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呼吸系统 机体在生命活动中需要能量,能量来源于细胞内的氧化过程。细胞在氧 化过程中不断地消耗02并产生C02。因此,机体必须不断地从外界环境中摄 取02,并将C02排出体外,进行气体交换,以确保机体的正常新陈代谢,并 维持内外环境的相对稳定。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时程称为评吸。 机体的呼吸过程是通过下列三个环节来完成: 呼吸又称外呼吸,是指外界空气与肺气之间,以及肺泡与肺毛细血液 之间的气体交换。 气体在血液内的运输,通过血液循环把02及时地由肺运送到组织细胞; 又把组织细胞产生的C0,运送到肺以排出体外 组织呼吸又称内呼吸,指血液或内环境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过 程。有时这一名词还包括细胞内的氧化过程。 一、呼吸系统的组成及其基本结构 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两部分组成。肺是外呼吸气体交换的场所,习惯 上称为呼吸器官。呼吸道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由鼻、咽、喉、气管、支气 管及其分支所组成(图3-24) ,临床通常把鼻、咽、喉叫上呼吸道,把气管 支气管及其在肺内的分支叫下呼吸道。 呼吸道 1.鼻鼻是呼吸道直接与外界相通的器官,包括外鼻及鼻腔。外鼻以骨与 软骨为基础,覆以鼻翼肌及皮肤。鼻腔仅 一部分位于外鼻内,其大部分位于 口腔顶部。鼻腔被鼻中隔分为左右两腔,以一对鼻前孔通外界,一对鼻后孔 通向鼻咽部。 外鼻孔里面衬以皮肤,上有鼻毛。鼻毛能过滤尘埃起净化空气的作用。 鼻腔是由骨和软骨覆以粘膜而成。内有丰富的血管和腺体。其分泌的粘液能 附着吸入气中的灰尘、粉末、烟灰等小颗 立,然后随分泌物排出体外。鼻压 粘膜还起着增加吸入气的温度和湿度的作用,有利于保持肺泡气的温度和湿 度。鼻腔由鼻中隔分隔成左右两腔。鼻腔外侧壁结构较复杂。有三个突出的 鼻甲,由上而下分别称为上鼻甲、中鼻甲和下鼻甲,各鼻甲外下方被遮蔽的 裂隙分别称为上鼻道、中鼻道和下鼻道。下鼻道前部有鼻泪管的开口。(参 阅图3-17)上鼻甲与鼻中隔的上方粘膜内还有司嗅觉的嗅细胞,所以鼻也是 嗅觉器官。 鼻旁窦是鼻腔周围颅骨内含气的空腔,共四对:上颌窦、额窦、蝶实和 筛窦。他们与鼻腔相通,开口于鼻道,里面衬的粘膜与鼻腔粘膜相连,故鼻 腔粘膜发炎时可蔓延到鼻旁窦,引起鼻旁窦炎。鼻旁窦参与湿润和加温吸入 的空气,并对发音起共鸣作用。 2.喉喉不仅是呼吸道,也是发音器官,向上开口于喉咽部,向下与气 管通连。喉是呼吸系统中构造比较复杂的器官,它是由软骨作支架,以关节、 韧带和肌肉连结,内面衬以粘膜而构成。喉的软骨中以甲状软骨最大,它的
第四节 呼吸系统 机体在生命活动中需要能量,能量来源于细胞内的氧化过程。细胞在氧 化过程中不断地消耗 O2 并产生 CO2。因此,机体必须不断地从外界环境中摄 取 O2,并将 CO2 排出体外,进行气体交换,以确保机体的正常新陈代谢,并 维持内外环境的相对稳定。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称为呼吸。 机体的呼吸过程是通过下列三个环节来完成: 肺呼吸又称外呼吸,是指外界空气与肺气之间,以及肺泡与肺毛细血液 之间的气体交换。 