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第二讲《隋宫》》 【教学目的与要求】 1.疏通诗歌文意,体会诗歌所蕴涵的复杂的思想感情。2.掌握诗歌的艺术特色,并了解李 商隐诗歌风格和特点。3诵读、体味、欣赏。 【教学重点难点】 1.深入理解本诗的情感。2.赏析艺术技巧。3理解本诗复杂而深刻的主旨。 【教学设想】 1.赏析关键词句→把握所用手法及作用→体味诗人的情感→把握诗文主旨。2.使用品读 法把握主旨。 【教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清·吴乔《围炉诗话》“于李杜韩后,能别开生路,自成一家者,惟李义山一人。”李商隐 的诗歌:与杜牧齐名,并称“小李杜”:词与温庭筠齐名,并称“温李”:骈体文与段成式、温庭 筠合称:“三十六体”。周汝昌有言:“玉溪一生经历,有难言之痛,至苦之情,郁结中怀,发 为诗句,幽伤要眇,往复低徊,感染于人者至深。” 二、作者简介: (一)李商隐生平个性。 李商隐(812一858)字义山,号玉谿生,又号樊南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泌阳)人。25 岁中进士。少年得志,却长期沉沦下僚,一生为寄人篱下的文墨小吏。有《李义山诗集》。 时代背景:唐朝势微,走向没落。地方势力不断扩大,宦官专权日益加重,朋党斗争加 剧发生。回鹘、党项等少数民族经常侵扰边疆。文宗大和九年,宰相李训等谋诛宦官事败, 还发生了一场流血事件的“甘露之变”。武宗在位期间,大唐政治中心地竞被公开割据。宣宗后 期,各地镇将杀害主帅而占据一方,小规模的农民起义此伏彼起。李商隐死后不久,终于爆 发了浙东“裘甫起义”,揭开了唐末农民大起义的序幕 家庭背景:孤寡家世,衰落家族。曾祖父李叔恒,未到30岁溘然长逝,曾祖母卢氏夫人 担负起教育其子李俌的责任。祖父李俌曾做了邢州录事参军的官职,却因病早逝。李商隐时年
标题:《第二讲 《隋宫》》 【教学目的与要求】 1.疏通诗歌文意,体会诗歌所蕴涵的复杂的思想感情。2.掌握诗歌的艺术特色,并了解李 商隐诗歌风格和特点。3.诵读、体味、欣赏。 【教学重点难点】 1.深入理解本诗的情感。2.赏析艺术技巧。3 理解本诗复杂而深刻的主旨。 【教学设想】 1.赏析关键词句→把握所用手法及作用→体味诗人的情感→把握诗文主旨。2.使用品读 法把握主旨。 【教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清·吴乔《围炉诗话》“于李杜韩后,能别开生路,自成一家者,惟李义山一人。” 李商隐 的诗歌:与杜牧齐名,并称“小李杜”; 词与温庭筠齐名,并称“温李”;骈体文与段成式、温庭 筠 合称:“三十六体”。 周汝昌有言:“玉溪一生经历,有难言之痛,至苦之情,郁结中怀,发 为诗句,幽伤要眇,往复低徊,感染于人者至深。” 二、作者简介: (一)李商隐生平个性。 李商隐(812—858)字义山,号玉谿生,又号樊南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泌阳)人。25 岁中进士。少年得志,却长期沉沦下僚,一生为寄人篱下的文墨小吏。有《李义山诗集》。 时代背景:唐朝势微,走向没落。 地方势力不断扩大,宦官专权日益加重,朋党斗争加 剧发生。 回鹘、党项等少数民族经常侵扰边疆。 文宗大和九年,宰相李训等谋诛宦官事败, 还发生了一场流血事件的“甘露之变”。 武宗在位期间,大唐政治中心地竟被公开割据。 宣宗后 期,各地镇将杀害主帅而占据一方,小规模的农民起义此伏彼起。 李商隐死后不久,终于爆 发了浙东 “裘甫起义”,揭开了唐末农民大起义的序幕 家庭背景:孤寡家世,衰落家族。 曾祖父李叔恒,未到 30 岁溘然长逝,曾祖母卢氏夫人 担负起教育其子李俌的责任。祖父李俌曾做了邢州录事参军的官职,却因病早逝。李商隐时年
