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电子设计”课程教学大纲执笔人:赵建平一、课程基本信息开课单位:物理工程学院课程名称:综合电子设计课程编号:073204英文名称:ElectronicSystemDesign课程类型: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通信工程、光信息科学与工程、物联网物理学等专业的任选课。总学 时:46学时理论学时:36学时实验学时:10学时学分:3开设专业: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光信息科学与工程、物联网、物理学先修课程:“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子技术基础”、“C语言”、“单片机原理及应用"。二、课程任务目标本课程是一门电子类工科专业的专业技术基础课程,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专业方向必修课程。本课程主要讲授电子设计的基本知识,模拟、数字、单片机和混合电子系统的设计技术,实用的综合电子设计和调试方法,设计文档和总结报告的编写等;了解印制板图PCB电路板设计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工具(EWB和PROTEL)的使用。培养学生在单元电路设计、电子系统电路分析、整机联调、计算机辅助设计和信息处理等方面的能力。通过理论和实际动手能力相结合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研素质、工程意识和创新精神。三、教学内容和要求(一)理论教学的内容及要求第一章电子应用系统设计导论主要教学内容:1.电子应用系统的构成
“综合电子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执笔人:赵建平 一、课程基本信息 开课单位:物理工程学院 课程名称:综合电子设计 课程编号:073204 英文名称:Electronic System Design 课程类型: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通信工程、光信息科学与工程、物联网、 物理学等专业的任选课。 总 学 时:46 学时 理论学时:36 学时 实验学时:10 学时 学 分:3 开设专业: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光信息科学与工程、物联网、物理学 先修课程:“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子技术基础”、“C 语言”、“单 片机原理及应用”。 二、课程任务目标 本课程是一门电子类工科专业的专业技术基础课程,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专业方向必 修课程。本课程主要讲授电子设计的基本知识,模拟、数字、单片机和混合电子系统的设计 技术,实用的综合电子设计和调试方法,设计文档和总结报告的编写等;了解印制板图 PCB 电路板设计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工具(EWB 和 PROTEL)的使用。培养学生在单元电路 设计、电子系统电路分析、整机联调、计算机辅助设计和信息处理等方面的能力。通过理论 和实际动手能力相结合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研素质、工程意识和创新精神。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 (一)理论教学的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 电子应用系统设计导论 主要教学内容: 1.电子应用系统的构成
2.电子应用系统设计方法和原则3.电子应用系统设计步骤4.电子设计的常用工具教学目的和要求:1.了解电子应用系统的构成,了解电子设计常用工具的结构特点。2.掌握电子应用系统设计方法和设计步骤。教学重点:电子应用系统设计方法和设计步骤。第二章常用电子元器件的应用主要教学内容:1电阻器2电容器3电感器晶体管45表面贴装元器件6光电耦合器7继电器83功率驱动9显示器件教学目的和要求:1:掌握常用电子元件的特点、命名方法、主要参数和标称值等
2.电子应用系统设计方法和原则 3.电子应用系统设计步骤 4.电子设计的常用工具 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电子应用系统的构成,了解电子设计常用工具的结构特点。 2.掌握电子应用系统设计方法和设计步骤。 教学重点: 电子应用系统设计方法和设计步骤。 第二章 常用电子元器件的应用 主要教学内容: 1 电阻器 2 电容器 3 电感器 4 晶体管 5 表面贴装元器件 6 光电耦合器 7 继电器 8 功率驱动 9 显示器件 教学目的和要求: 1.掌握常用电子元件的特点、命名方法、主要参数和标称值等
