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_讲次课程名称:《破碎与磨矿》摘要第二章筛分与筛分设备授课题目(章、节)第一节筛分原理本讲目的要求及重点难点:【目的要求】了解筛分的概念和筛分动力学,掌握筛分的分类、筛分效率的计算及影响因素。[重点】筛分的各种类型及作用、筛分效率的计算及影响因素[难点】筛分效率的计算及影响因素内容【本讲课程的引入】在前面的讲述中,我们知道,在对矿物加工之前,一般都需要破碎,而破碎之后的颗粒有大小之别,如何把这些大小颗粒分开,以利于下一步工作的进行呢?【本讲课程的内容】第一节筛分原理一、概述1、筛分的基本概念碎散物料通过一层或数层筛面被分成不同粒级的过程称为筛分。在实验室或试验场地为完成粒度分析而进行的筛分称为试验筛分,在工厂或矿场为完成生产任务面进行的筛分称为工业筛分,本章的筛分是指工业筛分。二、筛分作业的任务与分类按应用目的和使用场合的不同,以及筛分作业在生产工艺中担负的任务不同。筛分作业可分为:1、独立筛分当筛分产品作为最终产品供给用户使用时,称为独立筛分,如煤、铁矿石和建筑石料的筛分。对于煤炭工业,独立筛分主要是指筛选厂生产不同粒级商品煤的筛分,供动力用煤的粒级见表1-4。表 1-4 煤炭粒度分级注:小于13mm的煤如不再分级,称末煤,用符号M表示
课程名称:《破碎与磨矿》 第 3 讲次 摘要 授课题目(章、节) 第二章 筛分与筛分设备 第一节 筛分原理 第二节 筛分过程 本讲目的要求及重点难点: 【目的要求】了解筛分的概念和筛分动力学,掌握筛分的分类、筛分效率的计算及影响因素。 【重 点】筛分的各种类型及作用、筛分效率的计算及影响因素 【难 点】筛分效率的计算及影响因素 内容 【本讲课程的引入】 在前面的讲述中,我们知道,在对矿物加工之前,一般都需要破碎,而破碎之后的颗粒 有大小之别,如何把这些大小颗粒分开,以利于下一步工作的进行呢? 【本讲课程的内容】 第一节 筛分原理 一、概述 1、筛分的基本概念 碎散物料通过一层或数层筛面被分成不同粒级的过程称为筛分。在实验室或试验场地为 完成粒度分析而进行的筛分称为试验筛分,在工厂或矿场为完成生产任务面进行的筛分称为 工业筛分,本章的筛分是指工业筛分。 二、筛分作业的任务与分类 按应用目的和使用场合的不同,以及筛分作业在生产工艺中担负的任务不同。筛分作业 可分为: 1、独立筛分 当筛分产品作为最终产品供给用户使用时,称为独立筛分,如煤、铁矿石和建筑石料的 筛分。对于煤炭工业,独立筛分主要是指筛选厂生产不同粒级商品煤的筛分,供动力用煤的 粒级见表 1-4。 表 1-4 煤炭粒度分级 注:小于 13mm 的煤如不再分级,称末煤,用符号 M 表示
粒度名称粒级符号粒级/mm特大块T>100D大块50~100Z中块25~50小块X13~25粒煤L6~13粉煤F<62.准备筛分当筛分是为分选作业提供不同粒级的入选矿物时,称为准备筛分,如重选及磁选前的矿物筛分。对于煤炭工业,各种选煤设备都应供给适宜粒级的原煤。过粗的大块不能分选,过细微粒难以回收。3.预先筛分与检查筛分当筛分作业和破碎作业配合进行时称为辅助筛分。若用在破碎前把合格粒级预先筛出叫预先筛分:若用在破碎后以控制破碎产品的粒度则叫检查筛分,如图1-5所示。门预先及检查筛分预先筛分8鼓碎破碎检查筛分0破碎(a)(b)(c)图1-5筛子与破碎机的配合(a)预先筛分(b)检查筛分(c)预先及检查筛分预先筛分的目的是为了避免物料的过度破碎,提高破碎设备的生产能力和减少动力消耗。检查筛分的目的是从破碎设备的产物中,将粒度不合格的大块筛出,保证产品不超过要求的粒度上限。4.