3岁。曾老夫人含悲担负起抚育孤孙李嗣的重担。10年后,曾老夫人寿殁,李嗣还小。李嗣 长大后,得殿中侍御史衔后,死于江南任职之时,撒下妻子,10岁的李商隐,及其姐弟。李 商隐母子,费力将李嗣与曾祖母的灵柩运回原籍安葬。李商隐的一位姐姐未婚早逝,另位姐 姐嫁后因故被遣回娘家,十九岁即郁郁去世。 生命历程:生时凄凉,活时坎坷。5岁,诵经书。劝奋读书。7岁,弄笔砚。他跟随堂叔 学古文,能写一手好看漂亮的毛笔字。10岁,父殁在外,随母还乡,贫苦过日子。16岁,擅 长古文而得名。17岁,大和三年(829年),移家洛阳,结识白居易、令狐楚等前辈。令孤 楚亲自授以今体(骈体文)章奏之学,后又聘其入幕为巡官,曾先后随往郓州、太原等地。20 岁,大和六年(832年),令狐楚调任京职,李商隐离太原返乡,入王屋山和玉阳山之东峰学 道。23岁,在玉阳山学道期间,与女道士宋华阳有了恋情,后因事发,被迫下山。25岁,开 成二年(837年),在赴科场途中,得识柳枝姑娘,但良缘错过。考试间,得令狐綯(令孤楚 之子,后来做了丞相)推荐,而得中进士。及第后,他一度入令狐楚之幕。楚死后,受泾原节 度使王茂元之邀当文职。26藏,開成三年(838),就婚王茂元之女。当时朝中“牛李党争”尖 锐,(令狐楚属牛党,王茂元被人视为李党)。李商隐本是令狐楚门生,却与王氏结亲,引起 令狐絢等人不满,被攻击“背恩”、“无行”。次年他应博学宏词科考试,先己录取,后被刷落, 理由是“此人不堪”,可能就与此有关。27岁,开成四年(839年),李商隐出仕秘书省,为校 书郎,不久调弘农尉,因触忤上司,怒而辞职。30岁,会昌二年(842年),他再应书判拔 萃科试,被授秘书省正字,但很快因母丧去职。服丧期满,重入秘书省。不久唐武宗死,宣宗 即位,牛党得势,李党纷纷被贬逐。李商隐放弃京职,随李党郑亚远赴桂林,任掌书记之职, 结束了京师的生活。李商隐最后十二三年,全部在唐宣宗大中年间度过。他三次离家远游去 做幕僚,三位府主对他都很器重,官职有所升迁,但始终只是书记之用。其间也曾在长安任京 兆府掾曹、太学博士等,为时都不久。36岁,(848年),婚后10年,李商隐夫人逝世。44 岁,大中十年(856年),他随柳仲郢离开梓州回到长安,不久被荐为盐铁推官,出巡江东。 在这次游历中,他写了一些以七言律、绝句为主体的无题诗和咏史诗,形成他创作活动的最后 一个高潮。46岁,大中十二年(858年),李商隐因病退职,还乡而逝。李商隐只出来社会 谋事后,总共十居幕府,地域遍及东西南北,长期过着辗转漂泊,与家人远离的生活,使他时 时有命运不由自主和天涯羁泊,孤单寂寞之感。 爱情之路:三段恋情,刻骨铭心。23岁,李商隐在河南玉阳山之东峰学道。而玉阳山之 西峰的灵都观里,有一位姓宋名华阳的女道士,她本是侍奉公主的宫女,后随公主来修道。宋 姑娘年轻貌美,因和李商隐常两峰之间的来往,很快就双双坠入情网了。当然,这种偷欢是不
