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的教授从学生的专业及课程设置的延续性方面若手,激发学生学习的 趣,接着概括植物生理学是研究植物生命活动基本规律及其机理的一门科学,它远 小结 用物理学、数学、化学和生物学的技术与方法,研究揭示植物的物质代谢、能量转 变、形态建成、信总传递、类型变异的综合过程及与环境条件的关系。最后提出各 科各章节的联系性,要求学生全面学好科学文化知识。 本章节习 1、查阅关于植物生理学发展的历史,分析这门学科的特点:针对这些特点,在学 习过程中应该注意什么? 题思考题 本章节 参考资料 1、王忠主编,植物生理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5 2、武伟华主编植物生理学,科学出版社,2003 课后自我 总结分析
6 小结 绪论的教授从学生的专业及课程设置的延续性方面着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 趣,接着概括植物生理学是研究植物生命活动基本规律及其机理的一门科学,它运 用物理学、数学、化学和生物学的技术与方法,研究揭示植物的物质代谢、能量转 变、形态建成、信息传递、类型变异的综合过程及与环境条件的关系。最后提出各 科各章节的联系性,要求学生全面学好科学文化知识。 本章节习 题思考题 1、 查阅关于植物生理学发展的历史,分析这门学科的特点;针对这些特点,在学 习过程中应该注意什么? 本章节 参考资料 1、王忠主编,植物生理学,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0.5 2、武伟华主编 植物生理学,科学出版社, 2003 课后自我 总结分析
章节标愿 第一章植物水分生理 水音教罗 通过本章教学,让学生对植物水分代谢有深入了解,使学生熟练掌握水 目的要求 分的生理作用,细跑胞的水势,根系吸水的部位、途径 机理、影响因素,植 物的蒸腾作用,水分运输的途径、机理、合理灌溉的生理基础。 教学重点: 1、植物细胞水势的组成,水分移动的方向 2、 细胞对水分的吸收 本章重点 3、 气孔蒸腾的机理和影响因素 和推点 4、植物体内水分运输的途径 5、植物体内水分运输的机理 教学难点: 植物细胞的水势的基本概念: 2、气孔开闭的机理。 教学方法 借助多媒体的方式,以教师讲授为主,其中穿插讨论式、启发式的教学方法 通过实验小液流法可以证实水势的存在和渗透作用的功能,能够亲自感悟水在 辅助手段细跑内外的移动。 学时分配 4学时 入1 2生命都满不开水之人人 植物体内的水分代谢 7入 教学流程 细胞对水分吸收 2 根系吸收水分 3、叶片蒸腾失水 4、合理灌溉的生理基础
7 章节标题 第一章 植物水分生理 本章教学 目的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让学生对植物水分代谢有深入了解,使学生熟练掌握水 分的生理作用,细胞的水势,根系吸水的部位、途径、机理、影响因素,植 物的蒸腾作用,水分运输的途径、机理、合理灌溉的生理基础。 本章重点 和难点 教学重点: 1、 植物细胞水势的组成,水分移动的方向 2、 细胞对水分的吸收 3、 气孔蒸腾的机理和影响因素 4、 植物体内水分运输的途径 5、 植物体内水分运输的机理 教学难点: 1、 植物细胞的水势的基本概念; 2、 气孔开闭的机理。 教学方法 借助多媒体的方式,以教师讲授为主,其中穿插讨论式、启发式的教学方法。 辅助手段 通过实验小液流法可以证实水势的存在和渗透作用的功能,能够亲自感悟水在 植物细胞内外的移动。 学时分配 4 学时 教学流程 植物体内的水分代谢 1、 细胞对水分吸收 2、 根系吸收水分 3、 叶片蒸腾失水 4、 合理灌溉的生理基础 生命都离不开水 导入
