分别。扫取数斗归,一一以叶自 鄣,问其妻曰:“汝见我不?”妻始时恒答言“见。”经日,乃厌倦不堪,绐③云“不见
嘌然大喜,赍叶入市,对面取人物。吏遂缚谁县。县官受辞,自说本末,官大笑,放而不 治 『注释】①选自三国魏邯郸《笑林》。②鄣( zhang)屏障。这里引申作“邋挡”。③绐(dai) 欺骗。④赍(讧)携带。 9、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的停顿处。(2分) 螳螂执叶伺蝉 10、解释下列加点词。(4分) A、楚人贫居 B、得螳螂伺蝉自鄣 叶 C、县官受辞 放而不 治 1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螳螂伺蝉自鄣叶,可以隐形 经日,乃厌倦不堪 C、赍叶入市,对面取人物 D、县官受辞,自说本末 12、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写在下面的横线上。(2分) 13、这则笑话对世人作了哪些告诚?(2分) 、现代文阅读(30分) (一)灾难中,我们并肩而立 陆侠 5月12日14时28分,这一刻让整个中国为之伤恸 汶川大地震,这场波及大半个中国、影响数亿人的灾难,已经造成了万余人遇难。 每一个数字的背后都是一个鲜活的生命,每一个生命的逝去都是我们共同的哀伤。而 遇难者的数量,还在不断增加 我们不能挽回灾难,但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万众一心、举国救援的一幕幕,汇集成 令人动容的感人画面,凝聚成撼动人心的精神力量 这一刻,人们看到了中国的应急速度—在汶川地震后不到半个小时,胡锦涛总书记 立即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尽快抢救伤员,保证灾区人民生命安全。16时,民政部从西安中 央救灾物资储备库紧急调拨5000顶救灾帐篷支援四川灾区;中国地震局启动一级预案,180 人的救援队伍迅速集结飞往灾区;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紧急向灾区调拨救灾物资… 这一刻,人们记住了总理的泪水。“只要有一线希望,我们就要尽全部力量救人,废 墟下哪怕还有一个人,我们都要抢救到底。”不顾余震危险,温家宝总理星夜兼程,抵达 地震灾区都江堰市,在临时搭起的帐篷里指挥救灾。当他踩着泥泞,上瓦砾,看到抢险 人员解救两个被困在废墟下的孩子时,流下了热泪:“听爷爷的话,一定要挺住 这一刻,为了灾区人民的生命,救援行动以分秒计算,援助人员成倍增加。道路损坏, 析梁全部倒塌,车辆无法通行,但挺进汶川的救援之旅没有停步,成都军区700多官兵冒 雨日夜前行,济南军区救援部队凌晨徒步开进 这一刻,500多次余震把400多万成都市民逼上了街头,但5月12目的成都之夜,是
嘿然大喜,赍④叶入市,对面取人物。吏遂缚诣县。县官受辞,自说本末,官大笑,放而不 治。 『注释』①选自三国魏邯郸《笑林》。②鄣(zhāng)屏障。这里引申作“遮挡”。③绐(dài) 欺骗。④赍(jī)携带。 9、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的停顿处。(2 分) 螳 螂 执 叶 伺 蝉 10、解释下列加点词。(4 分) A 、 楚 人 贫 居. B 、 得 螳 螂 伺.蝉 自 鄣 叶 C 、 县 官 受 辞. D 、放而不 治. 1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2 分) A、螳螂伺蝉自鄣叶,可以隐形.. B、经日,乃厌倦..不堪 C、赍叶入市,对面..取人物 D、县官受辞,自说本末.. 12、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写在下面的横线上。(2 分) 13、这则笑话对世人作了哪些告诫?(2 分) 三、现代文阅读(30 分) (一)灾难中,我们并肩而立 陆 侠 5 月 12 日 14 时 28 分,这一刻让整个中国为之伤恸。 汶川大地震,这场波及大半个中国、影响数亿人的灾难,已经造成了万余人遇难。 每一个数字的背后都是一个鲜活的生命,每一个生命的逝去都是我们共同的哀伤。而 遇难者的数量,还在不断增加。 我们不能挽回灾难,但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万众一心、举国救援的一幕幕,汇集成 令人动容的感人画面,凝聚成撼动人心的精神力量! 这一刻,人们看到了中国的应急速度——一在汶川地震后不到半个小时,胡锦涛总书记 立即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尽快抢救伤员,保证灾区人民生命安全。