气体在血液内的运输,通过血液循环把 O2 及时地由肺运送到组织细胞; 又把组织细胞产生的 CO2运送到肺以排出体外。 组织呼吸又称内呼吸,指血液或内环境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过 程。有时这一名词还包括细胞内的氧化过程。 一、呼吸系统的组成及其基本结构 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两部分组成。肺是外呼吸气体交换的场所,习惯 上称为呼吸器官。呼吸道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由鼻、咽、喉、气管、支气 管及其分支所组成(图 3-24)。临床通常把鼻、咽、喉叫上呼吸道,把气管、 支气管及其在肺内的分支叫下呼吸道。 呼吸道 1.鼻 鼻是呼吸道直接与外界相通的器官,包括外鼻及鼻腔。外鼻以骨与 软骨为基础,覆以鼻翼肌及皮肤。鼻腔仅一部分位于外鼻内,其大部分位于 口腔顶部。鼻腔被鼻中隔分为左右两腔,以一对鼻前孔通外界,一对鼻后孔 通向鼻咽部。 外鼻孔里面衬以皮肤,上有鼻毛。鼻毛能过滤尘埃起净化空气的作用。 鼻腔是由骨和软骨覆以粘膜而成。内有丰富的血管和腺体。其分泌的粘液能 附着吸入气中的灰尘、粉末、烟灰等小颗粒,然后随分泌物排出体外。鼻腔 粘膜还起着增加吸入气的温度和湿度的作用,有利于保持肺泡气的温度和湿 度。鼻腔由鼻中隔分隔成左右两腔。鼻腔外侧壁结构较复杂。有三个突出的 鼻甲,由上而下分别称为上鼻甲、中鼻甲和下鼻甲,各鼻甲外下方被遮蔽的 裂隙分别称为上鼻道、中鼻道和下鼻道。下鼻道前部有鼻泪管的开口。(参 阅图 3-17)上鼻甲与鼻中隔的上方粘膜内还有司嗅觉的嗅细胞,所以鼻也是 嗅觉器官。 鼻旁窦是鼻腔周围颅骨内含气的空腔,共四对:上颌窦、额窦、蝶窦和 筛窦。他们与鼻腔相通,开口于鼻道,里面衬的粘膜与鼻腔粘膜相连,故鼻 腔粘膜发炎时可蔓延到鼻旁窦,引起鼻旁窦炎。鼻旁窦参与湿润和加温吸入 的空气,并对发音起共鸣作用。 2.喉 喉不仅是呼吸道,也是发音器官,向上开口于喉咽部,向下与气 管通连。喉是呼吸系统中构造比较复杂的器官,它是由软骨作支架,以关节、 韧带和肌肉连结,内面衬以粘膜而构成。喉的软骨中以甲状软骨最大,它的
中间向前方突出叫喉结。成年男子喉结特别显著。会厌软骨位于甲状软骨的 后上方,形似树叶,上宽下窄, 上端游离,下端借韧带连于甲状软骨的内面 (图3-25)。吞咽时喉上提,会厌软骨盖住喉入口处,防止食物进入气管。 在甲状软骨的下方有杯状软骨,构成喉的底座。贴膜在喉腔形成两 对破譬,上方的一对称室壁,有保护作用。下方的一对称声带或声譬,两侧 吉壁 两侧声襞之间的裂隙叫声门裂。气流振动声带和喉肌的收缩即发出声 音(图3-26)。 3.气管和支气管气管和支气管是连接喉与肺之间的管道部分,由软骨、 粘膜等构成,气管和支气管均以“℃”形的软骨为支架,以保持其持续张开状 态,气管软骨的缺口对向后方。由平滑肌纤维和结缔组织的膜壁所封闭。 气管上端起自喉环状软骨下缘,向下至胸骨角平面分 左 右主支气管 为止。全长由14~16个气管软骨构成。左、右主支气管自气管分出后,斜行 进入肺门、右主支气管可视为气管的直接延续,长约2~3cm,短粗而走向陡 直,左支气管长约45cm,较细长而走向倾斜。两主支气管再分支为若干肺 叶支气管(图3-27) 气管和 支气管的粘膜上皮均为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 夹有杯状细胞。 