第一节水分与植物细胞(0.5学时) 第二节 植物细胞对水分的吸收(1学时) 1、自由能、化学能和水势 2、植物细胞水势组分 3、植物细胞的吸水形式(渗透吸水、吸胀吸水和降压吸水 细胞吸水过程中水势组分变化规律 5、细胞间水分移动 第三节植物根系对水分的吸收(1学时) 1、土填中的水分和土填水势 )、相系吸水的部位 教学内容 3、根系吸水的途径 学时分配 4、根系吸水的动力 5、影向根系吸水的外界条件 第四节蒸腾作用(1.5学时) 1、蒸腾作用的生理意义和部位 气孔蒸腾的机理 1、水分运输的途径和速度 2、水分沿导管和管胞上升的机制 第六节合理灌溉的生理基础(0.5学时) 作物的需水规律 2、合理灌溉的指标及灌溉方法 3、合理灌溉增产的原因 水是生命起源的先决条件,没有水就没有生命。农作物产量对供水的依赖性也 往往超过了任何其他因素。“有收无收在于水”和“水利是农业的命脉”的道理就 在这甲 植物一方面从周围环境中吸收水分,以保证生命活动的需要:另 方面又不制 地向环境散失水分,以维持体内外的水分循环、气体交换以及适宜的体温。植物对 水分的吸收、运输、利用和散失的过程,被称为植物的水分代谢。 根系吸水可分为主动吸水和被动吸水,通常被动吸水是主要的。凡是影响根压 形成和母影响蒸腾速率的内外条件。邻影响根的吸水 小结 水分在植物体内可经质外体和 质体途径运输 ,运输的途径是:土壤一根毛 皮层一内皮层一中柱鞘一根的导管或管胞一茎的导管叶柄导管一叶脉导管一叫 肉细胞一叶细胞间隙一气孔下腔一气孔一大气。水分在导管或管胞上升的动力是根 压与蒸腾拉力,并以蒸腾拉力为主。气孔蒸腾是蒸腾作用的主要方式。气孔关闭机 理的关键问题是保卫细胞中的溶质增加和水势的下降。 掌握合理灌的生理基础,满足作物生长发有 为作物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 这对农作物的高产、稳产、优质、 效有着重要意义。 8
8 教学内容 学时分配 第一节 水分与植物细胞(0.5 学时) 第二节 植物细胞对水分的吸收(1 学时) 1、自由能、化学能和水势 2、植物细胞水势组分 3、植物细胞的吸水形式(渗透吸水、吸胀吸水和降压吸水) 4、细胞吸水过程中水势组分变化规律 5、细胞间水分移动 第三节 植物根系对水分的吸收(1 学时) 1、土壤中的水分和土壤水势 2、根系吸水的部位 3、根系吸水的途径 4、根系吸水的动力 5、影响根系吸水的外界条件 第四节 蒸腾作用(1.5 学时) 1、蒸腾作用的生理意义和部位 2、气孔蒸腾的机理 3、影响蒸腾作用的内外条件 第五节 植物体内水分的运输(0.5 学时) 1、水分运输的途径和速度 2、水分沿导管和管胞上升的机制 第六节 合理灌溉的生理基础(0.5 学时) 1、作物的需水规律 2、合理灌溉的指标及灌溉方法 3、合理灌溉增产的原因 小结 水是生命起源的先决条件,没有水就没有生命。农作物产量对供水的依赖性也 往往超过了任何其他因素。“有收无收在于水”和“水利是农业的命脉”的道理就 在这里。 植物一方面从周围环境中吸收水分,以保证生命活动的需要;另一方面又不断 地向环境散失水分,以维持体内外的水分循环、气体交换以及适宜的体温。植物对 水分的吸收、运输、利用和散失的过程,被称为植物的水分代谢。 根系吸水可分为主动吸水和被动吸水,通常被动吸水是主要的。凡是影响根压 形成和影响蒸腾速率的内外条件,都影响根的吸水。 水分在植物体内可经质外体和共质体途径运输。运输的途径是:土壤→根毛→ 皮层→内皮层→中柱鞘→根的导管或管胞→茎的导管→叶柄导管→叶脉导管→叶 肉细胞→叶细胞间隙→气孔下腔→气孔→大气。水分在导管或管胞上升的动力是根 压与蒸腾拉力,并以蒸腾拉力为主。气孔蒸腾是蒸腾作用的主要方式。气孔关闭机 理的关键问题是保卫细胞中的溶质增加和水势的下降。 研究植物水分代谢的基本规律,掌握合理灌溉的生理基础,满足作物生长发育 对水分的需要,为作物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这对农作物的高产、稳产、优质、高 效有着重要意义
