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浦区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初三模拟测试 语文试卷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2012年5月 [考生注意:本卷共有27题。请将所有答案写在答卷上,写在试卷上不计分] 第一部分阅读(90分) 、文言文阅读(共42分) (一)默写(18分) 1.僵卧孤村不自哀,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2.蜂蝶纷纷过墙去 。(雨晴》) 3.几处早莺争暖树 。(《钱塘湖春行》) 五十弦翻塞外声。(《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5.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醉翁亭记》) 6. 积于今六十岁矣;(《捕蛇者说》) (二)阅读古诗词,完成7—8题(4分)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唐·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干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7.“巴山楚水”一词在诗中是指的意思是。(2分) 8.下列对有关诗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首联表达了作者长期被贬谪弃置的心酸和愤懑之情。 B.颔联用典,既表达对故友的怀念,又抒发对岁月流逝、世事变迁的怅惘感慨。 C.颈联作者以沉舟、病树自喻,固然使人惆怅,但更使人感叹的是他豁达的襟怀
杨浦区 2011 学年度第二学期初三模拟测试 语文试卷 (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00 分钟) 2012 年 5 月 [考生注意:本卷共有 27 题。请将所有答案写在答卷上,写在试卷上不计分][ 第一部分阅读(90 分) 一、文言文阅读(共 42 分) (一)默写(18 分) 1.僵卧孤村不自哀,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2.蜂蝶纷纷过墙去, 。(雨晴》) 3.几处早莺争暖树, 。(《钱塘湖春行》) 4. ,五十弦翻塞外声。(《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5.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醉翁亭记》) 6. ,积于今六十岁矣;(《捕蛇者说》) (二)阅读古诗词,完成 7——8 题(4 分)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唐﹒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7.“巴山楚水”一词在诗中是指的意思是。(2 分) 8.下列对有关诗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首联表达了作者长期被贬谪弃置的心酸和愤懑之情。 B.颔联用典,既表达对故友的怀念,又抒发对岁月流逝、世事变迁的怅惘感慨。 C.颈联作者以沉舟、病树自喻,固然使人惆怅,但更使人感叹的是他豁达的襟怀
D.尾联点明题意。表现作者感谢好友关怀,有了暂时振作的精神,似豪放实沉郁 (三)阅读下文完成9-11题(8分) 黠鼠赋 ①苏子夜坐,有鼠方啮。拊床而止之,既止复作。使童子烛之,有橐中空,嘐嘐聱聱, 声在橐中。曰:“嘻!此鼠之见闭而不得去者也。”,发而视之,寂无所有,举烛而索,中有 死鼠。童子惊曰:“是方啮也,而遽死耶?向为何声,岂其鬼耶?”覆而出之,堕地乃走, 虽有敏者,莫措其手。 ②苏子叹曰:“异哉!是鼠之黠也。闭于橐中,橐坚而不可穴也。故不啮而啮,以声致 人;不死而死,以形求脱也。吾闻有生,莫智于人。扰龙伐蛟,登龟狩麟,役万物而君之 卒见使于一鼠;堕此虫之计中,惊脱兔于处女,乌在其为智也。” 9.本文作者是朝的,我们在教材中还学过他的作品(2分) 10.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3分) 不死而死,以形求脱也。 11.