毛细胞顶部上的纤毛平时向咽部颤动,以清除尘埃和异物,使吸入的空气保 持整洁。杯状细胞是一种具有分泌蛋白质特点的细胞。 二、肺 肺是气体交换的器官,位于胸腔内,纵膈的两侧,左右各一。左肺有两 叶,右肺有三叶(图3-28)。肺呈海绵状,富有弹性,内含空气。其表面覆 右 一层奖膜(胸膜脏层) 上部的肺尖,下部为肺底,面 向纵隔的面为纵隔面 其中间有一凹陷,为肺门,是支气管、血管、淋巴管 和神经出入肺之处(图3-29) 肺的主要结构是由肺内导管部(支气管树)和无数肺泡所组成。 (一)肺的导管部 支气管进入肺内后反复分枝,越分越细,越分越薄,形成支气管树,包 括小支气管,细支气管和终末细支 气管,仍为气体出入的管道。 支气管 及其所分布的肺组织形成一个肺小叶(图3-30)。细支气管壁上的软骨大多 已消失,平滑肌形成完整环形。从细支气管的远端到终未的细支气管的管腔 大小,直接影响进入肺泡内气体的流量。而管腔的大小又受管壁平滑肌舒张 和收缩的影响。这些平滑肌受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双重支配, 经兴奋 时,平滑肌收缩,管腔变小;交感神经兴奋时,平滑肌舒张,管腔变大。此 外,体液因素对支气管平滑肌也起着调节作用,肾上腺素可以使支气管平滑 肌舒张;乙酰胆碱、组织胺、缓激肽等则使之收缩。 (二)肺泡 从终末细支气管的分枝呼吸性细支气管开始,再分枝为肺泡管,肺泡管
中间向前方突出叫喉结。成年男子喉结特别显著。会厌软骨位于甲状软骨的 后上方,形似树叶,上宽下窄,上端游离,下端借韧带连于甲状软骨的内面 (图 3-25)。吞咽时喉上提,会厌软骨盖住喉入口处,防止食物进入气管。 在甲状软骨的下方有杯状软骨,构成喉的底座。粘膜在喉腔形成两 对皱襞,上方的一对称室襞,有保护作用。下方的一对称声带或声襞,两侧 声襞,两侧声襞之间的裂隙叫声门裂。气流振动声带和喉肌的收缩即发出声 音(图 3-26)。 3.气管和支气管 气管和支气管是连接喉与肺之间的管道部分,由软骨、 粘膜等构成,气管和支气管均以“C”形的软骨为支架,以保持其持续张开状 态,气管软骨的缺口对向后方。由平滑肌纤维和结缔组织的膜壁所封闭。 气管上端起自喉环状软骨下缘,向下至胸骨角平面分为左、右主支气管 为止。全长由 14~16 个气管软骨构成。左、右主支气管自气管分出后,斜行 进入肺门、右主支气管可视为气管的直接延续,长约 2~3cm,短粗而走向陡 直,左支气管长约 4~5cm,较细长而走向倾斜。两主支气管再分支为若干肺 叶支气管(图 3-27)。 气管和支气管的粘膜上皮均为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夹有杯状细胞。纤 毛细胞顶部上的纤毛平时向咽部颤动,以清除尘埃和异物,使吸入的空气保 持整洁。杯状细胞是一种具有分泌蛋白质特点的细胞。 二、肺 肺是气体交换的器官,位于胸腔内,纵膈的两侧,左右各一。左肺有两 叶,右肺有三叶(图 3-28)。肺呈海绵状,富有弹性,内含空气。其表面覆 有一层浆膜(胸膜脏层)。肺一般呈圆锥形,上部的肺尖,下部为肺底,面 向纵隔的面为纵隔面,其中间有一凹陷,为肺门,是支气管、血管、淋巴管 和神经出入肺之处(图 3-29)。 肺的主要结构是由肺内导管部(支气管树)和无数肺泡所组成。 (一)肺的导管部 支气管进入肺内后反复分枝,越分越细,越分越薄,形成支气管树,包 括小支气管,细支气管和终末细支气管,仍为气体出入的管道。