者并未学捉第一手资料优使得它的学术价值相当不尽人意。 与中国的文宁学成果相比,外国人在这方面的研究尽管相当 联浅,但一干始就在涉及资料的广度上显示了其独有的特色。自 从明代末年利玛窦(Matteo Ricci)和金尼阁(Nicolas Trigault) 开创了欧洲人研究汉语的先河以来,从17世纪下半叶开始,欧洲 人研究汉语的著作便层出不穷,在这些著作中我们或多或少地都 能看到一些把汉语和其他语言进行对比的研究。早期的汉字学代 表作可推艾约瑟的《汉字研究导论》①,这部书由于出自外迅人之 手,所以其对汉字理解的深度自然不能望中国学者项背,但它毕 竞反映了外国人研究汉字的两个值得赞许的起,点,其是把汉字 摆到了与其他文字基本平等的地位上,其二是地开那些具有中国 传统的义理说教而直接对符号本身进行研究。具有现代意义的文 字学产生于欧洲而不是中国,这就像现代语言学产尘于欧州而不 是中国一样,土要是因为19世纪欧洲诺国的殖民政策和教会的传 教活动在客观上刺激了人们学习外民族语言文字的愿望,也打开 了语言文字学家的狠界,而与此同时,中国的文字学家却仍然一 如抚往地坐在书斋里光只体味汉字的辉煌。 欧洲传教士和探险者撰写的介绍世界各民族语言文字的著作 己难以计数,有关中国少数民族的著作也不下百种,其中颇受重 视的是德奥尔龙的《中国少数民族的语言》②。尽管多数传教:上和 探险家的著作中并不色含很多学术研究的内容,但是他们辛勤的 田野调耷工作却为世界语言文字的综合探讨积累了丰官的资料, 其巾有些直至今日仍在发挥着作用。 1$世纪积累的现行文字和古代文字资料使得人们」有可能探 讨世界文字的共同发展规律和描述人类文字的演化历吏。白从 (1 J.Edkins,Introductioa to the study of the Chinese characters.London,1875. 2Dollone,Langues des pouples noachinois de la Chine,Pars,1912. ·24· PDF文件使用"pdfFactory Pro”试用版本创建www,fineprint.com,cn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www.fineprint.com.cn
1880年出现了福尔曼的《插图本文字史》之后①,综合介绍和研 究世界各种文字的著作逐渐进入了高潮,其中公认比较优秀的是 英国学者戴林格的《字母:种美国学者杰尔有的《文字的研究)②, 而对中国文字学界影响最人的肯推苏联学者伊斯特林的《文字 的产生和发展③。汉字在外国文字学家的著作中皱作为一种独特 的文字类型而受到重观,外国文字学家经常把汉字和同样具有 “音符”和“意符”的苏美尔文字相提并论,而且不知是不是受了 20世纪初“泛埃及主义”民族学派的影响,他们在早期的著作中 常常试图论证汉字起源于埃及。这种原始的“世界文字同源说”很 快就被证明是一种不合实标的理论,但这一时期的文字学著作仍 然在文字学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因为人们不但找到了从类型学和 发生学两个度综合归纳世界各种文字的基本方法,而且还就此 斑立了文字学的·大批常用术语,使得文字学终于成为了一门具 有比较完整的理论和方法论的独立学科。当然需要指出的是,包 括伊斯特林在内的-批杰出的当代文字学家始终把汉字类型的词 符文字视为文字史上从“象形”到“表音”类型之间的自然过渡 阶段,这一著名的理论虽然在中国拥有大量的支持者,但我觉得 似乎不如把词符文字和音符文字视为文字史上两个并列的发恶阶 段,而把苏美尔文字从词将到音符的变化解释为可能的却非必然 的过程,这样可以更便于认识中国文字史上纷繁的文字现象。 中国学者,确切地说是汉族学者廾始认识种妍究中国少数民 族文字是在20世纪30年代以后,这时有两个客观条件促使中国 的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研究出现了两个高潮。第一个高潮是0年代 前后对西南诸民族的调查。抗日战争爆发以后,包括前中央研究 1 K.Faulmann,Illustrierte Ceschichte der Schrift,Vienua,1880. D.Dilinger,The clphabet,London,1947;I.Gelb.A Study of Writng. Chicago,1952. ③B.A.伊斯特林:《文字的产生和发展》,左少兴译,北京人学出版材,1987 每。 ·25· PDF文件使用"pdfFactory Pro"试用版本创建www,fineprint.com,cn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www.fineprint.com.cn
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在内的·一大批高级科新机构和高等院校纷纷迁 到远离战乱的四川、云南两省,资料的匮乏和信息的闭锁使得语 言学家们很雄再按旧日的模式进行研究,予是他们中的一些有识 之土便借鉴国外民族学和语言学的田野工作原则,开始尝试着远 离故纸堆,走出书斋,对车与甚至步力所能及的少数民族地区开 展了拓荒性的调查。这一时期的调查在产生了一批具有经典意义 的少数民族文宁学者作的同时,也使中国的语言学家们亲身体昧 到了人民大众活生生的语言文字生活,使他们的目光从唯我独章 的传统经史之学转向了身边的现实人群之中。导致少数民族语言 文宁研究出现第二个高潮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的文字改 革工作。