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业效能实证研究”学习质量调研 九年级语文学科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2012.4 学生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28题。 2.请将所有答案用黑墨水钢笔或水笔做在答卷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 第一部分阅读(90分) 、文言文(42分) (一)默写。(18分) 盈盈一水间 (《迢迢牵牛星》) 2.造化钟神秀, 。(《望岳》) 西北望,射天狼。(《江城子·密州出猎》) 4.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 。(《天净沙·秋》) 问今是何世 (《桃花源记》) 在乎山水之间也。(《醉翁亭记》) (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第7-8题(4分) 蝶恋花 【宋】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这首词主要围绕一个“ 字展开。(2分) 8.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上片“伫倚”句写主人公久久地伫立在一座破旧的楼台上极目远眺 B.上片“草色”句以西风、衰草、夕阳烘托出一种凄美、孤单的氛围。 C.下片“拟把”句写主人公豪饮放歌,起初十分痛快,但渐感索然无味。 D.下片“衣带”句以“衣带渐宽”写消瘦之状,以“终不悔”直抒胸臆 (三)阅读下文,完成9-11题(8分)
“学业效能实证研究”学习质量调研 九年级语文学科 (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00 分钟) 2012.4 学生注意事项: 1. 本试卷共 28 题。 2. 请将所有答案用黑墨水钢笔或水笔做在答卷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 第一部分 阅读(90 分) 一、 文言文 (42 分) (一) 默写 (18 分) 1.盈盈一水间, 。(《迢迢牵牛星》) 2.造化钟神秀, 。(《望岳》) 3. ,西北望,射天狼。(《江城子·密州出猎》) 4.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 。(《天净沙·秋》) 5.问今是何世, , 。(《桃花源记》) 6. ,在乎山水之间也。(《醉翁亭记》) (二)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第 7—8 题 (4 分) 蝶恋花 【宋】 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7.这首词主要围绕一个“ ”字展开。(2 分) 8.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 上片“伫倚”句写主人公久久地伫立在一座破旧的楼台上极目远眺。[来源:学科网] B.上片“草色”句以西风、衰草、夕阳烘托出一种凄美、孤单的氛围。 C. 下片“拟把”句写主人公豪饮放歌,起初十分痛快,但渐感索然无味。 D.下片“衣带”句以“衣带渐宽”写消瘦之状,以“终不悔”直抒胸臆。 (三) 阅读下文,完成 9—11 题 (8 分)
①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干人大呼,百干儿 哭,百干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干齐作;又夹百干求救声,曳屋 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 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 欲先走。 ②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撒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9.以上语段节选自课文《 》,作者是代的林嗣环。(2分) 10.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注意加点字的含义。