每一支气管 及其所分布的肺组织形成一个肺小叶(图 3-30)。细支气管壁上的软骨大多 已消失,平滑肌形成完整环形。从细支气管的远端到终末的细支气管的管腔 大小,直接影响进入肺泡内气体的流量。而管腔的大小又受管壁平滑肌舒张 和收缩的影响。这些平滑肌受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双重支配。迷走神经兴奋 时,平滑肌收缩,管腔变小;交感神经兴奋时,平滑肌舒张,管腔变大。此 外,体液因素对支气管平滑肌也起着调节作用,肾上腺素可以使支气管平滑 肌舒张;乙酰胆碱、组织胺、缓激肽等则使之收缩。 (二)肺泡 从终末细支气管的分枝呼吸性细支气管开始,再分枝为肺泡管,肺泡管
是几个肺泡囊的共同通道,肺泡囊又是几个肺泡共同开口的地方(见图3- 30)。肺泡是气 体交换的地方 呼吸性细支气管。肺泡管及肺泡囊各段均附 有肺泡,所以也称之为肺的呼吸部分。成人肺泡约为3~4亿个,总面积可达 90m。 三、胸膜和胸膜腔 胸膜为覆盖在肺表面,胸廓内面及膈上面的浆膜。覆盖在肺表面的叫胸 膜脏层;覆盖在胸廓内面及膈上面的叫胸膜壁层。脏、壁两层在肺根部互相 反折延续,围成两个完全封闭的胸膜腔。腔内仅有少量浆液,可减少两层胸 膜间的摩擦,它是一 个潜在腔。腔内压一船低干大气压称为购腔负压 可使两层胸膜紧密相贴。因此,当胸腔扩大与缩小时,肺也随之扩大与缩小 四、纵隔 纵隔是左、右肺及纵隔胸膜间的全部器官。它的前界为胸骨,后界为脊 柱胸段,上达胸廓上口,下至膈肌。纵隔上部主要含有胸腺,上腔静脉,主 动脉弓及其分支、气管、食管、胸导管和迷走神经、膈神经等。纵隔中部主 要有心包、心脏。后纵隔则包含有胸主动脉、奇静脉、主支气管、食管、胸 导管等器管
是几个肺泡囊的共同通道,肺泡囊又是几个肺泡共同开口的地方(见图 3- 30)。肺泡是气体交换的地方。呼吸性细支气管。肺泡管及肺泡囊各段均附 有肺泡,所以也称之为肺的呼吸部分。成人肺泡约为 3~4 亿个,总面积可达 90m2。 三、胸膜和胸膜腔 胸膜为覆盖在肺表面,胸廓内面及膈上面的浆膜。覆盖在肺表面的叫胸 膜脏层;覆盖在胸廓内面及膈上面的叫胸膜壁层。脏、壁两层在肺根部互相 反折延续,围成两个完全封闭的胸膜腔。腔内仅有少量浆液,可减少两层胸 膜间的摩擦,它是一个潜在腔。腔内压一般低于大气压,称为胸腔负压,它 可使两层胸膜紧密相贴。因此,当胸腔扩大与缩小时,肺也随之扩大与缩小。 四、纵隔 纵隔是左、右肺及纵隔胸膜间的全部器官。它的前界为胸骨,后界为脊 柱胸段,上达胸廓上口,下至膈肌。纵隔上部主要含有胸腺、上腔静脉、主 动脉弓及其分支、气管、食管、胸导管和迷走神经、膈神经等。纵隔中部主 要有心包、心脏。后纵隔则包含有胸主动脉、奇静脉、主支气管、食管、胸 导管等器管
第五节泌尿系统 泌尿系统由肾、输尿管、膀胱及尿道四部分组成(图3-31)。它的主要 功能是排出尿液。机体内溶于水的代谢产物如尿素、尿酸和多余的水分以及 被破坏的激素、毒素和药物等物质,它们经循环系统运送至肾、在肾内形成 尿液,再经输尿管道排出体外。泌尿系统是人体代谢产物最主要的排泄途径, 排出的废物不仅量) 种类多 而且尿的质和量经常随着机体内环境的变化 而发生改变。肾不仅是排泄器官,而且对调节机体内环境的稳定和电解质平 衡也起重要作用。如果肾功能障碍,代谢产物则蓄积于体液中而破坏内环境 的相对恒定,从而引起新陈代谢紊乱,严重时将危及生命。 