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植物体内的必须元素(1学时】 1、植物体内的元素 2、植物必须的矿质元素和确定方法 3、植物必须元素的生理作用 4、作物缺素的诊断 第二节植物细胞对溶质的吸收(1.5学时) 1、生物膜 、被动吸收 主动吸收 第三节植物体对矿质元素的吸收及运输(1.5学时) 1、植物吸收矿质元素的特点 教学内容2、根系吸收矿质元素的区域和过程 学时分配 3、血想部吸收质元素的因素 4、植物地上部分对矿质元素的吸收 5、矿质元素在体内的运输和利用 第四节氮的同化(1学时) 1、植物的氮源 2、硝酸盐的环原 3、氨的同化 第五节合理施肥的生理基础(1学时) 1、作物的需肥规律 2、合理追肥的指标 3、施肥增产的原因 4、发挥肥效的措施 矿质元素只有溶解在水中才能被植物吸收,然而植物对水和矿物的吸收不成比例, 根系对同一溶液的不同离子或同种盐中阴阳离子的吸收速率也不同,这表明根系为 小结 矿质元素的吸收具有选择吸收的特性。根系所吸收的溶质从根表皮运到中柱导管是 通过共质体和质外体两条途径,二者可同时交互进行。进入导管的离子和水随蒸腾流 一起上升。 1.用实验证明植物根系吸收矿质元素存在着主动吸收和被动吸收。 2.白天和夜晚硝酸还原速度是否相同?为什么? 3.试述硝态氮进入植物体被还原,以及合成氨基酸的过程。 4.试述矿质元素在光合作用中的生理作用(可在学习第四章后思考)。 本章节习 题思考题 为什么在叶菜类植物的栽培中常多施用氨肥,而栽培马铃薯和甘薯则较 多的施用钾肥? 7.为什么水稻秧苗在栽插后有一个叶色先落黄后返青的过程?
11 教学内容 学时分配 第一节 植物体内的必须元素(1 学时) 1、植物体内的元素 2、植物必须的矿质元素和确定方法 3、植物必须元素的生理作用 4、作物缺素的诊断 第二节 植物细胞对溶质的吸收(1.5 学时) 1、生物膜 2、被动吸收 3、主动吸收 第三节 植物体对矿质元素的吸收及运输(1.5 学时) 1、植物吸收矿质元素的特点 2、根系吸收矿质元素的区域和过程 3、影响根部吸收矿质元素的因素 4、植物地上部分对矿质元素的吸收 5、矿质元素在体内的运输和利用 第四节 氮的同化(1 学时) 1、植物的氮源 2、硝酸盐的还原 3、氨的同化 第五节 合理施肥的生理基础(1 学时) 1、作物的需肥规律 2、合理追肥的指标 3、施肥增产的原因 4、发挥肥效的措施 小结 矿质元素只有溶解在水中才能被植物吸收,然而植物对水和矿物的吸收不成比例。 根系对同一溶液的不同离子或同种盐中阴阳离子的吸收速率也不同,这表明根系对 矿质元素的吸收具有选择吸收的特性。根系所吸收的溶质从根表皮运到中柱导管是 通过共质体和质外体两条途径,二者可同时交互进行。进入导管的离子和水随蒸腾流 一起上升。 本章节习 题思考题 1. 用实验证明植物根系吸收矿质元素存在着主动吸收和被动吸收。 2. 白天和夜晚硝酸还原速度是否相同?为什么? 3. 试述硝态氮进入植物体被还原,以及合成氨基酸的过程。 4.试述矿质元素在光合作用中的生理作用(可在学习第四章后思考)。 5. 试分析植物失绿(发黄)的可能原因。 6. 为什么在叶菜类植物的栽培中常多施用氮肥,而栽培马铃薯和甘薯则较 多的施用钾肥? 7. 为什么水稻秧苗在栽插后有一个叶色先落黄后返青的过程?