脱水筛分将伴有大量水的碎散物料(如渣浆、泥浆、矿浆等)作为筛分原料,以脱除其中液相为目的的筛分称为脱水筛分。其一方面可以提高产品质量,便于贮存和运输,减少运输量及解决高寒地区冬季装、卸车的出难,另一方面可以回收水,以便循环使用。5.脱泥筛分与脱介筛分为达到一定的工艺目的,将碎散物科或伴水的碎散物料作为筛分原料,脱除其中细粒的筛分。称为脱泥筛分或脱介筛分。6.选择性筛分通常,筛分是将碎散物料按几何尺寸(粒度)进行分离的,但在某些倩况下,筛分可将散料按质量分离,如选矿改选煤生产中按品位或灰分分离,这种筛分称为选择性筛分。第二节筛分过程碎散物料的筛分过程,可看做由两个阶段组成:一是小于筛孔尺寸的细颗粒通过粗颗粒所组成的物料层到达筛面,简称穿层或分层;二是细颗粒透过筛孔成为筛下物,简称透筛
2.准备筛分 当筛分是为分选作业提供不同粒级的入选矿物时,称为准备筛分,如重选及磁选前的矿物筛 分。对于煤炭工业,各种选煤设备都应供给适宜粒级的原煤。过粗的大块不能分选,过细微 粒难以回收。 3.预先筛分与检查筛分 当筛分作业和破碎作业配合进行时称为辅助筛分。若用在破碎前把合格粒级预先筛出叫 预先筛分;若用在破碎后以控制破碎产品的粒度则叫检查筛分,如图 1-5 所示。 预先筛分的目的是为了避免物料的过度破碎,提高破碎设备的生产能力和减少动力消 耗。检查筛分的目的是从破碎设备的产物中,将粒度不合格的大块筛出,保证产品不超过要 求的粒度上限。 4.脱水筛分 将伴有大量水的碎散物料(如渣浆、泥浆、矿浆等)作为筛分原料,以脱除其中液相为目 的的筛分称为脱水筛分。其一方面可以提高产品质量,便于贮存和运输,减少运输量及解决 高寒地区冬季装、卸车的出难,另一方面可以回收水,以便循环使用。 5.脱泥筛分与脱介筛分 为达到—定的工艺目的,将碎散物科或伴水的碎散物料作为筛分原料,脱除其中细粒的 筛分。称为脱泥筛分或脱介筛分。 6.选择性筛分 通常,筛分是将碎散物料按几何尺寸(粒度)进行分离的,但在某些倩况下,筛分可将散 料按质量分离,如选矿改选煤生产中按品位或灰分分离,这种筛分称为选择性筛分。 第二节 筛分过程 碎散物料的筛分过程,可看做由两个阶段组成:一是小于筛孔尺寸的细颗粒通过粗颗粒 所组成的物料层到达筛面,简称穿层或分层;二是细颗粒透过筛孔成为筛下物,简称透筛, 粒度名称 粒级符号 粒级/mm 特大块 T >100 大块 D 50~100 中块 Z 25~50 小块 X 13~25 粒煤 L 6~13 粉煤 F <6
同时粗颗粒也排出筛面成为筛上物。一、颗粒通筛的概率假定直径为d的单个球形颗粒在重力作用下向水平布置的筛面自由落下,筛丝直径为a,方形筛孔的边长为L(L≥d)。如果颗粒能够透过筛孔,则必须是球形颗粒的中心位于图中的阴影面积L-d)之内,否则,它将碰到筛丝被弹回。而整个过程(可称为事件A)发生在面积(L+a)?之内。不难想像,颗粒透过筛孔的概率P(A)(又称或然率)与面积(L-d)成正比,与面积(L+a)成反比,即:P(A)---(1.3)d2-(L+a)2(L+a)2(考查式(1.3)发现①根据L≥d的假设,恒有0<P(A)≤1或0<P(A)≤100%。②式中L>/(L+a)2项是筛孔面积与筛面面积的比值,称为筛面开孔率;d/L项称为颗粒相对筛孔的粒度(简称相对粒度)。因此,该式又可叙述为:颗粒透筛概率与筛面开孔率成正比,与相对粒度成反比。如果颗粒透筛概率越大,那么为实现这个概率值(呈现稳定的频度)所需要的试验次数就越少;反之,概率值越小,试验次数就越多。如果需要重复N次试验才能实现透筛概率P(A),则N与P(A)成反比:N=1/P(A)。在实际过程中,对于一定的筛面,筛丝直径a、筛孔边长L及开孔率L-/(L+a)2都是常数,只有颗粒直径(粒度)d或相对粒度d/L是变量。