思考题: 本章节习 总结水分从土壤到叶片,再到大气的行程,分析运输的动力来源 题思考 习题见教材 1.Plant Physiology online 2、李合生主编,现代植物生理学,高等教有出版社,2002.1 3、白宝章主编、李明军等副主编,植物生理学,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2001 本章节 4、曾广文、蒋德安主编,植物生理学,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200.1 参考资料 5、王忠主编,植物生理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5 6、曹仪植、宋占午,植物生理学,兰州大学出版社,1998.8 7、武伟华植物生理学,科学出版社,2003 课后自我 总结分析
9 本章节习 题思考题 思考题: 总结水分从土壤到叶片,再到大气的行程,分析运输的动力来源。 习题 见教材 本章节 参考资料 1、Plant Physiology online 2、李合生主编,现代植物生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1 3、白宝章主编、李明军等副主编,植物生理学,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2001.1 4、曾广文、蒋德安主编,植物生理学,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2000.11 5、王忠主编,植物生理学,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0.5 6、曹仪植、宋占午,植物生理学,兰州大学出版社, 1998.8 7、武伟华 植物生理学,科学出版社, 2003 课后自我 总结分析
章节标题 第二章植物矿质与氨素营养 本章教学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植物必需元素及其作用,掌握植物细 目的要求 胞吸收矿质元素的方式,根系吸收矿质元系的特点、过程、运输途径,植物 体内的氨素同化和合理施肥的生理基础。 教学重点: 1、植物必须矿质元素具备的三个条件和各矿质元素的主要生理作用。 2、植物对矿质元素的吸收与运输和植物体内的氮素代谢。 木章重点 和难点 3、植物根系吸收离子具有选择性,由于选择吸收导致生理酸性盐和生理碱性盐 产生以及对单盐毒害的控制。 教学难点: 载体学说,离子泵学说,离子通道学说及根系吸收矿质元素的过程。 教学方法 借助多媒体的方式,以教师讲授为主,其中穿插讨论式、启发式的教学方法, 辅助手段 实验验证:根系活力测定 学时分配 6学时 植物喝水的同时也携 带者矿质元素的吸收 植物的矿质与氮素 1、细胞体内必需元素 教学流程 2、 植物体对矿质元素的吸收及运 3、合理施肥的生理基础 10
10 章节标题 第二章 植物矿质与氮素营养 本章教学 目的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植物必需元素及其作用,掌握植物细 胞吸收矿质元素的方式,根系吸收矿质元系的特点、过程、运输途径,植物 体内的氮素同化和合理施肥的生理基础。 本章重点 和难点 教学重点: 1、植物必须矿质元素具备的三个条件和各矿质元素的主要生理作用。 2、植物对矿质元素的吸收与运输和植物体内的氮素代谢。 3、植物根系吸收离子具有选择性,由于选择吸收导致生理酸性盐和生理碱性盐 产生以及对单盐毒害的控制。 教学难点: 载体学说,离子泵学说,离子通道学说及根系吸收矿质元素的过程。 教学方法 借助多媒体的方式,以教师讲授为主,其中穿插讨论式、启发式的教学方法。 辅助手段 实验验证:根系活力测定 学时分配 6 学时 教学流程 植物的矿质与氮素营 养 1、 细胞体内必需元素 2、 植物体对矿质元素的吸收及运输 3、 合理施肥的生理基础 植物喝水的同时也携 带着矿质元素的吸收 导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