3 岁。曾老夫人含悲担负起抚育孤孙李嗣的重担。 10 年后,曾老夫人寿殁,李嗣还小。李嗣 长大后,得殿中侍御史衔后,死于江南任职之时,撇下妻子,10 岁的李商隐,及其姐弟。 李 商隐母子,费力将李嗣与曾祖母的灵柩运回原籍安葬。 李商隐的一位姐姐未婚早逝,另位姐 姐嫁后因故被遣回娘家,十九岁即郁郁去世。 生命历程:生时凄凉,活时坎坷。5 岁,诵经书。劝奋读书。 7 岁,弄笔砚。他跟随堂叔 学古文,能写一手好看漂亮的毛笔字。10 岁,父殁在外,随母还乡,贫苦过日子。 16 岁,擅 长古文而得名。 17 岁,大和三年(829 年),移家洛阳,结识白居易、令狐楚等前辈。令狐 楚亲自授以今体(骈体文)章奏之学,后又聘其入幕为巡官,曾先后随往郓州、太原等地。20 岁,大和六年(832 年),令狐楚调任京职,李商隐离太原返乡,入王屋山和玉阳山之东峰学 道。23 岁,在玉阳山学道期间,与女道士宋华阳有了恋情,后因事发,被迫下山。 25 岁,开 成二年(837 年),在赴科场途中,得识柳枝姑娘,但良缘错过。考试间,得令狐綯(令狐楚 之子,后来做了丞相)推荐,而得中进士。及第后,他一度入令狐楚之幕。楚死后,受泾原节 度使王茂元之邀当文职。26 歲,開成三年(838),就婚王茂元之女。当时朝中“牛李党争”尖 锐,(令狐楚属牛党,王茂元被人视为李党)。李商隐本是令狐楚门生,却与王氏结亲,引起 令狐綯等人不满,被攻击“背恩”、“无行”。次年他应博学宏词科考试,先已录取,后被刷落, 理由是“此人不堪”,可能就与此有关。 27 岁,开成四年(839 年),李商隐出仕秘书省,为校 书郎,不久调弘农尉,因触忤上司,怒而辞职。 30 岁,会昌二年(842 年),他再应书判拔 萃科试,被授秘书省正字,但很快因母丧去职。服丧期满,重入秘书省。不久唐武宗死,宣宗 即位,牛党得势,李党纷纷被贬逐。李商隐放弃京职,随李党郑亚远赴桂林,任掌书记之职, 结束了京师的生活。 李商隐最后十二三年,全部在唐宣宗大中年间度过。他三次离家远游去 做幕僚,三位府主对他都很器重,官职有所升迁,但始终只是书记之用。其间也曾在长安任京 兆府掾曹、太学博士等,为时都不久。36 岁,(848 年),婚后 10 年,李商隐夫人逝世。44 岁,大中十年(856 年),他随柳仲郢离开梓州回到长安,不久被荐为盐铁推官,出巡江东。 在这次游历中,他写了一些以七言律、绝句为主体的无题诗和咏史诗,形成他创作活动的最后 一个高潮。 46 岁,大中十二年(858 年),李商隐因病退职,还乡而逝。 李商隐只出来社会 谋事后,总共十居幕府,地域遍及东西南北,长期过着辗转漂泊,与家人远离的生活,使他时 时有命运不由自主和天涯羁泊,孤单寂寞之感。 爱情之路:三段恋情,刻骨铭心。 23 岁,李商隐在河南玉阳山之东峰学道。而玉阳山之 西峰的灵都观里,有一位姓宋名华阳的女道士,她本是侍奉公主的宫女,后随公主来修道。宋 姑娘年轻貌美,因和李商隐常两峰之间的来往,很快就双双坠入情网了。当然,这种偷欢是不
容于礼教和清规的。后因女的怀孕了后,男的被逐下山,女的被遣返回宫。自李商隐和宋女道 士分开后不久,就和一干人等上京赶考,宿在洛阳西郊堂兄李让山之家,时邻居有一位17岁 的柳枝姑娘因仰慕其才情,约了李商隐相会,恰巧李商隐因朋友的恶作剧而负了约,而错过了 良缘。后来李商隐从堂兄来访中得知柳枝父亲本是一富商,因海难而死。自李负了约后,被某 位长官娶为妾了。李商隐感伤不已,作《柳枝五首》。自入幕泾原节使王茂元的当职后,就与 主人幼女成婚,李夫人出身娇贵,却愿与夫君清贫度日,尤其王茂元死后,生活更艰辛,加上 李商隐又任职远方,相聚之日无多,李夫人仍无悔无怨,至死不渝。“相见时难别亦难”,就是 说明他们夫妻当时的情况。 (二)李商隐的思想 李商隐兼有儒佛道成分。其童年受业于恪守儒道的堂叔。后于玉阳山学道,晚年借佛理 解脱烦恼。有“匡国”之心,也有“打钟扫地”之想。文学思想尤有反传统倾向。重视自身的价值 与创造。 (三)诗歌内容 1、政治诗:《行次西郊作一百韵》2、咏史抒怀诗:《安定城楼》《隋宫》3、咏物诗: 《流莺》《蝉》4、无题诗:《相见时难别亦难》《锦瑟》 (四)诗歌艺术特色 一是主观化倾向。二是“凄艳浑融”的风格。三是善用典故。四是构思缜密,对仗精工,语 言清丽。 三、《隋宫》朗读 四、《隋宫》赏析 此诗以隋亡为历史教训,对隋炀帝劳民伤财,以供个人玩乐而招致灭亡,大加讽刺。《隋 宫》,是作者游江淮时,目睹南朝和隋宫故址,有感而作。这一首写隋炀帝为了寻欢作乐,无 休止地出外巡游,奢侈昏庸,开凿运河,建造行宫,劳民伤财,终于为自己制造了亡国的条件, 成了和陈后主一样的亡国之君。讽古是为喻今,诗人把隋炀帝当作历史上以荒淫奢华著称的暴 君的典型,来告诚晚唐的那些荒淫腐朽、醉生梦死的统治者。 “紫泉宫殿锁烟霞,欲取芜城作帝家。"李商隐以“紫泉宫”来代喻长安,以少见的芜城别名 取代了人人耳熟能详的扬州、广陵、江都来立说,在视觉上给我们一种很鲜明的二元对立联想。 紫色斑烂醒目的色彩,唐代的官阶制度中,一品到三品服紫,所以紫色也是华贵的一种政治色 彩。以紫泉宫代喻长安,京畿便不可一世地具体化了。而后“锁烟霞”三字,却又为京畿缀上了
容于礼教和清规的。后因女的怀孕了后,男的被逐下山,女的被遣返回宫。自李商隐和宋女道 士分开后不久,就和一干人等上京赶考,宿在洛阳西郊堂兄李让山之家,时邻居有一位 17 岁 的柳枝姑娘因仰慕其才情,约了李商隐相会,恰巧李商隐因朋友的恶作剧而负了约,而错过了 良缘。后来李商隐从堂兄来访中得知柳枝父亲本是一富商,因海难而死。自李负了约后,被某 位长官娶为妾了。李商隐感伤不已,作《柳枝五首》。自入幕泾原节使王茂元的当职后,就与 主人幼女成婚,李夫人出身娇贵,却愿与夫君清贫度日,尤其王茂元死后,生活更艰辛,加上 李商隐又任职远方,相聚之日无多,李夫人仍无悔无怨,至死不渝。 “相见时难别亦难” ,就是 说明他们夫妻当时的情况。 (二)李商隐的思想 李商隐兼有儒佛道成分。其童年受业于恪守儒道的堂叔。后于玉阳山学道, 晚年借佛理 解脱烦恼。有“匡国” 之心,也有“打钟扫地”之想。文学思想尤有反传统倾向。重视自身的价值 与创造。 (三)诗歌内容 1、政治诗:《行次西郊作一百韵》2、咏史抒怀诗:《安定城楼》《隋宫》3、咏物诗: 《流莺》《蝉》4、无题诗:《相见时难别亦难》《锦瑟》 (四)诗歌艺术特色 一是主观化倾向。 二是“凄艳浑融”的风格。三是善用典故。四是构思缜密,对仗精工,语 言清丽。 三、《隋宫》朗读 四、《隋宫》赏析 此诗以隋亡为历史教训,对隋炀帝劳民伤财,以供个人玩乐而招致灭亡,大加讽刺。《隋 宫》,是作者游江淮时,目睹南朝和隋宫故址,有感而作。这一首写隋炀帝为了寻欢作乐,无 休止地出外巡游,奢侈昏庸,开凿运河,建造行宫,劳民伤财,终于为自己制造了亡国的条件, 成了和陈后主一样的亡国之君。讽古是为喻今,诗人把隋炀帝当作历史上以荒淫奢华著称的暴 君的典型,来告诫晚唐的那些荒淫腐朽、醉生梦死的统治者。 “紫泉宫殿锁烟霞,欲取芜城作帝家。”李商隐以“紫泉宫”来代喻长安,以少见的芜城别名 取代了人人耳熟能详的扬州、广陵、江都来立说,在视觉上给我们一种很鲜明的二元对立联想。 紫色斑烂醒目的色彩,唐代的官阶制度中,一品到三品服紫,所以紫色也是华贵的一种政治色 彩。以紫泉宫代喻长安,京畿便不可一世地具体化了。而后“锁烟霞”三字,却又为京畿缀上了