因此可看做N是d/L的函数。取不同的d/L值,汁算出各相应的P(A)值及N值,可绘制出如图1-6所示的曲线。从图中看出,在d>0.75L以后,曲线很快变陡,即N值突然增大,这意味着d>0.75L的颗粒透过筛孔的可能性显著减小。一般把d一0.75L称为临界粒度,大于此称为难筛粒,小于此称为易筛粒。显然,当筛分原料中的易筛粒较多时对筛分过程有利。F#家高#a务+--Losinaoo相对粒度d/L图1-8倾斜运动颗粒透过图1-7颗粒透过倾斜街1-6颗粒透筛诞率的倾斜筛面筛孔示意图例数与相对粒度的关系筛面筛孔示意图二、倾斜筛面的筛分超度相对水平面倾斜安装的筛面称为倾斜筛面,筛面与水平面的夹角称为筛面倾角。倾角的大小与筛子的生产率和筛分效率有密切的关系,倾角大,料层在筛面上向前运动的速度就快。生产率就大:但这样使物料在筛面上停留的时间缩短,减少了颗粒透筛机会,降低了筛分效果。根据统计举原理,在筛分过程中必然存在这样一个粒度:该粒度的所有颗粒有一半进入筛上产物,而另一半进入筛下产物,则这个粒度称为筛分粒度,也称为规定粒度。对于水平筛面,筛分粒度基本上等于筛孔尺寸,但倾斜筛面的筛分粒度要比筛孔尺寸小,如图1-7所
同时粗颗粒也排出筛面成为筛上物。 一、颗粒通筛的概率 假定直径为 d 的单个球形颗粒在重力作用下向水平布置的筛面自由落下,筛丝直径为 a, 方形筛孔的边长为 L(L≥d)。如果颗粒能够透过筛孔,则必须是球形颗粒的中心位于图中的 阴影面积(L-d)2 之内,否则,它将碰到筛丝被弹回。而整个过程(可称为事件 A)发生在面积 (L+a)2 之内。不难想像,颗粒透过筛孔的概率 P(A)(又称或然率)与面积(L-d)2 成正比,与面积 (L+a)2 成反比,即: 2 2 2 2 2 (1 ) ( ) ( ) ( ) ( ) L d L a L L a L d P A − + = + − = (1.3) 考查式(1.3)发现:①根据 L≥d 的假设,恒有 0≤P(A) ≤1 或 0≤P(A) ≤100%。②式中 L 2 /(L+a)2 项是筛孔面积与筛面面积的比值,称为筛面开孔率;d/L 项称为颗粒相对筛孔的粒度(简称相 对粒度)。因此,该式又可叙述为:颗粒透筛概率与筛面开孔率成正比,与相对粒度成反比。 如果颗粒透筛概率越大,那么为实现这个概率值(呈现稳定的频度)所需要的试验次数就越少; 反之,概率值越小,试验次数就越多。如果需要重复 N 次试验才能实现透筛概率 P(A),则 N 与 P(A)成反比:N=1/P(A)。 在实际过程中,对于一定的筛面,筛丝直径 a、筛孔边长 L 及开孔率 L 2 /(L+a)2 都是常数, 只有颗粒直径(粒度)d 或相对粒度 d/L 是变量。因此可看做 N 是 d/L 的函数。取不同的 d/L 值, 汁算出各相应的 P(A)值及 N 值,可绘制出如图 l-6 所示的曲线。从图中看出,在 d>0.75L 以后,曲线很快变陡,即 N 值突然增大,这意味着 d>0.75L 的颗粒透过筛孔的可能性显著 减小。一般把 d=0.75L 称为临界粒度,大于此称为难筛粒,小于此称为易筛粒。显然,当筛 分原料中的易筛粒较多时对筛分过程有利。 二、倾斜筛面的筛分超度 相对水平面倾斜安装的筛面称为倾斜筛面,筛面与水平面的夹角称为筛面倾角。倾角的 大小与筛子的生产率和筛分效率有密切的关系,倾角大,料层在筛面上向前运动的速度就快。 生产率就大;但这样使物料在筛面上停留的时间缩短,减少了颗粒透筛机会,降低了筛分效 果。 根据统计举原理,在筛分过程中必然存在这样—个粒度:该粒度的所有颗粒有—半进入 筛上产物,而另一半进入筛下产物,则这个粒度称为筛分粒度,也称为规定粒度。对于水平 筛面,筛分粒度基本上等于筛孔尺寸,但倾斜筛面的筛分粒度要比筛孔尺寸小,如图 1-7 所