1、潘瑞炽主编,植物生理学(第五版),高等教有出版社,2004 2、李合生主编,现代植物生理学,高等教有出版社,20021 本章节 参考资料 5、王忠主编,植物生理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5 6、曹仪植、宋占午,植物生理学,兰州大学出版社,1998.8 7、武伟华植物生理学,科学出版社,2003 课后自我 总结分析
12 本章节 参考资料 1、潘瑞炽主编,植物生理学(第五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2、李合生主编,现代植物生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1 3、白宝章主编、李明军等副主编,植物生理学,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2001.1 4、曾广文、蒋德安主编,植物生理学,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2000.11 5、王忠主编,植物生理学,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0.5 6、曹仪植、宋占午,植物生理学,兰州大学出版社, 1998.8 7、武伟华 植物生理学,科学出版社, 2003 课后自我 总结分析
章节标愿 第三章植物的光合作用 通过讲授植物的光合作用,使学生熟练掌握光合作用的概念、特点、意义,对 叶绿体的形态结构及功能有深入了解,关于光合作用机理和光呼吸问愿要让学生 本章教学 般掌握,但要使学生熟练掌握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光合作用与产量形成关系。 目的要求1知识目标:了解光合作用的结构基础和功能单位:掌握叶绿体色素的种类和功能 初步了解和掌握光合作用的反应过程及要点:理解光合作用的概念、实质、意义。 重点:教学应放在讲清概念,光合作用机理,影响光合作用因素及光合作用与产 本章重点 量形成。 和难点 难点:光合作用的机理和光呼吸作用。 1.引导学生从原有知识经验与新知识内容之间存在的差距中通过学一一思一 教学方法 疑一一问等多方面的探究,建构新的知识,从而学会学习。 2.引导学生从前人的观察发现、实验设计、研究过程中,学习科学家们观察事 物、分析问题、推理说明的科学思维。 3.借助多媒体的方式,以教师讲授为主,其中穿插讨论式、启发式的教学方法, 实验1:叶面积的测定,提高光能利用率。 实验2:叶绿素的定性测定,验证植物体中有不同的光合色素及其基本性质。 实验3:叶绿素的定量测定,提高学生对光合色素的认识并对以后的科学研究 辅助手段 莫定基础。 实验4:光合强度的测定,可研究植物的光合潜力和对课本理论知识数量化 网上资源的利用:htp:nv./me/photosynl.html 学时分面 10学时 除了水、矿质营养外,植 物的有机物质来自那儿? 光合作用 教学流程 1、依据能量守衡分析光能如何转变为化学能? 问题提出 C02是如何转变为碳水化合物的? 3、生产中如何提高植物的光合能力?
13 章节标题 第三章 植物的光合作用 本章教学 目的要求 通过讲授植物的光合作用,使学生熟练掌握光合作用的概念、特点、意义,对 叶绿体的形态结构及功能有深入了解,关于光合作用机理和光呼吸问题要让学生一 般掌握,但要使学生熟练掌握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光合作用与产量形成关系。 1 知识目标:了解光合作用的结构基础和功能单位;掌握叶绿体色素的种类和功能; 初步了解和掌握光合作用的反应过程及要点;理解光合作用的概念、实质、意义。 本章重点 和难点 重点:教学应放在讲清概念,光合作用机理,影响光合作用因素及光合作用与产 量形成。 难点:光合作用的机理和光呼吸作用。 教学方法 1.引导学生从原有知识经验与新知识内容之间存在的差距中通过学——思—— 疑——问等多方面的探究,建构新的知识,从而学会学习。 2.引导学生从前人的观察发现、实验设计、研究过程中,学习科学家们观察事 物、分析问题、推理说明的科学思维。 3. 借助多媒体的方式,以教师讲授为主,其中穿插讨论式、启发式的教学方法。 辅助手段 实验 1:叶面积的测定,提高光能利用率。 实验 2:叶绿素的定性测定,验证植物体中有不同的光合色素及其基本性质。 实验 3:叶绿素的定量测定,提高学生对光合色素的认识并对以后的科学研究 奠定基础。 实验 4:光合强度的测定,可研究植物的光合潜力和对课本理论知识数量化。 网上资源的利用:http://www.ftexploring.com/me/photosyn1.html 学时分配 10 学时 教学流程 光合作用 1、依据能量守衡分析光能如何转变为化学能? 2、CO2 是如何转变为碳水化合物的? 3、生产中如何提高植物的光合能力? 除了水、矿质营养外,植 物的有机物质来自哪儿? 导入 问 题 提 出
