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1924年他再次东渡日本,通过翻 译日本学者河上肇的《社会组织与社会革命》 书接触到了马克思主义,于是宣布“我现 在成了彻底的马克思主义的信徒了!”这种 “突变”不像鲁迅有现实的根据,而是一种 情绪的促使
◼ 可是,1924年他再次东渡日本,通过翻 译日本学者河上肇的《社会组织与社会革命》 一书接触到了马克思主义,于是宣布“我现 在成了彻底的马克思主义的信徒了!”这种 “突变”不像鲁迅有现实的根据,而是一种 情绪的促使
在文艺观上,郭沬若早期主张浪 漫主义。浪漫主义是其文艺思想的核心, 也是其创作的主要特色。 可到了20年代中期,在《革命与 文学》一文中他却声称:“浪漫主义的 文学早已成了反革命的文学”,转向了 现实主义
◼ 在文艺观上,郭沫若早期主张浪 漫主义。浪漫主义是其文艺思想的核心, 也是其创作的主要特色。 ◼ 可到了20年代中期,在《革命与 文学》一文中他却声称:“浪漫主义的 文学早已成了反革命的文学” ,转向了 现实主义
可到了40年代,他又创作了浪漫主义 的历史剧《屈原》。之后,全国解放,他 直不承认自己是浪漫主义者,直到1958年 毛泽东提出“革命现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 义”“两结合”后,他才“特别感到心情舒 畅”,并“敢于坦白的承认:我是一个浪漫 主义者” O(转引自孙党伯《中国现代两大文豪论》武汉大学出版社1993年,第65页)
◼ 可到了40年代,他又创作了浪漫主义 的历史剧《屈原》。之后,全国解放,他一 直不承认自己是浪漫主义者,直到1958年 毛泽东提出“革命现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 义”“两结合”后,他才“特别感到心情舒 畅” ,并“敢于坦白的承认:我是一个浪漫 主义者” 。(转引自孙党伯《中国现代两大文豪论》武汉大学出版社1993年,第65页)
文艺观 郭沫若五四时期的文艺观,是 浪漫主义的。这种浪漫主义的文艺 观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
◼ 文艺观 ◼ 郭沫若五四时期的文艺观,是 浪漫主义的。这种浪漫主义的文艺 观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
主情主义。郭沫若把文学艺术作为感情 的表现,认为理智对文学创作有阻碍作用, “诗的本职是在抒情”。这是他当时全部文 学主张的基础 重自我表现。既然文学艺术的主要职能 是抒情,那么,文学的本质当然便存在于文 学家的主观精神内部了,因而文学创作便是 由内而外的表现,而不是由外而内的摹仿或 再现。他说:“文艺的本质是主观的、表现 的,而不是没我的,摹仿的
主情主义。郭沫若把文学艺术作为感情 的表现,认为理智对文学创作有阻碍作用, “诗的本职是在抒情”。这是他当时全部文 学主张的基础。 重自我表现。既然文学艺术的主要职能 是抒情,那么,文学的本质当然便存在于文 学家的主观精神内部了,因而文学创作便是 由内而外的表现,而不是由外而内的摹仿或 再现。他说:“文艺的本质是主观的、表现 的,而不是没我的,摹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