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民之乐,忧民之忧
乐民之乐,忧民之忧
【学习目标】 1、了解第一则选文和第三则选文的思想内容。积 累文言知识。 2、把握孟子“乐民之乐,忧民之忧”的思想及其 现代意义。 【学习重点】 1、学习对比描写在说理中的作用 2、掌握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和特殊的文言句式 【学习难点】 1、正确理解作者的观点态度 2、领悟孟子“与民同乐”的思想,学习其关注民 生疾苦的火热情怀
【学习目标】 1、了解第一则选文和第三则选文的思想内容。积 累文言知识。 2、把握孟子“乐民之乐,忧民之忧”的思想及其 现代意义。 【学习重点】 1、学习对比描写在说理中的作用。 2、掌握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和特殊的文言句式 【学习难点】 1、正确理解作者的观点态度。 2、领悟孟子“与民同乐”的思想,学习其关注民 生疾苦的火热情怀
【自主学习】 、阅读“引入话题”,结合注释及相关资料疏 读准下列加点词的字音 (1)王语暴(yu)(2)庶几(shuj(3)独乐 乐,与人乐乐孰乐(e)(4)直好世俗之乐(zhi) (5)举首蹙類(cue)(6)羽旄之美(mao)
⚫ 【自主学习】 ⚫ 一、阅读“引入话题”,结合注释及相关资料疏 通一则文字。 ⚫ 二、读准下列加点词的字音。 ⚫ (1)王语暴(yù) (2)庶几(shù jǐ) (3) 独乐 乐,与人乐乐孰乐 (lè)(4)直好世俗之乐(zhǐ)) (5)举首蹙頞(cù è)(6)羽旄之美(máo)
归纳文言现象 口1、找出通假字并解释词义。 口①今之乐由古之乐(“由”通“犹”,如 同。) 口②可得闻与(“与”通“欤”,语气词。) 口③直好世俗之乐耳(“直”通“只”,只 是。)
三、归纳文言现象: 1、找出通假字并解释词义。 ① 今之乐由古之乐 (“由”通“犹”,如 同。) ②可得闻与(“与”通“欤”,语气词。) ③直好世俗之乐耳(“直”通“只”,只 是。)
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义。 ①王语暴以好乐(语:告诉。好:喜欢, 爱好。 ②王变乎色曰(色:脸色。 ③3今王鼓乐于此(今:假如,如果。)
▪ 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义。 ▪ ①王语暴以好乐 (语:告诉。好:喜欢, 爱好。) ▪ ② 王变乎色曰(色:脸色。) ▪ ③今王鼓乐于此 (今:假如,如果。)