(3分)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 11.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①段描写口技艺人的摹声由细弱至洪大,由简单至混杂 B.第①段描写宾客信以为真的失态场面,表现其对表演的由衷赞叹。 C.第②段虽无一字描写口技艺人的摹声表演,却令读者久久回味 D.选文完整地展现了口技表演“静—一动一一静”的变化过程。 (四)阅读下文,完成12-15题(12分) 魏文侯燕饮,皆令诸大夫论己。或言君仁,或言君义,或言君之智也。至于任座,任 座日:“君不肖君也。得中山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是以知君之不肖也。”文侯不 说,知于颜色。任座趋而出。次及②翟黄,翟黄曰:“君贤君也。臣闻其主贤者,其臣之言 直。今者任座之言直,是以知君之贤也。”文侯喜曰:“可反欤?”翟黄对日:“奚为不可?臣 闻忠臣毕其忠,而不敢远其死。座殆尚在于门。”翟黄往视之,任座在于门,以君令召之。 任座入,文侯下阶而迎之,终座以为上客 (选自《吕氏春秋》) 【注】①燕:通“宴”,宴请。②次及:依次轮到。③毕:竭尽
①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 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 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 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 欲先走。 ②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9. 以上语段节选自课文《 》,作者是 代的林嗣环。(2 分) 10.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注意加点字的含义。(3 分)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 11.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第①段描写口技艺人的摹声由细弱至洪大,由简单至混杂。 B.第①段描写宾客信以为真的失态场面,表现其对表演的由衷赞叹。 C.第②段虽无一字描写口技艺人的摹声表演,却令读者久久回味。[来源: Z x xk .Co m] D.选文完整地展现了口技表演“静——动——静”的变化过程。 (四) 阅读下文,完成 12—15 题 (12 分) 魏文侯燕①饮,皆令诸大夫论.己。或言君仁,或言君义,或言君之智也。至于任座,任 座曰:“君不肖君也。得中山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是以知君之不肖也。”文侯不 说.,知于颜色。任座趋而出。次及②翟黄,翟黄曰:“君贤君也。臣闻其主贤者,其臣之言 直。今者任座之言直,是以知君之贤也。”文侯喜曰:“可反欤?”翟黄对曰:“奚为不可?臣 闻忠臣毕③其忠,而不敢远其死。座殆尚在于门。”翟黄往视之,任座在于门,以君令召之。 任座入,文侯下阶而迎之,终座以为上客。 (选自《吕氏春秋》) 【注】①燕:通“宴”,宴请。②次及:依次轮到。③毕:竭尽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4分) (1)皆令诸大夫论己( (2)文侯不说( 13.下列对文中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您得到了中山国,不把它封赏给您的弟弟,而把它封赏给您的儿子,我因此知道您不像 个君王。 B.您得到了中山国,不把它封赏给您的弟弟,却把它封赏给您的儿子,我因此知道您不像 个君王。 C.您得到了中山国,不把它封赏给您的弟弟,却把它封赏给您的儿子,我因此知道您不是 个贤明的君王 D.您得到了中山国,不把它封赏给您的弟弟,而把它封赏给您的儿子,我因此知道您不是 个贤明的君王 14本文中任座的人物形象可以概括为□和□两个字。(请用原文回答)(2分) 15.请具体分析一下“或言君仁,或言君义,或言君之智也”这句话对于塑造任座或翟黄形 象的作用。(3分) 、现代文(48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16-21题(23分) 公益是展示悲苦的代名词么(有删改 ①前不久我去了趟韩国进行访问。五天的行程里被安排去了很多地方参观,其中有一个 村庄尤其有特色。 ②位于完州的Bib-Hi村据说曾经是个“穷得活不下去”的地方,全村有四十多户、 八十几口人,其中老年人占了绝大多数。