此外,机体的皮肤 、肠管和肝脏也兼有排泄功能,皮肤的汗腺能够 排泄少部分尿素、钠盐及水分;肺能够排出C02和水蒸气;大肠粘膜能够邦 出一些无机盐如钙、美及铁等:由肝脏排出的阳色素也经肠管而排出体外 一、肾的解剖 (一)肾的形态、位置和构造 肾脏是空质性器官,位干腹后壁柱之两竞。左右冬 形似蚕豆 新鲜肾呈红褐色 肾的大小各人不同,正常成年男性肾重约 134148 性略大于女性肾,肾的内侧缘中部凹陷,称肾门。肾门向肾内部凹陷成) 较大的腔隙,称肾窦,由肾实质围成,窦内含有肾动脉、肾静脉的主要分支 和属支、肾小盏、肾大盏、肾盂以及淋巴管和神经等结构。肾的表面自内向 外有三层被膜包绕,即纤维膜、脂肪囊和肾筋膜。肾的正常位置依靠肾被膜、 肾血管、 肾的邻近器官、腹内压等来维持其固定, 肾的固定装置不健全时, 肾的位置可移位。 在肾的额状切面上,可见肾分为外围呈红褐色的肾皮质及中央色较淡的 肾髓质。肾皮质富有血管,呈红褐色,其密布的细小颗粒外观相当于肾小体。 肾髓质由许多小管道组成,色谈。它由15~20个肾锥体所组成,切面呈三角 基底朝向皮质 称肾乳头,有时2 ~3个肾锥体合成一个 肾乳头。肾乳头顶端有许多乳头孔为肾集合管的开口,肾形成的尿液由此孔 流入肾小盏内。位于肾锥体之间的皮质部分称肾柱(图3-32)。 在肾窟内约右78个呈漏斗状的竖小盏.23个肾小装合成一个肾大 盏。肾大盏约2 3个,再集合成 一个前后扁平、漏斗状的肾盂。肾盂出肾门 后,向下弯行,逐渐变细移行为输尿管。 (二)肾的微细结构详见第十章。 二、输尿管、膀胱、尿道的构造 (一)输尿管 输尿管是细长的肌性管道,长约20~30cm,直径0.5~0.7cm,上端与肾 盂相连,在腹后壁沿脊柱两侧下行,进入小骨盆,下端在膀胱底的外上方斜 行插入膀胱壁,开口于膀胱。在开口处有粘膜皱折,膀胱充满时由于膀胱内
第五节 泌尿系统 泌尿系统由肾、输尿管、膀胱及尿道四部分组成(图 3-31)。它的主要 功能是排出尿液。机体内溶于水的代谢产物如尿素、尿酸和多余的水分以及 被破坏的激素、毒素和药物等物质,它们经循环系统运送至肾、在肾内形成 尿液,再经输尿管道排出体外。泌尿系统是人体代谢产物最主要的排泄途径, 排出的废物不仅量大,种类多,而且尿的质和量经常随着机体内环境的变化 而发生改变。肾不仅是排泄器官,而且对调节机体内环境的稳定和电解质平 衡也起重要作用。如果肾功能障碍,代谢产物则蓄积于体液中而破坏内环境 的相对恒定,从而引起新陈代谢紊乱,严重时将危及生命。 此外,机体的皮肤、肺、肠管和肝脏也兼有排泄功能,皮肤的汗腺能够 排泄少部分尿素、钠盐及水分;肺能够排出 CO2 和水蒸气;大肠粘膜能够排 出一些无机盐如钙、镁及铁等;由肝脏排出的胆色素也经肠管而排出体外。 一、肾的解剖 (一)肾的形态、位置和构造 肾脏是实质性器官,位于腹后壁,脊柱之两旁。左右各一,形似蚕豆。 新鲜肾呈红褐色。肾的大小各人不同,正常成年男性肾重约 134~148g,男 性略大于女性肾,肾的内侧缘中部凹陷,称肾门。肾门向肾内部凹陷成一个 较大的腔隙,称肾窦,由肾实质围成,窦内含有肾动脉、肾静脉的主要分支 和属支、肾小盏、肾大盏、肾盂以及淋巴管和神经等结构。肾的表面自内向 外有三层被膜包绕,即纤维膜、脂肪囊和肾筋膜。肾的正常位置依靠肾被膜、 肾血管、肾的邻近器官、腹内压等来维持其固定,肾的固定装置不健全时, 肾的位置可移位。 在肾的额状切面上,可见肾分为外围呈红褐色的肾皮质及中央色较淡的 肾髓质。肾皮质富有血管,呈红褐色,其密布的细小颗粒外观相当于肾小体。 肾髓质由许多小管道组成,色淡。它由 15~20 个肾锥体所组成,切面呈三角 形,基底朝向皮质,尖端朝向肾窦,称肾乳头,有时 2~3 个肾锥体合成一个 肾乳头。