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切削过程及其控制 授课章节 三、 切屑类型及其控制 四、切削力 授课方式 √理论课 口讨论课 口实验课 口习题课 口其他 课堂教学 1、 了解常见的切屑种类以及切屑控制的方法。 目的及要 2、 了解切削力的含义及影响。 求 课堂教学 切削力的含义、测量及影响, 重点及难 切削力经验公式。 点 教学过程 教学方法及手段 第二章切削过程及其控制 多媒体讲解 三、 切削类型及其控制 1、 切屑的类型 2、 切屑的控制 四、切削力 1、切削力、切削合力与分力、切削功率 2、 切削力的测量及切削力经验公式 3、影响切削力的因素 教学过程 课后作业 2-9、2-10 与思考题 课后 小结 授课教师签名: 年 月 日 注:每项页面大小可根据实际情况自行添减 第五次课2学时
授课章节 第二章 切削过程及其控制 三、切屑类型及其控制 四、切削力 授课方式 √理论课 □讨论课 □实验课 □习题课 □其他 课堂教学 目的及要 求 1、了解常见的切屑种类以及切屑控制的方法。 2、了解切削力的含义及影响。 课堂教学 重点及难 点 切削力的含义、测量及影响, 切削力经验公式。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学方法及手段 第二章 切削过程及其控制 三、切削类型及其控制 1、切屑的类型 2、切屑的控制 四、切削力 1、切削力、切削合力与分力、切削功率 2、切削力的测量及切削力经验公式 3、影响切削力的因素 多媒体讲解 课后作业 与思考题 2-9、2-10 课后 小结 授课教师签名: 年 月 日 注:每项页面大小可根据实际情况自行添减 第 五 次课 2 学时
教师教案 第二章切削过程及其控制 授课章节 五、切削热和切削温度 六、刀具磨损与刀具寿命 授课方式 √理论课 口讨论课 口实验课 口习题课 口其他 课堂教学 、了解切削热和切削温度的含义及影响 目的及要2、了解刀具的磨损及刀具寿命的基本概念,熟悉常用的刀具和磨损 求 课堂教学1、刀具的磨损及刀具寿命的基本概念 重点及难 点 教学过程 教学方法及手段 第二章切削过程及其控制 多媒体讲解 五、切削热和切削温度 1、切削热的产生与传导 2、切削温度的测量 3、影响切削温度的主要因素 六、刀具磨损与刀具寿命 1、刀具磨损形态和磨损机制 教学过程 2、刀具磨损过程及磨钝标准 3、刀具寿命 4、刀具的破损 5、刀具状态监控 课后作业 2-15、2-16。 与思考题 课后 小结 授课教师签名: 年 月 日 注:每项页面大小可根据实际情况自行添减
教 师 教 案 授课章节 第二章 切削过程及其控制 五、切削热和切削温度 六、刀具磨损与刀具寿命 授课方式 √理论课 □讨论课 □实验课 □习题课 □其他 课堂教学 目的及要 求 1、了解切削热和切削温度的含义及影响 2、了解刀具的磨损及刀具寿命的基本概念,熟悉常用的刀具和磨损 课堂教学 重点及难 点 1、刀具的磨损及刀具寿命的基本概念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学方法及手段 第二章 切削过程及其控制 五、切削热和切削温度 1、切削热的产生与传导 2、切削温度的测量 3、影响切削温度的主要因素 六、刀具磨损与刀具寿命 1、刀具磨损形态和磨损机制 2、刀具磨损过程及磨钝标准 3、刀具寿命 4、刀具的破损 5、刀具状态监控 多媒体讲解 课后作业 与思考题 2-15、2-16。 课后 小结 授课教师签名: 年 月 日 注:每项页面大小可根据实际情况自行添减