前任村长眼看着村庄凋敝村民又纷争不断,因而愧 j自杀。公益组织“希望制作所”受政府委托,前来实施乡村发展计划。他们一心想发动村 民,充分利用本地的资源来改变家乡面貌,然而村民们已是“哀莫大于心死”。 ③“希望制作所”"没有灰心。他们召集了一批专业摄影师来到村庄拍下许多风景照,再 做成图片展出。村民们突然发现,村子里那些早已熟视无睹的事物原来可以是这样美的。村 民们的信心开始恢复,村子里的那些从未被重视的“资源”也被一一发掘利用。我们去参观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4 分) (1)皆令诸大夫论.己( ) (2)文侯不说.( ) 13.下列对文中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您得到了中山国,不把它封赏给您的弟弟,而把它封赏给您的儿子,我因此知道您不像 个君王。 B.您得到了中山国,不把它封赏给您的弟弟,却把它封赏给您的儿子,我因此知道您不像 个君王。 C.您得到了中山国,不把它封赏给您的弟弟,却把它封赏给您的儿子,我因此知道您不是 个贤明的君王。 D.您得到了中山国,不把它封赏给您的弟弟,而把它封赏给您的儿子,我因此知道您不是 个贤明的君王。 14.本文中任座的人物形象可以概括为 和 两个字。(请用原文回答)(2 分) 15.请具体分析一下“或言君仁,或言君义,或言君之智也”这句话对于塑造任座或翟黄形 象的作用。(3 分) 二、 现代文 (48 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 16--21 题(23 分) 公益是展示悲苦的代名词么(有删改) 顾远 ①前不久我去了趟韩国进行访问。五天的行程里被安排去了很多地方参观,其中有一个 村庄尤其有特色。 ②位于完州的 Bibi-Hill 村据说曾经是个“穷得活不下去”的地方,全村有四十多户、 八十几口人,其中老年人占了绝大多数。前任村长眼看着村庄凋敝村民又纷争不断,因而愧 jiù自杀。公益组织“希望制作所”受政府委托,前来实施乡村发展计划。他们一心想发动村 民,充分利用本地的资源来改变家乡面貌,然而村民们已是“哀莫大于心死”。 ③“希望制作所”没有灰心。他们召集了一批专业摄影师来到村庄拍下许多风景照,再 做成图片展出。村民们突然发现,村子里那些早已熟视无睹的事物原来可以是这样美的。村 民们的信心开始恢复,村子里的那些从未被重视的“资源”也被一一发掘利用。我们去参观
的时候,村头的田地上,一群前“不良奶奶”们(这是以前外人对她们的称呼)正在开心地 劳作田地被用石块精心地围岀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小块区域既方便老人边做农活边聊天, 也给这片土地平添了许多生趣 ④在完州的“乡村发展中心”,一楼的墙壁上全都是当地孩子绘制的图案,斑驳绚烂 而二楼的墙壁上张贴的是当地村民绘制的几幅乡村规划图。他们没有学过专业的工程绘制技 术,却用最形象最质朴的方式描绘出了自己心目中家乡的未来图景。 ⑤遍布韩国各地的公益机构不少都拥有一个有趣的名字。名字也许最能直观地反映出 个人一个机构的“精气神儿”来。知道“给自然大地做针线活儿″是家什么机构吗?他们是 家社会企业,用废旧衣服上的材料制作婚礼上用的婚纱和礼服,又别致又环保,同时还倡 导了“节约型婚礼”的理念。 ⑥照片、图画、名字,这些点滴细节看起来好像只是些小技巧小情趣,然而透露出的却 是一种对“美”的习惯性追求。用“美”来激励公益的参与者——不管你是助人还是受助 公益活动的过程也成为一个不断发现“美”的过程,而更美好的生活、更美丽的世界不正是 所有公益组织与公益事业努力的最终目标吗? ⑦可是我们很多时候似乎忘记了这一点。公益于是变得苦情、悲情、滥情,好像只有痛 苦才最打动人,只有沉重才最真诚,只有苦难才最民间 ⑧我相信如果换另一群人来帮助那个叫做Bibi-Hi的村子,他们可能会选择拍下村民 们满是皱纹的愁苦面容与干涸荒芜的土地,来唤起外界的同情心和援助。就像我刚刚收到 的一段来自某爱心捐助机构的宣传短片,其中不厌其烦地介绍了不少孩子的故事,他们居住 在偏远的农村,个个家境贫寒,只要有爱心人士的一点点捐助,他们就能吃饱穿暖,从此过 上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日子. ⑨我相信一定会有人被打动。但我也知道,过多地面对苦难,爱心也会变得日渐麻木和
