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通识讲座书系 口孙正聿著 哲学修养 一个有教养的现代人 十五讲 需要多方面的修养 其中非常重要的是具有时代内涵的哲学修养 北亲大淳出版社 PEKING UNIVERSITY PRESS
图书在版编目(CP数据 哲学修养十五讲/孙正聿著一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3 (名家通识讲座书系) SBN7-30106618-X I.哲…Ⅱ.孙…Ⅲ.哲学高等学校教材ⅣB 中国版本图书馆CP数据核字(2003)第093170号 书 名:哲学修养十五讲 著作责任者:孙正聿著 责任编辑:刘方 标准书号:ISBN730106618X/G0904 出版发行:北京大学出版社 地 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北京大学校内100871 网址:hp:/ cbs. pku. edu. cn电子信箱;up@pu. pku. edu.cn 电 话:郾邮购部62752015发行部62750672编辑部62752025 排版者:北京军峰公司 印刷者:河北三河新世纪印刷厂 经销者:新华书店 650mm×980mm16开本21.25印张300千字 2004年3月第1版2004年5月第2次印刷 定 价:2500元 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方式复制或抄袭本书之部分或全部内容。 版权所有,翻版必究
《名家通识讲座书系》 编审委员会 编审委员会主任 许智宏(北京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生物学家) 委员 许智宏 刘中树(吉林大学校长教育部中文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教授 文学理论家) 张岂之(清华大学教授历史学家原西北大学校长) 董健(南京大学文学院院长教授戏剧学家原南京大学副校长) 李文海(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历史学家教育部历史学科教学指导委 员会主任原中国人民大学校长) 章培恒(复旦大学古籍研究所所长教授文学史家) 叶朗(北京大学艺术系主任教授美学家教育部哲学学科教学 指导委员会主任) 徐葆耕(清华大学中文系主任教授作家) 赵敦华(北京大学哲学系主任教授哲学家) 温儒敏(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教授文学史家中国现代文学学会 副会长原北京大学出版社总编辑) 执行主编 温儒敏
《名家通识讲座书系》总序 本书系编审委员会 《名家通识讲座书系》是由北京大学发起,全国十多所重点大学和一些 科研单位协作编写的一套大型多学科普及渎物。全套书系计划出版1O0 种,涵盖文、史、哲、艺术、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各个主要学科领域,第 批近50种将在2004年内出齐。北京大学校长许智宏院士出任这套书系的 编审委员会主任,北大中文系主任温儒敏教授任执行主编,来自全国一大批 各学科领域的权威专家主持各书的撰写。到目前为止,这是同类普及性读 物和教村中学科覆益面最广、规模最大、编撰阵容最强的丛书之一。 本书系的定位是“通识”,是高品位的学科普及读物,能够满足社会上各 类读者获取知识与提高素养的要求,同时也是配合高校推进素质教育而设 计的讲座类书系,可以作为大学本科生通识课(通选课)的教村和课外读物 素质教育正在成为当今大学教育和社会公民教育的趋势。为培养学生 健全的人格,拓展与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造就更多有创新潜能的复合型人 才,目前全国许多大学都在调整课程,推行学分制改革,改变本科教学以往 比较单纯的专业培养模式。多数大学的本科教学计划中,都已经规定和设 计了通识课(通选课)的内容和学分比例,要求学生在完成本专业课程之外, 选修一定比例的外专业课程,包括供全校选修的通识课(通选课)。但是,从 调查的情况看,许多学校虽然在努力建设通识课,也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 题:主要是缺少统一的规划,到底应当有哪些基本的通识课,可能通盘考虑 不够;课程不正规,往往因人设课;课量不足,学生缺少选择的空间;更普遍 扫泉:识讲坐书系》总序
哲学修养十五讲 的问题是、很少有真正适合通识课教学的教村,有时只好用专业课教村替 代,影响了教学效果。一瑖来说,综合性大学这市面情况稍好,其他普通的 大学,特别是理、工、医、农类学校因为相对缺少这方面的教学资源,加上很 少有可供选择的教材,开设通识课的困难就更大 这些年来,各地也陆续出版过一些面向素质教育的丛书或教村,但无论 数量还是质量,都还远远下能满足需要。到底应当如何建设好通识课,使之 能真正纳入正常的教学系统,并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这是许多学校师生 普遍关心的问题。从2000年开始,由北大中文系主任温儒敏教授发起,联 合了夲校和一些兄弟院校的老师,经过广泛的调查,并征求许多院校通识课 主讲教师的意见,提出要策划一套大型的多学科的青年普及读物,同时又是 大学素质教育通识课系列教村。这项建议得到北京大学校长许智宏院士的 支持,并由他牵头,组成了一个在学术界和教育界都有相当影响力的编审委 员会,实际上也就是有效地联合了许多重点大学,协力同心来做成这套大型 的书系。北京大学出版社历来以出版高质量的大学教科书闻名,由北大出 版社承担这样一套多学科的大型书系的出版任务,也顺理成章 编写出版这套书的目标是明确的,那就是:充分整合和利用全国各相关 学科的教学资源,通过本书系的编写、出版和推广,将素质教育的理念贯彻 到通识课知识体系和教学方式中,使这一类课程的学科搭配结构更合理,更 正规,更具有系统性和开放性,从而也更方便全国各大学设计和安排这一类 课程。 2001年底,本书系的第一批课题确定。选题的确定,主要是考虑大学 生素质教育和知识结构的需要,也参考了一些重点大学的相关课程安排。 课题的酝酿和作者的聘请反复征求过各学科专家以及教育部各学科教学指 导委员会的意见,并直接得到许多大学和科研机构的支持。第一批选趣的 作者当中,有一部分就是由各大学推荐的,他们已经在所属学校成功地开设 过相关的通识课程。令人感动的是,虽然受聘的作者大都是各学科领域的 顶尖学者,不少还是学科带头人,科研与教学工作本来就很忙,但多数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