l 6 时,民政部从西安中 央救灾物资储备库紧急调拨 5000 顶救灾帐篷支援四川灾区;中国地震局启动一级预案,l80 人的救援队伍迅速集结飞往灾区;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紧急向灾区调拨救灾物资…… 这一刻,人们记住了总理的泪水。“只要有一线希望,我们就要尽全部力量救人,废 墟下哪怕还有一个人,我们都要抢救到底。”不顾余震危险,温家宝总理星夜兼程,抵达 地震灾区都江堰市,在临时搭起的帐篷里指挥救灾。当他踩着泥泞,攀上瓦砾,看到抢险 人员解救两个被困在废墟下的孩子时,流下了热泪:“听爷爷的话,一定要挺住。” 这一刻,为了灾区人民的生命,救援行动以分秒计算,援助人员成倍增加。道路损坏, 桥梁全部倒塌,车辆无法通行,但挺进汶川的救援之旅没有停步,成都军区 700 多官兵冒 雨日夜前行,济南军区救援部队凌晨徒步开进…… 这一刻,500 多次余震把 400 多万成都市民逼上了街头,但 5 月 12 目的成都之夜,是
充满温情和关爱的特别之夜。当夜,威都街头无数个献血点和医疗站,前来就血的人排队 站满整条街… 这一刻,成灌高速路上,数百辆出租车拉着应急灯奔赴都江堰灾区。没有人给他们 分钱,更没有任何人有过要求和命令。出租车司机却甘愿冒着莫大危险前往灾区救援 这一刻,唐山市组织了医疗队和抢险队从抗展纪念碑启程,赶赴四川灾区… 没有人希望灾难发生,但灾难来临之际,往往考验着一个国家的国民素质。在猝不及 防的灾难面前,更需要心与心的关怀和交融.这是战胜灾难的强大精神力量,是中华民族 千百年来百折不挠的奥秘所在。 曾经有过同样伤痛的唐山人,在互联网贴吧里的深情留言代表了所有人的心声:“告 诉灾区人民:我们和你们在一起。 是的,我们在一起。灾难固然让我们伤痛,但也让我们空前团结。灾难中,每一位受 灾群众都不孤单,因为我们是血脉相连的大家庭,我们在一起,心心相连,手手相扣,并 肩而立。 (选自2008年5月14日《人民日报》,略有改动 14、依次填入下面这段文字横线上的成语,正确的一项是()。(2分) 汶川地震,举世同悲; 患难与共,尤显炎黄子孙血浓于水的同胞情 园殇之日,重生之时;中国挺住,四川雄起,愈见华夏儿女_的民族魂。 A.风雨飘摇百炼成钢B.风雨飘摇百折不挠 C.风雨同舟百炼成钢D.风雨同舟百折不挠 15.联系上下文,具体评析下面加点词语的作用。(4分) ①不顾余震危险,温家宝总理星夜兼程,抵达地震灾区都江堰市,在临时搭起的帐篷里 指挥救灾。 ②500多次余震把400多万成都市民逼上了街头,但5月12日的成都之夜,是充满温情 和关爱的特别之夜。 16.文末画线句说:“这是战胜灾难的强大精神力量,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百折不挠的奥 秘所在。”你认为这个“奥秘”是什么?(3分) 17.这篇文章令人感动,请从本文主体部分的选材和结构两个方面作简要分析。(4分) ①选材: ②结构 18.根据你的所见所闻,请给文章补写一个在“这一刻”发生的与灾区人民并肩而立的事 例。(30竽左右)(3分) 这一刻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19~24题。(14分) 人"证 在火车上,一个很漂亮的女列车员盯着一个民工模样的中年人,大声说:"查票! 中年人浑身上下一阵翻找,终于找到了,却捏在手里不想交出去
充满温情和关爱的特别之夜。当夜,威都街头无数个献血点和医疗站,前来献血的人排队 站满整条街…… 这一刻,成灌高速路上,数百辆出租车拉着应急灯奔赴都江堰灾区。没有人给他们一 分钱,更没有任何人有过要求和命令。出租车司机却甘愿冒着莫大危险前往灾区救援…… 这一刻,唐山市组织了医疗队和抢险队从抗震纪念碑启程,赶赴四川灾区…… 没有人希望灾难发生,但灾难来临之际,往往考验着一个国家的国民素质。在猝不及 防的灾难面前,更需要心与心的关怀和交融.这是战胜灾难的强大精神力量,是中华民族 千百年来百折不挠的奥秘所在。 曾经有过同样伤痛的唐山人,在互联网贴吧里的深情留言代表了所有人的心声:“告 诉灾区人民:我们和你们在一起。” 是的,我们在一起。灾难固然让我们伤痛,但也让我们空前团结。灾难中,每一位受 灾群众都不孤单,因为我们是血脉相连的大家庭,我们在一起,心心相连,手手相扣,并 肩而立。 (选自 2008 年 5 月 14 日《人民日报》,略有改动) 14、依次填入下面这段文字横线上的成语,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汶川地震,举世同悲; ,患难与共,尤显炎黄子孙血浓于水的同胞情。 圆殇之日,重生之时;中国挺住,四川雄起,愈见华夏儿女 的民族魂。 A.