示。显然,颗粒能够无阻碍地透过筛孔的有效尺寸(筛分粒度d)是筛孔尺寸L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值:d=Lcosa-hsina。对于筛孔大小一定的筛面,倾角α越大,颗粒透筛的通道越窄,筛分粒度越小:筛面厚度h越大,这种情况越突出。例如当0=45°,h=L/2,则d~0.35L,即筛分粒度差不多只等于筛孔的1/3。图1-7中,颗粒垂直落向倾斜筛面,这种情况在实际中并不多见。而较为多见的是,颗粒沿着与铅垂线成某一角度8的方向落向筛面,这时筛分粒度会减小更多,如图1-8所示。倾斜筛面不仅使筛分粒度相对减小,而且使筛分不甚严格,物料中小于筛孔尺寸L而大于所谓的筛分粒度(Lcosα-hsinα)的颗粒,从理论上讲应该是进入筛上产物的,但它们的尺寸毕竞小寸筛孔尺寸L,况且在实际中众多颗粒进入筛面的方向是各种各样的。三、颗粒平行于筛面运动时的速度颗粒平行于筛面运动时的速度是指相对速度。产生这种相对速度的缘由可能是物料运动而筛面不动,如固定筛:也可能是物料不怎么运动而主要是筛面运动,如滚筒筛和摇动筛。假设一个直径为d的球形颗粒平行于倾斜筛面(倾斜角α)运动,速度为V,如图1-9所示。颗粒到达筛孔(边长L)边缘的最外点A以后,内于惯性力和重力的共同作用.颗粒就在筛孔上方沿抛物线轨迹运动。假定V值较小,颗粒的运动轨迹与筛面表面的交点,不超过颗粒最边缘的位置O点,颗粒就能透过筛孔。因为在O点上,颗粒紧压筛孔上沿,颗粒翻转的力臂为零,因而颗粒的翻转力距也为零。这样,颗粒就不能向前运功。如果v值较大,颗粒运动轨迹就会交于线段OO1,这时就产生翻转力矩,颗料可能不透过筛孔。图1-9单个糊粒在倾斜筛面上的运动速度对透筛的影响在图上所定的坐标系中,顺粒运动轨迹方程式为:gx2(1.4)y=xtane2cosα颗粒中心在位置Oi上的坐标xi和yi为:×,=Lcosα-(cosα+sin α)2dy,=Lsinα+-(cosα-snaα)2因为点Oi位于运动轨迹上,所以坐标xi和y1应当满足方程式(1.4)将xi和yi代人方程式(1.4),则:dgV≤IL-(1 + tan α)L2Jd(cosα+sinαtanα)(1.5)因此,当筛面倾角为α时,为使直径为d的颗粒毫无阻碍地透过尺寸为L的筛孔,颗粒
示。显然,颗粒能够无阻碍地透过筛孔的有效尺寸(筛分粒度 d)是筛孔尺寸 L 在水平面上的 投影值:d=Lcosα-hsinα。对于筛孔大小一定的筛面,倾角 α 越大,颗粒透筛的通道越窄, 筛分粒度越小;筛面厚度 h 越大,这种情况越突出。例如当 α=45°,h=L/2,则 d≈0.35L,即 筛分粒度差不多只等于筛孔的 1/3。 图 1-7 中,颗粒垂直落向倾斜筛面,这种情况在实际中并不多见。而较为多见的是,颗 粒沿着 与铅垂线成某一角度δ的方向落向筛面,这时筛分粒度会减小更多,如图 1-8 所示。倾 斜筛面不仅使筛分粒度相对减小,而且使筛分不甚严格,物料中小于筛孔尺寸 L 而大于所谓 的筛分粒度(Lcosα-hsinα)的颗粒,从理论上讲应该是进入筛上产物的,但它们的尺寸毕竟小 寸筛孔尺寸 L,况且在实际中众多颗粒进入筛面的方向是各种各样的。 三、颗粒平行于筛面运动时的速度 颗粒平行于筛面运动时的速度是指相对速度。产生这种相对速度的缘由可能是物料运动 而筛面不动,如固定筛;也可能是物料不怎么运动而主要是筛面运动,如滚筒筛和摇动筛。 假设一个直径为 d 的球形颗粒平行于倾斜筛面(倾斜角α)运动,速度为 v,如图 1-9 所示。 