一层迷蒙的烟雾,我们的视野模糊了,紫泉宫似乎若隐若现。“芜城”单就字面上看,予我一种 荒凉如废墟的视感。一国之心脏要地被重重烟霞围锁,而隋炀帝却欲以“芜城”作为“帝家”,讽 其不智之讪意跃然现目,不待只字片语,我们具体可感。 “玉玺不缘归日角,锦帆应是到天涯。”玉玺是皇帝专用的玉印,所以被视为政权的象征。 “归日角”则意味神器之权柄流转至唐高祖李渊手中,《旧唐书·唐俭传》载:“太宗白高祖,及 召人,密访时事,俭曰明公日角龙庭,李氏又在图牒,天下属望,指麾可取。则汤、武之 业不远'。“日角”,古代相术以为其乃帝王之相。故唐高祖获得玉玺,似乎是不可抗拒的既定 之命,天命所归,让他终结了“锦帆到天涯”的荒淫灾祸。《开河记》:“帝自洛阳迁驾大梁,诏 江淮诸舟大船五百只,龙舟既成,泛江沿淮而下,时舳舻相继,连接千里,自大梁至淮口,连 绵不绝,锦帆过处,香闻百里。“锦帆”实喻隋炀帝荒淫无止的游乐,所到之处,横征民财,而 天犹可怜,“玉玺归日角”"遏止了“锦帆到天涯”的可能性。 “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隋书·炀帝纪》所载:“大业十二年五月,上于景 华宫征求萤火,得数斛,夜出游山,放之,光偏岩谷。"如今有但有蓠蓠腐草,而不见萤火, 义山单以一片荒烟蔓草的景象,深刻沈绝地讽刺隋炀帝之恶极,使美奂江山沦为一片废墟。巧 妙的今昔对比,亦写出“江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的感慨来。《隋书食货志》云:“炀帝开渠, 引谷,洛水,自苑西入,而东注于洛。又自板渚引河,达于淮海,谓之御河。河畔筑御道,树 以柳。”当年全倾民力的一千三百里隋堤杨柳,而今却只是在杨柳荫中,黄昏时节听到粗嘎聒 噪的声声鸦啼。一切盛况灰飞湮灭,至今荒凉败破,谁还望得见当年美丽的萤辉,只闻寒鸦在 杨柳树上咥笑,日日迎送夕辉。此二句,直与韦庄《金陵图》“江雨霏罪江草齐,六朝如梦鸟 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龙十里是。”有同工异曲之境妙。金圣叹亦赞此联说:“于今, 妙!只二字,便是冷水兜头蓦浇。终古,妙!只二字,便是傀儡通身线断,直更不须腐草垂杨 之十字也。” “地下若逢陈后主,岂宜重问后庭花?"李商隐毫不留情地针砭已作古的炀帝。以“若逢”、 “岂宜”等假设问句,奇想炀帝的亡魂飘到地下,与同是覆灭王朝的末帝陈后主,相聚一堂,而 炀帝不改荒逸,至死不悟,竞与陈后主当面切磋请益生前所好之乐《玉树后庭花》。《旧唐 书·音乐志》载:“《春江花月夜》、《玉树后庭花》、《堂堂》并陈后主所作。”又载杜淹语: “陈将亡也,为《玉树后庭花》,齐将亡也,而为《伴侣曲》,行路闻之,莫不悲泣,所谓亡 国之音也。”然而这样新鲜的想像,并非李商隐向壁虚构的,《随遗录》:“炀帝在江都,昏湎 滋深,尝游吴公宅鸡台,况乎与陈后主相遇,尚唤帝为殿下。后主舞女数十,中一人迥美,帝 屡目之,后主曰:‘及丽华也。乃以绿文测海蠡的洪梁新酿酝劝帝,帝引之甚欢,因请丽华
