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证—账簿 报表 1、会计信息系统内容计帐方法 帐务处理程序 2、会计信息的分类 资产负债表 (1)财务信息:过去的信息 利润表 外界用 现金流量表 (2)定向信息:现在、过去的信息 管理用 (3)决策信息:未来信息 五、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 手工会计信息系统 会计信息系统 电算化会计核算信息系统—·事后核算 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电算化会计核算信息系统,事中控制 电算化会计核算信息系统→事前决策 【本章小结】本章主要讲授了会计数据与会计信息、会计信息系统、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内容,其 中,重点讲述了会计数据与会计信息、会计信息处理的流程、特点与要求、会计电算化信息构成等内容 这些内容为下一章《会计电算化概论》奠定了基础 【作业】 1、复习本章重点与难点内容,包括会计数据与会计信息处理流程、特点与要求;会计电算化信息构成。(书 面作业) 2、预习第二章部分内容:会计电算化产生与发展;手工会计与电算会计的异同:实现会计电算化意义 会计软件取得方式等 【教后记】通过学生所做的作业和课堂提问来看 1、学生学习效果是:总的来说,大部分学生基本掌握了本章的重点内容,达到了本章教学目标与要求。 2、存在的问题是:部分学生对会计数据与会计信息之间的关系不能全面的理解与掌握,对于谈两者之间 关系的这一类型的问题不能从联系与区别去考虑,而只是片面地从区别来分析 3、改进的地方是:一方面要加强学生自主性学习,学会上完新课要及时复习,巩固所学知识,另一方面 要培养与锻炼学生分析问题的方法
6 凭证 账簿 报表 1、会计信息系统内容 计帐方法 帐务处理程序 2、会计信息的分类 资产负债表 ⑴财务信息:过去的信息 利润表 外界用 现金流量表 ⑵定向信息:现在、过去的信息 管理用 ⑶决策信息:未来信息 五、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 手工会计信息系统 会计信息系统 电算化会计核算信息系统 事后核算 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 电算化会计核算信息系统 事中控制 电算化会计核算信息系统 事前决策 【本章小结】 本章主要讲授了会计数据与会计信息、会计信息系统、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内容,其 中,重点讲述了会计数据与会计信息、会计信息处理的流程、特点与要求、会计电算化信息构成等内容, 这些内容为下一章《会计电算化概论》奠定了基础。 【作业】 1、复习本章重点与难点内容,包括会计数据与会计信息处理流程、特点与要求;会计电算化信息构成。(书 面作业) 2、预习第二章部分内容:会计电算化产生与发展;手工会计与电算会计的异同;实现会计电算化意义; 会计软件取得方式等。 【教后记】 通过学生所做的作业和课堂提问来看: 1、学生学习效果是:总的来说,大部分学生基本掌握了本章的重点内容,达到了本章教学目标与要求。 2、存在的问题是:部分学生对会计数据与会计信息之间的关系不能全面的理解与掌握,对于谈两者之间 关系的这一类型的问题不能从联系与区别去考虑,而只是片面地从区别来分析。 3、改进的地方是:一方面要加强学生自主性学习,学会上完新课要及时复习,巩固所学知识,另一方面 要培养与锻炼学生分析问题的方法
第二章会计电算化概论 【本章的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国内外会计电算化发展概况;电 子计算机对会计信息系统的影响。掌握手工会计与会计电算化的异同点;会计电算化信息 系统的结构;实现会计电算化的意义会计电算化工作内容及会计软件取得方式。重点掌握 手工会计与会计电算化的异同点;会计软件取得方式。 【本章任务分析】 起点能力:学生已经掌握了第一章中的会计信息系统、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基本内容。 2、本章知识包括:会计电算化产生与发展、会计电算化的结构、手工会计与电算会计的异同 会计电算化的意义等。 【本章教材分析】 1、本章重点 (1)手工会计与电算会计的异同 (2)会计软件的取得方式 (3)会计电算化的意义 2、本章难点 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职能结构 【本章的教学手段与方法】多媒体形式讲授法 课时分配】6学时 【参考书目】《电算化会计与审计》(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崔也光主编) 该教材对手工会计与电算会计的异同,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及其结构的讲解比较清晰 易懂。 【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 第一部分复习与新课有关的知识 提问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构成 2、提问会计电算化信息处理的要求,并与手工会计信息系统处理有何区别。 3、有以上两个问题引出本章内容。 第二部分呈现新教材与指导学生的知觉和理解 会计电算化的产生与发展 7