为了给没有女字的少数民族创制文字和帮助文字不完善 的少数民族完善其文字,中国科学院和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在50 年代纽织了大规模的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普查。这次普查以抗日战 争时期的西南民族调查经验为基础,又因为有了政府部门的统一 组织和安排,所以在系统性上远远超过了前一次调查;中国少数 民族语言研究的原则和方法也由此ⅷ得以最终确立。作为上述两 个高潮的学术精神的代表作品是李方样为《中国年鉴》1936~193? 年版写的词条和罗常培、傅懋勃1954年在《中国语文》上发表的 介绍文章④。 中国学者进行的少数民族文字普查和外国学老对中国北方出 土的少数民族文字的解读彻底开阔了中国学术界的视野,使得中 国文字学从狭义向广义的扩展已逐渐成为历史的必然,20世纪B0 年以后中国学者对各少数民族文宁进行的日渐深入的研究更为这 种过渡提供了丰厚的资料保证。 我们称中国传统的汉文字学为“狭义的”中国文字学,称对 中国各民族文宁进行的综合研究为“广义的”中国文宇学,这并 I.K.Li,Larguages and dialects,The Chinese yearbook,1935~1937: 常培、博懋勘:《国内少数民埃话言义字的概况,载《中国语文&第21期,1954年, ·26· PDF文件使用"pdfFactory Pro”试用版本创建w,fineprint.com,cn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www.fineprint.com.cn
不意味着我们主张完全以后者取代前者,而是希望狭义文字学的 研究者能够了解一些少数民族文字的概况以开拓限界,同时希望 广义文字学的研究者能够多吸收一些传统小学的考据方法以再求 精深,中国的文字学家绝大多数都毕生致力于一种文字的研究,他 们中百分之九「十以上又都是在从事汉文字的研究,考息到这一点, 我们应该形城一个共枳,那就是在目前的中国提倡广义的中国文 字学乃是当务之急。 和普通语言学相似,广义的中国文字学是中国范围内的“普 通文字学”,它的任务是探讨中国古往今来各种文字的共同性质和 发展规律,以及制约文字发展的人文因素,以求对中国文字的未 来及国家语义政策的实施效果作出合理的预测。“义中国文字学 的学术领域比汉文字学要大些,比世界性的普通文字学又要小些, 我们可以把它看作一者之间的过波性学科。 汉字虽然源远流长,但若仪以文种而言,它也不过占了中国 文字的几十分之一,所以,一个多年仅致力于汉文字研究的学者 如果能多接触一些少数民族文学,那必将有利于他进一步破除对 汉字的传统送信,从而平等地对待中国乃至世界上的一切民族文 字。用惯了汉字的人,即使是专业的学者有时也难免把汉字的偶 然看作必然,例如汉字的“猴”“鸡”“狗”“猪”都是所谓“形声 字”,人们总觉得只有把它们造成形声字才是最“合理”的,但当 人们多了解几种文字之后就会发现这并非必然,因为与这四个汉 字相应的尔苏沙巴文都是象形字,耐西夏文则都是会意字。我相 信,这类现象看得多了以后,汉文字学家虽然可以照旧从汉字的 形体去透析古人的某些思想规念,但却不该再有人花费大量精力 去试图论证汉字结构所蕴含的必然“理据”。 汉宇的形体无论让人看上去多么“特殊”,但它既然作为一种 文字,就毫无疑问要带有全人类文字都具备的共同特征,所以在 多接触一些少数民族文字之后,我们必将能更为清醒地把握住汉 字研究中“一般”与“持殊”之间的关系,而不会冉把全人类文 ·27 PDF文件使用"pdfFactory Pro"试用版本创建www,fineprint.com,cn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www.fineprint.com.cn
宁共有的性质当作汉字的特性来加以渲染。例如不少人都曾把 “韬方言”当作汉字的特性、但当他们的视野开阔之后,他们就会 知道所有的文'字,包括表音文宁都可以是超方言甚至超语言的。义 如不少人也曾把“单音节”当作汉字的特性,但当他们的视野开 阔之后,他们就会知道汉字在外民族中既可以念成单音节,也可 以念成多音节,其间并没有一成不变的雅则。从普通文字学的角 度来看待汉字,就像从普通语言学的角度来看待汉语一样,它所 反映出的绝大多数都是人类文字的共性,它的发展也符合人类文 字史的普遍规律。我们在研究汉字的时候,不但要注意到它的特 殊性,更要注意到它的一般性,那种过分夸人汉字的特殊性,甚 至试图以这些特殊性来杏定人类文字一般性的想法是绝不可取 的。 )义中国文字学的最终目的是从中国古往今来的数十种文字 中袖绎出文字的综合性质及其发展规律,以便对中国文字的现状 作出正确的估价,并且对中国文字的将来作出合理的预测。严格 地讲,广义中国文字学并不橡有些人想象的那样带有浓厚的“中 国特色”,或者说,带有芳宁与普通文字学格格不入的东西,事实 恰恰相反,广义中国文字学由于是汉文字学和普通文字学之间的 过渡性学科,所以它应当显得与普通文字学更为接近。 作为广义中国文字学研究基础的中国古今各民族文字据著名 语言学家傅撼勃统计为57种⊙,其中现代文字情祝如下: 民族 使用文字 汉 汉文 间 汉文 满今 汉文 ①傅燃射:名中国诸民族文字,载《中國大百科全书·语音文字》,中国大百科 全出版林,1988年。 0 ②原注:黑龙江强海、富裕两县的个别农村E经转月汉话的满族老人中,还有 人会说满语并懂满文。 ·28· PDF文件使用"pdfFactory Pro”试用版本创建www,fineprint.com,cn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www.fineprint.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