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野生动物的营养与食性 Wildlife nutrition and Food habits 感感
第七章 野生动物的营养与食性 Wildlife Nutrition and Food Habits
概述 定义: 食性指动物的取食习性、行为、时间、食物组成及利用 研究目的: 弄清食物的主要成分,不同季节、不同环境中的变动; 弄清动物的取食时间和方式 根据动物食性特点,判断其与人类和其他动物的关系 可研究动物在当地生态系统中的地位、作用,在物质循 环和能量转化中的作用; 分析比较各种动物食性在进化中的意义 〉为制订保护与管理措施提供必要依据
概述 ▪ 定义: 食性指动物的取食习性、行为、时间、食物组成及利用 ▪ 研究目的: ➢ 弄清食物的主要成分,不同季节、不同环境中的变动; ➢ 弄清动物的取食时间和方式; ➢ 根据动物食性特点,判断其与人类和其他动物的关系; ➢ 可研究动物在当地生态系统中的地位、作用,在物质循 环和能量转化中的作用; ➢ 分析比较各种动物食性在进化中的意义; ➢ 为制订保护与管理措施提供必要依据
☆根据食性的特化程度分: (1)广食性(2)狭食性 冷根据食物的性质不同: (1)植食性(2)动食性(3)杂食性。 季节性变化 区域性变异 ☆食物选择性; ☆食物偏爱性; ◆食物适口性
▪ 食性的类型 ❖ 根据食性的特化程度分: (1)广食性(2)狭食性; ❖ 根据食物的性质不同: (1)植食性(2)动食性(3)杂食性。 ▪ 食性的变异 ❖ 季节性变化; ❖ 区域性变异。 ▪ 相关概念 ❖ 食物选择性; ❖ 食物偏爱性; ❖ 食物适口性
食性分析的方法 食性分析的研究包括: 食性分布地状况 采食范围 采食时间 采食行为 食性组成及其利用 采食量 储食习性 整个食性的季节性变化和地理变化
食性分析的方法 食性分析的研究包括: 食性分布地状况 采食范围 采食时间 采食行为 食性组成及其利用 采食量 储食习性 整个食性的季节性变化和地理变化
野外直接观察:适用白天采食的种类 (1)采食种类(2)主、次要食物(3)采食时间 (4)采食范围(5)月份变化; ☆预察:了解采食地植物组成,植物的外观特征和远距离识别特点, 动物取食时间,用彩色塑料带对取食场所进行网格式标记, 5m*5m或10m*10m; 观察与记录 扫描取样法:一群动物个体识别,编号=>以一定的时间长度(5 1omin)作观察期逐个记录动物采食情况(时间、行为、名称、 部位、地点)=>记录在表格中 目标取样法:在取样时间内只记录一种动物的采食情况,可以取 得动物的采食高峰,采食种类,采食频率,但不能反映动物采食 每种食物需要多少时间;
➢ 观察内容: (1)采食种类(2)主、次要食物(3)采食时间 (4)采食范围(5)月份变化; ➢ 观察步骤: ❖ 预察:了解采食地植物组成,植物的外观特征和远距离识别特点, 动物取食时间,用彩色塑料带对取食场所进行网格式标记, 5m*5m或10m*10m; ❖ 观察与记录: ▪ 扫描取样法:一群动物个体识别,编号=>以一定的时间长度(5、 10min)作观察期逐个记录动物采食情况(时间、行为、名称、 部位、地点)=>记录在表格中; ▪ 目标取样法:在取样时间内只记录一种动物的采食情况,可以取 得动物的采食高峰,采食种类,采食频率,但不能反映动物采食 每种食物需要多少时间; 野外直接观察:适用白天采食的种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