第一节光合作用的重要性(0.5学时) 1、光合作用的概念 2、光合作用的意义 第二节叶绿体及叶绿体色素(2学时) 3、光合色素的光学特性 4、叶绿素的形成 重点:光合色素的光化学特性,特别是光量子被色素分子吸收后的能量转变 第三节原初反应(1.5学时) 1、光能的吸 2、光能的传递 3、光能的转换一光化学反应 第四节电子传递与光合磷酸化(2学时) 1、两个光系统 2、电子和质子传递 3、光合磷酸化 重点:“Z”形光合链 难点:光合磷酸化机理 教学内容 第五节碳同化(2学时) 学时分配 1、C3途轻 2、C4途径 3、CAM途径 重点:碳同化的不同途径中固定二氧化碳的受体、产物和催化的酶。 难点:C3植物与C4植物的异同。 第六节光呼吸(0.5学时) 1、光呼吸的发现 2、光呼吸的生物化学途径 3、光呼吸与“暗呼吸”的区别 4、光呼吸的意义 重点:光呼吸的章义」 第七节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1.5学时) 1、光合作用的指标 2、内部因素对光合速率的影响 3、外界条件对光合速率的影响时 重点:外界环境因素如何影响光合作用 第八节光合效率与作物生产(0.5学时 、植物对光能的利用率 2、作物产量构成因素 3、提高光能利用率的途径 14
14 教学内容 学时分配 第一节 光合作用的重要性(0.5 学时) 1、光合作用的概念 2、光合作用的意义 第二节 叶绿体及叶绿体色素(2 学时) 1、叶绿体的结构和成分 2、光合色素和化学特性 3、光合色素的光学特性 4、叶绿素的形成 重点:光合色素的光化学特性,特别是光量子被色素分子吸收后的能量转变。 第三节 原初反应(1.5 学时) 1、光能的吸收 2、光能的传递 3、光能的转换—光化学反应 第四节 电子传递与光合磷酸化(2 学时) 1、两个光系统 2、电子和质子传递 3、光合磷酸化 重点:“Z”形光合链 难点:光合磷酸化机理 第五节 碳同化(2 学时) 1、C3 途径 2、C4 途径 3、CAM 途径 重点:碳同化的不同途径中固定二氧化碳的受体、产物和催化的酶。 难点:C3 植物与 C4 植物的异同。 第六节 光呼吸(0.5 学时) 1、光呼吸的发现 2、光呼吸的生物化学途径 3、光呼吸与“暗呼吸”的区别 4、光呼吸的意义 重点:光呼吸的意义。 第七节 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1.5 学时) 1、光合作用的指标 2、内部因素对光合速率的影响 3、外界条件对光合速率的影响时 重点:外界环境因素如何影响光合作用。 第八节 光合效率与作物生产(0.5 学时) 1、植物对光能的利用率 2、作物产量构成因素 3、提高光能利用率的途径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则是生物界最基本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它为人类和其 它生物的生存提供了物质来源和能量来源。通过对光合作用过程的阐述,揭示了光 合作用的本质,使学生对光合作用的感性认识上升到了理性认识,从而能更深刻地 小结 认识植物在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 本章内容引导学生从前人的观察发现、实验设计、研究过程中,学习科学家矿们 观察事物、分析问题、推理说明的科学思维。 本章节习 光合作用过程中能流、物流是如何变化的? 题思考题 1.http://www.ftexploring.com/me/photosyn1.html 木章书 2、李合生主编,现代植物生理学,高等教有出版社,2002.1 参考资料 3、王忠主编,植物生理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5 4、武伟华植物生理学,科学出版社,2003 课后自我 总结分析
15 小结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则是生物界最基本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它为人类和其 它生物的生存提供了物质来源和能量来源。通过对光合作用过程的阐述,揭示了光 合作用的本质,使学生对光合作用的感性认识上升到了理性认识,从而能更深刻地 认识植物在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 本章内容引导学生从前人的观察发现、实验设计、研究过程中,学习科学家们 观察事物、分析问题、推理说明的科学思维。 本章节习 题思考题 光合作用过程中能流、物流是如何变化的? 本章节 参考资料 1、http://www.ftexploring.com/me/photosyn1.html 2、李合生主编,现代植物生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1 3、王忠主编,植物生理学,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0.5 4、武伟华 植物生理学,科学出版社, 2003 课后自我 总结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