颗粒到达筛孔(边长 L)边缘的最外点 A 以后,内于惯性力和重力的共同作用.颗粒就在筛孔 上方沿抛物线轨迹运动。假定 v 值较小,颗粒的运动轨迹与筛面表面的交点,不超过颗粒最 边缘的位置 O1 点,颗粒就能透过筛孔。因为在 O1 点上,颗粒紧压筛孔上沿,颗粒翻转的力 臂为零,因而颗粒的翻转力距也为零。这样,颗粒就不能向前运功。如果 v 值较大,颗粒运 动轨迹就会交于线段 OO1,这时就产生翻转力矩,颗料可能不透过筛孔。 在图上所定的坐标系中,顺粒运动轨迹方程式为: 2 2 2 2 cos tan v gx y = x + (1.4) 颗粒中心在位置 O1 上的坐标 x1 和 y1 为: (cos sin ) 2 sin (cos sin ) 2 x cos 1 1 = + − = − + d y L d L 因为点 O1 位于运动轨迹上,所以坐标 x1 和 y1 应当满足方程式(1.4) 将 x1 和 y1 代人方程式(1.4),则: (1.5) 因此,当筛面倾角为 α 时,为使直径为 d 的颗粒毫无阻碍地透过尺寸为 L 的筛孔,颗粒 (cos sin tan ) (1 tan ) 2 + − + d d g v L
沿筛面的运动速度不应当超过用方程式(1.5)计算出的数值。当α=0,也就是筛面呈水平时,dg方程式(1.5)可以变为下列形式:v≤(L-(1.6)2'Vd对接近筛孔大小的难筛粒,可令d~L,然后代入方程式(1.6)中求解。筛子的生产能力,取决于物料沿筛面的运动速度。从上面讨论的示例中可以看出,运动速度过大对筛分过程的效率是不利的。由十筛面上发生的现象很复杂:在调整筛子时,只能用试验方法确定物料沿筛面最适宜的运动速度。在许多情况下,物料的运动速度是用改变筛面倾角的方法来调整。四、筛分顺序碎散物料筛分产物的级别超过两种时,分出物料的顺序由筛面的安装位置来决定。筛分流程可以分为:由粗到细的流程,由细到粗的流程及联合流程。由粗到细的筛分流程中,筛面一个个地重叠起来,上层筛面的筛孔较大,以下各层筛面的筛孔逐渐减小,见图1一10(a)。这种流程的优点是:①筛而的磨损较小,虽然全部物料从其中的最大块加到筛孔最大的筛面上,但这个筛面往往由钢棒组成,不易磨损,并可保护下面的细孔筛网:②细级别的物料筛效率较高,因为加到细孔筛面上的物料数量较少:③粗级别的物料在筛分过程中的破碎现象较少,因为粗级别的物料很快地从筛分过程中分出,这一点对煤的筛分具有重要的意义;④由于筛面是多层重叠的,所以筛分装置的布置比较紧凑。这种流程的缺点足:观察下层筛面工作情况时很不方便,更换筛面困难,筛面布置过于密集,只能从筛子的一端排出各级别的物料。按图1-10(b)流程布置的筛面,各级别排出的地点可以分开,上层筛面的底部装有筛底,能够把物料加到下层筛面的头部,可提高下层筛的筛分效率。在由细到粗的筛分流程中,筛面顺次地按照筛孔增加的顺序排列[见图1一10(c)]。这种流程的优点是:检修方便,容易观察各层面筛面的工作情况;除此以外,各筛分级别可以沿整个筛面长度分别排出,但是,这种流程的缺点是十分严重的:①筛面的磨损很快,筛分效率较低,因为全部物料都加到筛孔最小的筛面上:②脆性物料的大块可能在筛面上破碎。五、筛分效果理想的筛分效果是,比筛孔小的颗粒全部透筛而成为筛下产物,比筛孔大的颗粒全部不透筛而成为筛下产物,这时筛分效率就是100%。但是,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例如,因原料中合有粘土和水分使应该进入筛下产物的细颗粘粘在粗颗粒上一同进入筛上产物:或因筛面使用日久而使筛孔磨损变大等,导致本该进入筛上的粗粒却进入了筛下产物。评定筛分效果的指标较多,常用的有:1.筛分效率筛分效率是评价筛分过程进行的完全程度的技术指标,由式(1.7)、(1.8)、(1.9)计算。n=Ec+E, -100 (1.7) E =0x0x100 (1.8) E,F"-r×01x100 (1.9)F'Fr式中Ⅱ一一筛分效率,%:Ec—一粗粒物正配效率,%Ef—一细粒物正配效率,%;Y0一—筛上产品产率,%;0c一一筛上产品中粗粒物含量(占本级),%