的时候,村头的田地上,一群前“不良奶奶”们(这是以前外人对她们的称呼)正在开心地 劳作。田地被用石块精心地围出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小块区域,既方便老人边做农活边聊天, 也给这片土地平添了许多生趣。 ④在完州的“乡村发展中心”,一楼的墙壁上全都是当地孩子绘制的图案,斑驳绚烂; 而二楼的墙壁上张贴的是当地村民绘制的几幅乡村规划图。他们没有学过专业的工程绘制技 术,却用最形象最质朴的方式描绘出了自己心目中家乡的未来图景。 ⑤遍布韩国各地的公益机构不少都拥有一个有趣的名字。名字也许最能直观地反映出一 个人一个机构的“精气神儿”来。知道“给自然大地做针线活儿”是家什么机构吗?他们是 一家社会企业,用废旧衣服上的材料制作婚礼上用的婚纱和礼服,又别致又环保,同时还倡 导了“节约型婚礼”的理念。 ⑥照片、图画、名字,这些点滴细节看起来好像只是些小技巧小情趣,然而透露出的却 是一种对“美”的习惯性追求。用“美”来激励公益的参与者——不管你是助人还是受助, 公益活动的过程也成为一个不断发现“美”的过程,而更美好的生活、更美丽的世界不正是 所有公益组织与公益事业努力的最终目标吗? ⑦可是我们很多时候似乎忘记了这一点 ...。公益于是变得苦情、悲情、滥情,好像只有痛 苦才 最打动人,只有沉重才最真诚,只有苦难才最民间。 ⑧我相信如果换另一群人来帮助那个叫做 Bibi-Hill 的村子,他们可能会选择拍下村民 们满是皱纹的愁苦面容与干涸荒芜的土地,来唤起外界的同情心和援助。就像我刚刚收到 的一段来自某爱心捐助机构的宣传短片,其中不厌其烦地介绍了不少孩子的故事,他们居住 在偏远的农村,个个家境贫寒,只要有爱心人士的一点点捐助,他们就能吃饱穿暖,从此过 上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日子…… ⑨我相信一定会有人被打动。但我也知道,过多地面对苦难,爱心也会变得日渐麻木和
枯竭。如果一味地用渲染苦难来博得同情,最终只会使公益变成-场展示“谁比谁更苦”的 竞赛,当真成了“会哭的孩子有奶吃” ⑩几年前,我曾去藏区做过一次助学调查,拍下了很多照片。尽管我接触的那些孩子大 多数来自单亲家庭或是孤儿,我还是选择拍下了他们的笑容而不是满是冻疮的手。在一张照 片里,这群孩子在尘土飞扬的一小片空地上追逐着一只抛向天空的篮球。我给照片起的标题 是:我们不懂篮球,可我们懂得快乐 0很多时候,打动人的,正是这平凡日子里一点点对“美”的追求 16.根据拼音写汉字,为加点字注音。(2分) (1)愧ji( (2)召( 17.本文第②一⑤段的位置能否互换?为什么?(5分) 18.第⑦段中的“这一点”所指的是 这一观点。(3分) 19.(1)请阅读第⑩段,从画面和标题两方面分析一下这张照片“美”在何处?(3分) (2)前文已经有了第②一⑤段的一组事实论据,那么第⑩段的这则事实论据是否有些 重复?为什么?(4分) 20.本文采用的论证结构是(2分) A.总分式 B.并列式 C.层进式 D.对照式 21.以下对本文论点表达最恰当的一项是(4分) A.呈现悲苦不应成为公益宣传的方式 B.公益就应该用“美”来激励人们的参与 C.打动人的往往是平凡日子里一点点对“美”的追求。 D.公益同样可以用“美”来吸引公众的视线。 (二)阅读下文,完成22-27题(25分) 吴孟超:以心灵温暖心灵(节选)
枯竭。如果一味地用渲染苦难来博得同情,最终只会使公益变成一场展示“谁比谁更苦”的 竞赛,当真成了“会哭的孩子有奶吃”。 ⑩几年前,我曾去藏区做过一次助学调查,拍下了很多照片。尽管我接触的那些孩子大 多数来自单亲家庭或是孤儿,我还是选择拍下了他们的笑容而不是满是冻疮的手。在一张照 片里,这群孩子在尘土飞扬的一小片空地上追逐着一只抛向天空的篮球。我给照片起的标题 是:我们不懂篮球,可我们懂得快乐。 ○11很多时候,打动人的,正是这平凡日子里一点点对“美”的追求。 16.根据拼音写汉字,为加点字注音。(2 分) (1)愧 jiù( ) (2)召.( )集 17.本文第②—⑤段的位置能否互换?为什么?(5 分) 18.第⑦段中的“这一点”所指的是 这一观点。(3 分) 19.(1)请阅读第⑩段,从画面和标题两方面分析一下这张照片“美”在何处?(3 分) (2)前文已经有了第②—⑤段的一组事实论据,那么第⑩段的这则事实论据是否有些 重复?为什么?(4 分) [ 来 源: Z | x x| k.C om] 20.本文采用的论证结构是(2 分) A. 总分式 B. 并列式 C. 层进式 D.对照式 21.以下对本文论点表达最恰当 ...的一项是(4 分) A.呈现悲苦不应成为公益宣传的方式。 B.公益就应该用“美”来激励人们的参与。 C.打动人的往往是平凡日子里一点点对“美”的追求。 D.公益同样可以用“美”来吸引公众的视线。 (二)阅读下文,完成 22--27 题(25 分) 吴孟超:以心灵温暖心灵(节选) 陈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