肾乳头顶端有许多乳头孔为肾集合管的开口,肾形成的尿液由此孔 流入肾小盏内。位于肾锥体之间的皮质部分称肾柱(图 3-32)。 在肾窦内约有 7~8 个呈漏斗状的肾小盏,2~3 个肾小盏合成一个肾大 盏。肾大盏约 2~3 个,再集合成一个前后扁平、漏斗状的肾盂。肾盂出肾门 后,向下弯行,逐渐变细移行为输尿管。 (二)肾的微细结构 详见第十章。 二、输尿管、膀胱、尿道的构造 (一)输尿管 输尿管是细长的肌性管道,长约 20~30cm,直径 0.5~0.7cm,上端与肾 盂相连,在腹后壁沿脊柱两侧下行,进入小骨盆,下端在膀胱底的外上方斜 行插入膀胱壁,开口于膀胱。在开口处有粘膜皱折,膀胱充满时由于膀胱内
压力上升,输尿管开口因哥压力而关闭.可!防止尿液向输尿管倒流。输尿 管壁由三层组织组成,由内向外为粘膜 平滑 层和外膜。输尿管平滑肌有 缓慢地收缩和舒张的蠕动,使尿液向膀胱方向推进。 (二)膀胱 膀胱为锥体形囊状肌性器官,位于小骨盆腔的前部。空虚时膀胱呈锥体 形,充满时形状变为卵圆形,顶部可高出耻骨上缘。成人膀胱容量为300一 500ml尿液。 膀胱底的内面有三角形区,称为膀胱三角,位于两输尿管口和 尿道内口三者连线之间。膀胱的下部,有尿道内口,膀胱三角的两后上角是 输尿管开口的地方。 膀胱壁由三层组织组成,由内向外为粘膜层,肌层和外膜。肌层由平滑 肌纤维构成,称为逼尿肌,逼尿肌收缩,可使膀胱内压升高,压迫尿液由尿 道排出。在膀胱与尿道交界处有较厚的环形肌,形成尿道内括约肌。在括约 肌收缩能关闭尿道内口,防止尿液自膀胱漏出。 (三)尿道 尿道是从膀胱通向体外的管道。男性尿道细长,长约18m,起自膀胱的 尿道内口,上于尿道外口,行程中通过前列腺部、膜部和阴茎海绵体部,男 性尿道兼有排尿和排精功能。女性尿道粗而短,长约5cm,起于尿道内口 经阴道前方,开口于阴道前庭。男性尿道在尿道膜部有一环行横纹肌构成的 括约肌,称为尿道外括约肌,由意识控制。女性尿道在会阴穿过尿生殖膈时, 有尿道阴道括约肌环绕,该肌为横纹肌,也受意志控制
压力上升,输尿管开口因受压力而关闭,可以防止尿液向输尿管倒流。输尿 管壁由三层组织组成,由内向外为粘膜、平滑肌层和外膜。输尿管平滑肌有 缓慢地收缩和舒张的蠕动,使尿液向膀胱方向推进。 (二)膀胱 膀胱为锥体形囊状肌性器官,位于小骨盆腔的前部。空虚时膀胱呈锥体 形,充满时形状变为卵圆形,顶部可高出耻骨上缘。成人膀胱容量为 300~ 500ml 尿液。膀胱底的内面有三角形区,称为膀胱三角,位于两输尿管口和 尿道内口三者连线之间。膀胱的下部,有尿道内口,膀胱三角的两后上角是 输尿管开口的地方。 膀胱壁由三层组织组成,由内向外为粘膜层,肌层和外膜。肌层由平滑 肌纤维构成,称为逼尿肌,逼尿肌收缩,可使膀胱内压升高,压迫尿液由尿 道排出。在膀胱与尿道交界处有较厚的环形肌,形成尿道内括约肌。在括约 肌收缩能关闭尿道内口,防止尿液自膀胱漏出。 (三)尿道 尿道是从膀胱通向体外的管道。男性尿道细长,长约 18cm,起自膀胱的 尿道内口,上于尿道外口,行程中通过前列腺部、膜部和阴茎海绵体部,男 性尿道兼有排尿和排精功能。女性尿道粗而短,长约 5cm,起于尿道内口, 经阴道前方,开口于阴道前庭。男性尿道在尿道膜部有一环行横纹肌构成的 括约肌,称为尿道外括约肌,由意识控制。女性尿道在会阴穿过尿生殖膈时, 有尿道阴道括约肌环绕,该肌为横纹肌,也受意志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