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平-分段(阶段)内可布进路(矿块)的平均长度除用上述作图法布置外,亦可按下式概略求出N有效=nL/1n-阶段中矿体总长度利用系数0.8-0.9L-阶段中矿体总长度1-矿体长度(3)矿块利用系数K的选取出矿采场与中段(分段)内可布采场总数之比,也就是出矿采场与本中段(分段)出矿,落矿,切割,采准探矿采场的总和之比,目前生产矿山采准,探矿有的布置在下阶段,这样可提高矿块利用系数,矿床类型复杂,矿体变化大,开采技术条件差,取小值,反之取大值表3-16。(4)付产矿石率Z采准切割出矿量,占矿块矿量的百分数,表3-17,根据采矿方法或采准切割布置在脉内脉外,可计算或据矿石中千吨采切比的的指标及矿块贮量,可求出付产矿石率。(5)年工作日数t:按工作制度选取,当选取出矿效率q为万吨/台年时,则可把t当1。计算矿山生产能力时,首先可逐阶段进行,计算出每个阶段可能的生产能力,然后确定出矿山生产能力。P44图3-1第五节矿山生产能力的检验方法矿山生产能力计算错综复杂,尽管根据不同采矿方法,用矿体摆布法或编制采掘进度计划法相对比较准确,但再用新水平准备时间验证矿山生产能力及用经济合理服务年限校核,也是必要的。(一)用新水平准备时间验证矿山生产能力回采工作转入新阶段之前要完成新阶段的准备工作,也就是说,上阶段进行回采的同时,下阶段能及时进行开拓、采准、切割工作。目前,由于掘进速度大幅度提高,一般情况下不需用这种方法验证矿山生产能力,但对下降速度快的矿山,各水平主要井巷要通过区段恶劣的地质条件时,具有意义
L 厚平-分段(阶段)内可布进路(矿块)的平均长度 除用上述作图法布置外,亦可按下式概略求出 N 有效= nL/l n-阶段中矿体总长度利用系数 0.8-0.9 L-阶段中矿体总长度 l-矿体长度 (3)矿块利用系数 K 的选取 出矿采场与中段(分段)内可布采场总数之比,也就是出矿采场与本中段(分段)出矿, 落矿,切割,采准探矿采场的总和之比,目前生产矿山采准,探矿有的布置在下阶段,这样 可提高矿块利用系数,矿床类型复杂,矿体变化大,开采技术条件差,取小值,反之取大值 表 3-16。 (4)付产矿石率 Z 采准切割出矿量,占矿块矿量的百分数,表 3-17,根据采矿方法或采准切割布置在脉 内脉外,可计算或据矿石中千吨采切比的的指标及矿块贮量,可求出付产矿石率。 (5)年工作日数 t: 按工作制度选取,当选取出矿效率 q 为万吨/台年时,则可把 t 当 1。 计算矿山生产能力时,首先可逐阶段进行,计算出每个阶段可能的生产能力,然后确定 出矿山生产能力。P44 图 3-1 第五节 矿山生产能力的检验方法 矿山生产能力计算错综复杂,尽管根据不同采矿方法,用矿体摆布法或编制采掘进度计 划法相对比较准确,但再用新水平准备时间验证矿山生产能力及用经济合理服务年限校核, 也是必要的。 (一)用新水平准备时间验证矿山生产能力 回采工作转入新阶段之前要完成新阶段的准备工作,也就是说,上阶段进行回采的同时, 下阶段能及时进行开拓、采准、切割工作。目前,由于掘进速度大幅度提高,一般情况下不 需用这种方法验证矿山生产能力,但对下降速度快的矿山,各水平主要井巷要通过区段恶劣 的地质条件时,具有意义