一层迷蒙的烟雾,我们的视野模糊了,紫泉宫似乎若隐若现。“芜城”单就字面上看,予我一种 荒凉如废墟的视感。一国之心脏要地被重重烟霞围锁,而隋炀帝却欲以“芜城”作为“帝家”,讽 其不智之讪意跃然现目,不待只字片语,我们具体可感。 “玉玺不缘归日角,锦帆应是到天涯。”玉玺是皇帝专用的玉印,所以被视为政权的象征。 “归日角”则意味神器之权柄流转至唐高祖李渊手中,《旧唐书·唐俭传》载:“太宗白高祖,及 召人,密访时事,俭曰∶‘明公日角龙庭,李氏又在图牒,天下属望,指麾可取。……则汤、武之 业不远’。”“日角”,古代相术以为其乃帝王之相。故唐高祖获得玉玺,似乎是不可抗拒的既定 之命,天命所归,让他终结了“锦帆到天涯”的荒淫灾祸。《开河记》:“帝自洛阳迁驾大梁,诏 江淮诸舟大船五百只,龙舟既成,泛江沿淮而下,时舳舻相继,连接千里,自大梁至淮口,连 绵不绝,锦帆过处,香闻百里。”“锦帆”实喻隋炀帝荒淫无止的游乐,所到之处,横征民财,而 天犹可怜,“玉玺归日角”遏止了“锦帆到天涯”的可能性。 “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隋书·炀帝纪》所载:“大业十二年五月,上于景 华宫征求萤火,得数斛,夜出游山,放之,光偏岩谷。”如今有但有蓠蓠腐草,而不见萤火, 义山单以一片荒烟蔓草的景象,深刻沈绝地讽刺隋炀帝之恶极,使美奂江山沦为一片废墟。巧 妙的今昔对比,亦写出“江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的感慨来。《隋书·食货志》云:“炀帝开渠, 引谷,洛水,自苑西入,而东注于洛。又自板渚引河,达于淮海,谓之御河。河畔筑御道,树 以柳。”当年全倾民力的一千三百里隋堤杨柳,而今却只是在杨柳荫中,黄昏时节听到粗嘎聒 噪的声声鸦啼。一切盛况灰飞湮灭,至今荒凉败破,谁还望得见当年美丽的萤辉,只闻寒鸦在 杨柳树上咥笑,日日迎送夕辉。此二句,直与韦庄《金陵图》“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 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龙十里堤。”有同工异曲之境妙。金圣叹亦赞此联说:“于今, 妙!只二字,便是冷水兜头蓦浇。终古,妙!只二字,便是傀儡通身线断,直更不须腐草垂杨 之十字也。” “地下若逢陈后主,岂宜重问后庭花?”李商隐毫不留情地针砭已作古的炀帝。以“若逢”、 “岂宜”等假设问句,奇想炀帝的亡魂飘到地下,与同是覆灭王朝的末帝陈后主,相聚一堂,而 炀帝不改荒逸,至死不悟,竟与陈后主当面切磋请益生前所好之乐《玉树后庭花》。《旧唐 书·音乐志》载:“《春江花月夜》、《玉树后庭花》、《堂堂》并陈后主所作。”又载杜淹语: “陈将亡也,为《玉树后庭花》,齐将亡也,而为《伴侣曲》,行路闻之,莫不悲泣,所谓亡 国之音也。”然而这样新鲜的想像,并非李商隐向壁虚构的,《随遗录》:“炀帝在江都,昏湎 滋深,尝游吴公宅鸡台,怳乎与陈后主相遇,尚唤帝为殿下。后主舞女数十,中一人迥美,帝 屡目之,后主曰:‘及丽华也。’乃以绿文测海蠡的洪梁新酿酝劝帝,帝引之甚欢,因请丽华
舞《玉树》后庭花。丽华徐起,终一曲。后主问帝曰:龙舟之游乐乎?始谓殿下致治在尧、 顺之上,今日复此逸游,曩时何见最之深耶?'帝忽寤,叱之,怳然不见。”李商隐据此加以点 染,将随炀帝生前荒唐的梦境,拟为死后的可能情节,又复以“岂宜重问”横加诘难,此时炀帝 的表情一定是脸红脖子粗地无言以对。可见李商隐对炀帝的批判及嘲讽,无以复加的厌恶及轻 蔑。沈德潜《唐诗别裁》云:“言天命若不归唐,游幸岂止江都而己,用笔灵活,后人只铺叙 故实,所以板滞也。未言亡国之祸,甚于后主,他时魂魄相遇,岂宜重以后庭花为问乎?”