下列是从文中得到的启示,表述最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第①段运用语言、动作描写,生动描绘鼠假死逃脱,童子困惑惊怪、措手不及等情状 B.第②段侧重议论,分析鼠逃脱的伎俩,感慨身为万物之灵的人也不免被老鼠所蒙骗 C.本文中“鼠之黠”和“人之智”形成鲜明对比,促人深省。 D.本文是一篇理趣兼胜的抒情散文,叙述一只黠鼠脱逃的故事,告诉我们做事应当一心 意 (四)阅读下文,完成12-15题(12分) 郑之鄙人学为盖,三年成而大旱,无所用,弃而为桔槔°。三年而大雨。又无所用,则还 为盖焉。未几,盗起,民尽戎服,鲜用盖者。欲学为兵,则老矣。越有善农者,凿田种稻 三年皆涝,人谓宜泄水种黍,弗听,而仍其旧。乃大旱连岁,计其获,则偿歉而焉。故曰 旱斯具舟,热斯具裘,天下之名言也
D.尾联点明题意。表现作者感谢好友关怀,有了暂时振作的精神,似豪放实沉郁。 (三)阅读下文完成 9—11 题(8 分) 黠鼠赋 ①苏子夜坐,有鼠方啮。拊床而止之,既止复作。使童子烛之,有橐中空,嘐嘐聱聱, 声在橐中。曰:“嘻!此鼠之见闭而不得去者也。”,发而视之,寂无所有,举烛而索,中有 死鼠。童子惊曰:“是方啮也,而遽死耶?向为何声,岂其鬼耶?”覆而出之,堕地乃走, 虽有敏者,莫措其手。 ②苏子叹曰:“异哉!是鼠之黠也。闭于橐中,橐坚而不可穴也。故不啮而啮,以声致 人;不死而死,以形求脱也。吾闻有生,莫智于人。扰龙伐蛟,登龟狩麟,役万物而君之, 卒见使于一鼠;堕此虫之计中,惊脱兔于处女,乌在其为智也。” 9. 本文作者是朝的,我们在教材中还学过他的作品(2 分) 10.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3 分) 不死而死,以形求脱也。 11.下列是从文中得到的启示,表述最.不恰当 ...的一项是( )(3 分) A.第①段运用语言、动作描写,生动描绘鼠假死逃脱,童子困惑惊怪、措手不及等情状。 B.第②段侧重议论,分析鼠逃脱的伎俩,感慨身为万物之灵的人也不免被老鼠所蒙骗。 C.本文中“鼠之黠”和“人之智”形成鲜明对比,促人深省。 D.本文是一篇理趣兼胜的抒情散文,叙述一只黠鼠脱逃的故事,告诉我们做事应当一心一 意。 (四)阅读下文,完成 12—15 题(12 分) 郑之鄙人学为盖①,三年成而大旱,无所用,弃而为桔槔②。三年而大雨。又无所用,则还 为盖焉。未几,盗起,民尽戎服③,鲜用盖者。欲学为兵,则老矣。越有善农者,凿田种稻, 三年皆涝,人谓宜泄水种黍,弗听,而仍其旧。乃大旱连岁,计其获,则偿歉而赢焉。故曰 “旱斯具舟,热斯具裘④,天下之名言也
『注』①盖伞。②桔槔:井上汲水的工具。③戎服:军服,能挡雨。④裘:毛皮衣服。 12.解释加点字。(4分) (1)郑之鄙人鄙()(2)民尽戎服尽 13.对画线句“人谓宜泄水种黍,弗听,而仍其旧”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人们说应该排水后改种黍米,他不听,仍旧干他的庄稼活。 B.人们说适宜排水后改种黍米,他不听,仍旧干他的庄稼活。 C.人们说应该排水后改种黍米,他不听,仍然干他原来的活 D.人们说适宜排水后改种黍米,他不听,仍然干他原来的活 14.从文中看,郑之鄙人最终一事无成的原因是:(2分) 15.请用一个成语或俗语或名言概括“旱斯具舟,热斯具裘”阐述的道理。(3分) 二、现代文阅读(48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16—20题(21分) 穿越”应该适可而止 陈军 ①穿越到明朝当了一回王爷,自己成了三国中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网络上,这类 穿越小说大行其道,颇受欢迎,而现在不少中小学生在作文里也玩起了穿越。他们从自己的 时空转换到了另外一个时空,或穿越到外星球,成了谈判专家,调解外星球和地球的纷争 或穿越到异类那里,自己成为了异类的子孙 ②孩子们为什么热衷于穿越呢?原因有二:其一,是受了网络小说的影响,漫画、网络 小说等“快餐阅读”,简单易懂,更容易上手,学生们觉得“穿越文″新鲜好玩,喜欢模仿; 其二,学校生活过于单调与平淡。他们大多是“两点一线”,不是回家就是上学,顶多周末 参加培训玨,导致孩子寻找生活素材的能力很弱。相比之下,想象中的世界更丰富多彩,有