7 第二章 会计电算化概论 【本章的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国内外会计电算化发展概况;电 子计算机对会计信息系统的影响。掌握手工会计与会计电算化的异同点;会计电算化信息 系统的结构;实现会计电算化的意义会计电算化工作内容及会计软件取得方式。重点掌握 手工会计与会计电算化的异同点;会计软件取得方式。 【本章任务分析】 1、起点能力:学生已经掌握了第一章中的会计信息系统、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基本内容。 2、本章知识包括:会计电算化产生与发展、会计电算化的结构、手工会计与电算会计的异同、 会计电算化的意义等。 【本章教材分析】 1、本章重点: ⑴手工会计与电算会计的异同 ⑵会计软件的取得方式 ⑶会计电算化的意义 2、本章难点: 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职能结构 【本章的教学手段与方法】 多媒体形式 讲授法 【课时分配】 6 学时 【参考书目】 《电算化会计与审计》(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崔也光主编) 该教材对手工会计与电算会计的异同,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及其结构的讲解比较清晰, 易懂。 【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 第一部分 复习与新课有关的知识 1、提问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构成。 2、提问会计电算化信息处理的要求,并与手工会计信息系统处理有何区别。 3、有以上两个问题引出本章内容。 第二部分 呈现新教材与指导学生的知觉和理解 一、会计电算化的产生与发展
()会计电算化概念 是以电子计算机为主,将当代电子信息技术应用到会计中的简称,是用电子计算机 代替手工记帐、算帐与报帐。 闩会计数据处理技术的发展 1、第一阶段:手工操作阶段 2、第二阶段:机械化操作阶段 3、第三阶段:电算化操作阶段 特点 (1)电动运算 (2)速度快; (3)具有记忆功能; (4)能连续工作 (5)具有选择、判断以及作出合理决定的逻辑功能; (6)具有多功能输入、输出设备 闫会计电算化产生与发展 1、产生 ()1946年,美国宾州世界第一台数字电子计算机问世; (2)1954年10月,美国通用电气公司(GE)第一次在 UNIVO-1计算机上计算职工 的工资,从而引起了会计处理设备的革命 (3)1981年8月,在我国财政部、机械工业部和中国会计学的支持下,于长春召开 财务、会计、成本核算管理中应用计算机专题学术讨论会,正式把计算机在会计中 应用简称为“会计电算化”。 2、发展 (1)国外 ①主要体现在会计软件的发展上,20世纪60年代,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开发了 许多会计应用软件; ②软件开发具有一般特点 A、通用软件开发与定点软件开发并存 B、二次开发与专业会计软件开发合为一体 C、会计软件的功能模块划分渐趋一致 D、对会计软件开发应用进行控制及对用户使用会计软件的行为进行规范
8 ㈠会计电算化概念 是以电子计算机为主,将当代电子信息技术应用到会计中的简称,是用电子计算机 代替手工记帐、算帐与报帐。 ㈡会计数据处理技术的发展 1、第一阶段:手工操作阶段 2、第二阶段:机械化操作阶段 3、第三阶段:电算化操作阶段 特点: ⑴电动运算; ⑵速度快; ⑶具有记忆功能; ⑷能连续工作; ⑸具有选择、判断以及作出合理决定的逻辑功能; ⑹具有多功能输入、输出设备。 ㈢会计电算化产生与发展 1、产生 ⑴1946 年,美国宾州世界第一台数字电子计算机问世; ⑵1954 年 10 月,美国通用电气公司(GE)第一次在 UNIVC-1 计算机上计算职工 的工资,从而引起了会计处理设备的革命; ⑶1981 年 8 月,在我国财政部、机械工业部和中国会计学的支持下,于长春召开 财务、会计、成本核算管理中应用计算机专题学术讨论会,正式把计算机在会计中 应用简称为“会计电算化”。 2、发展 ⑴国外: ①主要体现在会计软件的发展上,20 世纪 60 年代,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开发了 许多会计应用软件; ②软件开发具有一般特点: A、通用软件开发与定点软件开发并存; B、二次开发与专业会计软件开发合为一体; C、会计软件的功能模块划分渐趋一致; D、对会计软件开发应用进行控制及对用户使用会计软件的行为进行规范