2.理解常用电子元件主要参数的物理意义、常用元器件的典型应用和常用元器件的选用。教学重点:常用电子元件主要参数的物理意义、常用元器件的典型应用和常用元器件的选用。教学难点:常用元器件的典型应用第三章信号发生器模拟电路设计主要教学内容:1.信号发生器概述;2.正弦信号发生器的性能指标;3.低频信号发生器;4.射频信号发生器;5.扫频信号发生器;脉冲信号发生器;6.噪声信号发生器。7.3. 1运算放大器的基本特性3.2放大器设计> 3. 3 滤波器设计>.3.4电源电路设计教学目的和要求:1.掌握脉冲信号的主要参数、低频信号发生器的工作原理和典型机型的基本使用方法;
2.理解常用电子元件主要参数的物理意义、常用元器件的典型应用和常用 元器件的选用。 教学重点: 常用电子元件主要参数的物理意义、常用元器件的典型应用和常用元器件的 选用。 教学难点: 常用元器件的典型应用 第三章 信号发生器模拟电路设计 主要教学内容: 1.信号发生器概述; 2.正弦信号发生器的性能指标; 3.低频信号发生器; 4.射频信号发生器; 5.扫频信号发生器; 6.脉冲信号发生器; 7.噪声信号发生器。 ➢ 3.1 运算放大器的基本特性 ➢ 3.2 放大器设计 ➢ 3.3 滤波器设计 ➢ 3.4 电源电路设计 教学目的和要求: 1.掌握脉冲信号的主要参数、低频信号发生器的工作原理和典型机型的基本使 用方法;
2.理解正弦信号发生器的性能指标、射频信号发生器(调谐、锁相与合成信号发生器)的组成和工作原理、线性模拟电路频率特性的测试方法:3.了解信号发生器的分类和基本组成、超低频信号发生器和合成信号发生器、BT-3扫频仪的组成原理、性能和使用方法、脉冲信号源的分类和组成、脉冲信号发生器的使用、几种噪声信号源及其组成。教学重点:信号发生器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扫频仪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教学难点:波形变换和超低频信号产生原理,扫频仪的测试原理和使用方法。第四章电子示波器数字电路系统设计主要教学内容:1.电子示波器的特点和用途;2.示波管(电子枪、偏转系统和荧光屏);3.通用示波器的组成结构;4:通用示波器的基本部件:X、Y、Z通道的组成、作用及性能,延迟线,扫描,触发,同步等原理。5.双踪和双线示波器:通用示波器的使用(幅度、时间、频率、相位、波形参数的测量);6.高速和取样示波器简介;7.记忆与存储示波器简介:8.数字化波形处理系统。*4.13数字电路系统设计概述*4.2常用中规模数字逻辑电路的应用4.3锁相环及频率合成器的应用*4.4常用大规模数字芯片
2.理解正弦信号发生器的性能指标、射频信号发生器(调谐、锁相与合成信号 发生器)的组成和工作原理、线性模拟电路频率特性的测试方法; 3.了解信号发生器的分类和基本组成、超低频信号发生器和合成信号发生器、 BT-3 扫频仪的组成原理、性能和使用方法、脉冲信号源的分类和组成、脉冲信 号发生器的使用、几种噪声信号源及其组成。 教学重点: 信号发生器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扫频仪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 波形变换和超低频信号产生原理,扫频仪的测试原理和使用方法。 第四章 电子示波器数字电路系统设计 主要教学内容: 1.电子示波器的特点和用途; 2.示波管(电子枪、偏转系统和荧光屏); 3.通用示波器的组成结构; 4.通用示波器的基本部件:X、Y、Z通道的组成、作用及性能,延迟线,扫 描,触发,同步等原理。 5.双踪和双线示波器;通用示波器的使用(幅度、时间、频率、相位、波形参 数的测量); 6.高速和取样示波器简介; 7.记忆与存储示波器简介; 8.数字化波形处理系统。 ❖ 4.1 数字电路系统设计概述 ❖ 4.2 常用中规模数字逻辑电路的应用 ❖ 4.3 锁相环及频率合成器的应用 ❖ 4.4 常用大规模数字芯片
教学目的和要求:1.掌握波形显示的基本原理、扫描及同步的概念、通用示波器的基本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利用通用示波器测试波形参数的方法、双踪示波器的五种显示方式;2.理解电子示波器的分类及主要技术性能指标,电子示波器的特点和用途:3.了解电子示波器的扫描及触发电路的组成及原理,电子示波器示波管的结构,了解取样、存储示波器的基本工作原理。教学重点:通用示波器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教学难点:波形显示原理。第五章频数模与模数转换量主要教学内容:1.时间、频率及其各种测量方法简介;2.电子计数法测频率、时间与周期的基本原理及误差;3.典型通用电子计数器的技术指标、原理和使用方法;4.其他测量频率的方法。心5.1数/模转换器*5.2模/数转换器
教学目的和要求: 1.掌握波形显示的基本原理、扫描及同步的概念、通用示波器的基本组成及各 部分的作用、利用通用示波器测试波形参数的方法、双踪示波器的五种显示方式; 2.理解电子示波器的分类及主要技术性能指标,电子示波器的特点和用途; 3.了解电子示波器的扫描及触发电路的组成及原理,电子示波器示波管的结构, 了解取样、存储示波器的基本工作原理。 教学重点: 通用示波器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 波形显示原理。 第五章 频数模与模数转换量 主要教学内容: 1.时间、频率及其各种测量方法简介; 2.电子计数法测频率、时间与周期的基本原理及误差; 3.典型通用电子计数器的技术指标、原理和使用方法; 4.其他测量频率的方法。 ❖ 5.1 数/模转换器 ❖ 5.2 模/数转换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