『注』①盖:伞。②桔槔:井上汲水的工具。 ③戎服: 军 服 ,能挡 雨。④裘:毛皮衣服。 12.解释加点字。(4 分) (1)郑之鄙.人鄙()(2)民尽.戎服尽( ) 13.对画线句“人谓宜泄水种黍,弗听,而仍其旧”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 人们说应该排水后改种黍米,他不听,仍旧干他的庄稼活。 B.人们说适宜排水后改种黍米,他不听,仍旧干他的庄稼活。 C. 人们说应该排水后改种黍米,他不听,仍然干他原来的活。 D.人们说适宜排水后改种黍米,他不听,仍然干他原来的活。 14.从文中看,郑之鄙人最终一事无成的原因是:(2 分) ①;②。 15.请用一个成语或俗语或名言概括“旱斯具舟,热斯具裘”阐述的道理。(3 分) 。 二、现代文阅读(48 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 16—20 题(21 分) “穿越”应该适可而止 陈军 ①穿越到明朝当了一回王爷,自己成了三国中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在网络上,这类 穿越小说大行其道,颇受欢迎,而现在不少中小学生在作文里也玩起了穿越。他们从自己的 时空转换到了另外一个时空,或穿越到外星球,成了谈判专家,调解外星球和地球的纷争; 或穿越到异类那里,自己成为了异类的子孙…… ②孩子们为什么热衷于穿越呢?原因有二:其一,是受了网络小说的影响,漫画、网络 小说等“快餐阅读”,简单易懂,更容易上手,学生们觉得“穿越文”新鲜好玩,喜欢模仿; 其二,学校生活过于单调与平淡。他们大多是“两点一线”,不是回家就是上学,顶多周末 参加培训班,导致孩子寻找生活素材的能力很弱。相比之下,想象中的世界更丰富多彩,有
话可写。有因必有果,中学生玩穿越,似乎无可厚非,何况这还有助于他们想象力的培养。 但是万事不可过头,如果中学生一味玩穿越,好事就变成了坏事 ③首先我们从孩子们玩穿越的原因来看,他们迷恋“快餐阅读”,他们模仿“快餐”,他 们自己制作的也是“快餐"。“快餐”的最大特点是快,但制作过程中少了深思熟虑,自然就 少了严谨;制作过程中多了浮躁,自然就多了疏漏。作文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古人曾说″”, 而孩子们乐于玩穿越却恰恰是浮躁的表现。他们的“作品″自然会缺乏那份大气、那份沉稳 那份厚重,即便博得一时的喝彩,也会换来长久的冷寂。 ④时下,人们感叹鲁迅、郭沫若、茅盾等大家风范不存,而制造文学泡沫的人大行其道 让人产生“前有古人,后无来者”的忧虑。如果当今学生沉湎于穿越体中,中国未来的经 典创造就是天方夜谭,就是虚幻的聊斋,而中国当代文学史必将是令人愜惶的断代史。如果 我们把中国当代文学发展的希望寄托在“90后”身上,我们就应谆谆告诫“90后”,现在 这个时代需要的是经典需要的不是昙花一现的泡沫而他们要在未来完成创造经典的任务, 就必须在平时的创作中将写作的一招一式学到位,做到烂熟于心,而不是凭着天马行空的唯 法宝”制造干篇一律的“穿越体 ⑤此外,中学生一味沉湎于“穿越体”中,对他们的人格养成有百害而无利,在想象 中他们“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喜欢谁就是谁”,尽管可以慰藉他们现实中那颗“不安分″的 心,但是长此以往,他们或将产生对现实世界的冷漠,他们或将与现实世界方枘圆凿°,他 们或将舍弃脚踏实的艰苦奋斗作风,或将推卸历史使命时代责任之重担,其后果不堪设想。 须知,这个世界绝没有仅靠想象就可以进入的“理想国”,这个世界绝没有仅靠想象就可以 安身的“桃花源”或“温柔乡"。 ⑥所以,“穿越”应该适可而止。 (文章稍有改动) 『注』①方枘囻凿:枘,榫头;凿,榫眼。方枘装不进圆凿。比喻格格不入,不能相合
话可写。有因必有果,中学生玩穿越,似乎无可厚非,何况这还有助于他们想象力的培养。 但是万事不可过头,如果中学生一味..玩穿越,好事就变成了坏事。 ③首先我们从孩子们玩穿越的原因来看,他们迷恋“快餐阅读”,他们模仿“快餐”,他 们自己制作的也是“快餐”。“快餐”的最大特点是快,但制作过程中少了深思熟虑,自然就 少了严谨;制作过程中多了浮躁,自然就多了疏漏。作文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古人曾说“”, 而孩子们乐于玩穿越却恰恰是浮躁的表现。他们的“作品”自然会缺乏那份大气、那份沉稳、 那份厚重,即便博得一时的喝彩,也会换来长久的冷寂。 ④时下,人们感叹鲁迅、郭沫若、茅盾等大家风范不存,而制造文学泡沫的人大行其道, 让人产生“前有古人,后无来者”的忧虑。如果当今学生沉湎 于穿越体中,中国未来的经 典创造就是天方夜谭,就是虚幻的聊斋,而中国当代文学史必将是令人恓惶的断代史。如果 我们把中国当代文学发展的希望寄托在“90 后”身上,我们就应谆谆告诫“90 后”,现在 这个时代需要的是经典,需要的不是昙花一现的泡沫,而他们要在未来完成创造经典的任务, 就必须在平时的创作中将写作的一招一式学到位,做到烂熟于心,而不是凭着天马行空的唯 一“法宝”制造千篇一律的“穿越体”。 ⑤此外,中学生一味沉湎于“穿越体”中,对他们的人格养成有百害而无一利,在想象 中他们“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喜欢谁就是谁”,尽管可以慰藉他们现实中那颗“不安分”的 心,但是长此以往,他们或将产生对现实世界的冷漠,他们或将与现实世界方枘圆凿①,他 们或将舍弃脚踏实的艰苦奋斗作风,或将推卸历史使命时代责任之重担,其后果不堪设想。 须知,这个世界绝没有仅靠想象就可以进入的“理想国”,这个世界绝没有仅靠想象就可以 安身的“桃花源”或“温柔乡”。 ⑥所以,“穿越”应该适可而止。 (文章稍有改动) 『注』①方枘圆凿:枘,榫头;凿,榫眼。方枘装不进圆凿。比喻格格不入,不能相合
16.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3分) 17.(1)第②段加点词语“一味”,不能删的理由是:(3分) (2)下列诗句不适合放入第③段横线上的一句话是( )(2分) A.夜学晓不休,苦吟神鬼愁。B.两年三句得,一吟双泪流。 C.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D.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 18.第④段论证的思路结构是式,作者先简述中国当代文学令人忧虑的现状,接着分析,最 后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论证思路清晰。(3分) 19.“穿越”应该适可而止。从全文看,作者认为“穿越适可”的原因是:“而止”的原因 是①②。(6分) 20.联系实际,谈谈你对第⑤段划线句的感悟。(4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21-26题(27分) (1)这年的冬天来得特别晩,第一场严霜落下的时候,快到腊月了,空气奇寒,走出门来, 哈气几近成冰 (2男人从工地上回来,一进门就咳声叹气,老板还是没有发工资的意思,若是上劳动部 门告他吧,又怕老板因此就辞退他,毕竟男人已经49岁了,眼看着就要步入老年,找份工 作毕竟不容易。若是不告老板,眼看着年日渐逼近了,儿子就要回来了,下一学期的学费就 成了问题。尤其是男人听说最近儿子又交了女朋友,花销势必会更大,男人膝下就这一个孩 子,老伴儿走得早,男人不想让儿子感到生活的压力,于是,时时处处在给自己塑造能量强 大的父亲形象 3下午,男人想利用每周一下午的休息时间,到郊区去捡拾些废旧品,以贴补家用
16.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3 分) 17.(1)第②段加点词语“一味”,不能删的理由是:( 3 分) (2)下列诗句不适合放入第③段横线上的一句话是( )(2 分) A.夜学晓不休,苦吟神鬼愁。B.两年三句得,一吟双泪流。 C.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D.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 18. 第④段论证的思路结构是式,作者先简述中国当代文学令人忧虑的现状,接着分析,最 后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论证思路清晰。(3 分) 19. “穿越”应该适可而止。从全文看,作者认为“穿越适可”的原因是;“而止”的原因 是①②。(6 分) 20.联系实际,谈谈你对第⑤段划线句的感悟。(4 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 21—26 题(27 分) ⑴这年的冬天来得特别晚,第一场严霜落下的时候,快到腊月了,空气奇寒,走出门来, 哈气几近成冰。 ⑵男人从工地上回来,一进门就咳声叹气,老板还是没有发工资的意思,若是上劳动部 门告他吧,又怕老板因此就辞退他,毕竟男人已经 49 岁了,眼看着就要步入老年,找份工 作毕竟不容易。若是不告老板,眼看着年日渐逼近了,儿子就要回来了,下一学期的学费就 成了问题。尤其是男人听说最近儿子又交了女朋友,花销势必会更大,男人膝下就这一个孩 子,老伴儿走得早,男人不想让儿子感到生活的压力,于是,时时处处在给自己塑造能量强 大的父亲形象。 ⑶下午,男人想利用每周一下午的休息时间,到郊区去捡拾些废旧品,以贴补家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