T>T准或 T=W·T准T-阶段的回采时间,年T准-新阶段开拓、采准所需时间W-阶段回采超前开拓采准系数多数新建矿山,基建时主要大巷、竖井已开拓完毕,检验时只计算下阶段采准时间按及时准备新阶段确定矿山企业生产能力A=Q+K/((WT准(1-P))Q+-上中段设计采出的工业贮量K-矿石回收率p-废石混入率A-设计年产量W-表3-19新阶段的开拓采准时间取决于掘进方式、阶段回采顺序根据新阶段开拓、运输、通风、排水系统和所用采矿方法所需掘进工程量、掘进速度、编制工程进度计划确定。如后退式回采T准=(H/VH+L 若/V右+L平/V+t采准)/12H--阶段高度L石--石门长度L平--阶段巷道一翼全长t采准--采区准备时间V--相应掘进速度T准准太长,可平行掘进,快速掘进、多工作面作业,否则调整生产能力。(二)用经济合理的矿山服务年限校验矿山生产能力1、经济合理的矿山企业生产能力(不单独用,只能对已定规模进一步校验)工业储量一定时,生产能力规定过大一一一大型设备,增加相应构筑物,大断面,增加投资,固定资产提前报废
T 采>T 准或 T 采=W•T 准 T 采-阶段的回采时间,年 T 准-新阶段开拓、采准所需时间 W-阶段回采超前开拓采准系数 多数新建矿山,基建时主要大巷、竖井已开拓完毕,检验时只计算下阶段采准时间 按及时准备新阶段确定矿山企业生产能力 A=Q 中•Kˊ/((W•T 准•(1-ρ)) Q 中-上中段设计采出的工业贮量 Kˊ-矿石回收率 ρ-废石混入率 A-设计年产量 W-表 3-19 新阶段的开拓采准时间取决于掘进方式、阶段回采顺序根据新阶段开拓、运输、通风、 排水系统和所用采矿方法所需掘进工程量、掘进速度、编制工程进度计划确定。 如后退式回采 T 准=(H/VH+L 石/V 石+L 平/V 平+t 采准)/12 H-阶段高度 L 石-石门长度 L 平-阶段巷道一翼全长 t 采准-采区准备时间 V-相应掘进速度 T 准准太长,可平行掘进,快速掘进、多工作面作业,否则调整生产能力。 (二)用经济合理的矿山服务年限校验矿山生产能力 1、经济合理的矿山企业生产能力 (不单独用,只能对已定规模进一步校验) 工业储量一定时,生产能力规定过大———大型设备,增加相应构筑物,大断面,增加 投资,固定资产提前报废
生产能力规定过小-一一构筑物过早报废,增加巷道维护和排水费。资金有时间价值,产量大,资金回收快,产量小,资金回收慢,支付利息增加。经济理论上讲,最合理的矿山生产能力,要使矿山企业采出一吨矿石的总成本费最低参见P46表3-20特殊情况可适当缩短其服务年限,增大矿山生产能力,P47上,2、矿山企业服务年限矿床的工业储量作为设计的基础必经有一定的高级储量和大部分C级储量(完成多少勘探工程)大中型黑色金属矿山,高级储量15-20%大中型有色金属矿山,高级储量5-10%小型黑色矿山和有色矿山,可用C级作为设计基础当井田中工业贮量Q一定时,矿山服务年限随生产能力增大而缩短平均矿山企业计算服务年限T计=QK/(A(1-p))Q一工业矿床贮量K一工业矿石总回收率p一矿石总贫化率P46—表3-20勘探可靠贮量确实时,企业实际存在年限要比计算的服务年限长。原因是(1)开始产量上升后期产量下降(2)贮量升级或获得新贮量(3)采矿加工技术改善,减少了损失降低可采品位(2)、(3)很难估计,就(1)讨论如下:T=T+TE+T下T上一投产到达产时间T正一按设计能力正常生产时间T下一矿山未期产量下降的时间