可 见李商隐不落窠白、匠心独运之优异笔法,虽是议题严肃的咏史诗,其笔致仍锦丽高华。诗中 紫泉、宫殿、烟霞、芜城、帝家、玉玺、锦帆、腐草、萤火、垂杨、暮鸦等用词,堂皇富丽与 慷慨荒凉参差错落,铺陈出丰富顿挫的意象,句句遣用典故而自如化境,可谓神随之佳构,洵 无过誉。 高步瀛、纪昀二位学者皆批评尾联有失温柔敦厚之风。我觉得此二句掷地有声、振聋发聩, 富含铿锵昂扬之美,在无限警醒中不失感慨、浩叹与悲愤之情。正因为义山眼前的历史殷鉴深 刻而刺亮,基于同情心理而笔咏出时代厄祸之悲凉,如此看来,其咏史诗并不失却温柔敦厚之 辉。 五、延伸拓展:李商隐的咏史诗 《瑶池》“瑶池阿母绮窗开,黄竹歌声动地哀。八骏日行三万里,穆王何事不重来。” 《马嵬(其二)》“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空闻虎旅鸣宵柝,无复鸡人报晓 筹。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安定城楼》“迢递高城百尺楼,绿杨枝外尽汀洲。贾生年少虚垂涕,王粲春来更远游。 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鹩鵪竞未休。” 【课后作业】 背诵《隋宫》 ● 比较《隋宫》和《瑶池》《马嵬》《安东城楼》的异同。 简析李商隐的心路历程
舞 《玉树》后庭花。丽华徐起,终一曲。后主问帝曰:‘龙舟之游乐乎?始谓殿下致治在尧、 顺之上,今日复此逸游,曩时何见最之深耶?’帝忽寤,叱之,怳然不见。”李商隐据此加以点 染,将随炀帝生前荒唐的梦境,拟为死后的可能情节,又复以“岂宜重问”横加诘难,此时炀帝 的表情一定是脸红脖子粗地无言以对。可见李商隐对炀帝的批判及嘲讽,无以复加的厌恶及轻 蔑。沈德潜《唐诗别裁》云:“言天命若不归唐,游幸岂止江都而已,用笔灵活,后人只铺叙 故实,所以板滞也。未言亡国之祸,甚于后主,他时魂魄相遇,岂宜重以后庭花为问乎?”可 见李商隐不落窠臼、匠心独运之优异笔法,虽是议题严肃的咏史诗,其笔致仍锦丽高华。诗中 紫泉、宫殿、烟霞、芜城、帝家、玉玺、锦帆、腐草、萤火、垂杨、暮鸦等用词,堂皇富丽与 慷慨荒凉参差错落,铺陈出丰富顿挫的意象,句句遣用典故而自如化境,可谓神随之佳构,洵 无过誉。 高步瀛、纪昀二位学者皆批评尾联有失温柔敦厚之风。我觉得此二句掷地有声、振聋发聩, 富含铿锵昂扬之美,在无限警醒中不失感慨、浩叹与悲愤之情。正因为义山眼前的历史殷鉴深 刻而刺亮,基于同情心理而笔咏出时代厄祸之悲凉,如此看来,其咏史诗并不失却温柔敦厚之 辉。 五、延伸拓展:李商隐的咏史诗 《瑶池》“瑶池阿母绮窗开,黄竹歌声动地哀。八骏日行三万里,穆王何事不重来。” 《马嵬(其二)》“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空闻虎旅鸣宵柝,无复鸡人报晓 筹。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安定城楼》“迢递高城百尺楼,绿杨枝外尽汀洲。贾生年少虚垂涕,王粲春来更远游。 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鶵竟未休。” 【课后作业】 • 背诵《隋宫》 • 比较《隋宫》和《瑶池》《马嵬》《安东城楼》的异同。 • 简析李商隐的心路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