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崛兴与建都燕京 ..21 刘秉忠营建大都城的贡献.…23 大都城的规划与建置 …24 大都城水利的发展 .26 四明代的北京城 28 明太祖营建南京、中都城 28 永乐帝迁都建造北京城 .33 北京城的设计与建置 .34 ,北京城的规划与特色 39 北京城的水源问题 40 五清代的北京城. 41 紫禁城的扩建和制置 ...43 京城的规划及管理 .45 西郊园林的营建 46 郊区水利的发展…48 京城多元化的特色…49 清朝后期的变化 ,52 元代大都城建造的传说 63 刘秉忠建大都城的传说 .64 二 “那吒城”传说湖源 65 那吒的出身与蜕变 66 那吒降龙治水的传说. 68 刘秉忠建上都城的传说…70 那吒故事在民间的展开 .71 三那吒传说对北京城的影响..75
明代北京城建造的传说 .81 一“哪吒城”传说的源流 82 Werner所传刘伯温建城故事.… 83 金受申所传“哪吒城”故事… 85 Lewisohn所传“哪吒城”故事 86 又一刘伯温建城故事… 87 刘伯温、姚广孝等建城故事… 90 二 刘伯温的勋业与传说.92 刘伯温的生平与勋业 92 刘伯温的传说溯源 93 三“哪吒城”传说的剖析… .104 传说产生的历史基础 104 传说何故嫁名于刘伯温?…106 余论 .121 传说诠释的理论架构…122 传说所见大小传统的交融…124 传说研究的现代意义…127 附录:资料篇 131 引用及参考书目 .198 后 记 210
柳序 学霖先生千里迢迢地从远方把他的大稿《刘伯温与哪吒城一北京 建城的传说》托人带来叫我阅读,并且为这书写一篇序文,这在我是一 件极光荣的、乐意做的事情。学霖先生是史学家,像他的这一部大著, 照传统的中国书籍的分类习惯,大概是归入史部地理类的,在性质上和 一些纪风土的著作很相近,所以也并不曾离开史家的领域范围。正像已 故的陈援庵先生(垣)撰文研究北京西长安街双塔寺的海云碑,那篇碑 文也关涉元代开国的史料和海云和尚的个人事迹,学霖先生的这部大 著,既提到元代的大都,也详论及明代的北京,它也涉及到元初的刘秉 忠,元末明初的刘伯温(基)和明初的姚广孝(僧道衍)这些风云人物。 虽然这么说,我看学霖先生的这部大著,也仍和许多史部地理类的其他 著作,有很大的差别。老实说,我觉得像他这部书的写法,是打破了传 统的史学书的樊篱,而为它注入了新的活生生的养料的,那就是说,它 是用了史学的架构,去发掘民俗学、人类学和社会学的新园地的。既说 民俗,当然宗教也包括在内。它虽然不曾离开史学的大前提,但是它和 普通的史学论文很不一样,它实际是要把史学多和旁的有血缘的学问接 榫,开创新的途径,因而才扩大了研究的内容。 佛教密宗里的神昆沙门天王(Vaisravana)和他的第三个儿子哪吒 (Nalaki vara)在宗教里是两个显赫人物,在中国的小说和戏剧里,他们 早已华化了成为托塔天王李靖和哪吒,也已是妇需皆知的了。哪吒在小 说里是三头六臂,他有时候也有八臂哪吒之称,但是说他曾经用法力帮
刘伯温与哪吒城 助刘伯温和姚广孝为明成祖建造北京城,一切的皇城布置,都是照着他 的身体各部分的形象安排的,却只是一段元、明以来记录绝少(不是没 有)的民间传说故事。我们读历史的人都知道刘伯温和姚广孝是明初不 同时候活动的人,刘基在明太祖洪武八年(1375)就死了,这个年份远 在建文元年(1399)成祖起兵“靖难”之前二十多年,更不要提有机会 替他重建北京城的后事了。姚广孝却是真正帮助成祖、策划起兵造反成 功的人,当时的相士袁珙曾把他比作元代初年忽必烈下面的谋士刘秉忠, 他也是个和尚。民间的传说不但把不同时的刘伯温和姚广孝拴在一起, 还说伯温是刘秉忠的孙子,而事实上秉忠又是参与元初建造大都的人。 这样不同背景的人,就在民间热闹的传说中被安排在一起了。这当然不 是历史,甚至还不是说来头头是道的平话小说。然而它却真实地反映了 民间老百姓爱听爱说的东西,也确切地反映出文化低层次的知识和心理。 像这样的原始、粗糙、荒诞不经的故事,史部地理类收纳的是不 多的。北魏杨炫之的《洛阳伽蓝记》这部书,《四库提要》是收在地理 类的,虽然其中的许多故事多以佛教为背景,然而也有更是民间的,如 卷四“城西”有云: 阜财里内有开善寺,京兆人韦英宅也。英早卒,其妻梁氏不治丧 而嫁,更纳河内人向子集为夫。虽云改嫁,仍居英宅。英闻梁氏嫁,白 日来归,乘马,将数人至于庭前,呼曰:“阿梁!卿忘我也”子集惊 怖。张弓射之,应弦而倒,即变为桃人;所骑之马,亦变为茅马;从 者数人,尽变为蒲人。梁氏惶惧,舍宅为寺。 南阳人侯庆有铜像一躯,可高尺余。庆有牛一头,拟货为金色,遇 急事,遂以牛他用之。经二年,庆妻马氏忽梦此像谓之曰:“卿夫负我 金色,久而不偿。今取卿儿丑多,以偿金色焉。”悟觉心不遑安。至晓, 丑多得病而亡。庆年五十,唯有一子。悲哀之声,感于行路。丑多亡 日,像忽自有金色,光照四邻。一里之内,咸闻香气。僧俗长幼皆来 观睹。尚书右仆射元顺闻里内颇有怪异,遂改阜财为齐谐里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