(2)我国 ①尝试阶段(1983年以前) A、1979年在长春一汽试点 缺乏设备 原因:{缺乏人才 缺乏重视 ②自发发展阶段(19831989)年 A、计算机闲置 B、会计软件层次低 ③有组织、计划发展阶段(19891994)年 A、会计电算化宏观管理体系逐渐形成 B、会计电算化管理法规颁布 C、商品化会计软件市场形成; D、会计电算化人才队伍形成 ④普及阶段(199年至今) 发展趋势 A会计电算化水平不断向深度与广度发展 B向“管理一体化”方向发展 C单位会计电算化与行业电算化相互渗透、相互促进; D我国商品化会计软件市场逐步全面形成 E计算机审计将由绕过计算机审计向穿透计算机审计发展 绕过计算机审计 进入计算机审计(专业审计软件 利用计算机审计 通用审计软件 对计算机系统进行审计 利用计算机作为审计手段进行审计 、电孑计算机对会计信息系统的影响 ()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特点 1、计算工具:电子计算机 2、介质:磁性介质是会计信息的主要载体 3、数据处理高度集中化、自动化
9 ⑵我国: ①尝试阶段(1983 年以前): A、1979 年在长春一汽试点 缺乏设备 B、原因: 缺乏人才 缺乏重视 ②自发发展阶段(1983—1989)年: A、计算机闲置 B、会计软件层次低 ③有组织、计划发展阶段(1989—1994)年: A、会计电算化宏观管理体系逐渐形成; B、会计电算化管理法规颁布; C、商品化会计软件市场形成; D、会计电算化人才队伍形成。 ④普及阶段(1994 年至今): 发展趋势: A 会计电算化水平不断向深度与广度发展; B 向“管理一体化”方向发展; C 单位会计电算化与行业电算化相互渗透、相互促进; D 我国商品化会计软件市场逐步全面形成; E 计算机审计将由绕过计算机审计向穿透计算机审计发展 绕过计算机审计 进入计算机审计 专业审计软件 利用计算机审计 通用审计软件 对计算机系统进行审计 利用计算机作为审计手段进行审计 二、电子计算机对会计信息系统的影响 ㈠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特点 1、计算工具:电子计算机; 2、介质:磁性介质是会计信息的主要载体; 3、数据处理高度集中化、自动化;
4、信息资源高度共向共享 5、数据处理由人机共同控制。 白手工会计与电算会计的异同 1、相同点 1)目标一致; (2)都需要遵循基本的会计理论和会计方法 (3)都需要遵守会计法规和会计制度; (4)基本工作要求相同 A、采集数据予以输入; B、对数据进行加工处理,如:分类、计算和传递 C、存储记录和资料; D、制定各种程序,规定需要何种数据,于何时何地取得该项数据,以及如何 使用和传递 E、编制、输出报表 5)复式记帐的基本原理相同(借贷记帐法) (6)都必须保存会计档案 2、不同点 (1)所用的计算工具不同 (2)数据、信息的载体(媒介)不同 (3账簿形式和错帐更正方法不同 日记帐、总帐→→订本式 手工会计:明细帐:可以用活页式 划线更正法 错帐更正方法:补充登记法 红字更正法 A、账簿可以用活页式,平时不用订本式,到电算会计:一定时期(一般在期末), 才订成订本式 B、错帐更正方法不存在划线更正法,因为计机存在逻辑校验。 逻辑校验:「会计科目逻辑校验 借贷金额平衡校验 (4)帐务处理程序不同
10 4、信息资源高度共向共享; 5、数据处理由人机共同控制。 ㈡手工会计与电算会计的异同 1、相同点: ⑴目标一致; ⑵都需要遵循基本的会计理论和会计方法; ⑶都需要遵守会计法规和会计制度; ⑷基本工作要求相同: A、采集数据予以输入; B、对数据进行加工处理,如:分类、计算和传递; C、存储记录和资料; D、制定各种程序,规定需要何种数据,于何时何地取得该项数据,以及如何 使用和传递; E、编制、输出报表 ⑸复式记帐的基本原理相同(借贷记帐法) ⑹都必须保存会计档案。 2、不同点 ⑴所用的计算工具不同; ⑵数据、信息的载体(媒介)不同; ⑶账簿形式和错帐更正方法不同: 日记帐、总帐 订本式 手工会计: 明细帐:可以用活页式 划线更正法 错帐更正方法: 补充登记法 红字更正法 A、账簿可以用活页式,平时不用订本式,到电算会计:一定时期(一般在期末), 才订成订本式。 B、错帐更正方法不存在划线更正法,因为计机存在逻辑校验。 逻辑校验: 会计科目逻辑校验 借贷金额平衡校验 ⑷帐务处理程序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