第六次课2学时 教师教案 第二章切削过程及其控制 授课章节 七、刀具几何参数和切削用量的合理选择 八、磨削原理 授课方式 √理论课 口讨论课 口实验课 口习题课 口其他 课堂教学 1、 能够合理选择刀具几何参数和切削用量 目的及要 2、了解磨削的一些基本概念和磨削过程 求 课堂教学 刀具几何参数和切削用量的合理选择 重点及难 点 教学过程 教学方法及手段 第二章切削过程及其控制 多媒体讲解 七、刀具几何参数和切削用量的合理选择 1、刀具几何参数的选择 2、切削用量的选择原则 八、磨削原理 1、砂轮的特性和选择 2、磨削过程 教学过程 3、单颗磨粒的切削厚度 4、磨削力 5、磨削温度 课后作业 2-22。 与思考题 课后 小结 授课教师签名: 年 月 日 注:每项页面大小可根据实际情况自行添减
第 六 次课 2 学时 教 师 教 案 授课章节 第二章 切削过程及其控制 七、刀具几何参数和切削用量的合理选择 八、磨削原理 授课方式 √理论课 □讨论课 □实验课 □习题课 □其他 课堂教学 目的及要 求 1、能够合理选择刀具几何参数和切削用量 2、了解磨削的一些基本概念和磨削过程 课堂教学 重点及难 点 刀具几何参数和切削用量的合理选择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学方法及手段 第二章 切削过程及其控制 七、刀具几何参数和切削用量的合理选择 1、刀具几何参数的选择 2、切削用量的选择原则 八、磨削原理 1、砂轮的特性和选择 2、磨削过程 3、单颗磨粒的切削厚度 4、磨削力 5、磨削温度 多媒体讲解 课后作业 与思考题 2-22。 课后 小结 授课教师签名: 年 月 日 注:每项页面大小可根据实际情况自行添减
第 七次课2学时 教师教案 第三章 机械制造中的加工方法及装备 授课章节 一、概述 授课方式 √理论课 口讨论课 口实验课 口习题课 口其他 课堂教学 了解机械制造的加工方法,机床的型号编制。 目的及要 掌握零件表面成形原理和一些基本概念 求 课堂教学 重点:金属切削机床的分类、型号和主要技术参数:工件表面成形方法 重点及难 难点:工件表面成形方法与机床运动分析 点
第 七 次课 2 学时 教 师 教 案 授课章节 第三章 机械制造中的加工方法及装备 一、概述 授课方式 √理论课 □讨论课 □实验课 □习题课 □其他 课堂教学 目的及要 求 了解机械制造的加工方法,机床的型号编制。 掌握零件表面成形原理和一些基本概念 课堂教学 重点及难 点 重点:金属切削机床的分类、型号和主要技术参数;工件表面成形方法 难点:工件表面成形方法与机床运动分析
教学过程 教学方法及手段 3.1 机械加工方法与机床基本知识 举例讲解 多媒体讲解 1、机械制造中的加工方法 2、 机械工件表面的形成 (1)工件上有哪些不同的形状组成?这些形状是怎 样形成的? (2)工件形状形成的不同方法 轨迹法 成形法 相切法 教学过程 范成法 (3)机床在工件形状形成过程中究竞扮演了一个什 么角色,如何实现的? 3、机床的基本知识 (1)机床的概念 (2)机床的基本结构 (3)机床的分类 (4)机床的型号编制方法 3-1、3-2、3-3。 课后作业 指出下列型号表示的机床参数: 与思考题 G 1432A B1---015 课后 小结 授课教师签名: 年 月 日 注:每项页面大小可根据实际情况自行添减 第八次课2学时 教师教案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学方法及手段 3.1 机械加工方法与机床基本知识 1、机械制造中的加工方法 2、 机械工件表面的形成 (1)工件上有哪些不同的形状组成?这些形状是怎 样形成的? (2)工件形状形成的不同方法 轨迹法 成形法 相切法 范成法 (3)机床在工件形状形成过程中究竟扮演了一个什 么角色,如何实现的? 3、机床的基本知识 (1)机床的概念 (2)机床的基本结构 (3)机床的分类 (4)机床的型号编制方法 举例讲解 多媒体讲解 课后作业 与思考题 3-1、3-2、3-3。 指出下列型号表示的机床参数: M G 1 4 32 A ; B1---015 . 课后 小结 授课教师签名: 年 月 日 注:每项页面大小可根据实际情况自行添减 第 八 次课 2 学时 教 师 教 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