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通识讲座书系 西方哲学 有两种事物,征服了整个精神的历史 十五讲 我们愈是思索,就愈难以抑制赞叹和敬畏 是。口张志伟著 这种爱将牢固地支配着一类智慧,就是哲学 北来大穿出版社 PEKING UNIVERSITY PRESS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西方哲学十五讲/张志伟编著.一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3 (名家通识讲座书系) ISBN7-301-06868-9 西…Ⅲ.张…Ⅲ.哲学-西方国家-高等学校-教材Ⅳ.B5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3)第121610号 书 名:西方哲学十五讲 著作责任者:张志伟著 责任编辑:王立刚 标准书号:ISBN7301-06868-9/G·0979 出版发行:北京大学出版社 地 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北京大学校内100871 网 址:htp://cbs. pku. edu,cn电子信箱:pup@pup. pku. edu 电 话:邮购部62752015发行部62750672编辑部62752025 排版者:北京军峰公司 印刷者:河北三河新世纪印刷厂 经销者:新华书店 650mm×980mm16开本24.5印张420千字 2004年3月第1版2004年6月第2次印刷 定 价:29.50元 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方式复制或抄袭本书之部分或全部内容。 版权所有,翻版必究
《名家通识讲座书系》 编审委员会 编审委员会主任 许智宏(北京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生物学家) 委员 许智宏 刘中树(吉林大学校长教育部中文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教授 文学理论家) 张岂之(清华大学教授历史学家原西北大学校长) 董健(南京大学文学院院长教授戏剧学家原南京大学副校长 李文海(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历史学家教育部历史学科教学指导委 员会主任原中国人民大学校长) 章培恒(复旦大学古籍研究所所长教授文学史家) 叶朗(北京大学艺术系主任教授美学家教育部哲学学科教学 指导委员会主任) 徐葆耕(清华大学中文系主任教授作家) 赵敦华(北京大学哲学系主任教授哲学家) 温儒敏(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教授文学史家中国现代文学学会 副会长原北京大学出版社总编辑) 执行主编 温儒敏
《名家通识讲座书系》总序 本书系编审委员会 《名家通识讲座书系》是由北京大学发起,全国十多所重点大学和一些科研 单位协作编写的一套大型多学科普及读物。全套书系计划出版100种,涵盖 文、史、哲、艺术、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各个主要学科领域,第一、二批近50种 将在2004年内出齐。北京大学校长许智宏院士出任这套书系的编审委员会主 任,北大中文系主任温儒敏教授任执行主编,来自全国一大批各学科领域的权 威专家主持各书的撰写。到目前为止,这是同类普及性读物和教材中学科覆盖 面最广、规模最大、编撰阵容最强的丛书之一。 本书系的定位是“通识”,是高品位的学科普及读物,能够满足社会上各类 读者获取知识与提高素养的要求,同时也是配合高校推进素质教育而设计的讲 座类书系,可以作为大学本科生通识课(通选课的教材和课外读物。 素质教育正在成为当今大学教育和社会公民教育的趋势。为培养学生健 全的人格,拓展与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造就更多有创新潜能的复合型人才,目 前全国许多大学都在调整课程,推行学分制改革,改变本科教学以往比较单纯 的专业培养模式。多数大学的本科教学计划中,都已经规定和设计了通识课 (通选课)的内容和学分比例,要求学生在完成本专业课程之外,选修一定比例 的外专业课程,包括供全校选修的通识课(通选课)。但是,从调查的情况看,许 多学校虽然在努力建设通识课,也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是缺少统一的 规划,到底应当有哪些基本的通识课,可能通盘考虑不够;课程不正规,往往因 人设课;课量不足,学生缺少选择的空间;更普遍的问题是,很少有真正适合通 识课教学的教材,有时只好用专业课教材替代,影响了教学效果。一般来说,综 合性大学这方面情况稍好,其他普通的大学,特别是理、工、医、农类学校因为相 对缺少这方面的教学资源,加上很少有可供选择的教材,开设通识课的困难就 更大。 这些年来,各地也陆续出版过一些面向素质教育的丛书或教材,但无论数 量还是质量,都还远远不能满足需要。到底应当如何建设好通识课,使之能真 正纳入正常的教学系统,并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这是许多学校师生普遍关心 《名家通识讲座书系》总序
西方哲学十五讲 的问题。从2000年开始,由北大中文系主任温儒敏教授发起,联合了本校和 些兄弟院校的老师,经过广泛的调查,并征求许多院校通识课主讲教师的意见, 提出要策划一套大型的多学科的青年普及读物,同时又是大学素质教育通识课 系列教材。这项建议得到北京大学校长许智宏院士的支持,并由他牵头,组成 了一个在学术界和教育界都有相当影响力的编审委员会,实际上也就是有效地 联合了许多重点大学,协力同心来做成这套大型的书系。北京大学出版社历来 以出版高质量的大学教科书闻名,由北大出版社承担这样一套多学科的大型书 系的出版任务,也顺理成章。 编写出版这套书的目标是明确的,那就是:充分整合和利用全国各相关学 科的教学资源,通过本书系的编写、出版和推广,将素质教育的理念贯彻到通识 课知识体系和教学方式中,使这一类课程的学科搭配结构更合理,更正规,更具 有系统性和开放性,从而也更方便全国各大学设计和安排这一类课程。 2001年底,本书系的第一批课题确定。选题的确定,主要是考虑大学生素 质教育和知识结构的需要,也参考了一些重点大学的相关课程安排。课题的酝 酿和作者的聘请反复征求过各学科专家以及教育部各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的 意见,并直接得到许多大学和科研机构的支持。第一批选题的作者当中,有一 部分就是由各大学推荐的,他们已经在所属学校成功地开设过相关的通识课 程。令人感动的是,虽然受聘的作者大都是各学科领域的顶尖学者,不少还是 学科带头人,科研与教学工作本来就很忙,但多数作者还是非常乐于接受聘请, 宁可先放下其他工作,也要挤时间保证这套书的完成。学者们如此关心和积极 参与素质教育之大业,应当对他们表示崇高的敬意。 本书系的内容设计充分照顾到社会上一般青年读者的阅读选择,适合自 学;同时又能满足大学通识课教学的需要。每一种书都有一定的知识系统,有 相对独立的学科范围和专业性,但又不同于专业教科书,不是专业课的压缩或 简化。重要的是能适合本专业之外的一般大学生和读者,深入浅出地传授相关 学科的知识,扩展学术的胸襟和眼光,进而增进学生的人格素养。本书系每 种选题都在努力做到入乎其内,出乎其外,把学问真正做活了,并能加以普及, 因此对这套书作者的要求很高。我们所邀请的大都是那些真正有学术建树,有 良好的教学经验,又能将学问深入浅出地传达出来的重量级学者,是请“大家 来讲“通识”,所以命名为《名家通识讲座书系》。其意图就是精选名校名牌课 程,实现大学教学资源共享,让更多的学子能够通过这套书,亲炙名家名师课 堂 本书系由不同的作者撰写,这些作者有不同的治学风格,但又都有共同的 追求,既注意知识的相对稳定性,重点突出,通俗易懂,又能适当接触学科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