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对于19世纪50至60年代之交的农奴制改革以及革命 形势,托尔斯泰的思想是极其矛盾的。早在1856年他就 起草方案,准备以代役租等方法解放农民,并在自己庄园 试行。但因农民不接受而未实现。 5、他非常同情农民,厌恶农奴制,却认为根据“厉史的 正义”,土地应归地主所有,同时因地主面临的是要性命 还是要土地的问题而深深忧虑。 6、1859至1862年间几乎中辍创作,先后为农民子弟办 了20多所学校,并曾研究俄国和西欧的教育制度,1860 至1861年还到德国、法国、意大利、英国和比利时等国 考察各国学校。后又创办教育杂志。 这些活动必然引起沙皇政府的注意,加之在农奴制改 革中,他作为本县和平调解人,在调停地主和农民的纠纷 时,常常同情农民,但又招致贵族农奴主的敌视。后被迫 关闭了学校
4、对于19世纪50至60年代之交的农奴制改革以及革命 形势,托尔斯泰的思想是极其矛盾的。早在1856年他就 起草方案,准备以代役租等方法解放农民,并在自己庄园 试行。但因农民不接受而未实现。 5、他非常同情农民,厌恶农奴制,却认为根据“历史的 正义”,土地应归地主所有,同时因地主面临的是要性命 还是要土地的问题而深深忧虑。 6、1859至1862年间几乎中辍创作,先后为农民子弟办 了20多所学校,并曾研究俄国和西欧的教育制度,1860 至1861年还到德国、法国、意大利、英国和比利时等国 考察各国学校。后又创办教育杂志。 这些活动必然引起沙皇政府的注意,加之在农奴制改 革中,他作为本县和平调解人,在调停地主和农民的纠纷 时,常常同情农民,但又招致贵族农奴主的敌视。后被迫 关闭了学校
7、1862年34岁的托尔斯泰与年仅17岁的索菲亚·安德 列耶芙娜·托尔斯塔娅结婚,索妮娅是沙皇御医的女儿, 两人的教育、观念、文化水平差距甚大,他们前后育有 13个孩子。托尔斯泰晚年激进的思想也让夫妻产生很大 隔阂,甚至准备放弃财产,过简朴生活,而与妻子发生龃 龉。他的妻子既不理解,更完全不能接受。 8、1869年9月因事途经阿尔扎马斯,深夜在旅馆中突然 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忧愁和恐怖。这就是所谓“阿尔扎马 斯的恐怖”。在这前后,他在致友人书信里谈到自己近来 等待死亡的阴郁心情。他惶惶不安,怀疑生存的目的和意 义,因自己所处的贵族寄生生活的“可怕地位”深感苦恼, 不知“该怎么办”。他终于完全否定了官办教会,接受了 宗法制农民的信仰,最后在70至80年代之交新的革命形 势和全国性大饥荒的强烈影响下,弃绝本阶级,完成了 60年代开始酝酿的世界观的转变,转到宗法制农民的立 场上
7、1862年34岁的托尔斯泰与年仅17岁的索菲亚·安德 列耶芙娜·托尔斯塔娅结婚,索妮娅是沙皇御医的女儿, 两人的教育、观念、文化水平差距甚大,他们前后育有 13个孩子。托尔斯泰晚年激进的思想也让夫妻产生很大 隔阂,甚至准备放弃财产,过简朴生活,而与妻子发生龃 龉。他的妻子既不理解,更完全不能接受。 8、1869年9月因事途经阿尔扎马斯,深夜在旅馆中突然 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忧愁和恐怖。这就是所谓“阿尔扎马 斯的恐怖”。在这前后,他在致友人书信里谈到自己近来 等待死亡的阴郁心情。他惶惶不安,怀疑生存的目的和意 义,因自己所处的贵族寄生生活的“可怕地位”深感苦恼, 不知“该怎么办”。他终于完全否定了官办教会,接受了 宗法制农民的信仰,最后在70至80年代之交新的革命形 势和全国性大饥荒的强烈影响下,弃绝本阶级,完成了 60年代开始酝酿的世界观的转变,转到宗法制农民的立 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