沿筛面的运动速度不应当超过用方程式(1.5)计算出的数值。当 α=0,也就是筛面呈水平时, 方程式〔1.5)可以变为下列形式: d d g v L ) 2 ( − (1.6) 对接近筛孔大小的难筛粒,可令 d≈L,然后代入方程式(1.6)中求解。 筛子的生产能力,取决于物料沿筛面的运动速度。从上面讨论的示例中可以看出,运动 速度过大对筛分过程的效率是不利的。由十筛面上发生的现象很复杂.在调整筛子时,只能 用试验方法确定物料沿筛面最适宜的运动速度。在许多情况下,物料的运动速度是用改变筛 面倾角的方法来调整。 四、筛分顺序 碎散物料筛分产物的级别超过两种时,分出物料的顺序由筛面的安装位置来决定。筛分 流程可以分为:由粗到细的流程,由细到粗的流程及联合流程。由粗到细的筛分流程中,筛 面一个个地重叠起来,上层筛面的筛孔较大,以下各层筛面的筛孔逐渐减小,见图 1—10(a)。 这种流程的优点是:①筛而的磨损较小,虽然全部物料从其中的最大块加到筛孔最大的 筛面上,但这个筛面往往由钢棒组成,不易磨损,并可保护下面的细孔筛网;②细级别的物 料筛效率较高,因为加到细孔筛面上的物料数量较少;③粗级别的物料在筛分过程中的破碎 现象较少,因为粗级别的物料很快地从筛分过程中分出,这一点对煤的筛分具有重要的意义; ④由于筛面是多层重叠的,所以筛分装置的布置比较紧凑。 这种流程的缺点足:观察下层筛面工作情况时很不方便,更换筛面困难,筛面布置过于 密集,只能从筛子的一端排出各级别的物料。 按图 1-10(b)流程布置的筛面,各级别排出的地点可以分开,上层筛面的底部装有筛底, 能够把物料加到下层筛面的头部,可提高下层筛的筛分效率。 在由细到粗的筛分流程中,筛面顺次地按照筛孔增加的顺序排列[见图 1—10(c)]。这种 流程的优 点是:检修方便,容易观察各层面筛面的工作情况;除此以外,各筛分级别可以沿整个筛面 长度分别排出,但是,这种流程的缺点是十分严重的:①筛面的磨损很快,筛分效率较低, 因为全部物料都加到筛孔最小的筛面上;②脆性物料的大块可能在筛面上破碎。 五、筛分效果 理想的筛分效果是,比筛孔小的颗粒全部透筛而成为筛下产物,比筛孔大的颗粒全部不 透筛而成为筛下产物,这时筛分效率就是 l00%。但是,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例如,因原 料中合有粘土和水分使应该进入筛下产物的细颗粘粘在粗颗粒上—同进入筛上产物;或因筛 面使用日久而使筛孔磨损变大等,导致本该进入筛上的粗粒却进入了筛下产物。评定筛分效 果的指标较多,常用的有: 1.筛分效率 筛分效率是评价筛分过程进行的完全程度的技术指标,由式(1.7)、(1.8)、(1.9)计算。 = + −100 EC Ef (1.7) 100 0 = r c c c F O E (1.8) 100 0 − = r f f r f f F F O E (1.9) 式中η——筛分效率,%; Ec——粗粒物正配效率,%,Ef——细粒物正配效率,%; γ0——筛上产品产率,%;Oc——筛上产品中粗粒物含量(占本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