生产能力规定过小————构筑物过早报废,增加巷道维护和排水费。 资金有时间价值,产量大,资金回收快,产量小,资金回收慢,支付利息增加。 经济理论上讲,最合理的矿山生产能力,要使矿山企业采出一吨矿石的总成本费最低 参见 P46 表 3-20 特殊情况可适当缩短其服务年限,增大矿山生产能力,P47 上, 2、矿山企业服务年限 矿床的工业储量作为设计的基础必经有一定的高级储量和大部分 C 级储量(完成多少 勘探工程) 大中型黑色金属矿山,高级储量 15-20% 大中型有色金属矿山,高级储量 5-10% 小型黑色矿山和有色矿山,可用 C 级作为设计基础 当井田中工业贮量 Q 一定时,矿山服务年限随生产能力增大而缩短 平均矿山企业计算服务年限 T 计=QKˊ/(A(1-ρ)) Q—工业矿床贮量 Kˊ—工业矿石总回收率 ρ—矿石总贫化率 P46—表 3-20 勘探可靠贮量确实时,企业实际存在年限要比计算的服务年限长。 原因是(1)开始产量上升后期产量下降 (2)贮量升级或获得新贮量 (3)采矿加工技术改善,减少了损失降低可采品位 (2)、(3)很难估计,就(1)讨论如下: T 实= T 上+| T 正+T 下 T 上—投产到达产时间 T 正—按设计能力正常生产时间 T 下—矿山未期产量下降的时间
T/T+(T++TF)/2T正不应少于的T卖2/3(实际服务年限的2/3)T上一大型矿山3-5年,中小型矿山1-3年T下一一般3-5年,小型矿山100-200T/日,7年以上300-500T/日,10年以上3、矿山企业年生产能力的分配一个矿山有几个同时开采的井田,或一个井田有数个同时生产的坑口或同时开采的矿脉时,考虑贫富大小兼顾,回采顺序合理后,分配生产能力。一般按贮量比例分配,A/Qi=A/Q2-A/Q../QTi=QiK/ (A (1-p))A= A+A+ A....Qi,Q2,Q:一各坑口(矿脉)的工业储量Ai,A2,A3一各坑口(矿脉)应分配的生产能力Ti,T2,T3,一各坑口(矿脉)的计算服务年限思考题1、确定矿山生产能力的意义2、影响矿山生产能力的因素3、简述确定技术上可能矿山生产能力的方法4、简述矿山生产能力的检验方法5、P49作业题6、简述合理开采顺序7、如何确定有效矿块数8、接合理开采顺序同时回采矿块数确定矿山生产能力的计算方法及各符号意义第四章阶段平面开拓设计从开拓巷道的空间位置来看,矿床开拓分为立面开拓和平面开拓。立面开拓主要是确定竖井、斜井、溜井、通风井的位置、数目、断面的大小和形状以及与它们相联接的矿石破碎系统和转运系统等。平面开拓主要是确定阶段开拓巷道的布置(包括井底车场和碉室)和井口运输线路的布置等
T 实= | T 正+( T 上+T 下)/2 T 正不应少于的 T 实 2/3(实际服务年限的 2/3) T 上—大型矿山 3-5 年,中小型矿山 1-3 年 T 下—一般 3-5 年,小型矿山 100-200T/日,7 年以上 300-500T/日,10 年以上 3、矿山企业年生产能力的分配 一个矿山有几个同时开采的井田,或一个井田有数个同时生产的坑口或同时开采的矿脉 时,考虑贫富大小兼顾,回采顺序合理后,分配生产能力。一般按贮量比例分配。 A1/Q1=A2/Q2=A3/Q3=.A/Q T1=Q1K1ˊ/(A1(1-ρ1)) A= A1+A2+ A3+. Q1,Q2,Q3—各坑口(矿脉)的工业储量 A1,A2,A3—各坑口(矿脉)应分配的生产能力 T1,T2,T3,—各坑口(矿脉)的计算服务年限 思考题 1、确定矿山生产能力的意义 2、影响矿山生产能力的因素 3、简述确定技术上可能矿山生产能力的方法 4、简述矿山生产能力的检验方法 5、P49 作业题 6、简述合理开采顺序 7、如何确定有效矿块数 8、接合理开采顺序同时回采矿块数确定矿山生产能力的计算方法及各符号意义 第四章 阶段平面开拓设计 从开拓巷道的空间位置来看,矿床开拓分为立面开拓和平面开拓。立面开拓主要是确定 竖井、斜井、溜井、通风井的位置、数目、断面的大小和形状以及与它们相联接的矿石破碎 系统和转运系统等。平面开拓主要是确定阶段开拓巷道的布置(包括井底车场和硐室)和井 口运输线路的布置等