风雨飘摇 百炼成钢 B.风雨飘摇 百折不挠 C.风雨同舟 百炼成钢 D.风雨同舟 百折不挠 15.联系上下文,具体评析下面加点词语的作用。(4 分) ①不顾余震危险,温家宝总理星夜兼程 ....,抵达地震灾区都江堰市,在临时搭起的帐篷里 指挥救灾。 ②500 多次余震把 400 多万成都市民逼上了街头,但.5 月 l2 日的成都之夜,是充满温情 和关爱的特别之夜。 16.文末画线句说:“这是战胜灾难的强大精神力量,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百折不挠的奥 秘所在。”你认为这个“奥秘”是什么?(3 分) 17.这篇文章令人感动,请从本文主体部分的选材和结构两个方面作简要分析。(4 分) ①选材: ②结构: 18.根据你的所见所闻,请给文章补写一个在“这一刻”发生的与灾区人民并肩而立的事 例。(30 字左右)(3 分) 这一刻,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 19~24 题。(14 分) “人”证 在火车上,一个很漂亮的女列车员盯着一个民工模样的中年人,大声说:“查票!” 中年人浑身上下一阵翻找,终于找到了,却捏在手里不想交出去
列车员朝他手上瞅了一眼,怪怪地笑了笑,说:这是儿童票。 中年人憋红了脸,嗫嚼着说:儿童票不是跟残疾人票价格一样吗? 儿童票和残疾人票的价格都是全票的一半,列车员当然知道。她打量了中年人一番, 问道:“你是残疾人? 我是残疾人。 那你把残疾证给我看看。 中年人紧张起来,说:“我没有残疾证。买票的时候,售票员就向我要残疾证, 我没办法才买的儿童票。 列车员冷笑了一下:"没有残疾证,怎么能证明你是残疾人啊? 中年人没有做声,只是轻轻把鞋子脱下,又将裤腿挽了起来一一他只有半个脚掌 列车员斜眼看了看,说:我要看的是证件!是上面印着残疾证三个字的本本!是 残联盖的钢印! 中年人一副苦瓜脸,解释说:"我没有当地户口,人家不给办理残疾证。而且,我是 在私人工地干活,出了事之后老板就跑了,我也没钱到医院做评定… 列车长闻讯而来,询问情况 中年人再一次向列车长说明,自己是一个残疾人,买了一张和残疾人票一样价格的 列车长也问:“你的残疾证呢?〃 中年人说他没有残疾证,接着就让列车长看他的半个脚掌 列车长连看都没看,便不耐烦地说:"我们只认证不认人!有残疾证就是残疾人,有 残疾证才能享受残疾人票的待通。你赶快补票吧。 中年人一下子蔫了。 他翻遍了全身的口袋和行李,只有几块钱,根本不够补票。他带着哭腔对列车长说: 我的脚掌被机器轧掉一半之后,就再也打不了工了。没有钱,连老家也回不去了,这张 半价票还是老乡们凑钱给我买的呢。求您高抬贵手,放过我吧1〃 列车长坚决地说:“那不行。 那个女列车员趁机对列车长说:"让他去车头铲煤吧,算做义务劳动。 列车长想了想,说:"好。 中年人对面的一个老同志看不惯了,他站起来,盯着列车长的眼睛,说:“你是不是 男人?
列车员朝他手上瞅了一眼,怪怪地笑了笑,说:“这是儿童票。” 中年人憋红了脸,嗫嚅着说:“儿童票不是跟残疾人票价格一样吗?” 儿童票和残疾人票的价格都是全票的一半,列车员当然知道。她打量了中年人一番, 问道:“你是残疾人?” “我是残疾人。” “那你把残疾证给我看看。” 中年人紧张起来,说:“我……没有残疾证。买票的时候,售票员就向我要残疾证, 我没办法才买的儿童票。” 列车员冷笑了一下:“没有残疾证,怎么能证明你是残疾人啊?” 中年人没有做声,只是轻轻把鞋子脱下,又将裤腿挽了起来――他只有半个脚掌. 列车员斜眼看了看,说:“我要看的是证件!是上面印着‘残疾证’三个字的本本!是 残联盖的钢印!” 中年人一副苦瓜脸,解释说:“我没有当地户口,人家不给办理残疾证。而且,我是 在私人工地干活,出了事之后老板就跑了,我也没钱到医院做评定……” 列车长闻讯而来,询问情况。 中年人再一次向列车长说明,自己是一个残疾人,买了一张和残疾人票一样价格的 票…… 列车长也问:“你的残疾证呢?” 中年人说他没有残疾证,接着就让列车长看他的半个脚掌。 列车长连看都没看,便不耐烦地说:“我们只认证不认人!有残疾证就是残疾人,有 残疾证才能享受残疾人票的待遇。你赶快补票吧。” 中年人一下子蔫了。 他翻遍了全身的口袋和行李,只有几块钱,根本不够补票。他带着哭腔对列车长说: “我的脚掌被机器轧掉一半之后,就再也打不了工了。没有钱,连老家也回不去了,这张 半价票还是老乡们凑钱给我买的呢。求您高抬贵手,放过我吧!” 列车长坚决地说:“那不行。” 那个女列车员趁机对列车长说:“让他去车头铲煤吧,算做义务劳动。” 列车长想了想,说:“好。” 中年人对面的一个老同志看不惯了,他站起来,盯着列车长的眼睛,说:“你是不是 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