阶段开拓需开掘一系列巷道如井底车场、石门、阶段运输巷道,采准巷道及备种室等,将矿块和井筒等开拓巷道连接起来,从而形成完整的运输通风排水系统,以保证将矿块中采出的矿石运出地表,将材料、设备运送至工作面,从进风井进来的新鲜风流顺利流到各工作面,给井下工人造成良好的工作环境,将地下水及时排至地表,以保证工作人员安全出入。阶段平面开拓设计主要解决矿石运输,并满足探矿,通风、排水等要求,阶段运输巷道布置,是否合理、影响井下人员的安全和工作条件,开拓工程量的大小、运输能力及矿块的生产能力。第一节阶段运输巷道的布置一、阶段运输巷道布置的影响因素和基本要求1、满足阶段运输能力的要求保证能将矿石运至并底采场,并留有一定余地2、矿体厚度,矿石和围岩的稳固性矿体厚度小于4-10米,一条沿脉巷道10-25m一条(或两条)下盘沿脉巷道加穿脉或两条下盘沿脉巷道加联络道极厚矿体多采用环形运输。可能的条件下布置在围岩中,有利于掘进平直巷道、巷道维护和矿柱回采。3、贯彻探采结合的原则4、考虑所采用的采矿方法(矿柱回采)崩落采矿法一般需设计脉外巷道,而且主要布置在下阶段崩落界线以外,以保证下阶段开采时作回风巷道,其它采矿法不一定要布置脉外巷道,此外,矿块沿走向或垂直走向布置以及底部结构等决定了矿块装矿点的位置,数目及装矿方式5、符合通风要求阶段运输巷道的布置应有明确的进风与回风线路,尽量减少转弯,避免巷道断面突然扩大或缩小,以减少通风阻力,并要在一定时期的保留阶段回风巷道。6、系统简单,工程量少,开拓时间短,要求巷道平直、布置紧,一巷多用。7、其它技术要求,如涌水量大,矿石中含泥较多,则放矿溜井装矿口应尽量布置在穿脉巷内,以减少主要运输巷道被泥浆污染
阶段开拓需开掘一系列巷道如井底车场、石门、阶段运输巷道,采准巷道及备种硐室等, 将矿块和井筒等开拓巷道连接起来,从而形成完整的运输通风排水系统,以保证将矿块中采 出的矿石运出地表,将材料、设备运送至工作面,从进风井进来的新鲜风流顺利流到各工作 面,给井下工人造成良好的工作环境,将地下水及时排至地表,以保证工作人员安全出入。 阶段平面开拓设计主要解决矿石运输,并满足探矿,通风、排水等要求,阶段运输巷道 布置,是否合理、影响井下人员的安全和工作条件,开拓工程量的大小、运输能力及矿块的 生产能力。 第一节 阶段运输巷道的布置 一、阶段运输巷道布置的影响因素和基本要求 1、满足阶段运输能力的要求 保证能将矿石运至井底采场,并留有一定余地 2、矿体厚度,矿石和围岩的稳固性 矿体厚度小于 4-10 米,一条沿脉巷道 10-25m 一条(或两条)下盘沿脉巷道加穿脉或两条下盘沿脉巷道加联络道 极厚矿体多采用环形运输。 可能的条件下布置在围岩中,有利于掘进平直巷道、巷道维护和矿柱回采。 3、贯彻探采结合的原则 4、考虑所采用的采矿方法(矿柱回采) 崩落采矿法一般需设计脉外巷道,而且主要布置在下阶段崩落界线以外,以保证下阶段 开采时作回风巷道,其它采矿法不一定要布置脉外巷道,此外,矿块沿走向或垂直走向布置 以及底部结构等决定了矿块装矿点的位置,数目及装矿方式 5、符合通风要求 阶段运输巷道的布置应有明确的进风与回风线路,尽量减少转弯,避免巷道断面突然扩 大或缩小,以减少通风阻力,并要在一定时期的保留阶段回风巷道。 6、系统简单,工程量少,开拓时间短,要求巷道平直、布置紧凑,一巷多用。 7、其它技术要求,如涌水量大,矿石中含泥较多,则放矿溜井装矿口应尽量布置在穿 脉巷内,以减少主要运输巷道被泥浆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